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幼兒教育

幼兒教育文章摘抄心得-幼兒教育文章摘抄筆記

幼兒教育文章摘抄心得-幼兒教育文章摘抄筆記

這種智育在提高學生應試能力的同時卻剝奪了學生精神發展的權利,英國哲學家數學家懷特曾經說過,在你丟失你的課本,焚燬你的聽課筆記,忘記你為考試而死記的細節之前,你的學習是無用的。

幼兒教育文章摘抄心得

1、理想的智育,應該超越知識,走向智慧,激發創造,健全人格,為學生將來擁有終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堅實的知識能力基礎,智育在整個教育中無疑有著極其重要的位置,但智育的目的是什麼?為數不少的教育者認為傳授知識是智育的全部內容,或者至少是主要目的,這種認識顯然是片面的,而這種片面的認識,正是"唯知識論,唯分數論,的畸形智育得以氾濫的原因之一,智育當然離不開知識傳授,但傳授知識並不是智育的真正目的。

2、著名科學巨人愛因斯坦在美國高等教育300週年紀念會上,曾說過這樣一段發人深省的話,如果一個人忘掉了他在學校裡所學到的每一樣,那麼留下來的就是教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出版的(教育__財富蘊藏其中)一書,在"學會認知時指出,這種學習更多的是為了掌握認識的手段,而不是獲得經過分類的系統化知識,既可以個將其視為一種人生手段,也可將其視為一種人生目的,作為手段,它應該每個人學會了解他周圍的世界,至少是使他能夠有尊嚴的生活,能夠發展自己的專業能力,和進行交往,作為目的,其基礎是樂與理解,認識和發現。

3、在傳統農業社會和工業社會,知識更多的是經驗,因此,那時智育的主要目的甚至唯一目的就是傳授知識,讓經驗一代代傳下去,但在今天這個科學技術不斷髮展更新的資訊時代,學生在學校學的大多數知識今後直接被派上用場的可能性很小,雖然仍有一些知識對學生來說是有用的,但從總體上來說,學生學習知識的主要目的已不是學以致用,而在與學習知識過程本身。在於透過學習而成為一個聰明的人,文明的人,有高尚精神生活的人。

4、這種智育在提高學生應試能力的同時卻剝奪了學生精神發展的權利,英國哲學家數學家懷特曾經說過,在你丟失你的課本,焚燬你的聽課筆記,忘記你為考試而死記的細節之前,你的學習是無用的。理想的智育是把知識轉化成智慧,只有在智慧引導下,才可能有真正意義的心智活動。知識關注點是現成的答案,現成的公式,現成的歷史事件的歸納,而智慧關注的是未知的世界,是求知的過程。

5、但更重要的是學生在獲取知識過程中所得到的獲取知識的能力。教師傳授知識,是為了學生進行智力體操的訓練,目的是為了讓孩子們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得以發展。透過智育,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學能力,並具備持久的學習興趣,濃厚的學習情感,堅韌的學習意志,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智力和能力基礎。

幼兒教育文章摘抄心得

上次說了我對“不要輸在起跑線上”的看法和我認為家長在上學前應該注重培養孩子的哪些方面,這回主要說的是孩子在這個階段的學習方式和特點。

我過去一直認為學齡前的孩子在學習上是先被動再主動;先是跟家長、老師學,然後知道怎樣學了才會自學;孩子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是家長、老師培養出來的;孩子必須懂得了原理才能正確靈活地利用,讓孩子掌握技能的最好的方式是教他……後來我發現這些都是錯誤的。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們對任何不瞭解的事情都有著濃厚的興趣,他們的模仿力很強,他們也不怕失敗。其實1歲左右的孩子自學能力就已經很強了。沒有任何家長會教孩子人體的各個器官怎樣運動才能發出“爸”、“媽”這兩個音,我們只是在孩子面前不停地重複著這兩個音,是孩子自己一遍一遍試著,經過了無數次失敗,終於掌握了發音。你能說孩子對學習沒有興趣嗎?你能說他的學習能力不強嗎?你能說孩子怕吃苦嗎?

但是這個階段的孩子發育程度參差不齊,同樣的環境有的孩子就是學得快,有的孩子就是學得慢,這不意味著學得慢的孩子在這方面就是有問題。愛因斯坦兩歲才會說話,但在語言表達上既流利又清晰,不比別人差。所以家長要有信心和耐心。如果這時候你很焦慮,反而會影響孩子的正常學習。(其實一直到小學,甚至中學都會有這個問題。我女兒5歲多的時候,第一次背英語單詞,3個單詞半個小時沒背下來。小升初的時候英語成績也一般。但後來英語成績一下子上來了,每次分班的時候英語都是在A1班。如果家長太焦慮了,會給孩子一個負面的心理暗示,反而沒信心了。)

另外這個階段的孩子學習特點是喜歡模仿,而不是正式的教學。所以這時候身教遠遠大於言教。儘量不要對他講應該怎樣做,這麼做的意義是什麼,那樣的話大多數你會感到是對牛彈琴。想讓他做什麼你就做什麼,讓他模仿你,有時效果會更好。如果家長表現得做這個很有意思,孩子們也會主動湊過來。千萬不要用教大孩子的方式教學齡前的孩子。

在孩子10歲之前,家長往往是孩子眼裡的“明星”,一定要注重自己的言行。不要指望孩子只模仿、學習你身上好的習慣,能自覺抵制不好的習慣。事實上往往相反,因為大多數“不好”的行為、習慣是比較安逸的、享受的。所以在孩子上學之前家長應該逐漸創造出學習的環境,比如家長減少看電視的時間,增加讀書的時間……。己不所欲,勿施於人!想讓孩子上學後,回家能安心地學習,家長在孩子上學前就要做到有時間看看書,學習學習,讓孩子覺得這是一個很正常的事。

我過去還有一個錯誤的觀念,就是把學習和生活分開。事實上,像克服困難的勇氣,抓緊時間的習慣等等都是想通的。不可能有一個孩子在生活上一點條理都沒有而學習上卻能井井有條。所以說不要忽視孩子在生活中的“壞毛病”,這些都會帶到學習中。另外在學習中發現的問題,也可以在生活中解決。比如當發現孩子的注意力很難長時間集中的話,可以和孩子一起做遊戲,有意將遊戲時間一點點延長。比如我和孩子玩拼圖,先是十幾塊,然後是幾十塊,上百塊。

最後就是家長在教育孩子上要有耐心,不要指望他一天就養成好的習慣,能力一天就鍛煉出來了。需要一個過程,中間還會有反覆。(比如關注一件事情的時間,也許是第一天10分鐘,第二天12分鐘,第三天卻只有8分鐘了。)但只要趨勢是好的就行。但同時如果有不好的習慣一定要引導孩子糾正,壞習慣持續的時間越短,越容易糾正。如果這時候放縱,上學以後再糾正的話,代價會很大。

下回我們聊聊如何利用好課外班來鍛鍊孩子的能力,讓孩子和家長適應小學生活。

幼兒教育文章摘抄心得

1、賞識孩子是賞識孩子的優點、長處和進步,而不是忽視孩子的缺點和弱點。該指出的問題應當及時指出,該批評的問題應當及時批評,該制止的問題及時制止。這是不能含糊的。但是分寸應當適度,實事求是,不宜過分誇大,尤其是不可只講這一個片面。孩子的成長畢竟是孩子自己的事,孩子身上缺點和弱點的克服,只有調動和依靠孩子自身積極因素才能真正做到,而且克服缺點和弱點的目的正是為了發揚長處和優點。忘記這個目標,孩子就會感到一無是處,失去前進的信心,結果是缺點和錯誤也難以得到克服。

2、實際生活是十分複雜的。有些缺點和錯誤之中往往包含有合理的內涵。有時長處和優點,可能暫時未能找到正確的表現形式。這些都要在引導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細心地加以體察。

3、恩格斯曾經指出,人只為可能達到的目標努力奮鬥。如果目標不可能達到,或孩子認為不可能達到,就會失去自信,從而生氣努力的動力。所以,賞識孩子不僅要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和長處,為孩子設定恰當的奮鬥目標,以保持孩子的自信力。更要善於發現孩子的每一個進步,加以肯定,加以鼓勵,加以強化。孩子自己相信“我能行”,而且成為一種定勢,就會成為克服前進道路上各種困難和障礙的強大動力。人生的道路充滿著各種艱難險阻,“不如意事常八九”。一點幫助孩子有這樣的思想準備。人才的成長更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這是無法迴避的。但是人生又應當是快樂的,不能以吃苦為目的。片面地強調苦讀、苦學、苦幹,不容易為孩子接受,更不可能有持續的動力。重要的是使孩子從每一步前進中感到克服困難的愉悅,收穫愉悅,達到新境界的愉悅,戰勝自我的愉悅。奮鬥本身就是其樂無窮。有了這樣的感受,有了這樣的人生態度,各種艱難困苦就都不在話下了,就都會成為“玉汝於成”的條件。能夠笑迎困難,笑迎挑戰,含笑去克服自身的弱點和缺點,自然能夠勇往直前地攀登一個又一個高峰。

4、賞識,可以發現孩子的優點和長處——這是每一個人都有的。賞識,可以順應事物發展的自然規律,創造條件使孩子的優點和長處得到充分的發揮,而不是扼殺,從而達到一般情況下似乎不可能達到的成就。但是絕不是無限誇大孩子的潛力,為孩子設定“超凡入勝”的目標,更不是為了讓孩子付出太苦太累的代價給家長的臉上增光。因此,賞識也應當恰如其分,有多少說多少。更注意到,在肯定孩子的每一個進步的同時,讓他看到新的目標,產生征服的願望。我們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只要我們順其自然,讓這些“才”長得好,每一個人都可以充分發揮自己能夠發揮的一份作用,他在社會上就會有自己應該佔有的一席之地。每一個人站在自己的位置上,把自己的才能和力量充分發揮出來,融入到社會整體的努力之中去,就會匯成歷史的浩浩蕩蕩的洪流,人類的幸福就會與日俱增,這是確定無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