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HR沉澱了N 年的背景調查方法
人才考察是企業判斷人才勝任與否的第一關,作為這第一關的把控者,廣大HR們的功底至關重要,本文將闡述有關背景調查的一系列流程,以供從業者們參考和討論。
人才考察的概念
人才考察就是要透過一系列的手段判斷出應聘者與企業需求是否匹配,包括:
●個人技能與崗位要求的匹配;
●個人素質與企業文化的匹配;
●個人規劃與企業願景的匹配。
判斷以上三者是否匹配,主要是以面試和背景調查相結合,透過背景調查來驗證面試結論,從而得出考察結論。
背景調查的目的
●直接目的就是對面試得出的結論進行考證,檢驗對應聘者判斷的準確程度。
●瞭解應聘者的優缺點,尤其是缺點,為今後的用人提供指導方向。
●透過大量的背景調查可以瞭解到不同企業文化背景塑造出員工的員工特點,從而尋找到適合自身企業文化特點的人才特質。
●探討人才標準,企業文化的內涵確定後,其標準是不斷提升的,可以透過與其他企業的探討來豐富這個標準。
●背景調查的過程也是一個人力資源從業者交流的過程,可以相互溝通對人力資源工作的心得體會。
背景調查的方法
一、調查前準備
1、面試環節的準備
背景調查不能和麵試割裂開,調查前的準備在面試過程中就應該開始。
● 首先儘可能取得應聘者的背景調查許可;
● 透過應聘者取得調查物件的聯絡方式和部門、職務等基本資訊;
● 透過應聘者瞭解目標企業的企業文化、其所在部門的團隊風格、主管的性格特徵。
2、調查開始前的準備
● 對目標企業的行業、規模及近年的發展情況進行初步調查,取得該企業在行業內的大致資訊;
● 儘可能與調查物件取得聯絡,確定拜訪的時間。
二、面談的內容
面談的內容是根據面談物件來確定的,一般來說,進行背景調查會拜訪目標企業的人力資源主管和應聘者的直接上級,對這兩個物件應瞭解不同的內容:
1、人力資源主管
與人力資源主管的溝通,重點在於實證,應該注意從專業角度進行,挖掘定量的、標準化的資料、指標。主要內容包括:
● 求證簡歷的真實性;
● 應聘者以往經歷、績效、獎懲記錄;
● 透過具體事例考察應聘者的個人品質、優缺點;
● 應聘者所在團隊的情況;
● 探索目標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現狀,體會該企業的用人偏好,從側面可以反映應聘者的性格傾向。
2、直接上級
對應聘者直接上級的訪談,重點在於發掘,可以減少公事公辦的味道,透過非正式訪談的方式獲得資訊。主要內容包括:
● 更真切地瞭解應聘者在日常工作中表現出的性格特徵、潛質、優缺點;
● 在部門內部的`具體工作成績;
● 在職期間的成長路線;
● 管理此人應注意的地方;
● 如果可能,參觀應聘者曾經的工作環境。
三、面談的技巧
1、見到目標人選的技巧
如果不能提前聯絡到目標人選,就直接前往調查企業,若門衛拒絕引薦,則要求門衛透過電話與其聯絡,同時接過電話獲得直接溝通的機會。此時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 交流時字正腔圓、不卑不亢;
● 透過自信、驕傲的語氣增加對方的敬重感;
● 對方對於同行業間的交流同樣有需求,站在提供交流機會的角度上,使對方懷有感激、羨慕的心情。
經過這樣一輪攻勢,多數企業的HR都會欣然邀請你進入公司進行面談,下面來說一下面談的技巧。
2、面談的技巧
● 面談雙方是平等交流的關係,能夠進行面談式的背景調查,這種鑽研的精神就已經另調查物件所折服了,使其會樂於進行這樣的面談;
● 訪談物件其實也有交流的需求,透過滿足其好奇心來逐步深入訪談話題;
● 交談過程中時刻保持謙虛的態度,可採用適當的用語來引導對方深入思考,如“不好意思耽誤您這麼長時間,能再請教一個問題嗎?”、“怪不得您公司發展的這麼好,您還有其他的心得嗎?”等。
四、背景調查的結論構成
● 根據人才考察的概念,背景調查所得到的的資訊應該整理為一下三個部分:
● 應聘者個人技能的發展情況;
● 原企業對應聘者的個人素質評價及發展判斷;
● 結合離職原因判定應聘者的隱性職業規劃。
背景調查既是對應聘者素質的再一次考察,又是一次提升自我的機會,無論對方接待是否熱情,都應該懷揣一顆感恩的心,珍惜這個交流的機會。在調查的同時,調查者也代表著本企業的形象,言談舉止間也應該注意給對方留下良好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