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讀書筆記

高中教育哲學讀書筆記

高中教育哲學讀書筆記

教育改革必須以“理念”更新為前提。教育理念的更新一則受“社會存在”的制約,二則因傳統文化的束縛顯得沉重而艱難,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中教育哲學讀書筆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教育哲學讀書筆記一

為了讓我們能夠得到發展,更重要的是能發現自己的可發展性,發展自己的可發展性。教於有聲,育於無聲,教育有聲無聲之間完成使命。所有這些命題應然:教育應當成為教育。教育首先是自己看到人的可發展性,然而,具體到個人,並不一定都能看到自己的可發展性,因而,教育要引導人去看,去發展自己的可發展性;並且,可發展性本身也還是個流動性概念,它本身亦能發展,故而,教育要輔佐人去發展自己的可發展性。

教育的根本是人的發展,而發展的前提是人具有可發展性。人有可發展性的原因:人有可授性、可暗示性,正是因為有心靈及五官的配合而具有了這些特性,這些特性使資訊像陽光、雨露一樣被吸納。人的語言也因為人可以吸納各種不同型別的明示或暗示而變得豐富起來,豐富起來的語言本身又大大增強人的吸納能力。然而,這也正是人的可發展性強化了自己的生命力,語言豐富起來的人就是生命力更強旺的自己,向下延伸、向上生長了的自己。

人有無限的潛能。為了激發這無限的潛能,我們必須要進行教育。

在《教育哲學》這本書中,要求我們要進行人的全面發展:即換個角度說,全面發展是人的內在要求,社會對人的全面發展的要求是一種外在要求;人的要求與社會的要求,這兩個不同的要求,後者在前者的基礎上,只有建立在前者基礎上才是合理的,並且,只有當後者自覺的建立在前者的基礎上時,社會的要求才變成社會本身的內在要求,社會才不再是撕裂的,不再只是站在外面、站在旁邊呼喊的。

人的全面發展,在我們現在的教育中時常提到。如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等等的口號的提出等,但當我們真正上課,在學校學習時可並非如此。所謂的“主課”可以隨時搶佔“副課”的時間,每當做作業也可以忽略美術等課程的作業。在這些學校、教師、學生、家長的眼中,成績被排在了首位。所謂“教書育人”,在這本書中,我們能夠看到“人是什麼”,這是為了我們更好的瞭解“教育是什麼”,我們該如何正確的學習。

果然,作為未來的`教育者,要不斷的學習新的知識。要充分了解自己所要做的事。加油吧!

高中教育哲學讀書筆記二

在中國,最早把“教育”二字用在一起的是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詞典上說,“教”的含義是“傳授”,“上所施下所效也”;“育”的含義是“培植”,“養於使作善也。”可見,“教”與“育”這兩個字既有聯絡又有區別。大概是受韓愈《師說》對教師職業定位(“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的影響,很多教育工作者長期以來把教育工作單純理解為“教”,因而導致見書不見人、教書不育人的現象。這難免與“以人為本”、“以學生髮展為本”的現代教育理念相悖。

細究一下“教”與“育”的區別,我想至少有以下諸點:

在行為方式上,“教”主要靠口傳、身授,顯聲而有形;“育”的方式則豐富得多,不但可以透過口傳身授,還可以透過師表作用、道德操守、人格體現等方式影響學生,收到耳濡目染,“潤物細無聲”之功。

在實踐時效上,“教”或許可以“立竿見影”,“育”則相對需要較長時日,一時三刻難以彰顯成效。這是因為由“不知”到“知”,從“不會”到“會”,只要講授得法、訓練循序,學生可以靠理解和仿效完成認識過程;而“育”的內容則屬於思想品德、行為習慣等個性發展方面,必須經歷從低到高、由淺入深、潛移默化、反覆實踐的過程,絕非一日之功。比如,“洗手”這兩個字,幾分鐘就可以教會,洗手技術也不難掌握,但要學生養成每天飯前自覺洗手的衛生習慣,就不那麼容易了。

在載體使用上,“教”一般必須有具體的物質憑藉,如書本、音像、網路等;“育”的載體既可以有形,也可以無形,而且有時後者比前者更為重要。如家庭背景、社群環境,學校的辦學傳統、教風學風以至校容校貌、校園文化等各式“軟體”,都可以而且必須作為“育人”資源加以開發和利用,這就叫“全方位育人”。

在師生關係上,“教”通常以單向的、居高臨下的方式出現,就如教師的講臺,總得高出教師地面若干;而“育”則不盡然,教師與學生往往處於平等地位,雙向互動,教學相長。大至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培養,小至個性愛好、行為習慣、心理品質的養成,教師常常要透過交流、討論、鼓勵的方式,方能使學生由入耳入腦到心嚮往之,身體力行,從而使教育目的內化為自覺要求。

在評價模式上,“教”可以比較單一,一張試卷、一場表演,大抵可以使“教”的效果一目瞭然,優劣自現;而“育”的評價則比較艱難。

如政治和思想品德考試是難以準確考核學生的政治思想和品德操守的,必須綜合考核其實際的思想行為表現,包括校內外表現、師生反映、社會實踐考察、家庭反饋等方面的因素,兼而顧之。學校教育實效的評價至今仍是一個需要加以探索的領域。

如此看來,糾正重“教”輕“育”偏向,更新教育理念,有必要從正確認識“育”字的含義和特點開始。可以說,是否重視和善於“育人”,是一個教師師德是否高尚的根本標誌,也是一所學校教育思想是否端正的試金石,一個地方是否真心實意實施素質教育的分水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