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其他

異地高考制度改革

異地高考制度改革

背景編輯

現實意義

在20xx年12月啟動的國家教改試點中,解決異地高考列入了試點,進行試點的地區是山東、湖南、重慶三個地區,高考制度改革 異地高考。

各地異地高考方案接受專項督查

異地高考的突出矛盾,集中在流入人口密集的大城市,換言之,解決異地高考問題,無法繞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而這些大城市正是異地學生聚焦的場所,異地人口聚集的城市。

在北京,根據相關統計資料顯示,20xx-20xx學年度,30073名非北京市戶籍小學畢業生中,最多隻有24685名學生在北京繼續讀初中;12599名非本市戶籍初中畢業生中,最多隻有5484名在北京繼續讀普通高中。大量孩子在北京讀完一部分課程後,不得不忍痛離開北京、離開家人,回原籍讀書。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就是非本地學生在北京難以升學,尤其是難以參加高考。

而在上海,義務教育階段已有40多萬外來務工人員子弟,他們很快就面臨中考問題,如果中高考問題不解決,這些孩子將有很大部分回原籍所在地求學,產生新的留守兒童問題。

從20xx年有全國人大代表提出解決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就地高考問題,到《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徵求意見,再到《教育規劃綱要學習輔導百問》,“異地高考”這個議論了兩年多的問題,在20xx年兩會上頗有“撥雲見日”的跡象。同時,這個極具統籌性質的改革之舉也讓教育改革有了新的契機。

輿論焦點

教育公平

有網友認為,戶籍制度是導致教育不公的根本原因,異地高考能夠突破戶籍制度的桎梏,有效促進教育公平。人民網輿情監測室統計結果顯示,有48%的網友認可這一觀點,支援實現異地高考。

但是,也有輿論認為教育資源的分配不均和招生制度的不合理才是教育不公的根源,異地高考無助於實現教育公平,反而會帶來很多新的問題,譬如大城市人口惡性膨脹,催生新的限制標準,當地人的教育權益被削弱等。

政策落實

關於異地高考政策落實的問題,儘管絕大多數網友力挺異地高考政策,但是對其落地前景卻持悲觀態度。人民網輿情監測室統計結果顯示,認為異地高考政策能夠很快落實的`網友寥寥無幾,另有23%的網友認為異地高考實現難度很大,牽扯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和事情,絕非教育部門能單獨解決的問題,所以不會有大的突破。

隨遷子女須滿足三條件被指條件苛刻。隨遷子女高考須滿足3條件

家長:有穩定工作、穩定住所、穩定收入,繳納各種保險,系常住人口

學生:要在遷入所在地就讀

城市:發展需這個行業群體

分步走方案

20xx年12月30日,北京市隨遷子女在京升學考試工作方案正式出臺。根據方案,2013年符合相關條件的隨遷子女可以參加中等職業學校考試錄取;2014年符合相關條件的隨遷子女可以參加高等職業學校考試錄齲[5]

北京教育承載力已經接近飽和,加之以往投入是按照戶籍學生配置,如果把握不好尺度,幼兒園嚴重不足、小學入學高峰等問題難免加重,初高中階段連帶效應也將出現。無論異地高考還是基礎教育,都事關公眾權益和教育公平;再者,學前教育和義務教育搞不好,即使開放了異地高考,隨遷子女的教育福利也將受到牽累。因此,對於北上廣等地區來說,異地高考不可能一蹴而就全部開放,分步走是現實的理性選擇。不過,這個分步走必須給出一個明確的期限。

政策限制

20xx年3月,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在列席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時透露,教育部正在和上海、北京研究,逐步推進異地高考。這意味著數以百萬計的外來工子女不用獨自返回戶籍地讀高中。

與此同時,也有不少人擔憂:異地高考是否會大大增加本地考生的競爭壓力?異地教育一旦放開,如何避免“高考移民”氾濫?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教育廳廳長羅偉其表示,廣東是全國外來工最多的省份,也是外來工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規模最大的省,其數量達到313萬人,佔全國1/3,超過了北京、上海、天津3市義務教育學生數之和。

“異地高考,肯定是個好事情。”全國人大代表、中山市中山紀念中學校長賀優琳、汕頭市金山中學校長李麗麗均表示。

賀優琳表示,他到北京參加兩會之前,收到一封1.5萬人簽名的聯名信,反映在北京上學卻不能在北京參加高考的事情,管理制度《高考制度改革 異地高考》。這種情況在廣東同樣存在 很多外來工子女在廣州上學,卻只能回到戶籍地參加高考。

“在以前全國一張卷的時期還好。各省命題,回去考等於回去重新學,難度很大。而且小孩獨自回去,安全、開支都是問題。”賀優琳表示,教育部如果真在著手研究,確實令人鼓舞。

“如果真的實行異地高考,設計操作很複雜,這是對招生資源的重新分配。”賀優琳說,這包括高校的招生指標都要重新洗牌和分配,必須根據每個地方考試的人數進行再分配才合理,否則對廣東戶籍人口又是衝擊和不公。

賀優琳說,國家高考政策對欠發達地區實行保護政策,而發達地區比如北京的高校多、資源也多,假如放開異地高考,哪個地方好考,人就湧向哪裡,必然會造成混亂。“像廣東,考生高考難度已經很大,假如資源不重新分配,只要在當地務工的子女都可以高考,那考生的壓力更大。”

這也是李麗麗所擔憂的問題。她指出,關鍵是教育資源的配置不均衡,前幾年被嚴查的“高考移民”現象,就是鑽了招生政策的空子。“實行異地高考,確實會促進公平,但必須強調可操作性,包括法律層面上有很多問題要做。”

20xx年,北京、上海、廣州的異地高考政策出臺。截至20xx年1月1日,全國共有27個省市已公佈隨遷子女就地中高考的方案。這其中,浙江、江蘇等地的政策收穫頗多讚譽,多數省份也被指稱“有誠意”,而爭議一致指向最後“堡壘”—北京、上海、廣州。這三者中又以北京推延出臺異地高考方案的表態招致最為激烈的討論。但是北京異地高考方案未提本科開放時間。

異地高考在京滬由於牽涉教育利益,本地人與外地人的裂縫非但沒有彌合,反而越發深刻,這讓不少教育學者非常心憂。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在接受時代週報採訪時表示,異地高考不是一場戶籍人口和非戶籍人口的對決,他們各自都有利益訴求,都要追求教育公平,這無所謂對錯,而教育公平要透過制度改革來推進。

20xx年3月10日,在列席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時,針對流動人口子女“異地高考”,在所在地參加高考問題,教育部部長袁貴仁稱,城市應當為穩定就業者子女就學負責。

異地高考

隨遷子女高考方案

袁貴仁介紹,各省份高中考試用的課本和試卷不同,16省份自主考試,加上國家命題的統一考試,高考共使用17份試卷。

針對隨遷子女在接受義務教育之後如何考高中,讀完高中後如何完成高考,袁貴仁透露,教育部正在研究解決的辦法。

袁貴仁說,有些城市正在研討,如果考生父母能夠在城市站住腳,子女完整地接受了義務教育,就應當考慮到他們高中階段在哪考學的問題。談到該問題解決的時間表問題,袁貴仁表示:“很快會有個方案,我們正在加強調研。”

上海異地高考有限開放10類非上海籍考生可高考

20xx年,有10類非上海戶籍考生可以在上海市參加全國高考,20xx年只有8類人可以參加,20xx年這個數字則是6類。

有專家指出:上海的異地高考,只是把“戶籍+學籍”高考報名制度,放寬為“戶籍(或居住證)+學籍”的高考報名制度,從本質上說,還不是異地高考。真正的異地高考是將戶籍、居住證與高考報名脫鉤,實行基於學籍的高考報名、錄取制度。上海推行這樣的措施,主要與上海實行戶籍改革有關,當然,從異地高考推進的步驟看,應先由“戶籍+學籍”雙證報考,放寬到“戶籍(居住證)+學籍”報考,最後發展到學籍報考。

容易引起誤解

對“異地高考”的表述,袁貴仁稱,這個詞不準確,應當為流動人口子女在流動地如何參加義務教育階段以後的考試問題。“異地高考”容易誤解為高考移民,為了爭取更多的入學機會而去高考,“我們不贊同”。

袁貴仁解釋說,城鎮化建設中,隨著農民工的流動,不少子女要麼隨父母進城,稱為隨遷子女;要麼留在戶籍地,叫作留守兒童。

重點流入地

隨著城鎮化建設的加快,未來會有更多的農民工進城,必然有些子女會到城裡。他們隨父母進城,要和當地孩子一樣,平等接受義務教育。接受義務教育後,他們高中階段考試怎麼辦,大學階段怎麼辦?

袁貴仁表示,這些問題不是最尖銳的問題,現在最尖銳的問題是平等接受義務教育。解決流動人口子女高考問題,最突出的是如何協調重點流入地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利益。

接納穩定就學

袁貴仁表示,教育部認為農民工進城是個趨勢,也是城市建設所需要的,如果這個城市覺得父母應當和可以在城裡工作,就業證、暫住證齊全,“那麼我們認為,城市就要負責他的孩子上學問題。”

袁貴仁表示,農民工在一個城市就業時,同時要想到他的子女就學問題。“如果父母不在這個城市就業,而孩子在這個城市就學,那是不合理的,否則全國就有點亂了。”

袁貴仁說,城市需要的人才,也不只是高階人才,而是包括技工等在內的一般人員。如果城市需要這樣的人,就要負責其子女就學問題。

兩會呼聲編輯

代表建議隨遷子女高考放開需設門檻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政協原副主席陳萬志表示,諸如北京等大城市應調高放開門檻,可以透過設定條件有序放開隨遷子女異地高考。

放開隨遷子女高考方向先明確

陳萬志介紹,此前13位北京市人大代表呼籲放開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在京高考,另有上萬名連續多年在京讀書的京外戶口學生家長的呼籲書,“不過試點裡沒有北京”。

陳萬志認為,應該放開隨遷子女高考,“方向先明確下來,其餘就是制度設計的問題”。陳萬志說,很多孩子戶籍不在當地,並且出生成長在北京,卻不讓人家在北京參加高考,確實不太公平。

大城市放開時應調高門檻

陳萬志表示,如果放開隨遷子女高考,各地可以根據當地的條件設定一些門檻,比如父母連續在當地工作多少年,連續納稅多少年,學生本身在當地連續就讀多少年,“隨遷子女不是簡單地想高考”就高考。

陳萬志提醒說,每年有千萬左右的考生參加高考,如果一下子全部放開,也會引起很大問題,可能會有生源大省到中西部地區參加高考,擠佔當地考生機會。因此,在制度設計上,需要設定一定的門檻和條件,“不能想過去就過去,更不能快考試了,才轉過去”。

陳萬志認為,門檻設定要根據各地不同條件,“有些城市,特別是大城市,最初的門檻倒是可以設得高一點,比如父母連續納稅時間長一點等”。

隨遷子女高考放開可上升至立法層面

陳萬志承認,像北京放開隨遷子女高考,既要考慮北京戶籍人口的需要,也要考慮非北京戶籍人口的需要,實際上需要兩者間的博弈,這種改革不是所有人都滿意的改革,不是增量改革,而是重新切割蛋糕的改革。

陳萬志認為,這項改革需要政治領導人的決心。在討論該問題時,從程式上可以上升到立法層面。“先充分博弈,尊重大多數民意”,讓各地根據各自情況,綜合考慮各個方面利益,達到一個可行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