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兒發育過程幼兒園教案
大多數的胎兒都將在孕40周誕生,但真正能準確地在預產期出生的嬰兒只有5%,提前兩週或推遲兩週都是正常的。胎兒發育過程幼兒園教案範文,歡迎大家閱讀。
胎兒發育過程幼兒園教案一:
活動目標
1、透過看看講講,讓幼兒瞭解自己在媽媽肚子裡的生長過程。
2、在遊戲中體會媽媽懷胎十月的辛苦,從而激發幼兒愛媽媽的情感。
活動準備
1、ppt課件:胎兒的發育過程
2、音樂《我的好媽媽》
活動過程
一、講述,我從哪裡來。
1、以談話形式引出話題。
教師:“小朋友,你知道你是從哪裡來的嗎?”
(讓幼兒互相說說自己的猜測)
教師:讓我們來看一看吧,爸爸、媽媽怎樣才能有一個孩子。
2、播放課件,進行演示。
(1)讓幼兒觀看圖片,初步知道精子和卵子。
(2)哦!原來我們就是那個小圓球慢慢長成的小寶寶呀!
小寶寶躺在什麼地方?(解釋“子宮” )
(3)寶寶在媽媽肚子裡的名字叫什麼?(胎兒)
(4)胎兒在肚子裡呆了多長時間才出來呀?
師:在這十個月裡,小胎兒又是怎樣慢慢長大的呢?
二、觀察圖片,互相討論圖片內容。
1、引導幼兒自由提問。
(教師依據幼兒的問題隨機做好直接回答或把問題拋給幼兒進行討論)。
2、老師也有幾個問題要問大家。
(1)胎兒在媽媽肚子裡會吃東西嗎?
臍帶是母體孕育嬰兒時母體和嬰兒交流物資的通道,
嬰兒在出生之前所需要的所有營養都是透過臍帶來運送的。
(2)“胎兒在媽媽肚子裡會怎麼動呢?”
(3)小寶寶馬上就要和媽媽見面了。咦!寶寶怎麼出來呢?
(幼兒猜測)
小結:其實,每個媽媽的“子宮”都有一扇通向外面的門和走廊,
當寶寶把媽媽的肚子撐得很疼的時候,在醫生的幫助下,
寶寶就沿著走廊出來啦!哇!哇!哭著叫媽媽啦!
三、遊戲:體驗母恩。
教師:小朋友,你們想不想體驗一下媽媽大肚子時候的生活?
請小朋友在自己的`衣服裡塞上一個皮球,跟著老師表演
教師按照慢慢起床
小心走路
彎腰打掃衛生
扶著肚子散步
彎腰撿東西
輕輕坐下
生下寶寶)
胎兒發育過程幼兒園教案二: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學習用完整的一句話表達自己的想法。
2、簡單的讓幼兒瞭解胎兒的生長過程。 【活動準備】課件(寶寶的生長過程)、《小麻雀打電話》故事磁帶、油畫棒、小花被一床、小朋友小時侯的照片。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師生談話:
1、請小朋友看一看你們小時侯的照片,可互相看。
2、我們很小很小的時侯是什麼樣子呢:都在幹什麼呢: 二、基本部分:
1、出示胎兒的生長髮育錄影片,請幼兒觀察寶寶的生長過程。
讓孩子們瞭解從胎兒到出生到怎樣被媽媽養育大,有一個全新的認識。剛才,小朋友都看了錄影,老師相信你們從中又學到了很多知識,那小朋友們看一下,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麼?
2、出示小花被:
師: 小朋友,誰能告訴我這床小被子是什麼樣子的?
幼:這是一床小花被,是正方形的。
師:小花被都是給誰用的呢?
幼:當然是小孩了。我妹妹就用呢。我來幼兒園的時候,奶奶還給我用小被子蓋著我呢。
老師小結:哦,原來這床小被子用處這麼大,那我們現在就聽聽這個故事裡的小花被有什麼用,好嗎?
3、聽錄音故事《小麻雀打電話》,
4、老師有表情的講述故事,並提問:
(1)故事的名字叫什麼?
(2)故事裡都有誰啊?
(3)故事中的老婆婆和媽媽為小姑娘準備了什麼?
(4)小麻雀和小姑娘在電話裡說了些什麼?
5、教師進行小結。
6、孩子們戴上頭飾進行分角色表演。
7、哇,小朋友剛剛表現這麼棒,那現在用我們的小手把小花被打扮漂亮一些吧!
小朋友用油畫棒給小花被塗上漂亮的顏色。
對孩子們的作品進行展評並張貼在互動牆壁上。。 三、活動延伸:
1、讓幼兒回家問問爸爸媽媽,在他們出生前,家人為他們做了哪些準備?
2、讓爸爸媽媽給孩子講講他們小時侯的趣事,回來在講給老師和小朋友們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