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臘八節

臘八節的傳說

關於臘八節的傳說範文

導語:而為什麼要喝臘八粥,則有好多傳說,接下來為大家介紹關於臘八節的傳說範文文章,僅供參考!

關於臘八節的傳說範文

早先有戶農家,老倆口守著一個兒子。老頭是個勤快人,整天泡在地裡,早出晚歸,種的幾畝農田年年五穀豐登。老婆婆是個節儉人,一日三餐,精打細算,家境雖不富裕,但一年四季吃穿不愁。他們的兒子已經十七八了,可是懶得出奇,整天吃喝玩樂,,什麼活也不幹。老倆口給兒子娶了媳婦。哪知這個媳婦跟兒子一樣,也是好吃懶做。

一天,老漢摸摸花白鬍子,對兒子說:“爹孃只能養你小,不能養你老。要吃飯,得流汗。你往後學學種莊稼過日子吧。”兒子哼哼兩聲,照舊整天吃喝玩樂。老婆婆梳著滿頭白髮,對媳婦說:“勤是搖錢樹,儉是聚寶盆。要想日子過得好,勤儉是個寶。”兒媳婦把這話當成耳邊風,還是好吃懶做。 過了幾年,老倆口身患重病,一起去世了。小倆口看看家裡的糧食和衣服,說:“有吃有喝不用愁,何必下地曬日頭。夏有單衣冬有棉,何必紡織到日偏。”他倆早把兩位老人的話忘到腦後了。

一年又一年過去了,幾畝田地成了荒草園。家裡柴米油鹽、衣被鞋襪,一天少似一天。小倆口還不著急。只要有口吃的,就懶的動手。最後。地裡顆粒無收,家裡吃穿已盡。小倆口沒得吃,也沒的穿了。

進了臘月,天越來越冷。初八這天,天寒地凍,滴水成冰。小倆口沒得吃,也沒的穿,縮在涼炕蓆上“篩糠”。炕縫裡有幾粒豆子,就用手一粒粒扣出來;地縫裡還有米粒,也都挖出來。他倆東拼西湊的弄了一把,放進鍋裡臘八粥的傳說作文(共三篇)臘八粥的傳說作文(共三篇)。就這樣熬了一鍋雜七雜八的粥。煮熟後一人一碗,悲悲切切地吃起來了。這時兩人想起二位老人的教誨,後悔沒有早聽進去,現在已經晚了。一陣大風颳來,由於這房子年久失修,早已破爛不堪,被風一吹,“呼啦”一聲,房倒屋塌,小倆口被壓在底下。等鄰居趕來挖出來時,都已經死了,身邊還放著半碗雜豆粥。

從此以後,鄉親們每到臘月初八這天,家家熬一鍋雜米粥讓孩子們吃,並給孩子講這雜米粥的故事,來教育他們勤儉節約的重要性。就這樣,代代相傳,一直到現代。形成了臘月初八吃“雜米粥”的習俗。因為這粥是臘月初八吃,所以就叫“臘八粥”。

關於臘八節的傳說範文

漢朝時,每年農曆十二月必定要舉行年終臘祭,因此農曆的十二月又叫“臘月”或者“蜡月”。在臘月初八日所煮的粥,就取名叫“臘八粥”。

對於“臘八粥”的來歷和傳說很多,各地說法不一。其中流傳最廣的是有關紀念釋迦牟尼成佛的故事。

傳說釋迦牟尼逃出王宮到迦嘟山當了和尚以後,學習經典,在深山之中苦度了6年。他學經完畢的時候,正是臘月初八日,也就是一般的佛教所說的“釋迦牟尼得道日”。

又根據《因果經》記載,釋迦牟尼因6年苦行,無暇顧及個人衣食,每天只吃一些麻麥,常年不得溫飽。在他學習期滿時,已是衣杉襤履,瘦骨嶙峋,容貌好似枯木一般。

他疲憊不堪地走下迦嘟山,坐在河畔,向村人乞討。村中一牧牛女子,用缽盂煮牛奶給釋迦牟尼吃,使釋迦牟尼很快恢復健康。佛教興盛以後,為了紀念這件事,就規定這個日子為古印度人民“齋僧”和救濟窮人而施捨飲食的日子。

東漢佛教傳入中國以後,臘月初八施捨這件事逐漸變成了熬煮“臘八粥”的習俗。我國一些佛教寺廟裡熬煮“臘八粥”,就紀念尼連河畔牧牛女子救濟釋迦牟尼的故事。

隨著佛教的興盛,臘八粥也流行到民間。有錢人家的臘八粥要用幾十種米豆果料熬成,親朋好友之間還互相贈送。窮人也要在這一天用小米紅棗熬一鍋粥應應時令。傳說“臘八不喝粥,明年會更窮”。清朝時,皇宮裡喝的臘八粥是雍和宮的喇嘛熬好後進貢的`。

一過臘八,也就開始過年的準備了,但對窮人來講,還債的日子也逼近了,因為從這時候開始,討債的會陸續上門。

關於臘八節的傳說範文

十二月作為一年的歲終之月,之所以稱做“臘月”,其原因有三:一、“臘者,接也”,新舊交替,寓意此月後即將開始下一年;二、“臘者同獵”,獵取獵物祭祖祭神;三、“臘者,逐疫迎春”。

所以,臘八節又稱做臘日祭、臘八祭、王侯臘或佛成道日。古人在這一年的歲終之月,農閒之時,為歡慶豐收、感謝祖先和神靈,舉辦祭祀儀式。

據載:“冬至後三戍日臘祭百神。”說的是冬日祭神本來不在臘八這日,而是在冬至後第三個戍日。後來隨著佛教的傳入,為了紀念釋迦牟尼成佛的日子,才將這兩個日子融合,方成“臘八節”、“佛成道節”。

臘八節喝“臘八粥”的習俗由來已久。普通民眾用“臘八粥”祭祀五穀之神、祖先;佛教徒用臘八粥供佛、紀念;不少寺院則在臘八節施臘八粥給信眾、窮人,說吃此粥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

而為什麼要喝臘八粥,則有好多傳說:

一、臘八粥緣於佛祖成道

相傳,佛祖釋迦牟尼修行深山,靜坐六年,餓得骨瘦如柴,曾欲棄此苦,恰遇一牧羊女,送他乳糜,他食罷盤腿坐於菩提樹下,於十二月初八之日悟道成佛。為了紀念,後人將此日稱為“佛成道節”。

中國民間本來就有“臘日”祭祖、祭神的習俗。佛教信徒們出自虔誠,將“臘日” 與“佛成道節”融合,遂成“臘八節”,舉行隆重的儀禮活動。

“臘八”是佛教的盛大節日。舊時各地佛寺作浴佛會,舉行誦經,並效仿釋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傳說故事,用香谷、果實等煮粥供佛,稱“臘八粥”。並將臘八粥贈送給門徒及善男信女們,後來便在民間相沿成俗臘八粥的傳說作文(共三篇)三年級作文。

二、臘八粥源於“赤豆打鬼”的習俗。

傳說上古五帝之一的顓頊氏,三個兒子死後變成惡鬼,專門出來驚嚇孩子。傳說這些惡鬼天不怕地不怕,單怕赤(紅)豆,而大人小孩生病、身體不好都是臘八節這些疫鬼作祟的原因。所以,在臘八這天以紅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故有“赤豆打鬼”的說法。

三、臘八粥是為了紀念修長城的民工

相傳,秦始皇下令修建長城,民工們長年在工地上不能回家,吃糧全靠家裡人送。家裡糧食送不到的,就有可能餓死在長城工地。有一年臘月初八,一些少糧的民工們把各自剩下的五穀雜糧熬成稀粥,每人喝一碗抵禦飢寒。為了悼念這些民工,人們每年臘月初八吃“臘八粥”,以資紀念。

四、喝臘八粥牢記祖先勤儉之美德

傳說,西晉時有個青年人很懶,遊手好閒,坐吃山空,等到了年末的十二月初八,家裡沒糧了

飢餓難熬的年輕人,遍搜家裡的罈罈罐罐,將殘餘的五穀顆粒連同可食的殘碎物,一起煮了一碗粥喝下。從此下定決心痛改前非,勤勞過日。人們藉此教育子女,臘八喝粥,牢記祖先勤儉美德。

五、喝臘八粥懷念岳飛

當年,岳飛率部抗金於朱仙鎮,正值數九嚴冬,岳家軍衣食不濟、挨餓受凍,眾百姓相繼送粥,十二月初八這天岳家軍飽餐了一頓百姓送的“千家粥”,大勝而歸。後來每到臘月初八,人們便以雜糧豆果煮粥,懷念岳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