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寓言> 畫龍點睛寓言故事

畫龍點睛寓言故事

畫龍點睛寓言故事

  畫龍點睛寓言故事是指在關鍵處用幾句話點明實質,使內容生動傳神,使畫更加生動。小編整理了畫龍點睛寓言故事,歡迎欣賞與借鑑。

  【畫龍點睛寓言故事】

  張僧繇(yóu )是梁朝著名的畫師。有一次,皇帝命令他在金陵安樂寺的牆壁上畫龍。不一會兒,兩條栩栩如生的龍就出現在牆壁上了。這時皇帝發現這兩條龍都沒有眼睛,就問張僧繇這是為什麼。張僧繇回答說:“畫上眼睛的話,它們就會飛走的。”大家不信,皇帝一定要他畫上眼睛,張僧繇只好給其中的一條龍點上了眼睛。霎時間,電閃雷鳴,那條龍真的飛走了。 南北朝時期的梁朝,有位很出名的大畫家名叫張僧繇,他的繪畫技術很 高超。當時的皇帝梁武帝信奉佛教,修建的.很多寺廟,都讓他去作畫。 傳說,有一年,梁武帝要張僧繇為金陵的安東寺作畫,在寺廟的牆壁上 畫四條金龍。他答應下來,僅用三天時間就畫好了。這些龍畫得栩栩如生,惟 妙惟肖,簡直就像真龍一樣活靈活現。 張僧繇畫好後,吸引很多人前去觀看,都稱讚畫得好,太逼真了。

  可是, 當人們走近一點看,就會發現美中不足得是四條龍全都沒有眼睛。大家紛紛請求他,把龍得眼睛點上。張僧繇解釋說:"給龍點點上眼珠並不難,但是點上了眼 珠這些龍會破壁飛走的。"

  大家聽後誰都不相信,認為他這樣解釋很荒唐,牆上的龍怎麼會飛走呢? 日子長了,很多人都以為他是在說謊。張僧繇被逼得沒有辦法,不得不答應給龍"點睛"。這一天,在寺廟牆壁 前有很多人圍觀,張僧繇當著眾人的面,提起畫筆,輕輕地給兩條龍點上眼睛。 奇怪的事情果然發生了,他剛點過第二條龍眼睛,突然間天空烏雲密佈,狂風四起,雷鳴電閃,在雷電之中,人們看見被"點睛"的兩條龍震破牆壁凌空而起,張牙舞爪地騰雲駕霧飛向天空。過了一會,雲散天晴,人們被嚇得目瞪口呆,一句話都說不出來了。再 看看牆上,只剩下了沒有被點上眼睛的兩條龍,而另外兩條被"點睛"的龍不知去 向了。

  後來人們根據這個傳說引申出"畫龍點睛"這句成語,比喻說話或文章,在主要處用上關鍵性的、精闢的一兩句話,點明要旨,使內容就更加生動有力了。但是在知識改革開放的資訊時代,我們可以認為這就是一種創新,因為張僧給龍點了眼睛就發生了一個質的飛躍 。

  【寓意】

  畫龍點睛原形容梁代畫家張僧繇作畫的神妙。後多比喻寫文章或講話時,在關鍵處用幾句話點明實質,使內容生動傳神,使畫更加生動。

  畫龍點睛介紹

  【漢字】畫龍點睛

  【拼音】huà lóng diǎn jīng

  【基本釋義】原形容梁代畫家張僧繇作畫的神妙。後多比喻寫文章或講話時,在關鍵處用幾句話點明實質,使內容生動有力。褒義詞

  【近義詞】一語道破、錦上添花、點石成金、點睛之筆、破壁飛去

  【反義詞】點金成鐵、一語道破、畫蛇添足、弄巧成拙

  寓言故事《畫龍點睛》教學反思

  在教學中,同學們在自由學習的過程中圈出不認識的字。又在同桌的互讀中認識了生字,在學生的彙報中,學生積累了詞語,“讚不絕口、奇怪、驚呼、張牙舞爪、騰空而去,”並在學習活動中理解了詞語,在讀書的過程中瞭解了課文的內容。

  整堂課中,使我感受最深的亮點,那是孩子們在理解“讚不絕口”這個詞語時採用了表演的方式,不用多說一句話,透過同學們的表演很快理解了讚不絕口的意思。我領悟到表演活動是孩子們的天賦,即能增添學生的興趣和學習的積極性,又能達到理解詞語的效果。再有孩子們的想象力很豐富。我在進行對比時這樣問道:假如你是有眼睛的龍,你想什麼?說什麼?有個孩子這樣說:“啊!我看到了人們穿著各種顏色的衣服,我看到了房屋,我還看到了高山,我看到了大海,我看到了美麗的世界,課後我仔細想了想,如果我在學習完課文之後,孩子們即掌握了字詞,又理解了課文內容,在這基礎上再讓學生認真聽老師聲情並茂地朗讀,不僅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想象力,還能加強學生對老師的對比,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