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雪

[教學目標]

1、朗讀品味,概括雪的特徵。

2、比較探究,體驗作者情感。

3、聯絡背景,感悟魯迅精神。

教學過程:

一、朗讀涵詠,把握情感

教師:同學們,昨天老師就告訴大家了,語文要讀,文章要讀,課文要讀,而且昨天我們也找到了你們最喜歡的段落,現在我們來聽聽大家的朗讀究竟怎樣?

〔朗讀課文,一,三段,讀出情〕

男女同學分別讀江南的雪和北方的雪,體現江南雪的嬌豔和北方雪的蓬勃奮飛

〔方式:指名朗讀-評價(主要談文字所表達的內容給同學們的感受-女同學讀江南的雪——注重北方雪的朗讀,讀出雄渾,義無反顧,蓬勃奮飛的味道〕

二、精讀課文,揣摩特點

教師:同學們,今天老師要告訴大家,課文僅僅讀好了還不夠,還好仔細體會,慢慢品悟。

1、默讀課文描寫南方雪景的部分,思考:

1)、在作者的眼裡,江南雪景留給你怎樣的印象,請用課文中的一個詞概括?

你能用什麼詞語來形容呢?

這些印象是從哪些地方讓你發現的?

而這些特點是透過怎樣的方式表現出來的?

句子①江南的雪,可是滋潤美豔之至了;那是還在隱約著的青春的訊息,是極壯健的處子的面板。雪野中有血紅的寶珠山茶,白中隱青的單瓣梅花,深黃的磬口的蠟梅花;雪下面還有冷綠的雜草。

A、朗讀——品析句子:你在這個句子有什麼發現?

滋潤美豔之至——青春 健壯———極富有生命力

山茶、梅花、臘梅花,雜草——五彩繽紛——滋潤美豔之至

句子②蝴蝶確乎沒有;蜜蜂是否來採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記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彷彿看見冬花開在雪野中,有許多蜜蜂們忙碌地飛著,也聽得他們嗡嗡地鬧著。

A、解決詞語:確乎

B、讀讀這個句子,你能發現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

C、花兒盛開,蜜蜂採蜜是什麼季節的典型景物?現在是冬天,怎麼會好像出現春天的景象呢?魯迅自己也說確乎沒有,記不真切了,這樣的冬季哪裡來的蜜蜂呢,從中你感覺到了什麼?

“冬天已經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花在生長,蜜蜂在忙碌”——冬天已經來了,春天還會遠嗎?革命勝利的希望

D、教師:如此充滿生機活力,它不是春天,可是讓我們聞到了春的氣息,感受到了春的活力(指板書),所以作者說:“江南的雪可是滋潤美豔之至了,那是”

生自然接:那是隱約的青春的氣息,是極壯健的處子的面板。

2)快樂的———堆雪羅漢——珍藏的回憶,美的象徵,但是會褪盡

教師:對於江南雪的記憶魯迅除了雪景之外還有著什麼呢?

那是怎樣的雪羅漢?

雪羅漢給孩子們帶來了什麼呢?

從哪裡你能發現?你能讀好嗎?

冬天裡的雪羅漢有什麼變化呢?——晴天,連續的晴天是他在不斷的消退。

3)、你能感受到在描寫南方雪景的過程中,作者所流露出來的思想感情嗎?除了喜歡,讚美之外可能還有些什麼呢?(遺憾)

(提示:引導學生思考,江南是作者的故鄉,是他童年生活的地方,在他腦海裡留下了許多美好的記憶,這裡,江南的雪和孩子們的歡樂聯絡在一起。而且,在兒童歡樂的天地裡,竟有童心未泯的成人摻入其中,更增添了生活的情趣。可以讓學生找出對塑雪羅漢的生動描寫的詞語,體味這富有詩意的形象。)

教師:現在我們來看看朔方的雪,朔方的雪是以怎樣的姿態展現在我們眼前的?

孤獨,旋轉升騰,蓬勃奮飛

教師:哪些地方給了這樣的印象?(提示學生勾出描寫朔雪的詞語,體會雪的形象。)

永遠如粉,如沙,他們決不粘連,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這樣。

具體摹寫朔方雪的質地、形態,它們毫無色彩,與“枯草”為伴,孤獨淒涼。

別的,在晴天之下,旋風忽來,便蓬勃地奮飛,在日光中燦燦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霧,旋轉而且升騰,瀰漫太空,使太空旋轉而且升騰地閃爍。

太空你覺得是怎樣的?

描繪朔方雪動態之美,突出其撼天動地的力量和銳不可當的氣勢,盡現朔方飛雪的壯美與獨立張揚的個性。

教師:仔細看看這個句子,你能發現什麼?

“在無邊的曠野上,在凜冽的天宇下,閃閃地旋轉升騰著的是雨的精魂……”

曠野怎麼理解?凜冽的天宇怎麼理解?升騰的不是雪嗎,怎麼變成了雨的精魂,魯迅是不是寫錯了呢?

雨和雪的關係,雨和雪的作用。

(將朔方雪置於蒼涼悲壯的背景,儼然挑戰的鬥士,突出朔方雪孤獨境遇下的抗爭精神。)

疑難問題進行探討,如“那是孤獨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抓住“孤獨”這一北方雪的特點,而把“死”與雪的精神相聯,如奉獻等,“精魂”凝聚一種堅強)

三、研讀探究,情感深化

4、作者將南北雪景對照描寫有何目的?南方的雪與北方的雪各有什麼含義?

“南方的雪”,它是一種美的象徵,是作者嚮往的美好理想,但這種美未經磨練,不能長久的保持;

“朔方的雪”雖然孤獨,不被理解,但有一種戰鬥的豪情,一種澎湃激昂的鬥志,使人聯想到那艱苦卓絕又令人神往的戰鬥。,他憎惡把朔方的雪花變得孤獨和冰冷的嚴酷的冬天,他要用戰鬥來實現理想。

5、你認為作者更喜歡哪一種雪景,為什麼?

魯迅更為欣賞“朔方的雪”。江南的雪固然美麗,但在魯迅眼中,這種美未經琢磨,並不能保持長久。魯迅更為看重的是一種獨立與張揚的個性精神,這種精神也是魯迅一以貫之的前行動力。在文章中,北方的雪“決不粘連”、“奮飛”、“旋轉”、“升騰”,正是這種精神最為形象的體現。

提示:注意晴天的雪的表現

四、感悟精神,激勵人生

1、聯絡魯迅的生平,探究他為什麼會持有這樣的態度?(難點)

魯迅之所以要呼喚自然本性的野性與愛,正是為了給人間的現實戰鬥注入生命的活力。因此,他本質上是一個社會感與歷史感都極強的思想鬥士,離開了社會人生的自然及自然美,對於他是沒有意義的。他讚賞自然和自然美,完全著眼於從中發現社會和發現自己。

2、你覺得全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透過對北方的雪的讚頌表現出來的。像江南的雪那種平和恬靜的美固然能讓人歡喜,但更崇高的美應該像北方的`雪那樣,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在悲壯的戰鬥中得到昇華。

“是的,那是孤獨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在那個雪花奮飛的日子,身處寂寞彷徨的魯迅觸景生情,筆尖傾瀉下了內心最深的感受,即使孤獨,即使死掉,但不屈的精魂會不息地旋轉而且升騰。

閱讀魯迅散文的特殊價值,就是幫助我們走近魯迅的生命個體。這旋轉而升騰著的,也是魯迅的精魂…… 錢理群

也許這正是魯迅之所以成為那麼多人的精神支柱的原因吧。(齊讀詩歌結束本課)

有一個人/是我精神的支柱/遇上困難與挫折/他給我渾身奮力

有一個人/當我凝望著他/悲痛化為力量/懦弱亦變得堅強 江天

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行路難

教學目的

1.朗讀背誦古代詩詞

2.理解這首詩詞的主要意思

3.體會詩詞所表現的情志或意趣

教學重點

朗讀背誦古代詩詞

教學難點

體會詩詞所表現的情志或意趣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古詩詞是我國文學史上的瑰寶。學習古詩詞要整體瞭解各首詩詞的主要意思,記住其中那些表現詩詞主旨的優秀詩句,能夠背誦

二、瞭解作者和寫作背景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盛唐詩人,有“詩仙”之稱。少年抱負宏大。以管仲、晏嬰等名相自期,想輔佐帝王,成就偉業。天寶(742年)由友人道士吳筠推薦,被召入長安,供奉翰林,做一名文學侍臣,以詩賦為朝廷點綴昇平。因與權貴不和,被迫“賜金放還”;安史之亂起,參加永王李幕府,後受株連,流放夜郎,遇赦東歸,後病逝於當途。

有《李太白集》。現存作品有《李太白全集》,收詩九百多首。

三、整體感知

1.聽朗讀錄音,劃分句子停頓

行路難(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2.自由朗讀詩文

3.請二到三名學生朗讀詩文

4.理解詩文的內容,要求

(1)掌握重點詞在詩中的意思

(2)賞析句子的含義

(3)把詩歌內容轉化為散文化語言

5.齊讀全詩

四、探究詩文主旨

本詩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痛苦和心理矛盾?

這首詩反映了李白被迫離開長安之際的思想痛苦和心理矛盾。

一方面,長安兩年的經歷,使他認識到朝廷的黑暗和仕途的艱難,滿懷悲憤,卻又無可奈何,產生了進退失據、茫然無措的強烈痛苦,反覆感嘆:“行路難!行路難!”另一方面,積極用世的願望,對自己才能的堅信不移及歷史上一些賢人最終得到明主重用的事例,又使他對前途滿懷希望,相信自己終會有乘風破浪之時,顯示出對理想的執著追求和對前途的充分自信。

全詩交織著現實與理想的深刻矛盾和失望與希望的複雜心情,充滿著一股抑鬱不平之氣,一種昂揚奮進之志。這既反映出當時現實對詩人的沉重壓抑,也表現出詩人豪放不羈、自強不息的個性。

五、小結

本詩利用比興的手法描寫了人世間的坎坷,抒發了詩人的人生追求,表現了詩人樂觀自信的人生態度。詩人不畏人生艱難,不放棄自己的理想,沒有消沉下去,是令世人學習的。

六、背誦這首詩(指導學生根據詩的意境背誦)

七、閱讀

試比較,陶淵明的《飲酒》和李白的《行路難》這兩首詩抒發的情感有什麼不同。

《飲酒》是陶淵明歸隱田園後寫的抒情小詩,是他的“酒後真言”。他對自己的隱居生活表示滿意,也能從心靈安逸、遠離世俗煩惱的高度來認識。《行路難》是李白借樂府古題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詩篇。面對美酒佳餚,他“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高呼“行路難”,輔佐明君、建功立業的政治理想無從實現,忿忿不平之氣溢於言表。

八、練筆

在你生活或者學習的過程中,你也一定遇到過困難,遭遇過挫折,經受過痛苦,面對這樣的境遇,你該如何對待?請把你的感受寫出來。

要求:寫出真情實感

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雷電頒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初步瞭解戲劇文學的特點──劇本主要靠語言、動作表現人物性格。

2.瞭解文中所使用的修辭手法和象徵手法,體會表達效果。

能力目標

培養閱讀和欣賞戲劇文學的能力。

1.指導學生誦讀,體味文章氣勢,感受情感律動。

2.品味語言,理解語言中所包孕的深意。

情感目標

理解並走進屈原的內心世界。

教學方法:

1.聽一讀一賞一讀:讓學生在迴環往復的讀書中,體悟、理解。

2.課堂討論:培養學生閱讀欣賞能力,形成朗讀、思維、說話多維交流。

3.多媒體創設情境:調動學生各種器官的感受,理解課文,走進人物。

教學時數:兩課時

教學步驟:

一、課前準備──預習

提供參考書籍及相關網站,讓學生走進戲劇,走進郭沫若,走進屈原。

二、匯入新課

學生用多媒體展示相關資料,交流有關感受。

教師播放《橘頌》的背景畫面(電影《屈原》插曲),學生感受草木颯颯的悲涼氣氛,傾聽屈原在波濤洶湧的沅水岸邊的仰天長問,情境導人新課,教師板書課題。

三、整體感知

多媒體課件展現情境及課文錄音,學生欣賞體驗,品味文章語言,體悟文章氣勢,並談整體感受。

四、研習課文

1.學生誦讀,以讀帶品,體會文章內容和形式的高度統一。

2.小組交流、討論品讀感受。

3.學生就文章的內容和形式談有所感的句段,並讀出其中所包孕的情感。

五、欣賞品味

全體學生配樂朗讀課文,從區域性理解回到整體感知。理解屈原“雖九死其猶未悔”的憂國憂民的偉大情懷。

六、小結

透過聽一讀一賞一讀,在迴環往復的讀書中,體味文章氣勢,感受情感律動,理解屈原,走近屈原。

七、課後語文實踐活動

課代表組織安排《雷電頌》片段朗誦會,由教師和學生代表組成評委,評出一、二、三等獎。

八、教學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