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讀後感

三國演義800字讀後感

三國演義800字讀後感

三國演義800字讀後感

一千多年來,不知道有多少的豪情志士對三國風雲津津樂道。不知道有多少的智者謀士把三國中的計策視為經典。一本《三國演義》將三國時期爭雄的場面刻畫的淋漓盡致,令後來者愛不釋手。我想這應該歸功於歷史與文學相結合後所散發出的無限魅力。三國的歷史就好比是一塊璞玉,而羅貫中用文學的方式將它細細雕琢成一部經典。

記得小時候讀三國總是喜歡裡面戰鬥的激烈場面。除此之外,再也無法對三國有一點更多的理解。時隔幾個春秋,當我再次從書櫃中拿出這本曾給過我無限憧憬的書時,那一份欣喜感再次升騰了起來。就和我當初第一次翻開這本書時的感覺一模一樣。只不過歲月的流逝中,我的心不像兒時空蕩蕩,而是多了些對歷史的感慨和社會的認知。

品三國就是要慢慢咀嚼每一個字,因為每一個字都是一個歷史片段的再現。《三國演義》給我最深感觸的是“忠,義”二字。關羽的忠肝義膽使他流芳千百。身在曹營心在漢就是對他一片忠心的完美寫照。而後戲曲中用紅色來表現關公也就自然了。但之後他在戰爭中放曹操一馬,或許就是他滿身的義氣使然。這個義或許就是羅貫中寫下的書名中的那個義。但這也只是我作為後來者的一種猜測罷了。當然,對忠義的表現還有許多人。趙子龍單騎救幼主。諸葛亮的一篇出師表浩氣長存,最後也將生命的終結點留在了蜀國。忠義二字說來只是嘴唇的開合,做來卻是用鮮血和生命去譜寫。

有紅就會有黑,有光明就會有黑暗,有忠義就會有奸惡。似乎萬物都是相對而生的一樣。在三國爭霸的狂沙漫卷中,以曹操為代表的奸惡之人大有人在。我認為曹操奸惡的來源是他那滿腹的疑心。從他單憑個人判斷就殺掉準備殺豬犒勞他的朋友到中反間計殺掉他的水戰大將,這無一不體現了他疑雲重重的內心。這或許也就是京劇中用白色襯托他的原因所在吧。奸惡之人還有不少,曹丕謀權奪位,司馬家族最後趁勢而起,使得三國的.風雨終歸停息。奸惡之人或許是封建帝制王朝的衍生物,不僅僅在三國,上溯到秦朝的趙高,下尋到秦檜,吳三桂之人。這也許是歷史的一部分吧。

走出三國的情感篇章,去讀讀一些人也還是不錯的。這也是《三國演義》位列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原因。每個人特點鮮明,總是令我這種三國迷再三回味。

先說說諸葛亮吧,作為一個時常羽扇綸巾笑談間的智者。這個形象已經深入人心。在他的身上,少了些許殺氣與莽撞。多的是一些草船借箭的智慧和大擺空城計的沉穩。正如他的名號臥龍一般,雖是臥榻之龍,但畢竟是龍。他與蜀國緊緊地聯絡在一起,他的智慧與謀略就好比是一根粗壯堅實的木頭撐起了蜀國與魏吳兩國相抗衡的藍天白雲。但伴隨著劉備的死去,眾多蜀國名將的生老病死。諸葛亮在偌大的蜀國顯得有些孤掌難鳴,蜀國好像諸葛亮的白髮一樣,顯得不再有生機。終於,伴隨著諸葛亮的逝去,蜀國在阿斗的歡笑聲中退出歷史的舞臺。

作為一代梟雄曹操,也是《三國演義》的一大看點。雖是挾天子以令諸侯,但卻有他的過人之處。否則何以一統北方,舉魏國之力與吳蜀開戰。儘管被一把火燒了個精光,但他的雄才大略值得每一個成大事者的人去借鑑。作為軍事家,曹操在三國裡面或許不如諸葛亮,周瑜等人。但作為一名文學家,他卻對建安文學的發展和建安風骨的形成起了重大的推動作用。從一方面來說,曹操就是一個文武全才。從曹操的詩中,到處都是他的理想與抱負。這讓我想起了西方千百年後的拿破崙,這兩人的經歷真的有點相似。起初出身並不優越,憑藉自己的努力成為一個國家的掌權者,最後隕落天際。

三國的歷史值得每一個人去品去賞。雖不用做到如易中天教授那樣,但我們也應明白這一段歷史。它裡面有著人間最真實的東西。成功者的黯然失色,理想者的滿腹離騷,忠肝義膽者的死心塌地,奸惡小人的長於應變。還有許多東西,是幾行字能表達的清的,回到書中,或許你還能找到迷失的自己。

使我明白了:智慧於成功相結合。

三國演義800字讀後感

媽媽不止一遍地告訴我,“我國四大名著,作為一名中國人是一定要讀的!”可每次看著書櫃裡那厚厚的書和密密的字,實在提不起興趣去讀。寒假裡媽媽陪我到書店買回一本少年兒童版的《三國演義》,還定了用一週時間讀完另加一篇讀後感 的任務。

看完第一回《劉關張桃園結義》後,就已被書中精彩的故事情節深深吸引,不再需要媽媽的監督了,只用了三天時間一本書已經翻過了最後一頁。書看完了,但書中那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卻久久在我腦中揮之不去:寧死也不忍心拋棄百姓的劉備,足智多謀、躹躬盡粹的諸葛亮,英勇善戰的關羽,英勇剛正的張飛,樂不思蜀的劉蟬……

最讓我佩服和喜歡的還是諸葛亮了。在《空城計》這一章節中,當曹兵15萬大軍兵臨城下,而城裡只有兩千多名士兵,如何抵擋的過?情況萬名緊急,但聰明機智的諸葛亮情急之下計謀就來了:他大開城門,讓僅有計程車兵都裝扮成老百姓的樣子,在城門口悠閒地掃地,而他本人則登上城牆,平靜地彈起琴來。曹軍被城裡人們的若無其事和諸葛亮的輕鬆悠閒給鎮住了,他們不敢輕舉妄動,還以為城中會有很多大軍,生怕士兵會打出來,便迅速地帶領軍隊向北撤退了……諸葛亮擦去額頭的冷汗,終於鬆了一口氣。一個空城計嚇退敵軍15萬大軍!諸葛亮心裡十萬火急,還要裝作輕鬆悠閒地彈琴,不被敵軍看出破綻,這需要何等的膽識和冷靜啊! 來源:讀後感

在草船借箭這一回中,上通天文,下識地理的他在大霧中指揮船隻駛往曹軍水營,沒花東吳一分錢,就神奇地拿到了十幾萬支箭。他識破周瑜的想要暗害他的陰謀詭計,巧妙地與之周旋,最後安全脫身……最令人佩服的是,滿腹才華、聰明過人的他對劉備卻是忠心耿耿,最後也因勞累過度而逝世在出征途中……

書中的一個個英雄故事更是不用說的精彩了,我只後悔書看得太遲了。看來,媽媽說要讀一讀中國四大名著的話真是有道理呀,以後我一定要爭取把它們都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