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其他

陳氏祠堂祭祖祭文

陳氏祠堂祭祖祭文

祭文,文體名。 祭祀或祭奠時表示哀悼或禱祝的文章。 體裁有韻文和散文兩種。內容主要為哀悼、禱祝、追念死者生前主要經歷,頌揚他的品德業績,寄託哀思,激勵生者。 同時,祭文也是為祭奠死者而寫的'哀悼文章,是供祭祀時誦讀的。陳氏祠堂祭祖祭文,歡迎閱讀。

陳氏祠堂祭祖祭文一:

維:

乙丑年夏日,餘與祖父前往江津鶴山坪,攜陰錢冥幣萬千,備香燭紙火無數,刀頭加白酒,跪祭陳氏先輩:

煙雨迷茫、坎途泥濘,青山淚落,綠水哽咽,遙憶山崩地裂,樹悲草嘆,墳落冢飛處,天意厚葬之。文曲星,文科長,文鶴怎比惡犬;五四風、五人組,五屆依舊領袖。創黨始為祖,論政終為先;兩黨相殘,喪延失喬,派內詬鬥,忍辱負重;幾進牢獄終不渝,延安奸人傳謠言。鐵骨錚錚豈堪辱,兩黨面前傷痕累。鶴山坪,依稀伴侶影,石牆院,無愧對蒼天。直至貧病隕落,天地為之動容。一生燦爛,六旬光輝。後史太荒唐,列戴九頂帽。總而言先輩:愛憎分明,敢作敢為。剛強震五四

陳氏祠堂祭祖祭文二:

20**年清明節,陳氏家族隆重祭祖。躬逢盛典,追念祖德,激感不已,恭擬祭文,頌於祭典。全文如下:

承重曾孫XX百拜致祭於列祖靈前:

嗚呼!

大哉陳姓源遠流長

富貴煊赫王侯將相

舜帝苗裔穎川郡望

江州義門聖旨表彰

山西正脈三恪華堂

明代移民遷自槐鄉

有清一代涉淮渡黃

東來福地墾土拓荒

神靈居住廟名地藏

自我曾祖居此寶莊

肇基創業功德無量

溫柔敦厚勤儉善良

修德齊家聲名遠揚

耕讀傳世門第馨香

繁衍生息子嗣興旺

一而為三四世同堂

殿寶榮秀訓家維常

心懷先正立法宏昌

溯本探源開來繼往

時逢盛世國泰民康

復禮修德社會提倡

慎終追遠民德歸向

闔族共祭非同凡響

莊嚴肅穆和諧吉祥

魂兮歸來嗚呼尚饗

陳氏祠堂祭祖祭文三:

大約600年前,浦江縣巖頭鎮陳姓十一代先祖陳愷、陳寶兩兄弟跟隨明太祖朱元璋打天下,屢建戰功。明洪武三年(1370),明太祖派翰林院朱廉為欽差來巖頭陳,宣旨冊封陳愷為“武德”、陳寶為“協議”,兩將軍為千戶侯。接旨之日正逢正月十四,陳氏合族舉行隆重的授封儀式,本族子民在自家門口擺香案鳴炮謝恩。從此,歷代陳氏子孫把這一天作為祖先榮耀的象徵,並把該活動稱為“火爆會”,同時把“授封”變為“祭祖”,延續至今。

巖頭鎮(原稱巖頭陳)即火爆會所在地,距浦江縣城8公里,地處浦江西北地帶,俗稱北山腳下,地勢較高,謂稱“巖頭”。巖頭是一個集市悠久、民貿活躍的古鎮,黃大、浦後兩條公路橫穿而過,連線縣經濟開發區,交通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