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音樂

大班音樂課教案

大班音樂課教案

大班音樂課教案1

《鴨子上橋》

設計背景:

《鴨子上橋》是一首活潑歡快,伴有一定的情境的歌曲。第一段歌詞琅琅上口,也較為淺顯易懂,容易孩子們記憶,第二段歌詞涉及到8至1的倒數問題;在旋律方面,歌曲中有間奏停頓和附點的問題,因此,我認為該內容比較符合大班幼兒年齡特點。透過歌唱活動,讓幼兒愉悅身心,抒發自己的感情,體驗一種變換歌詞、玩唱歌曲的思維挑戰與驚喜。

活動目標:

1、學習用輕快的聲音進行表演唱歌曲,在間奏和附點處藉助遊戲情境學習等待,體驗等待的愉快。

2、藉助多媒體理解並唱準歌詞,在教師的動作提示下,唱出1~8的遞增和遞減,形象地感受數量遞增和遞減的關係。

3、享受輕鬆愉快的遊戲氛圍,體驗變換歌詞、玩唱歌曲的驚喜。

活動重難點:

1、在間奏和附點處藉助遊戲情境學習等待,體驗等待的愉快。

活動準備:

《鴨子上橋》課件、音樂磁帶、鋼琴、三座小橋、帶幼兒體驗走獨木橋的感受。

活動過程:

一、匯入。

師:“這兒有什麼?這是一座什麼橋?過這座橋的時候你的心情會怎麼樣呢?今天有一群小鴨子也要來過河了,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看一看這群鴨子是怎樣上橋的?”

[點評:透過提問,激起幼兒對走獨木橋的心理情感經驗的回憶,從而把這種情感體驗遷移到鴨子的身上,初步感受前後鴨子上橋時不同的心理特點。]

二、幼兒初步感知歌曲《鴨子上橋》的第一段歌詞。

1、教師範唱第一段。(看多媒體)[點評:多媒體設計形象、生動,深受幼兒喜愛,結合歌曲旋律能夠幫助幼兒進行細緻的觀察。]

師:“幾隻鴨子上橋了?”“第一、二隻鴨子是怎樣上橋的?第三、四隻呢?為什麼?”“最後幾隻鴨子是怎樣上橋的?為什麼?”那我們一起來學一學。

[點評:透過提問和對已有經驗的回顧,幫助幼兒理解鴨子上橋時的三種心態:害怕、得意、大膽放心;透過學一學,讓幼兒大膽的創編不同鴨子上橋的不同動作,為有情感地演唱歌曲作鋪墊。]

2、幼兒有節奏的朗誦歌詞。

師:“這是什麼?”(羽毛)“這兒有一句音樂,小鴨子們在幹什麼呢?”幫助幼兒想象用動作來表示停頓的含義。

[點評:透過彈和教師哼唱間奏讓幼兒想象鴨子們得意、開心的表情和動作,理解停頓的含義,並藉助遊戲情境學習等待,讓幼兒體驗等待的愉快。]

“讓我們一起來學一學。”

3、幼兒練習歌唱第一段。(2遍)師:“小鴨子上橋真好玩,讓我們一起來唱一唱吧!”

師:“這又是什麼?(鴨蛋)它表示什麼意思?”“我們一起聽聽,這兩句有什麼不一樣?”

[點評:透過傾聽兩種不同的節奏,結合“鴨蛋”形象地感知理解附點的唱法,輕鬆的達成目標。]

三、幼兒理解並嘗試演唱第二段歌詞。

1、幼兒嘗試用自己的語言演唱第二段歌詞。

師:“八隻鴨子在橋上,小橋晃得厲害,小鴨子都站不穩了,我們來表演一下吧!”(聽間奏)[點評:透過對情境的延續,感受間奏的裝飾音,並結合教師的語言提示,讓幼兒大膽創編鴨子站不穩要摔交的動作,體驗創編的樂趣。]

師:“小鴨子想下橋了,你們聽著音樂試著來唱唱小鴨子下橋的事情,好嗎?”幼兒自由編唱。

[點評:透過不直接出現第二段歌詞,用伴奏和多媒體給予孩子探索的機會,創編歌詞這一設計,強調孩子的自我學習和調整,以此調動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使我們的課堂真正成為快樂的課堂、自主的課堂。]

2、幼兒傾聽教師範唱第二段歌詞,引進新的歌唱經驗。

師:“小朋友唱得真不錯。但我有一種和你們不一樣的方法來唱小鴨子下橋的事情,想聽嗎?”

教師唱:“八隻鴨子橋上走,對不對?走了一隻橋上還剩幾隻鴨子?……”“我和你們的方法有什麼不一樣?”(鼓勵幼兒說出8到1的遞減)[點評:透過提問,引導幼兒看橋上的鴨子數量的變化,感受1~8遞增和遞減的關係,順利地掌握歌詞,拓展幼兒思維,體驗玩唱的樂趣。]

3、幼兒有節奏得朗誦歌詞。

師:“讓我們一起用這種方法說說鴨子下橋的事情吧!”教師用動作提示8到1的遞減。

4、幼兒學唱第二段歌曲。(2遍)“鴨子下橋真有趣,相信小朋友用歌聲來表現會更好聽!”

四、幼兒跟隨音樂表演唱歌曲《鴨子上橋》。

1、幼兒聽音樂學習完整演唱這首歌曲。

師:“現在讓我們聽著音樂一起來完整的演唱這首歌曲《鴨子上橋》。”

2、幼兒跟隨音樂表演唱。(2遍)師:“這裡也有三座小橋呢,讓我們一起來過橋吧!”提醒幼兒注意自己是第幾只鴨子。

大班音樂課教案2

放風箏

◆動作建議:

1、A段八拍一個樂句,樂句的前四拍是4下剪的動作,後四拍則變一個造型。

2、教師在B段中的示範動作儘量要優美。用教師自己的體態去感染孩子。

3、教師B段音樂中,做前、後、左轉、右轉吊線暗示,教師鼓勵幼兒理解後應儘快按暗示的方向變化身體位置和姿勢。

◆教學活動建議:

【活動目標】

1、感受樂曲的歡快氣氛,體驗與同伴一起合作扮演角色“放風箏”的快樂。

2、透過觀察教師的示範,掌握B段音樂老爺爺收放風箏的動作。

3、傾聽音樂,根據音樂的變化完整表現出放風箏的情景。

【活動準備】

1、音樂《放風箏》、風箏圖片的'PPT

2、幼兒有過放風箏的經驗

【活動過程】

1、故事匯入:

從前有一位老爺爺特別愛扎風箏,他扎的風箏啊栩栩如生、造型各異。

(播放PPT,幼兒觀察)

老師出示四隻不同種類的風箏圖片。“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老爺爺都做了哪些風箏呢?”

2、感受A段音樂,學習變風箏造型。

過渡語:你們看哪些風箏來了?它是怎樣出來的。

(1)教師根據音樂變風箏造型,幼兒觀察並發現教師變造型的規律。

指導語:老師的風箏是怎樣變出來的的?

(2)幼兒邊聽音樂邊按節奏變風箏造型。

3、感受A、B段音樂,初步表現放風箏的情景。

(l)繼續講述情境:你們猗猜後來風箏們飛上天了嗎?可是沒有老爺爺的線他們怎麼飛得起來呢。不過就在這時老爺爺回來了,他不但沒有生氣,還帶著這些風箏在天上自由自在飛翔,這些風箏都很聰明,老爺爺風箏線往哪邊扯,他們就往哪邊飛。他們飛啊飛直到,天黑才砸家呢。

(2)傾聽音樂,幼兒當風箏,教師當老爺爺,師生一起坐在座位上隨音樂節奏自由模仿風箏向不同方向飛的動態。

4、和幼兒一起玩放風箏的遊戲,完整表現放風箏的情景

(1)教師當老爺爺,師生一起玩放風箏遊戲1-2遍。

(2)教師引導幼兒發現按節奏、飛得有美感的“風箏”,並請其示範。

(3)請個別幼兒上來當老爺爺放風箏。

(4)重點練習如何當老爺爺來指揮風箏飛舞。

(5)幼兒兩兩合作,一人當老爺爺,一人當風箏玩遊戲。

引導幼兒評價:合作得怎樣?動作是否優美、是否有節奏、是否看了主人的指揮

5、出示中國龍的圖片,引導幼兒如何集體合作變中國龍風箏。

過渡語:今天老爺爺紮了一條巨龍風箏,你們能把這個大傢伙變出來嗎?

(1)引導幼兒討論:如何變成一條龍,如何飛起來。

(2)教師當老爺爺,放飛“中國龍”。

大班音樂課教案3

樂曲《小朋友散步》

活動目標:

1、感受和表現不同的音樂性質,並根據不同的音樂變換動作。

2、探索散步動作,並用相應的表情和體態表現對打雷、下雨等天氣的反應。

3、遵守遊戲規則,並在散步時注意尋找合適的空間,不與同伴相撞

活動準備:

1、磁帶、幼兒用書《小朋友散步》(幼兒園滲透式領域課程:科學、藝術)

2、圖譜(睡覺、起床、散步、打雷下雨跑回家)

活動組織:

一、幼兒觀看幼兒用書《小朋友散步》,引導幼兒用動作表現畫面內容。(睡覺、起床、散步、打雷下雨跑回家)

二、幼兒分段欣賞

1、教師按睡覺、起床、散步、打雷下雨跑回家的順序分段彈奏遊戲音樂(或播放音樂錄音),讓幼兒將相應的情節內容與音樂相匹配,出示相應的圖譜。(由於先組織孩子們觀看畫面,因此,當孩子們分段欣賞音樂時,很快就能分辨出可能發生了什麼事情。)

2、要求:

散步時,要充分利用空間,不擁擠,不碰撞。

鼓勵大膽地創編向花點點頭、問好、撐傘、用樹葉擋雨等動作。

“下雨跑回家”的音樂結束後,要找到自己的家(即找空位子坐下)

(在創編起床動作時,鼓勵孩子聯絡自己的生活經驗創編揉眼睛、伸懶腰、穿衣、扣紐扣等動作。散步的音樂響起時,孩子們有的說是做操,有的說是跑步,就是不說散步。此時,我在對孩子的想法給以充分的肯定的基礎上引導孩子觀察畫面,再聯想到散步。散步、看花是本次活動的難點,我以簡單的語言提示,引導孩子有節奏地散步,並創編與花兒打招呼、握手等動作,提高孩子對音樂節奏的感受力和遊戲的興趣。整個活動,孩子處於積極投入的狀態,效果好。)

三、學習翫遊戲《小朋友散步》

1、用手指代表小腳看圖譜,聽音樂玩

2、幼兒傾聽音樂,完整遊戲

3、要求:

隨音樂作相應的動作,散步時和小朋友保持距離,不碰撞。

遊戲情節轉換時,教師可用提問的方式提醒幼兒注意聽音樂變化,並及時變換動作。

教師可用體態語提醒幼兒合拍地散步。

音樂遊戲:樂曲《老鷹抓小雞》

活動目標:

1、能區分小雞走與老鷹飛的不同音樂,會做相應的動作來表現角色特點。

2、知道找空地方,不與同伴碰撞。

3、遵守遊戲規則,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場景設定:草地

遊戲組織:

一、自編故事《老鷹抓小雞》,引起幼兒興趣

二、傾聽音樂,區分小雞走與老鷹飛的不同音樂,學做小雞走、捉蟲、老鷹飛等動作

三、幼兒遊戲

1、教師介紹遊戲玩法:

全體幼兒當小雞,教師當老鷹,遊戲熟悉後也可請小朋友當老鷹。

音樂(一):小雞出來找蟲,玩耍。

音樂(二):老鷹飛來了,小雞們立即蹲下,表示躲起來了,老鷹飛一圈後,沒見到小雞,灰溜溜地回家了。

音樂(一):小雞繼續在草地上找蟲,玩耍。

2、幼兒完整玩遊戲

提醒幼兒先幹什麼,再幹什麼?

學會四散地做動作,互不碰撞。

老鷹出來時,小雞能努力控制自己蹲下不動,不被老鷹捉到,體驗成功的快樂

音樂遊戲:樂曲《什麼樂器在唱歌》

活動目標:

1、學習區別樂曲中的高低音。

2、能用身體動作表現高人和矮人走。

活動準備:

高人與矮人

指導要點:

一、 出示對比明顯的高人與矮人的圖片,請幼兒觀察並自己用動作表現高人和矮人走路。教師總結幼兒的動作(高人走:把手舉高高 小腳踮起來 ,矮人走:把手藏背後 彎彎腰)

二、引導幼兒聽辨音樂。

1、聽一聽,這是誰在走?(在低音區彈音樂最後一句)再聽聽,現在

又是誰在走?(在高音區彈奏最末一句後。)

2、聽到是高人出來了,就站起來和他握手,聽到矮人出來了,就蹲下來和他握手(重複彈最後一小節,即興重複變化彈奏的音)

⒊跟著音樂練習,按四分音符的均勻節拍一拍一拍地走步。(在中音區彈奏)。

三、遊戲“高人走,矮人走”,提醒幼兒聽音樂變化改變走路的姿態。

1、完整彈奏樂曲三遍,第一遍在中音區;第二遍在低音區,第三遍在高音區。要求幼兒用小朋友走(自然姿態走).“高人走,矮人走”的動作分別對三遍音樂的不同音區作出反。

2、教師即興在彈奏過程中變化音區,請幼兒注意傾聽其變化並快速做出反應。

四、聽音樂自由學高人或矮人出活動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