1. 首頁
  2. 歷史

經典歷史故事

經典歷史故事

在中國歷史發生的令人驚歎的歷史故事多不勝數,也許我們不能夠將所有歷史故事瞭然於心,但至少我們應該熟讀了解經典的歷史故事,知道那些經典歷史故事中的事件從而學習古人的做人做事的智慧。

諸葛亮巧使空城計

諸葛亮北伐中原,由於錯用了“言過其實,不可大用”的馬謖,結果致使街亭這個戰略要地失守,再無法進軍取勝,而且隨時有被魏兵堵截歸路、全軍覆滅的危險。

諸葛亮頓足長嘆:“大勢去矣,這全是我的過錯造成的!”為避免更大損失,忙安排人馬,佈置撤退。

為防魏軍乘勢追擊,趕緊把關興、張苞兩員小將喚到帳前:“你們二人各帶三千人馬,在武功山小路兩側佈置疑兵。如果魏軍來到,敵眾我寡,切不可戰,只大聲擊鼓吶喊,用疑兵計嚇退他們即可。然後,急奔陽平關,撤回國內!”

又把張冀叫來佈置:“引部分軍兵,快速修理劍閣通道,以為大軍準備退路。”

然後傳令:大軍悄悄收拾行裝,分別從各自駐地快速撤回國內。

諸葛亮的中軍營地現在西城縣內,這是個彈丸小城,易攻難守。待諸葛亮把身邊人馬分派出去執行緊急命令之後,城中就近於空地了。正要拔寨撤離,忽然十幾匹馬飛跑進城來,馬上士兵大汗淋漓、氣喘吁吁地報告:“司馬懿親率十五萬大軍,已向西城撲來,而且馬上就要到了!”

這時,諸葛亮身邊只剩下一些文官,連一員武將也沒有。士兵也大多派出去,只留有兩千老幼病殘,根本無法作戰。

眾官員聽到這訊息,一個個嚇得面無血色,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很明顯,戰不能戰,逃也逃不掉——此地路徑狹窄,惟一大道已為司馬懿佔住。再加上輜重行李多,馬匹、車輛少,逃不出幾里,就會被魏軍鐵騎追殺殆盡。

諸葛亮也十分緊張,忙登上城樓向外望。果然,西北方向塵埃沖天蔽日,已隱隱有大軍奔走聲如沉雷般動地而來;塵頭起處更不時閃現魏軍旗號,招搖揮動。

諸葛亮稍一沉吟,馬上傳下命令:把城內所有旗幟全放倒,藏匿起來!城內士兵,各自隱在駐地房舍、圍牆內,不許亂動亂叫,如果違令不遵者,立斬!然後,又下令:大開東南西北四面城門,每一門前,派二十名老少軍兵打扮成老百姓模樣,灑水掃街,不許神色慌張,舉措不當。如果魏軍衝到城前,也不能退入城內,仍要一如既往。

三顧茅廬

漢末,黃巾事起,天下大亂,曹操坐據朝廷,孫權擁兵東吳,漢宗室豫州牧劉備聽徐庶(三國時豫州長社人,為著名謀土)和司馬徽(三國時豫洲陽翟人,也是著名謀士)說諸葛亮很有學識,又有才能,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到隆中(現今湖北襄陽縣)臥龍崗去請諸葛亮出來幫助他替國家做事。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劉備只得失望地轉回去。

不久,劉備又和關羽、張飛冒看大風雪第二次去請。不料諸葛亮又出外閒遊去了。張飛本不願意再來,見諸葛亮不在家,就催著要回去。劉備只得留下一封信,表達自己對諸葛亮的敬佩和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挽救國家危險局面的意思。

過了一些時候,劉備吃了三天素,準備再去請諸葛亮。關羽說諸葛亮也許是徒有一個虛名,未必有真此才實學,不用去了。張飛卻主張由他一個人去叫,如他不來,就用繩子把地捆來。劉備把張飛責備了一頓,又和他倆第三次訪諸葛亮。到時,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不敢驚動他,一直站到諸葛亮自己醒來,才彼此坐下談話。

諸葛亮見到劉備有志替國家做事,而且誠懇地請他幫助,就出來全力幫助劉備建立蜀漢皇朝。

“三國演義”把劉備三次親自敦請諸葛亮的這件事情,叫做“三顧茅廬”。

杜康美酒醉劉伶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凡造酒的人都敬重杜康,把杜康看作酒家的神仙,漸漸地,杜康便成了美酒的代名詞了。

晉代“竹林七賢”之一的劉伶,據說和杜康還有一段淵源呢!

傳說劉伶好飲酒也極能飲酒。酒量之大,舉世無雙。由於對當時的政治不滿,他便經常出外遊歷,喝酒。

有一次,劉伶來到洛陽南邊,走到杜康酒坊門前,抬頭看見門上有副對聯,寫道:

猛虎一杯山中醉,

蛟龍兩盞海底眠。

高處的橫批寫著:

不醉三年不要錢。

劉伶一看這副對子,心裡很不高興。心想,這開酒坊的人也該先打聽一下我劉伶的'名聲,再想想該不該誇此海口。誰人不知我劉伶:往東喝到東海,往西喝過四川,往南喝到雲南地,往北喝到塞外邊。東南西北都喝遍,也沒把我醉半天。既然你口氣這麼大,我就把你的罈罈罐罐都喝乾,不出三天就叫你把門關。

劉伶帶著氣進了酒館。杜康便拿出酒來叫他喝,喝了一杯還要喝,杜康就勸他不要再喝,他不依。喝了第二杯,他還要喝,杜康說,再喝就要醉了。他不聽,又要了第三杯。三杯下肚,劉伶說道:“頭杯酒甜如蜜,二杯酒比蜜還甜,三杯酒一下肚,只覺得天也轉,地也旋,頭腦及暈,眼發藍,只覺得桌椅板凳、盆盆罐罐把家般。”他果真喝醉了,出了酒坊往家走去,一路東搖西晃,口裡還嘟嘟囔囔說著胡話。

一回到家,劉伶就醉倒了。他交代妻子說:“我要死了,把我埋在酒池內,上邊埋上酒糟,把酒盅酒壺給我放在棺材裡。”說完,他就死了。他一生好飲酒,因而他的妻子按照他說的安葬了他。

不知不覺,三年過去了。一天,杜康到村上來找劉伶。劉伶的妻子上前開門,問他有什麼事情。杜康說:“劉伶三年前喝了我的酒還沒有給酒錢呢!”劉伶的妻子聽了十分惱火,說:“劉伶三年前不知喝了誰家的酒,回家就死了,原來是喝了你家的酒呀!你還來要酒錢,我還要找你要人呢!”杜康忙說道:“他不是死了,是醉了,走走走,你快領我到埋他的地方看看去。”

他們來到劉伶埋葬的地方,挖開墳墓,開啟棺材一目的地,劉伶穿戴整齊,面色紅潤,像生前一樣。杜康上前拍拍他的肩膀,叫道:“劉伶醒來,醒來!”劉伶果然打了個哈欠,伸伸胳膊,睜開了眼,嘴裡猶喃喃誇道:“好酒,好酒!”從此以後,“杜康美酒,一醉三年”就傳開了。

有人說杜康和劉伶後來都成了仙,上天去了。杜康故意造酒作坊引劉伶醉,就是為了度他成仙的。

諸葛亮招親

諸葛亮未出山之前隱居在南陽臥龍崗,他住在茅庵裡,一邊開荒,一邊發奮讀書。

臥龍崗下有位黃員外,十分欣賞諸葛亮的才華,而諸葛亮也十分尊敬黃員外的學問;兩個人你來我往,成了忘年交,經常在一起討論問題,談談學問。

久而久之,黃員外便有心將女兒許配給諸葛亮;請媒人一說,諸葛亮卻沒有應承,也不好拒絕,只是擱下來。原來諸葛亮聽說黃小姐相貌醜陋,心中不大樂意。

過了幾天,諸葛亮上黃員外家拜訪,請教一些問題。他向家人報了姓名,家人說:“諸葛相公請進吧!”也不領他就走了。

諸葛亮只好自己往裡走,到第二道門,門緊閉著,等到他輕敲兩下,門自動開了。待他入門,門又關上。正在他奇怪,想探個究竟時,前面“嗚”地撲過兩隻狗,叫著衝他撲上撲下,嚇得諸葛亮左躲右閃,好不著急。這時跑過一個丫環,拍拍狗的腦門又擰擰狗耳朵,狗就跑開了。諸葛亮細看才知道這是兩隻木頭狗,外面縫了狗皮。諸葛亮忙向丫頭打聽這是誰做的,丫頭笑而不答。

諸葛亮只好繼續往裡走,第三道門又是自開自關了,諸葛亮想:這回又能蹦出個什麼東西呢?眼前猛地蹦出兩隻老虎,牙齒鋒利,張著血盆大口十分恐怖,諸葛亮不怕:肯定也是假的!於是學著丫環的樣子往老虎頭上拍,這下可好,拍得老虎尾巴都豎起來,眼睛睜得銅鈴似的就要撲上來咬他。諸葛亮正不得脫身!那丫環又跑來,拍拍老虎的屁股,老虎就乖乖地叭下了。丫環說:“你真是自作聰明,狗和老虎會是一樣嗎?”

諸葛亮被說得很不好意思,說:“這深宅大院難進,請你帶我進行吧!”丫環說:“我正忙呢!”揮手指指那邊,那邊有盤磨,被頭木驢拉著跑,諸葛亮一看就呆住了,驚歎道:“黃先生府上能人真不少啊!”

諸葛亮想,這裡面還不知有多少新玩藝兒,也不知還要惹多少麻煩!猶豫之時,裡面走出一位姑娘,對諸葛亮說;“跟我進吧!”這姑娘行為舉止利索大方,引著諸葛亮往裡走,一邊把各種機關擰上,諸葛亮很快就見到了黃員外。

諸葛亮問:“見先生真不容易,不知是哪位能人發明那些東西?”黃員外大笑道:“是我那好事的醜閨女呀!讓您受驚實在多有不恭!”

諸葛亮一聽臉就紅了,心中暗罵自己:“糊塗啊,這麼有才華的女子提親給你,是你的福分啊!”於是忙施禮道:“小姐才智超人……晚生在此拜見岳丈大人了!”黃員外呵呵大笑起來。

後來,諸葛亮與黃小姐成了親,兩人在很多方面互幫互學,很有進益。

老驥伏櫪 志在千里

漢獻帝建安十二年五月,曹操在官渡之戰中,以少勝多,大敗袁紹;此後軍威大振,曹操也更加雄心勃勃。這年七月,曹操胸懷統一北方之志,統領大軍出盧龍寨,日夜抄道疾進,遠征烏桓。大軍一到柳城,即大敗烏桓騎兵,殺死了單于蹋頓。袁紹的兒子袁尚、袁熙從柳城逃命至平州公孫康處。曹操手下的大將知道了這件事後,勸曹操乘勝出擊,拿下平州,剿滅袁氏兄弟。曹操深知公孫康與二袁不和,如果急著去進攻平州,那麼他們肯定會合夥抵抗;如果再等一段時間,他們一定會自相殘殺。於是不顧眾大將的建議,下令收兵。沒幾天,公孫康果然把袁氏兄弟的頭顱送了過來。這樣曹操北征烏桓、統一北方的大業算是完成了。

中秋剛過,曹操便令班師回朝。大軍經過十多天的艱難跋涉,終於走出了滿目荒涼的柳城,來到了河北昌黎。這裡東臨碣石,西鄰滄海。曹操屹立山巔,眺望大海。這時夕陽西下,碧海金光;遠處的島嶼若隱若現,近處的海浪又滾滾向前……

眼見如此壯麗的景色,曹操不禁又詩興大發,脫口吟道: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

返回軍營之後,曹操仍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靜。他想:北方的袁紹、蹋頓雖然已討平,南方的孫權、劉備卻仍然各雄踞一方。祖國的統一大業尚未實現。這時的曹操已是五十三歲的人了,但歷史的重任肩負在身,統一祖國大業的使命仍在召喚著他。想著想著他激情難耐,豪情又起,大踏步跨至案前,揮筆寫下: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

這兩首詩表現了曹操熱愛自然、蔑視天命、老當益壯、志在千里的積極進取精神,抒發了他那變革現實、統一國的豪情壯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