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讀後感

三國演義10000字讀後感

2017三國演義10000字讀後感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各具其態,有長有短。總的來說,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們很值得我學習。

2017三國演義10000字讀後感

金弦玉翎射蒼穹,挾雛龍,懾群雄。與雁同徵,鐵騎踏春紅。漢室江山如殘月,觀滄海,傲意濃。登上九五至尊的寶座君臨天下,是每一個有雄心的政治家一生的渴望,那種“談笑間人頭落地,揮袖間千萬人膜拜”的誘惑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抗拒的。

從“許遊耕田”到“挾天子以令諸侯”,這個功高震主的丞相最終也沒有實現父儀天下。擁兵自強,他完全有實力去廢天子而自立,但這個一直讓史學家們爭議的舉措也只是後人遺憾的推測,具體實施,也才到了其子曹丕的時候。究其原因,恐怕要從文化的角度來定論了。在中國歷史文學中,曹操也有相當的地位,其自身就是一個了不起的文學家,《蒿里行》、《龜雖壽》、《短歌行》等都有很大的價值。既然他對文學有如此深的造詣,那麼他就始終擺脫不了那種忌諱被史書記載的羈絆。雖無帝王之名,卻有帝王之實,這一舉措是否明智,我們很難用對錯來作簡單的評價,但是從這一點,我們卻可以看到曹操在政治上猶豫的一面,這也就註定了他曹氏天下的命運。一生的辛勞,一世的戎馬,換來的結果卻是駟(司)馬分槽(曹),為他人做嫁衣裳。

去過官渡之戰的遺址,一千八百多年後的今天,那裡已是荒煙蔓草,斜陽照在斷壁殘垣上的餘輝早已映射不出當年的往事。風,在空氣中輕輕的滑過,是熱的,不知道千百年前,這風是否揚起過群雄逐鹿中原的錦旗;是否傳送了千軍萬馬震動天地的吶喊聲;也是否見證了一千多年的歷史。不肖說,這場歷史聞名的戰爭更讓他堅定了平定天下的信心。

然而赤壁之戰的慘敗又徹底粉碎了他實現一統的夢想,“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也只是他的一廂情願,那場噩夢般的大火燒掉的不僅僅是數十年積蓄的力量。他眼中的自信也變成了無奈的迷惘,試想,讓任何一個人窮畢生之精力積累的資本在剎那間灰飛湮滅,誰,可以承受?華容泥濘的道路上,一輛驚慌的馬車,一隊毫無秩序的敗兵,揹負著那輪被金戈鐵馬映紅了的太陽,倉皇北去。

那一役之後,他便退居二線,弄子玩孫。也許他真的老了,曾經那個煮一壺老酒,把天下英雄都付笑談中的曹操已是明日黃花,即使再臨滄海,也是執杖而立,用蒼老的聲音吟唱“老驥伏瀝,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而那“江中斬蛟,雲間射鵰,席上揮毫”的壯志豪情也如東逝之水,一去不返了。

曹操也是凡人,位高權重的他丟不掉領導者和統治者普遍的特點——猜忌。世界上大海最大,比大海更大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心靈,如果他有海納百川的氣度,不殺孔融、不斬楊德祖、不誅華佗,是否他真的能如願以嘗?

歲月只是把這個問號的答案留給了一代又一代的後人去猜測,但一切的答案都是假設,一切的假設也都只是為這個梟雄唏噓長嘆的徒勞。歷史終究是歷史,江山多嬌,引再多的英雄為之折腰,也沒有人可以改變她,更不能左右她。

無數次站在魏遺址的曠野中,注視著那在天邊晚霞下盤旋的飛鳥,都想問一聲:是否你,也曾經知道那個人,那段歷史?

2017三國演義10000字讀後感

這個週末,我第五次把《三國演義 》看了一遍。三國演義裡有好多的人物,如:足智多謀的諸葛亮,義氣深重的關羽,勇武過人的趙雲,奸詐陰險的曹操,仁義愛民的劉備,無不叫人稱奇.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只要踏踏實實,仔仔細細地走好追求成功過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會不遠的。

《三國演義》以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統治集團相互鬥爭為主要描寫內容,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刻畫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其中有庸主獻帝劉禪,氣量狹隘的周瑜,忠厚的魯肅,勇猛的張飛,重義的關羽,納賢的劉備等等,無不各具其態。

先說關羽。這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訊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

國家的統治需要忠臣,需要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這就是諸葛亮。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火燒新野,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七擒七縱孟獲,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

再說曹操。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奸雄。他說劉備與他是並世英雄,說得劉備都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雖然劉備是他的甕中之鱉。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夢也夢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後來又發現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淺,氣量狹小,非英雄也。這也與曹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還有趙子龍長坂坡單騎救主,巧用苦肉計黃蓋受罰、三江口周瑜縱火等等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各具其態,有長有短。總的來說,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們很值得我學習。

2017三國演義10000字讀後感

歷史是死的,沒有多少人會對枯燥無味的歷史感興趣,惟有在歷史中注入民俗文化情感,使歷史變為廣大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的故事,那麼它才會生動形象惹人喜愛。《三國演義》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三國是一段紛爭的歷史,一百多年的腥風血雨在中國歷史中,可它卻成了廣大民眾茶餘飯後喜愛談論的話題,這主要歸功於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傾注的民俗文化情感。

羅貫中曾雲遊四海,網羅天下對三國的.民族記憶,這種記憶其實受到人們對歷史的改編,融合了人們的愛狠情仇,包含人們的真是理想,下面我們來共同探討《三國演義》中的民俗文化情感。

《三國演義》中,神化了兩位關鍵人物,一位是武聖關羽,另一位是諸葛亮。

關羽有著“面如重棗,唇若塗脂,丹鳳眼,臥蠶眉”的健朗體魄,又有將義氣看成是比生命比戰爭勝負更重要的事。這儼然是一個人民心中的理想形象,人民十分渴望有這樣一位英雄人物出現。關羽“溫酒斬華雄”估計是人們最喜愛的篇目,位居弓馬手,武藝擎天地,溫酒未涼而取強敵首級,轉瞬之間,數行之言而關羽武藝,氣質,威嚴全顯,怎能不讓人驚歎。後來關羽被孫權,呂蒙等人設計殺害,其靈魂附身呂蒙痛罵孫權:“碧眼小兒!紫髯鼠輩!還認我否!我來漢壽亭侯關雲長也”讓孫權魂不附體。呂蒙七竅流血而死。這樣的死後復仇怎不讓人驚歎,讓人大呼痛快!因此,關羽正在小說中並非人的形象,而是神,是世人推崇嚮往的神。

諸葛亮又是一個典型,草船借箭,借東風。七擒孟獲,錦囊殺魏延等早已成為婦孺皆知的故事,這些故事或許不是都發生過,有些可能是人民新增上去體現諸葛亮智的,當他們都體現了當時人們希望當朝統治者任用像諸葛亮這樣的賢能之人的願望。其中最精彩的我認為就是智激周瑜的故事了,赤壁之戰前夕,周瑜原本不希望江東發生戰爭,希望請和於曹魏,諸葛亮在於他一次交談中,不經意間默誦了曹操的兒子曹植所賦的《銅雀臺賦》,其中有這樣的句子:“攬二喬於東南兮,樂朝夕與之共”。大喬可是孫權的妻子啊,小喬又嫁給了周瑜,怎能不讓周瑜憤怒!“周瑜聽罷,勃然大怒,離座指北而罵“老賊欺我太甚。””。可見諸葛亮不僅讓周瑜改編了觀念,又讓他與曹氏集團結下了不共戴天之仇。我想各位讀過後都會對諸葛亮的只會感到敬佩。

《三國演義》中的民俗文化不僅為整部小說增添了別樣的風味,有恰如其分地展現出人民群眾的理想,有君主,就會有文臣武將,《三國演義》是以劉備為正統的,劉備旗下五虎上將,劉備龐統的是當時不可多得的人才,表現當時人們渴望社會安定,渴望生活幸福美滿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