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哲理故事> 經典哲理故事(通用15篇)

經典哲理故事

經典哲理故事(通用15篇)

經典哲理故事1

學會附耳上來

  從前,一個名叫黃喜的相國,微服出訪,路過一片農田,坐下來休息。瞧見農夫駕著兩頭牛正在耕地,便問農夫:“你這兩頭牛,哪一頭更棒呢?”

  農夫看著他,一言不發。等耕到了地頭,牛到一旁吃草,農夫才附在黃喜的耳邊;低聲細語地說:“告訴你吧,邊上的那頭更好一些。”

  黃喜很奇怪,問:“你怎麼用這麼小的聲音說話呢?”

  農夫答道:“牛雖然是畜類,但心和人是一樣的。我要是大聲地說這頭牛好那頭牛不好,它們就能從我的眼神手勢聲音裡分辨出我的評論,那頭雖盡了力,但仍不夠優秀的牛,心裡會很難過。

  由此聯想到人,人們常常以為只有批評才注意場合,若是表揚,在任何時機、任何情形下都是適宜的,這也是個誤區。

經典哲理故事2

  補鞋匠窮得絕望了,他不能靠手藝來維持生計,便跑到另一個城市去行醫,因為那裡沒有一個人認識他。在那裡,他靠吹牛,賣一種可治百病的假藥,騙取了人們的信任和好名聲。有一次,他自己得了重病。那城裡的官老爺想試驗一下他的醫術究竟怎樣,便拿來一隻杯,倒滿一杯水,謊稱這水是補鞋匠治百病的藥和毒汁混和起來的,命令他喝下,並允諾給一筆酬金。補鞋匠知道自己的藥無解毒功效,害怕喝了毒汁死亡,便招出自己毫無醫藥知識,只是靠吹牛來賣假藥,被人們盲目稱讚而成名。官老爺召集市民大會,告訴大家說:“你們都愚笨至極,竟毫不懷疑地將自己的頭託付給這樣一個無用的人。在別的城市,大家連腳上穿的鞋都不願意要他做。”

  ——個故事是說不要輕易相信那些江湖騙子。

經典哲理故事3

  有一位富翁,整日悶悶不樂,愁眉不展。

  一天,富翁貼出告示:誰能夠給「完美人生」一個準確答案,將會得到他的鉅額獎賞。

  要求就是:這個答案必須能夠適用在任何一種情況,包括示意、得意、快樂、煩惱、成功、失敗……

  幾天裡來了許多人,也給出了許多答案,但沒有一個答案令富翁滿意。

  突然有一天,來了一位尼姑。她對富翁說:“三天後,我會給你一個完美而又令你滿意的答案。”

  三天後,尼姑獻給富翁一張紙條,只見上面寫著:「一切都會過去。」

  禪中道義:人生本來就有起有落,有得有失、有好有壞,這原本是生命的常態,然而這一切終將都會成為過去。面對生活,待機而動是虛擲光陰、是不可取的行為。生活是不能等待的,隨時隨地都要隨著因緣際遇鍛鍊自己、提升自己。

  順逆成敗,都能讓人得到新的經驗和成長,那才是正確的生活態度。

  禪宗第三祖僧燦大師說:“至道無難,唯嫌憎愛,洞然明白。”所以,不必將順逆成敗看得過重:在逆境時,不要自暴自棄;在順境時,也絕不可得意忘形。

經典哲理故事4

多比幸福感

  1960年,美國因貧富差距懸殊,產生了許多社會矛盾。

  窮人不但仇恨富人,還對政府有牴觸情緒,這些不好的因素,就像一枚枚藏在暗處的炸彈,令人不安。

  為緩和社會矛盾,美國政府想了許多辦法。比如,給富人增稅,給窮人增加福利,提高汽車、豪宅等奢侈品的售價,在窮人密集地設廉價超市等,但都收效甚微。

  有一天,一個叫羅伯特的電視記者拍攝到這樣兩組畫面:一組的主人公是一家公司的總經理,此人在辦公室裡超負荷地忙碌著,雖然西裝筆挺,但神情憔悴,滿面疲憊;另一組的主人公是一位在寫字樓工作的清潔工,他身著藍色帆布衣服,破舊卻整潔。只見他一邊清掃垃圾,一邊哼著美國鄉村歌曲,一副怡然自得的樣子。

  總經理是美國的富人代表,而清潔工則是美國的窮人代表。這兩組鏡頭在電視上播出之後,奇蹟出現了:許多窮人不再仇恨富人,居然還有富人開始羨慕窮人的生活。

  很多政府官員和社會學家都覺得奇怪,僅僅是兩組極普通的鏡頭,怎麼就有這麼大的威力呢?羅伯特道出了其中的秘密:以前,許多鏡頭都習慣於對準富人的資產和窮人的疾苦,矛盾便出現了。而這一次,他將鏡頭對準的是富人和窮人的內心。

經典哲理故事5

  山上有二間和尚廟,甲廟的和尚經常吵架,互相敵視,生活痛苦;乙廟的和尚,卻一團和氣,個個笑臉滿面,生活歡快。

  於是,甲廟的方丈便好奇的前來請教乙廟的小和尚:“你們為什麼能讓廟裡永遠保持愉快的氣氛呢?”

  小和尚回答:“由於我們經常做錯事”。

  甲廟方丈正感迷惑時,忽見一名和尚匆匆由外回來,走進大廳時不慎滑了一跤,正在拖地的和尚立即跑了過往,扶起他說:“都是我的錯,把地擦的太溼了!”

  站在大門口的和尚,也隨著進來懊惱的說:“都是我的錯,沒告訴你大廳正在擦地。”

  被扶起的和尚則愧疚自責的說:“不!不!是我的錯,都怪我自己太不小心了!”

  前來請教的甲廟方丈看了這一幕,心領神會,他已經知道答案了。您知道了嗎?

  通常,我們為了保護自己而推卸責任或與人爭吵,殊不知認錯未必是輸,由於認錯不但能表現出個人修養,反省自己激勵向上,甚至可以化暴戾為祥和。朋友間發生衝突,如有一方能先認錯,戰火必然馬上平息一半。假如沒有一個人先認錯,那麼兩個人再見面就誰也不理誰了,實際上兩個人的心裡都是非常不舒服。假如確實是自己錯了,又沒有認錯,是不是心裡覺得有些內疚呢?

  人的一生,總會扮演各種不同的角色:家庭中,當子女不肖時,我們應該檢討自己是否未盡教養之責;

  公司裡,當屬下績效不佳時,我們應該檢討自己在教導治理方法上,是否出了題目;社會上,當大家責怪環境惡劣時,我們應該檢討自己是否就是那個破壞環境的人。轉換一下角色,本日的你或許是來日的臥冬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也反省自己,那麼,處理事情的模式將會是另外一番風采。

  渺小的你我或許並無能力為世局扭轉乾坤,但若每個生命個體能培養勇於認錯丶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的態度,相信那股內心的平安與喜樂,將會不斷的擴散。

  這個世界上沒有多少人願意承認自己錯了。在很多小事情上,假如你學會了“敢於認錯”這個技巧,在人際關係上能得到很多的主動。

經典哲理故事6

  教授向他的聽眾講述如何正確對待壓力。他舉起一杯水,問道:“這杯水有多重?”

  從20克到500克,回答各異。

  “其實具體多重並非關鍵,關鍵在於你舉杯的時間。如果你舉了一分鐘,即便杯子重500克也不是問題,如果你舉杯一個小時,20克的杯子也會讓你手臂痠痛,如果舉杯一天,恐怕就需叫救護車了。同一個杯子,舉的時間越長,它會變得越重。”

  “倘若我們總是將壓力扛在肩上,壓力就像水杯一樣,會變得越來越重。早晚有一天,我們將不堪其重。正確的做法是,放下水杯,休息一下,以便再次舉起它。”

  生活的壓力也需常常放下,使得我們有時間煥發精神,挑戰壓力。

  工作了一天疲憊地回到家裡,應當將工作中的壓力拋到一邊,千萬不能再將它帶回家裡,因為你明天還要扛起它。

  休息,放鬆……

  為了明天。

  ——工作狂可服此良藥

經典哲理故事7

  有個老人在河邊釣魚,一個小孩走過去看他釣魚。老人技巧純熟,所以沒多久就釣上了滿簍的魚,老人見小孩很可愛,要把整簍的魚送給他,小孩搖搖頭,老人驚異的問道:“你為何不要?”

  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釣竿。”老人問:“你要釣竿做什麼?”小孩說:“這簍魚沒多久就吃完了,要是我有釣竿,我就可以自己釣,一輩子也吃不完。”

  我想你一定會說:好聰明的小孩。錯了,他如果只要釣竿,那他一條魚也吃不到。因為,他不懂釣魚的技巧,光有魚竿是沒用的,因為釣魚重要的不在釣竿,而在釣技。

  小貼士:有太多人認為自己擁有了人生道上的釣竿,再也無懼於路上的風雨,如此,難免會跌倒於泥濘地上。就如小孩看老人,以為只要有釣竿就有吃不完的魚,像職員看老闆,以為只要坐在辦公室,就有滾進的財源。

經典哲理故事8

  一個考古學家舉辦講座,臺下聽眾提問:“發掘出原始部落的遺址後,怎麼判斷這部落是否已進入文明階段了?”大家聽後議論紛紛,有人說,看遺址中有沒有陶罐,有人說,看遺址中有沒有魚鉤。而考古學家的回答是:“看受傷後又癒合的股骨。”

  考古學家解釋說,野蠻部落奉行“優勝劣汰”的叢林守則,大多數受傷者都無法生存下去。如果在一個部落的遺址中發現了大量癒合的股骨,就說明這些原始人在受傷後得到了同伴的照料,有人跟他們分享火堆、水和食物,直到他們的骨傷癒合。

  最後,考古學家意味深長地說:“這標誌著原始人類開始懂得‘憐憫’,而‘憐憫’正是文明與野蠻之間最根本的區別。”

經典哲理故事9

  投降的絕不是我

  參加過大西南剿匪的父親給我講過一個他親歷的故事。

  父親端著步槍剛從一座巨巖後拐出來,迎面撞上了一個也端著步槍的土匪。兩個人相距只有五六步,同時將槍口指住了對方的胸膛,然後就一動不動了。

  如此近的距離,不管誰先開槍,打死對方的同時,自己肯定也得被對方打死,動起手來只能是同歸於盡。

  要想都保全性命,就必須得有一方投降。

  雙方對峙著,槍口對著槍口,目光對著目光,意志對著意志。

  其實總共只對峙了十幾秒鐘,可父親感到是那麼的漫長。那是他一生中惟一的一次對時光的流逝產生刻骨銘心的印象。

  父親不知道他已經咬破了自己的下嘴唇,兩條血溪濡溼了下巴。他的大腦中一片空白,只有一個念頭支撐著他:

  必須有一方投降,但投降的決不能是我!

  父親眼睜睜看著那個土匪的精神垮掉——先是臉煞白,面部痙攣,接著是大汗淋漓,最後是雙手的握肌失能——槍掉到了地上。

  土匪撲通跪下去,連喊饒命。

  父親努力控制著自己,才沒有昏厥過去。他和土匪都清楚雙方的命,保住了!

  押著土匪,見到自己人時,父親再也堅持不住了,一屁股坐到地上。

  同志們以為他負傷了,趕忙跑過來,父親虛脫般地說:“沒事!我只是累壞了。”

  父親的這個故事永遠印刻在了我的腦海裡。這十幾年來,不論遭遇多麼大的坎坷與挫折,我總用故事中父親的那句話鼓勵自己:

  必須有一方投降,但投降的絕不是我!

  結果,我都在最後取得了勝利。

  【精彩哲思】

  敢於直面對手

  遇到敵人和強硬的對手,恐懼是避免不了的。但是,不要忘記:你的畏懼對手,對手可能也畏懼你,甚至經你對他的畏懼還要大。在這種情況下,誰更敢面對,誰就能獲得勝利。

  有位朋友,是個談判高手,幾乎每次談判都能成功。他懂得很多談判的技巧,如“瞭解是影響的前提”、“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重視“有理、有利、有節”等等。

  這些技巧對付一般的對手足夠了。但如果碰到的是同樣厲害的對手,除了技巧之外,心理素質就顯得格外重要。他說:“遇到真正的對手時,每個人都難免會有一些恐懼。每當這時候,我們不妨用這樣一句話給自己打氣——人有三分怕虎,虎有七分怕人。”

  “人有三分怕虎,虎有七分怕人”——這話何等地生動而形象啊。雙方都是怕的,就像一位獵人遇到一隻老虎,獵人固然怕老虎,但老虎更怕帶槍的獵人。人對老虎只怕3分,老虎怕人卻有7分。既然這樣,我們為何要恐懼這種看上去你怕它、實際上它更怕你的“老虎”呢!慧語箴言:

  你的畏懼對手,對手可能也畏懼你,甚至經你對他的畏懼還要大。在這種情況下,誰更敢面對,誰就能獲得勝利。

經典哲理故事10

  美國哈佛大學錄取的學生,都是牛人。這些人不但背景優秀,本身也具有很不錯的能力和素養,本文中,我們就為大家介紹一位美國哈佛大學的勵志姐,看看哈佛大學裡,都是什麼樣的牛人吧!

  這位美國版勵志姐名叫“道恩·落金斯(Dawn Loggins)”,居無定所,家境貧寒放在美國的語境下,便是生活在貧民區,父母都是癮君子。在洛金斯的童年記憶中,煙霧瀰漫的房間總是亂七八糟,就算她將房間整理好,用不了多久又會恢復到一片狼藉。她記不得父母從什麼時候開始吸毒,只記得因為家裡沒有自來水,她和年幼的兄弟要走到公廁提水;她記不得有沒有得到過父母的關愛,只記得同樣因為沒水,幾個月不能洗澡的尷尬;她記不得父母除了吸毒還做過什麼,只記得在昏暗的光線下啃完一本本課本……

  還有別人對她的幫助,老師同學幫助過她解決用水問題和看書問題,雖然只是送給她一些蠟燭和學校更衣室洗澡等小事,不過對於洛金斯來說,這一切已經是天大的恩賜了。

  美國是世界第一大國,往往給人以富裕的印象,很多人以為美國就算有窮人,也不會窮到哪裡去。事實卻剛好相反,美國不但有窮人,甚至其窮到讓人想象不到的地步。不管在家裡,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的說法似乎都沒錯。只不過,洛金斯的早當家不止停留於賺錢的階段,她握到了改變命運的另一根繩子--讀書和知識。在高三那年,被父母遺棄後,她勇敢地走上了這條路。幸運的是她遇上了好人,有人願意收留她。

  在老師和同學的眼中,洛金斯很聰明,成績拔尖。從這一點上看,洛金斯並不是被上帝遺棄的孩子。不過也得配合她的頑強的意志力才鑄就了通往成功的道路。洛金斯的故事幾乎具備了勵志教材的所有元素--主角悲慘的命運、自強不息的精神以及一路伸出援手的陌生人。這樣的勵志故事發生在美國,從側面打破了美國人都很富有的迷信和死板印象。

  美國是不是世界人民的天堂?對此我一向持懷疑態度,別看他們經濟發達、教育先進,但販毒、搶劫、謀殺等安全問題依然充斥在美國的大街小巷,尤其在貧民區,因為貧窮導致的問題似乎更多。貧民區和富人區幾乎是貧富差距的縮影,切實的反映了貧富差距是世界問題。

  可是美國無疑是勵志的,但從她的歷史,短短几百年迅速崛起為世界第一大國,已足夠勵志。再看美國人,我說的不是好萊塢大片裡Superhero般的人物,而是每一個平凡的美國人,他們改變現狀的勇氣和信心。就拿洛金斯來說,她自述自己從小見識了醜陋的一面,吸毒的人群,被遺忘的人群以及各種困頓。她對自己說,我絕對不能成為和父母一樣窮困潦倒的人。從她暗下決心到實現夢想,用了很多的時間。當哈佛的錄取通知書擺在桌前時,不知道洛金斯心中作何感想。但和中國一樣,在美國本地,洛金斯的故事同樣激勵了許多人。人們為她打動也為她祝福,在哈佛全額獎學金下,洛金斯終於不比擔憂學費從哪裡來。她臉上掛著的自信,會幫助她度過愉快的大學生活。

  實際上,洛金斯並不是第一位哈佛大學勵志姐,很多年前一部《風雨哈佛路》便是根據真人真事寫成的暢銷書,後來甚至改編成同名電影。影片中的女主角莉斯經歷的故事幾乎和洛金斯如出一撤,同樣的貧民區背景,同樣的父母吸毒,同樣的被父母遺棄,同樣的`聰明好學,同樣的從艱苦中考取了哈佛大學。只要你肯努力,加上一份獨一無二的美國留學申請規劃,天道留學相信大家,每一位同學都有可能成為被哈佛大學錄取的幸運兒!

經典哲理故事11

  1、打破關住自己的門

  一個木匠做得一手好門。他給自己家做了一扇門,他認為這門用料實在,做工精良,一定會經久耐用。

  過了一段時間,門的釘子鏽了,掉下一塊板,木匠找出一顆釘子補上,門又完好如初。不久又掉了一顆釘子,木匠就換上一顆釘子。後來,又有一塊板壞了,木匠就又找出一塊板換上。再後來,門閂壞了,木匠又換了一個門閂……

  若干年後,這扇門雖經無數次破損,但經過木匠的精心修理,仍堅固耐用。木匠對此甚是自豪:多虧有了這門手藝,不然門壞了還不知如何是好。

  忽然有一天,鄰居對他說:“你是木匠,你看看你家這門!”木匠仔細一看,才發覺鄰居家的門一扇扇樣式新穎、質地優良,而自己家的門又老又破,滿是補丁。木匠明白了,是自己的這種門手藝阻礙了自家“門”的發展。

  【啟示】:學一門手藝很重要,但換一種思維更重要。行業上的造詣是一筆財富,但也是一扇門,會關住自己。面對全新變化全新的世界,要有勇氣、有決心打破關住自己的這扇“無形門”,及時反思和提升自己的“手藝”,這樣才能更多看到外面美麗的風景。

  2、可怕的虛假安全

  二戰結束後,英國皇家空軍統計了在戰爭中失事的戰鬥機和犧牲的飛行員以及飛機失事的原因和地點。其結果令人震驚——奪走生命最多的不是敵人猛烈的炮火,也不是大自然的急風暴雨,而是飛行員的操作失誤。更令人費解的是,事故發生最頻繁的時段,不是在激烈的交火中,也不是在緊急撤退時,而是在完成任務歸來著陸前的幾分鐘。

  心理學家對這個結果絲毫不驚訝,他們說這是典型的心理現象。在高度緊張過後,一旦外界刺激消失,人類心理會產生“幾乎不可抑制的放鬆傾向”。飛行員在敵人的槍林彈雨裡精神高度集中,雖然外界環境惡劣,但由於大腦正處於極度興奮中,反而不容易出紕漏。

  在返航途中,飛行員精神越來越放鬆,當他終於看到熟悉的基地,自己的飛機離跑道越來越近時,他頓時有了安全感。然而,恰恰是這一瞬間的放鬆,釀成大禍。因此人們管這種狀態叫“虛假安全”。

  在人生的路上,也有很多“虛假安全”。當你透過重重困難,成功近在咫尺的時候,千萬別因放鬆警惕而放慢你的步伐。

  【啟示】:可怕的“虛假安全”事實告訴我們,人們的失敗往往不是在最困難的時候,而是在人們精神最放鬆的時候。本來勝券在握,但精神鬆懈了,問題就接踵而至,甚至會導致徹底的失敗。

  3、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並看好它

  19世紀美國著名的作家馬克?吐溫寫了很多文章。看到自己的作品出版後被讀者搶購一空,他萌生了發財的念頭。心想與其讓這些出版商、書販子賺錢不如自己寫書、自己出版、自己賣書。於是他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兩年內變成百萬富翁。這個念頭一出現馬上就付諸行動。這位大作家搖身一變成了“產、供、銷”一條龍的大書商。然而,還不到兩年,由於自己不具備經商的技能和素質便債臺高築,難以維持下去。不僅書商沒有做好,就連自己的“主業”寫作也被荒廢了。眼看著放在不同籃子裡的雞蛋一個一個被打碎了,馬克?吐溫果斷放棄了書商的生意,回頭專心致志地搞起了他的文學創作,一番努力終於取得了成功。

  馬克?吐溫在回顧他走過的路時說:“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這句名言在告誡人們要分散風險、實施多元化策略時有一定的道理。因為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如果這個籃子被打翻了,你就可能一無所獲了,這對於某些人或事來說是對的。但對於我來說還是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然而認真地看好這個籃子是再合適不過的。”

  【啟示】:每個人的智力、愛好、興趣、水平各不相同。有的適合經商,有的適合於文學的創作,有的適合於從政,有的適合於科研,有的適合於做工等等。別人在這個方面可能有特長,你可能在另個方面有一定的天賦。只有揚長避短髮揮自己的優勢才能取得成功。不管是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還是把雞蛋放在多個籃子裡,怎樣做最好,關鍵是要看是否適合自己,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4、可怕的圓周運動

  毛毛蟲有一種天生的習性,就是第一隻到什麼地方去,其餘的都會依次跟著走。它們整整齊齊排成一行,後邊的一隻跟著前面的一隻,不論前一隻怎樣的打轉或歪歪斜斜地走,後面的都會照它的樣子做無一例外。這是因為第一隻毛毛蟲邊走邊吐一條細絲,第二隻毛毛蟲就踏著這條細絲前進,同樣也會吐一條細絲加在上面,以此類推就成了一條毛毛蟲大道。每一隊毛毛蟲不管隊伍長短總有一隻做首領。為什麼能做首領這完全是偶然的,不是大家選舉的,也不是由誰來指定的。今天可能是這隻,明天可能是那隻,沒有一定的規則。

  有一位生物學家做了個有趣的試驗。他把十幾條毛毛蟲放到花盆的邊上,花盆的四周佈滿了菜葉,花盆的中央是一株枝葉茂盛正在盛開的鮮花。毛毛蟲隊伍形成了一個封閉的圓環。它們自動地等距離分佈,速度相同,步調一致,就像一支訓練有素計程車兵繞著花盆邊沿做起了勻速圓周運動。

  一小時過去了,二小時過去了,三小時過去了……它們的隊伍還是那樣嚴緊,沒有一隻掉隊的,也沒有一隻偏離軌道的。它們走得那樣認真,那樣整齊真讓人稱奇。八個小時過去了,它們可能是太勞累了,先進的速度有些放慢,隊伍開始走走停停。晚上天氣逐漸變涼,又飢又渴的毛毛蟲們只好停頓下來卷作一團昏昏欲睡。

  第二天氣溫逐漸變暖,它們慢慢地甦醒過來,又自動排好隊伍開始在那裡繞圈子。就這樣它們日復一日地重複著如此簡單的運動,竟沒有一隻發現這是一個嚴重的錯誤,沒有一隻能離開這個可怕騙人的怪圈子而闖出一條新路。數天的奔波它們不吃不喝,這些可憐的毛毛蟲最後無一倖免地累死在花盆的邊沿上。

  【啟示】:其實很簡單,只要它向裡一拐就能吃到嫩綠的葉子和芬芳的鮮花;向外一拐掉在花盆下就能吃到豐盛的菜葉,應能逃脫這可悲的下場,但它們就是做不到。可能是生理原因或智商太低,這無可厚非。但做為萬物之靈的人類也會上演如此循規蹈矩、盲目從眾的鬧劇,這就耐人尋味發人深思了。我國幾千年的封建思想殘餘束縛了人們的頭腦,使人們從眾心理嚴重缺乏創新意識。我們建立一個具有高度精神文明高度物質文明的創新型國家。要大力發展生產力,要進行技術創新、文化創新、科技創新。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要善於打破常規,克服從眾心理,勇於創新。只有這樣社會才能前進,我們的祖國才能興旺發達。

  5、性格與命運

  從前有三兄弟想知道自己的命運,於是他們便去找智者,智者聽了他們的來意後說:“在遙遠的天竺大國寺裡,有一顆價值連城的夜明珠,如果叫你們去取,你們會怎麼做呢?”大哥首先說:“我生性淡泊,夜明珠在我眼裡只不過是一顆普通的珠子,所以我不會前往。”二弟挺著胸脯說:“不管有多大的艱難險阻,我一定把夜明珠取回來。”三弟則愁眉苦臉地說:“去天蘭國路途遙遠,諸多風險,恐怕還沒取到夜明珠,人就沒命了。”聽完他們的回答,智者微笑著說:“你們的命運很明曉了。大哥生性淡泊,不求名利,將來自難以榮華富貴。但也正由於自己的淡泊,他會在無形中得到許多人的幫助和照顧。二弟性格堅定果斷,意志剛強,不懼困難,預卜你的命運前途無量,也許會成大器。三弟性格懦弱膽怯,遇事猶豫不決,恐怕你命中註定難成大事。”

  【啟示】:的確,人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人人成長。印度古諺雲:“播種行為,收穫習慣;播種習慣,收穫性格;播種性格,收穫命運。”我國古人也曾說過:“積行成習,積習成性,積性成命。”這些都說明了性格的重要。不同的性格決定了不同的命運。

  因此,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要注重培養自己性格中的特質。特別是中學生,正處在性格的形成期,就要從小處著手、從行為著手,養成積極向上的行為習慣,形成積極樂觀的行為特質。無論我們屬於何種性格型別,只要我們具有積極樂觀的性格特質,就能夠創造屬於我們自己的成功的七彩人生。

  6、媽媽的讚歎

  一個全家企盼已久的孩子終於誕生了,但是孩子出生後大家都呆住了。“快!把他送進保溫箱。”醫生怕產婦受不了打擊,匆匆忙忙地剪斷臍帶,包起來交給護士。之後的一個月,每天把嬰兒抱給產婦餵奶時,每個“新媽媽”的懷裡都有一個娃娃,只有“那個娃娃”的媽媽見不到她的孩子。“黃疸重症,現在不能看!”大家總是這樣騙她,並私下商量,什麼時候帶她去看那個畸形的兒子。一個月過去了,不能再瞞了,醫生、護士和家人都做了最壞的打算,想她會尖叫著暈倒,想她會轉身離開,想她會痛哭失聲,甚至為她準備了一張空著的病床。

  她終於見到那個沒有雙臂,也沒有雙腿的孩子。“好可愛!”她居然笑著說。那天生重症殘障的孩子,就是現在日本著名的作家,《五體不滿足》的作者乙武洋匡。知道他是如何形容他的媽媽說他“好可愛”的那一刻嗎?乙武洋匡說:“出生一個月,我終於誕生了。”

  乙武洋匡,由於自傳《五體不滿足》而廣為人知。他也生於日本東京,在家人與老師的幫助下(特別是母親),克服了許多行動上的不便,一路完成學業教育,並讀到早稻田大學經濟學系。1997年出版的自傳,敘述了他如何在電動輪椅上求學,和童年所接受的許多手術等等。他的事蹟激勵了許多日本民眾,自傳的銷量達到380萬本。之後又陸續出版了一此書籍,並接受日本電視臺TBS的工作,負責“新聞的森林”節目的企劃和播出。

  【啟示】:母愛給乙武洋匡和正常人一樣的生活環境,更重要的是培養了乙武洋匡一顆平和的心、堅忍不拔的意志。乙武洋匡取得成功,成為著名作家。他的生命反射給我們:正面、積極、樂觀的思考態度是多麼重要啊!

  7、想像的力量

  拳王阿里在一場爭奪重量級冠軍的決賽中,前12個回合一直被對手壓制,被打得很慘,他的眼角裂了,鼻孔流出了鮮血,觀眾都認為阿里輸定了。他的教練在休息時問他:“要不要放棄比賽?”阿里說:“這樣的問題你應該在拳賽結束後再問我。”

  在短暫的休息中,他反覆想像著自己打倒對手時候的情景,想像千萬人為自己歡呼的情景,口中唸唸有詞,不斷告訴自己:“我最強。”

  奇蹟在第13個回合發生了,阿里又恢復了拳王的氣勢,把對手打得落花流水,最後,他一記重勾拳擊倒了對手而獲勝。

  【啟示】:想像有強大的力量,許多成大事的人都首先從自己描繪具體行動形象開始,然後為實現願望竭盡全力去工作。他們都是平凡的人,但是他們能煥發出自己的潛能,所以成就了偉業。不斷想像自己成功的場景,想像得越具體越好。成就偉大人生的最重要的法則是:人生將依照你自己的想像、所描繪的樣子而實現。

經典哲理故事12

  要學好,要做得對

  唐納德認為媽媽真是個了不起的女人。他爸爸因心臟病去世時,他才21個月大,哥哥5歲。她雖無一技之長,又沒有受過教育,卻毅然擔負起撫育兩個孩子的責任。

  唐納德9歲時找到了一份在街上賣《傑克遜維爾日報》的工作。他需要那份工作是因為他們需要錢——雖然是那麼一點點錢。但是唐納德害怕,因為他要到鬧市區去取報賣報,然後在天黑時坐公共汽車回家。他在第一天下午賣完報後回家時,便對媽媽說:“我絕不再去賣報了。”

  “為什麼?”她問道。

  “你不會要我去的,媽媽。那兒的人粗手粗口非常不好。你不會要我在那種鬼地方賣報的。”

  “我不要你粗手粗口。”她說道,“人家粗手粗口,是人家的事。你賣報,可以不必跟他們學。”

  她並沒吩咐唐納德該回去賣報,可是第二天下午,他照樣去了,因為她自己就會這樣做。那年稍晚時候,唐納德在聖約翰河上吹來的寒風中凍得要死,一位衣著考究的女士遞給他一張5美元的鈔票,說道:“這足夠付你剩下的那些報紙錢了,回家吧,你在這外面會凍死的。”結果,唐納德做了他確信媽媽也會做的事——謝謝她的好心,然後繼續待下去,把報紙全賣掉後才回家。他知道:冬天挨凍是意料中的事,不是罷手的理由。

  等到唐納德長大了以後,每次要出門時,她都會告誡他:“要學好,要做得對。”人生可能遇到的事,幾乎全用得上這句話。

  最重要的是,她教他一定要苦幹。她會說:“要是牛陷在溝裡,你非得拉它出來不可。”

經典哲理故事13

  一位老人和他的小孫子住在肯塔基西部的農場。每天早上,老人都坐在廚房的桌邊讀《聖經》。

  一天,他的孫子問道:“爺爺,我試著像你一樣讀《聖經》,但是我不懂得《聖經》裡面的意思。我好不容易理解了一點兒,可是我一合上書便又立刻忘記了。這樣讀《聖經》能有什麼收穫呢?”老人安靜地將一些煤投入火爐。然後說道:“用這個裝煤的籃子去河裡打一籃子水回來。”

  孩子照做了,可是籃子裡的水在他回來之前就已經漏完了。孩子一臉不解地望著爺爺。老人看看他手裡的空籃子,微笑著說:“你應該跑快一點兒。”說完讓孩子再試一次。

  這一次,孩子加快了速度。但是籃子裡的水依然在他回來之前就漏光了。他對爺爺說道:“用籃子打水是不可能的。”說完,他去房間裡拿了一個水桶。老人說:“我不是需要一桶水,而是需要一籃子水。你能行的,你只是沒有盡全力。”接著,他來到屋外,看著孩子再試一次。

  現在,孩子已經知道用籃子盛水是行不通的。儘管他跑得飛快,但是,當他跑到老人面前的時候,籃子裡的水還是漏光了。孩子喘著氣說:“爺爺,你看,這根本沒用。”

  “你真的認為這一點兒用處都沒有嗎?”老人笑著說,“你看看這籃子。”孩子看了看籃子,發現它與先前相比的確有了變化。籃子十分乾淨,已經沒有煤灰沾在竹條上面了。“孩子,這和你讀《聖經》一樣,你可能什麼也沒記住,但是,在你讀《聖經》的時候,它依然在影響著你,淨化著你的心靈。”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有一本心靈的《聖經》,即使我們未曾記住一句話、一個字,卻依然會受益終生。因為,它會讓我們的心靈如泉水般清澈、純淨。

經典哲理故事14

  加利利海與死海的區別

  以色列有兩個內海——加利利海和死海。

  死海在海平面下392米的低處,它的周圍是一片無垠的沙漠,對岸則是約旦的領土。死海的水中含有很高的鹽分,鹽的比重很大,當人們掉進去時,身體會自然浮起而不會淹死。死海的水中無魚,也沒有其他任何生物。

  加利利海是一個淡水湖,裡面含有很多生物,因耶穌基督曾在此地漁獵,而享有盛名。海中盛產一種“聖彼得魚”,這種魚雖然外觀醜陋,可是肉味鮮美,已成該地名產。加利利海邊餐廳林立,都以售聖彼得魚為主,來遊覽的旅客們常常因此大飽口福。

  加利利海的岸邊的老樹枝葉茂密,樹上百鳥雲集,啼聲悅耳,真是一個充滿生趣的美麗世界!相形之下,死海就沒有這麼活躍。死海沒有任何生物生存在其中,周圍也沒有半棵樹,更聽不到鳥兒的歌聲,連漂浮在死海上的空氣,都讓人覺得沉重而透不過來,從來沒有一隻住在沙漠上的動物,到岸邊去喝水,因為如此,人們才會名之為“死海”吧。

  兩者為什麼形成如此差別呢?

  先哲們的解釋是:加利利海不像死海——只知收,而不知出。

  約旦河流入加利利海之後,又流了出來,最後到歸之死海。

  加利利海接受了多少東西,也會給別人多少東西,所以它經常是活生生的。而每一滴水,到了死海之後,都要被佔有。死海把所有的東西都佔為己有,只知進而不知出,所以生物都不願意住在其中,成為死氣沉沉的景象。

經典哲理故事15

  一位女士不停地述說自己的苦難,沒完沒了。師打斷她的話說:你的苦還真多呀!

  女士:別人訴苦最多需要三天三夜,我訴苦需要三年!

  師:那是什麼時候的苦?

  女士:前幾年。

  師:那不是過去了嗎?為什麼還緊抓不放呢?(停了一下),又問:你拉出的糞便臭不臭?

  女士:當然很臭啦!

  師:現在糞便在哪裡呢?

  女士:拉完就沖掉了。

  師:為什麼不把它包起來放在身上?見到人就拿出來告訴別人:我被這東西臭過?

  女士:那多噁心!

  師:對呀!苦難也是一樣,它已經過去了。回憶和訴苦就如同把糞便拿出來向人展示,既臭自己又臭別人!聽懂了嗎?

  女士:聽懂了!

  師:那以後你還要不要訴苦?

  女士:不要了!

  師:記住:越訴苦越苦,越抱怨越怨。

  女士:嗯!…

  (這就是心理調節了,你苦難的事已經過去,如果依然以前的自己,那隻會依舊苦難,狀態決定你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