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讀書筆記

杜威教育名篇讀書筆記

杜威教育名篇讀書筆記

杜威教育名篇讀書筆記

一直很喜歡杜威的一些思想。所以,便買了一本《杜威教育名篇》放在床頭。常常在夜深人靜輕輕捧起,細細地品著他的話語。雖常有晦澀難懂之時,但也不乏共鳴之處。每每讀到快意之處,我便在筆記上記下自己的感想,權當是和大師超越時空的心靈對話。下面是我的讀書札記,因字數有限,只摘了幾段如下:

一切教育都是透過個人參與人類的社會意識而進行的。這個過程幾乎是在出生時就在無意識中開始了。他不斷地發展個人的能力,薰染他的意識,形成他的習慣,鍛鍊她的思想,並激發他的感情和情緒。由於這種不知不覺的教育,個人便漸漸分享人類曾經積累下來的智慧和道德財富。他就成為一個固有文化資本的繼承者。世界上最具形式的、最專門的教育確實是離不開這個普遍的過程。教育只能按照某個特定的方向,把這個過程組織起來或者區分出來。

孩子從出生就開始了接受這種薰染,然而,薰染他的人和環境是怎樣的呢?這是值得我們成人好好思考的問題!成人作為人類智慧和道德財富傳承鏈條上一個承上啟下的環節,我們具有怎樣的智慧和道德?我們有沒有資格傳承給孩子?我們傳承給孩子什麼?是高尚?還是猥瑣?是博大?還是狹隘?是愛?還是冷漠?是胸懷天下?還是鼠目寸光?是利己利人?還是損人利己…….一切一切,都需要我們去思考!父母要思考,祖輩要思考!作為孩子沒有血緣的“親人”-----幼兒老師更要好好的思考!

唯一的真正教育是透過對兒童能力的刺激而來的,這種刺激是兒童自己感覺到所在的社會情境及各種要求所引起的。這些要求刺激她,使他以集體的一個成員去行動,使他從自己行動和感情的原有的狹隘範圍裡顯現出來;而且使他從自己所屬的集體利益來設想自己。透過別人對他自己的各種活動所作的反應,他便知道這些活動用社會語言來說是什麼意義。這些活動所具有的價值又反映到社會語言中去。例如,兒童由於別人對他的呀呀的聲音的反應,便漸漸明白那呀呀的聲音是什麼意思,這種呀呀的聲音又漸漸變化為音節清晰的語言,由於兒童就被引導到現在用語言總結起來的統一的豐富的觀念和情緒中去。

這個教育過程有兩個方面:一個是心理學的,一個是社會學的。他們是平列並重的,按一個也不能偏廢;否則,不良的後果將隨之而來。這兩者,心理學方面是基礎的。

兒童自己的本能和能力為一切教育提供了素材,並指出了起點。

所有的教育的出發點,都要以孩子的本能和能力作為出發點。誰偏離了這個軌道,或是壓制孩子的成長,或是揠苗助長,這種教育就是謀殺!

杜威教育名篇讀書筆記

約翰·杜威先生是一位出色的思想家、教育學家。在思想上,他可以說是實用主義的集大成者,使實用主義最終達到完善。

杜威的教育觀是一種嶄新的教育觀。這種教育觀建立在對前人學說的系統地批判與吸收的基礎上,建立在杜威的哲學、心理學和社會政治觀的理論基礎上,建立在美國社會工業化、民主化的現實基礎上。這種教育觀的直接目的是試圖透過活動性、經驗性的課程和教學方法使學生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可以說,這種教育觀體現了現實主義與理想主義的結合,它源於現實又高於現實,希望透過教育這種手段使不完善的美國社會走向更為完善的理想之境。

胡適先生作為他的學生,曾經熱情地把實用主義介紹到中國來,在當時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這種思想認為經驗就是生活,生活就是人類隊的周圍環境,在這種應付環境的行為中,思想乃是應付環境的工具。真正的哲學必須拋棄從前種種所謂“哲學家的問題”,必須變為解決“人的問題”。不過更為重要的是杜威先生對於教育的闡述。透過實用主義的透鏡原本看起來很複雜的問題,會變得很簡單。

在這種平民化的哲學思想的指導下,杜威先生對教育做出定義。什麼是真正的教育?“教育即是繼續不斷的重新組織經驗”。換句話說,即每次所得的經驗,和已有的經驗相融合,重新加以組織。這種重新組織的經驗又成為以後的參考和工具。這樣一個過程就是教育。這種教育的最終目的在於“從感情方面使兒童有社會的興趣及感覺,知道自身以外,還有社會、還有別人;從知識方面,給他社會上必須的知識;養成實行的習慣,使他成為社會的有用人才”。

與此同時,杜威先生明確指出舊式教育的重大弊端,他說:

“舊式的教育單是教學生在一條路上走,不許逸出軌道,天天如此。這種刻板的、無用的教法,雖然所教的東西只是一提頭,就能往下背誦,但一試用到別處就沒用了。故舊式的教育無論它怎樣承認讀書、寫字、算學都是養成習慣的東西,而它所養成的習慣總是孤立的、死的、呆板的,而不是可以用的。”原因是什麼,很簡單,便是這學來的知識、經驗沒有和學生本身的經驗相融合,甚至是不相干的。

因此杜威先生繼續說:

“(舊式)學校的'最大壞處,就是先為學生懸一個很遠的目的,以為現在所學,都為預備將來入社會之用,現在雖與生活沒有關係,將來總有一天得用。於是所學與所用,完全不能貫練。不知學校的生活必須處處與社會的生活有關,使學生對於學校的生活生出濃厚的趣味。”這樣的學校教育,“耽誤學生的光陰;減少學生對於現在生活的趣味,不注意於現在而希望將來;使我們評判兒童的成績沒有自然的標準。”

說到評判,杜威先生對記分考試的方法持否定態度,他說:

“這不是評判兒童成績的真方法。若真要評判兒童的成績,那麼應該看他們今天比昨天長進了多少,從前的缺點現在補正了沒有,從前沒有發展的能力和興趣現在發展了沒有。總而言之,現在比過去是否進步。這才是評判兒童成績的真方法。”

最後,他給我們留下了一個不是問題的問題:

“這是當今教育一個最大問題:教育還是注重養成心理的習慣,如虛心、知識的誠實、責任心呢?還是隻要讀書多,在成績展覽會中可以出風頭就夠了呢?倘注重前一說,那麼教了這些科學,並不是當做最後的目的,而是一種方法,用以養成虛心、誠實和有責任心的人格。這是一個最大的問題。”

杜威先生的這些精闢論述只是他教育哲學的很小的一部分。他的學說並不像很多的庸俗的學說那樣經不起實踐,杜威先生親自開辦學校,實踐和改進他的學說,在美國被稱作“教師的教師”。這些擲地有聲的話語,即使是現在聽起來仍然有一種難以言表的暢快。為什麼?學生們的心早已被傳統的教育擠壓變形了。

引領東方,杜威先生所描繪的新式教育仍然讓人無限神往。

當科學和藝術這樣攜手以後,支配人類行動的最高動機已經達到了,人類行為的真正動力將被激發起來,人類本性中可能達到的最好的事業便有保障了。每個教師應當認識到他的職業的尊嚴;他是社會的公僕,專門從事於維持正常的社會秩序並謀求正確的社會生長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