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影教案及教學設計反思附板書
導語:豐子飽是一位在多方面卓有成就的藝術大師,在繪畫、散文創作方面成就頗豐,這些成就與他從小就愛在生活中去發現、思考分不開的。下面,就讓我們從閱讀作者的文章開始,走近豐子愷,走進《竹影》。以下是品才網pincai.com小編整理的竹影教案及教學設計反思附板書,歡迎閱讀參考!
竹影教案及教學設計反思附板書
教學目標:1、體會本文所表現出的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領會藝術和美蘊含在童稚的活動中。
2、初步瞭解中國畫和西洋畫的不同特點。
教學重點:體會文章表現的童真、童趣,領會藝術和美蘊含在童稚的活動中。
教學難點:體會中國畫與西洋畫的不同。
教學方法:
藉助多媒體課件的教學手段,採用“激趣一感知一品讀一欣賞一遷移”的教學模式,課前讓學生查詢收集資料。倡導教師必要的牽引到放手,到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轉變,構建師生間和諧平等互動的語文課堂。
教學過程:
〈一〉謎語激趣,匯入新課:(多媒體演示)
導語:同學們喜歡猜謎嗎?
我們來猜個謎語: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腿黑黑頭,燈前月下跟你走,.就是從來不開口。(影子〉請同學們再來聽首兒歌:影子在前,影子在後,影子是個小黑狗,常常跟|著我,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是個好朋友,常常陪著我。|
我現在也教我女兒唱這樣的兒歌,每當這時,我就想起自己的童年,想起|和兒時的夥伴玩影子、玩各種有趣的遊戲,從中獲得了對生活的美好體驗。|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關於影子的文章一一-《竹影》,希望今天的學習對同學們有所啟發。
(二)作者介紹:
學生交流收集的豐子飽的資料,講述有關作者生活中的發現,進行藝術美的創作的故事。
師:豐子飽是一位在多方面卓有成就的藝術大師,在繪畫、散文創作方面成就頗豐,這些成就與他從小就愛在生活中去發現、思考分不開的。下面,就讓我們從閱讀作者的文章開始,走近豐子愷,走進《竹影》。
〈三〉自由朗讀,整體感知:
用一句簡潔的話概括課文內容。
配以輕音樂,學生輕聲朗讀,
(學生回答有難教師可提示:文題是/"竹影/",它是寫景為主,還是以寫人物活動為主.)
明確:敘述幾個少年描竹影的充滿童真、童趣的遊戲,引出對中國畫的藝術體驗,獲得了藝術美的發現.
(四〉品味朗讀,體驗童趣:
童心是天真爛漫的,童趣是發自天性的,一次平凡的遊戲,卻有了藝術美的發現,那麼,你覺得文中哪些描寫最生動的表現了童趣?找出來,有感情的朗讀。
(學生找到後小組內朗讀,然後教師點名朗讀水平好的學生示範朗讀,也可鼓勵學生自告奮勇來朗讀.)
〈五〉拓展欣賞:
一次童稚的遊戲,在一位獨具慧心的藝術啟蒙人/"爸爸/"的引領下,/"我/"和夥伴們從一次無意的遊戲,走進了藝術的殿堂,並領略了中國畫與西洋畫各自的魅力,下面讓我們借這次語文課,也來簡單欣賞一下東西方文化不同的藝術魅力。
(多媒體展示,配音樂)
(六)口語交流:
我們每個人都擁有過快樂的童年,也做過許多充滿童趣的遊戲,但當時沒能像作者那樣從中獲得藝術美的體驗,所以大多已成了過眼煙雲,學了這篇文章,你現在回過頭來想想,你兒時做過的哪一個充滿童稚的遊戲也是可以讓你獲得類似的發現、體驗?後來它發芽成長了嗎?
〈七〉課堂小結:透過今天的學習,你能用一句話來歸納一下你的感受、收穫嗎?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演示板書)
藝術並非是高不可攀的東西,它就蘊含在孩子們童稚的遊戲中,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擁有一顆童心,你就能擁有陽光般的快樂;只要你擁有一雙敏銳的眼睛,你就會發現平凡的生活中美無處不在。羅丹也曾說過:/"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我希望同學們能走進生活這個語文大課堂,用你們的慧眼去發現、去描繪、去讚美生活的美。
竹影教案及教學設計反思附板書
教學目標:
1. 體味本文生動形象的描寫;
2. 體會本文所表現出的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
3. 瞭解中國畫與西洋畫的不同特點。
教學重點:
學習本文生動形象的描寫,體會本文所表現出的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
教學課時:
一課時。
課前準備:
1. 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2. 將預習中發現的問題寫在作業本上;
3. 學生查詢豐子愷的漫畫或散文。
教學設計:
一. 匯入新課。
用兒歌《影子》匯入,學生齊讀兒歌:
影子在前,影子在後,影子是個小黑狗,常常跟著我; 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是個好朋友,常常陪著我。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與影子有關的文章---《竹影》。(板書課題)
二. 簡介作者。
1. 小組內交流收集的豐子愷的漫畫作品、散文;
2. 請同學在班上介紹豐子愷的情況,明確豐子愷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藝術大師,他在繪畫及散文創作方面成就頗豐。
三. 整體感知。
1. 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大意。
a. 學生讀完課文後,教師用多媒體展示生字、詞及其注音。
b. 要求學生用一句話概括課文內容。
2. 討論、明確中心。
問題:本文中除了寫人物活動外,還涉及哪一方面的內容?作者在本文中究竟要表現什麼樣的中心?
學生討論後明確:本文表現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
四.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a. 再讀課文,勾畫文中你認為最生動形象的描寫,並試著說明理由。
b. 在小組內交流自己所找生動形象的描寫句,並陳述理由。
五. 質疑問難。
在小組內交流自己在預習中發現的問題,小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班上交流,共同解決。
六. 延伸、拓展。
小結匯入:本文表現了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它與上學期所學的《童趣》一文相映成趣,下面請大家不妨回憶一下《童趣》。
1. 複習舊課,請同學背《童趣》,其他作評價、修正、補充。
2. 延伸拓展。
a.述說一段童年往事,要求語言簡潔,儘量表現童真、童趣,時間不超過2分鐘。學生先在四人小組內述說,然後推舉同學到班上交流。
b.討論課後“研討與練習”三。
c.教師小結。
七. 作業。
1. 豐子愷的成功與其父的教育引導有關嗎?文中的父親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給了你怎樣的啟發?請以“如果我是家長”為題寫一篇短文,暢談自己的教育構想。
2. 細讀課文第6段,歸納中國畫與西洋畫的不同特點,然後在美術老師的指導下與美術課上完成一幅水彩畫或一幅國畫。
竹影教案及教學設計反思附板書
教學目標:
1.體會本文所表現出的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品味生動形象的語言。
2.感知作家對藝術的體驗和感悟,並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和藝術修養。
教學重點:教學目標1
教學難點:教學目標2
課時安排:一課時
學習方式:自主探究
教學步驟:
一、匯入:
1.同學們,還記得我們上個學期學的《童趣》嗎?還記得作者寫了哪幾件趣事嗎?
明確:三件:觀蚊成鶴;神遊山林;觀蟲鬥,驅蝦蟆。
作者這什麼能獲得這些“物外之趣”呢?
明確:作者能夠細緻的觀察事物,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和強烈的好奇心,具有獨特的審美情趣。
2.這是沈復寫的一篇文章,請同學介紹一下沈復,(他是清代文學家,尤工詩畫和散文,正是由於小時一慣的細緻觀察,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和獨特的審美情趣,才使沈復成為詩畫和散文的一代大家。由此可見,一個人的興趣和愛好,很多都是在幼時的玩樂當中培養起來的。)
二、作者介紹:
豐子愷(1898—1975),原名豐潤,我國現代著名畫家、散文家、美術和音樂教育家。是一位在多方面卓有成就的藝術大師,尤在繪畫、散文創作方面成就頗豐,這些成就與他從小就愛在生活中去發現、思考分不開的。
豐子愷的散文,除一部分藝術評論以外,大都是敘述他自己親身經歷的生活和日常接觸的人和事,表現濃厚的生活情趣。現在就讓我們跟隨著課文走進豐子愷,走進《竹影》。
三、字詞檢查:
瀰漫 徘徊 口頭禪 依樣畫葫蘆 包羅 愜意 水門汀 芥子園 用筆蘸了硃砂來撇 參差不齊
四、課文分析:
1.整體感知:速讀全文,找出所寫趣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概述事件的經過。
時間:吃過晚飯後
地點:院子裡
人物:我、弟弟、華明、爸爸
事件: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畫竹影、議竹畫、悟畫意
2.作者親歷的一件日常生活的平凡小事,卻透出濃厚的童真童趣和美感。你能從文中淡淡的敘述中讀出“美”來嗎?並說說你覺得美的原因。
學生自主探究,在文中找出劃記。
明確:同學們找得很細緻,現在我將你們所找的歸納一下。
美的語言(看天,傍晚天空光線的變幻是迅速而不可挽救的;看月,月光下的夜景是美麗的;看人影;怎麼月光下的人影頭上會有一縷一縷的細煙呢?尤其好玩的是竟然好象漫畫裡所描寫的動怒的人一樣;看竹影,竹影就更為好玩了,竟然象中國水墨畫裡的竹畫。美的語言描繪出了美的事物和美的意境,將孩子們在日常生活的平凡小事中的細緻觀察,對美的發現,以及他們豐富的想象力和對事物強烈的好奇心描寫得淋漓盡致,同時也把讀者帶到了那個充滿童真和童趣的世界裡。)
美的體驗(在這樣的美的氛圍中,孩子們不禁技癢起來,就有了一次親身的美的體驗。齊讀板書美的體驗的文字,在畫竹影的玩樂中,他們儼然大畫家一般,享受到畫竹成為名家的快樂)
美的知識:而文章的高妙還不在於此,讓一個關鍵的人物出現,讓孩子們對美的領悟更加深刻。他讓孩子們瞭解到有關繪畫的什麼知識?
明確:爸爸可以說是豐子愷藝術的領路人,他因勢利導,循循善誘的為孩子們上了一堂繪畫課。他讓孩子們瞭解到有關繪畫的什麼知識呢?(1.懂得了畫畫不能“依樣畫葫蘆”,要有選擇和佈置。2.懂得了西洋畫和中國畫的區別:西洋畫像照相,中國畫像符號。西洋畫重寫實,重形似;中國畫重寫意,重神韻。)
這樣一來,我們同學們也懂得了有關西洋畫和中國畫的一些知識,我們也借這次語文課的機會來簡單欣賞一下東西方的繪畫藝術,放動畫,明確二者之間的區別:第一組的中國畫線條的簡單勾勒將一個對花嗟嘆的女子形象表現出來了;第二組的中國畫雖是層巒疊嶂但中國畫的暈染技巧足以讓畫家將它一氣呵成;第三組同樣是水果但中國畫的留白讓這幅畫顯得清新典雅;第四組的中國畫相反的硃砂硃筆繪出的是竹的神韻。
老師也很喜歡畫,小時候看中國畫和西洋畫,常常會有這樣的.感覺,總覺畫中國畫很是瀟灑,象王勃打腹稿樣的,構思很久,而一但細揣其神的構思完成,那就是畫筆疾走,如同行雲流水,一氣呵成;而西洋畫就沒有這種感覺了,細描慢摹,往往幾個月甚至幾年才能完成。
中國畫重寫意,一幅好畫,往往是意境深厚。記得有一年宋王朝的繪畫考試,皇帝老爺趙佶出題:萬綠叢中一點紅。請同學說說,如果要你畫,你會畫些什麼?
明確:深得趙佶老爺子讚賞的是兩幅畫。一幅是:大畫家劉松年構思巧妙,畫了一輪紅日湧升於萬頃碧波之中;另一幅是:叢林中有一小樓,樓上有一憑窗美女,唇上有一點口紅……中國畫講究的是深厚的意蘊。
美的感悟:一次童年畫竹畫的有趣經歷,卻在爸爸的引領下,讓豐子愷的審美能力得到提高,從文中哪段可以看出?(明確:最後一段,齊讀)
小結:文章寫的是一件童年畫竹畫的趣事,緊扣童趣美來寫。同學們作文充其量只是用美的瓖言,為我們描述出童年那件畫竹影的趣事,但豐子愷卻能深入下去,在爸爸的引領下,得到美的知識,獲得至深的美的感悟,這是豐子愷一筆寶貴的財富,也是文中所要表現的童年往事的真正的趣和美,讓他從此走上了藝術的殿堂。
3.課文總結:
一次童稚的遊戲,在一位獨具慧心的藝術啟蒙人“爸爸”的引領下,“我”和夥伴們從一次無意的遊戲,走進了藝術美的殿堂,並領略了中國畫與西洋畫各自的魅力。說明了藝術和美往往蘊含在孩子們童稚的遊戲中。
五、拓展訓練:豐子愷漫畫欣賞
1.瞻瞻的車(展示動畫,看完說說,可以說說瞻瞻的車,也可以說說瞻瞻這個人)
看老師寫的漫畫文字解說。有一定的順序,
瞻瞻拿著兩個大芭蕉扇,夾在腿間,一前一後,這便是瞻瞻的車了。
沒有其他車快,沒有其他車樣子好,但瞻瞻的車可以帶他翱翔在幻想的天堂中,可以帶他暢遊在夢想的海洋中。
瞻瞻用孩子的眼光去看世界,所有事情都是如此神奇。瞻瞻的車便是他的傑作。
爽風吹來,帶來一片藍天白雲,瞻瞻要在這裡,用他的車前進,賓士在平原上。有綠樹,紅花,還有陣陣涼風輕輕地推著他快樂向前。
這是豐子愷最廣為流傳的一張畫,主人公是他的長子豐華瞻。幼年的瞻瞻就表現出驚人的想象力,無怪長大成為著名的教授。當成名後的豐華瞻到外國的大學演講時,禮堂上就懸掛著這張畫片。
2.動筆練練:
阿寶兩隻腳,凳子四隻腳——畫的是一個小女孩阿寶正在給一張椅子穿襪子。豐老的對白是:“阿寶兩隻腳,椅子四隻腳。”阿寶已經給椅子穿上自己的襪子了,可是,椅子還有兩隻腳沒得穿。人沒穿襪子會冷,椅子也會冷的。阿寶很天真也很失望,為什麼她兩隻腳,而椅子是四隻腳呢?這樣的話,她就無法幫椅子的另外兩隻腳穿上襪子了。
這是我酷愛這幅漫畫的理由。豐老先生給我們帶來了兒童對世界的關愛,它多麼令我感動!兒童和椅子,兒童和豐子愷,兒童和我,是一個完整的世界。
隆重推薦豐子愷的漫畫:漫畫《豐子愷的兒女們》和《竹影》表現的主題一樣,充滿童真童趣的美感。
六、口語交流: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做遊戲,比如用泥巴造城堡,用雪堆娃娃,用野花編花環……留心一下,想一想,你是否也在進行著一種藝術上的創造,是否也有藝術上的發現呢? 將這種活動和發現說出來聽聽,說不定其中就藏著你成才的玄機呢。
七.全文總結:
藝術並非是高不可攀的東西,它就蘊含在孩子們童稚的遊戲中。
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擁有一顆童心,你就能擁有陽光般的快樂;只要你擁有一雙敏銳的眼睛,你就會發現平凡的生活中美無處不在。羅丹也曾說過:“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我希望同學們能走進生活這個語文大課堂,用你們的慧眼去發現、去描繪、去讚美生活的美。
課後反思:
我們的語文教學其實也是美的教學,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能夠使學生得到美的薰陶和享受,從而實現大語文的教學。將寫作教學蘊含在平常的教學中,讓學生從語文教材和授課內容中悟出寫作的一些技巧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