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哲理故事> 《科學哲理故事》讀後感範文

《科學哲理故事》讀後感

《科學哲理故事》讀後感範文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科學哲理故事》讀後感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科學哲理故事》讀後感1

  當讀完《科學哲理故事》之後,我被一個個偉人深深的震撼了。從中國的名醫李時珍到偉大的科學家牛頓,每一個人的形象都在我的腦海中形象起來。他們不僅僅是時代的偉人,他們給我們留下來的也不僅僅是知識,我覺得同樣重要的是他們對於科學不停探索的精神和對於人生的把握和態度。特別對於我們青少年來說,《科學哲學故事》不僅僅可以幫助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也深深的讓我們瞭解到科學的奧妙,和對待科學的態度。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的一句話,足以淋漓盡致的表達了自己對於人生的追求。吾不能變心以從欲兮,固將愁苦而終窮。然而正是一身正氣的屈原最終選擇了投江自殺的結局。以前我總是無法明白為何明知路漫漫的屈原卻走不到最遠,而是向下求索了呢?老師告訴我是因為氣節,但是我還是不明白,難道終結自己的生命就是氣節了嗎?難道氣節這個東西比生命還要重要嗎?作為一個新世紀的少年,每天面對了太多課本,太多問題。根本無暇顧及那些教材之外的問題,而隨之而來的就是遺忘那些疑惑,直到再也產生不了類似的問題。雖然可惜,但是更多的還是無奈。然而讀完《科學哲學故事》之後,我發現其實很多問題在一件事情中得不到解答,但是卻可以從另外一個人,另外一件事中找到答案。

  《科學哲學故事》中對我影響最深的李時珍,《本草綱目》至今仍對醫學界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瞭解到他的一生之後,更加讓我覺得敬佩。少年苦讀考取功名無果,棄文從醫。因為醫術精湛,而且不求金錢。被皇帝選為太醫,但是李時珍發現自己的抱負不是如此。從一個普通的醫生成為那個時代最優秀的醫生,但是他卻放棄了一切。行走山川之間,尋野藥,嘗百草。完全不顧自己的生死,只是為了他人的健康不斷地犧牲。李時珍同樣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他願意捨棄自己的生命來追尋的是抱負和生命,他人的生命。和屈原的氣節不同,我們無法比較哪一種更加偉大,只知道他們都是值得尊敬的。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我想人生的涵義既是如此。

  而今,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追尋的東西越來越物質化。而理想和追求漸漸被名利代替,成為無人問津的廉價品。作為青少年來說,我們必須隨時提醒自己。不要忘了追逐理想,不要在浮華的世界中墮落。我們應該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念,保持嚴謹的求知觀念。在科學中學習做人的哲學,再把良好的人品用於對科學的學習中去。而我也會像《科學哲學故事》中的偉人們學習,努力學習,將來成為一個有所作為的人。

  《科學哲理故事》讀後感2

  有一位16歲的少年去拜訪年長的學者。少年問:"我怎樣才能變成一個自己快樂、也能帶給別人快樂的人呢?"學者送給孩子四句話。第一句是,把自己當成別人。在你感到痛苦憂傷的時候,就把自己當成是別人,這樣痛苦自然就減輕了;當你欣喜若狂的時候,把自己當成別人,這些欣喜也會變得平和一些。第二句話,把別人當成自己。真正同情別人的不幸,理解別人的需要,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予恰當的幫助。第三句話,把別人當成別人。充分尊重別人的獨立性,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侵犯他人的核心領地。第四句話,把自己當成自己。因為你愛別人,所以你要愛自己。少年說:"這四句話有許多自相矛盾之處,我怎樣才能把它們統一起來呢?"學者說:"很簡單,用一生的時間和經歷。"少年沉默了很久,然後叩首告別。後來少年變成了中年人,又變成了老人。在他離開這個世界很久以後,人們還時時提到他的名字,都說他是一位學者。把自己當成別人,把別人當成自己,把別人當成別人,把自己當成自己,這四句話不失為愛人和愛己的四種境界。作為學者,他不僅自己是一個愉快的人,而且也能給每一個見過他的人帶來快樂。

  這個故事也很簡單,但其中道理卻是深刻的。在生活中許多的事情都包含著這樣的感悟,只要我們用心,生活就會給予我們很多。生活是平凡的,也是複雜的,有許多憂愁的事情,許多煩心的困惑,人與人之間缺乏必要的溝通和理解,鋼筋水泥把我們的心也阻隔得如此分明,誰都不想主動說出自己的心意,更不願去讓別人來了解自己。在人生的道理上,避免不了有一些挫折和失敗,也避免不了遇到什麼一時不能解決的問題,許多的時候需要我們自己能夠面對現實,及時調整自己前進的方向我們改變不了環境,但可以改變自己的心境;我們改變不了事實,但可以改變自己的態度;我們改變不了過去,但可以改變現在,掌握將來;我們不能控制他人,但可以掌握自己的方向;我們不能樣樣順心,但可以事事盡心;我們不能左右天氣,但你可以改變自己心情;我們不能選擇容貌,但可以展現自己純真的笑臉;我們不能延伸生命的長度,但可以決定生命的寬度。保持這樣的心胸,才會擁有燦爛的人生。

  生活是萬花筒,生活是七彩燈,讓我們熱愛生活,擁抱生活,享受生活!

  《科學哲理故事》讀後感3

  馬克思曾有過這樣一句話: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艱險沿著陡峭山路攀巖的人,才能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

  這本書中講了許多偉大科學家的實驗時發現的哲理。例如:我們要學習愛因斯坦善於思考、珍惜時間、生活簡樸的精神。正如魯迅先生所說:"節約時間等於延長一個人的生活。"愛因斯坦的事蹟不正是一個很好的說明嗎?他在有限的生命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難道不是珍惜時間,善於思考的結果呈?

  其中有一個故事讓我受益匪淺,開學第一天,大哲學家蘇格拉底對我們提了一個要求:"每上人將胳膊向前甩,每天做300下。"一個月後,當蘇格拉底問有些人做到時,有90%的人做到了,一個月又一個月,當蘇格拉底再問時,只有30%的人在堅持。一年後,只有一個人仍在繼續,這個人就是後來的另一位大哲學家柏拉圖。

  我不禁臉紅了,平時英語老師天天都催促我的要讀20分鐘英語,可是我只堅持了幾天就罷工了。看了這個故事後,我決定我一定要堅持下去!我行,我能行,我一定能行!

  堅持是一種素質,是與自我鬥爭的能力,與懶惰、厭倦,畏懼做鬥爭的能力。在現在這種不有硝煙的競爭生活中,更多的競爭對手都是與自我鬥爭。所以,才會有"勝者為王"之說,所以笑要笑到最後,提前退場者叫做自動放棄,堅持到最後的人叫做成功者。

  生在現代的我們要學會像古人那樣堅持,要學會不拋棄,不放棄!

  《科學哲理故事》讀後感4

  在人生的舞臺上,我們璀璨的翩翩起舞。但是時間會隨著我們的舞姿慢慢流逝,科學與哲學則會一代又一代的延續。

  蘇菲的世界曾這樣寫道:“當人們安於沉睡在兔毛時,哲學家總是攀在兔毛頂端,向下大喊‘你們快看’而人們只是一笑:‘這群搗蛋鬼。’”我想,哲學與科學是分不開的,那麼多的科學家同樣也是哲學家。一句句富有哲理的話來詮釋著科學這門深奧的學術。現在的我讀了《科學哲理故事》,我才知道原來科學家也是有血有肉的,我似乎與他們拉近了距離。也許,我未曾和他們離遠過。

  華羅庚厚薄法讓我不禁肅然,這是何等奇特的思維啊。在菜油燈的'搖曳下,我的眼前勾勒出你那消瘦的背影,衣衫襤褸,無不顯示你的貧窮。反覆使用的草稿紙,上面密密密密麻麻,只因你窮,買不起。到處飛舞的蚊子,無不叫囂著,你的血餵飽了它們。放眼望去,家徒四壁,連這所謂的家似乎都搖搖欲墜。殊不知,在這樣一個破舊的竹樓裡孕育著如此偉大的數學家。

  安德列·柯爾莫哥洛夫在5、6歲時就獨自發現奇數與平方的關係,而這個年齡的大多數孩子還不知道在哪個角落裡打瞌睡呢。善於思考的他在大學裡就名揚四方,但他並不傲氣,仍然認真聽課。在大一的時候,他竟反駁了老師的一個假設,這是何等的智慧,又是何等的思維。但他絕對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他酷愛體育鍛煉,被人們稱為“戶外數學家”在鳥語花香的春天,他常常穿著短褲和滑雪鞋,連續四小時在外鍛鍊。這是,連常人都難以做到的。更令人驚訝的是在他70歲生日慶祝會期間,組織了一次滑雪旅行,他穿著短褲,光著膀子,遙遙領先!

  瑪利亞也就是著名的居里夫人16歲時到一戶貴族家族教書,掙錢去上大學。但是,“哪個少女不懷春?哪個男子不鍾情?”還是顆少女心的她與貴族裡的長子卡西米爾相戀了。2年後,他們計劃結婚,當然,如果他們結了婚,瑪利亞就不可能讀大學去了。因為門不當戶不對的,他們被分開了。瑪利亞悲痛萬分,竟然起了“同塵世告別”的念頭。但她有顆頑強的內心,她的內心無不告誡著自己要堅強。於是,她將自己的這份悲痛轉變為教育貧窮孩子,以及獨自一人去巴黎求學。在知識的海洋中她忘記自我,忘記悲痛。這是何等的高尚,何等的讓人敬佩啊。而在這“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社會。誰會願意付出呢,大多數的人們只會各掃門前雪。而如今的少女們失戀就動不動自殺,她們可想過“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呢。後來,人們認為,這是一次幸運的失戀。否則,她的歷史將會重寫,人類將失去一位迄今為止最偉大的女科學家。

  比起我們,他們的生活似乎和我們沒有什麼不同,只是,比我們環境更艱苦些。她們一樣有自己的喜好,一樣有著對愛的嚮往。但是他們有自己的信念,有自己的堅定,有自己的使命。讓我想起席慕容曾說:“每一條走過的路都有不得不這樣跋涉的理由,每一條要走下去的路也有不得不這樣選擇的方向。”而真正的勇敢不是為某件事壯烈的死去,而是為某件事卑賤的活著。我們喜歡無病呻吟,而他們將痛苦轉化為力量,投身於科學當中。

  我想,“子非花,焉知花之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