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寓言> 古代寓言故事讀後感

古代寓言故事讀後感

古代寓言故事讀後感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古代寓言故事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古代寓言故事讀後感1

  我看了《中國古代寓言故事》這本書,發現裡面有好多精彩萬分的寓言故事,例如《拔苗助長》、《愚公移山》《塞翁失馬》、《守株待兔》、《刻舟求劍》等等,其中我最喜歡的是“曾子殺豬”。

  曾子殺豬是講古代有一名偉大的思想家叫做曾子,一天,曾子的妻子去買菜,她的孩子一定要跟他去,但她家離集市遠,帶上她的孩子不方便,於是便說回來之後就殺豬給他吃,但是回來後妻子並沒有殺豬給孩子吃。曾子從外面回來後知道了這件事,立即拿起刀準備殺豬,他的妻子攔住他說,只是開玩笑哄孩子的,曾子卻說開玩笑也就是教育孩子們欺騙別人,因為他們還小,不懂得什麼是道理,小孩子的品德要從小培養,你這樣只會毀了他們一生!說話算話,是做人的基本準則,若失言不殺豬,那麼家中的豬雖然保住了,卻會在孩子純潔的心靈上留下不可磨滅的陰影,曾子的誠實守信,說到做到的品質,是值得學習的。

  寓言故事往往透過一個小故事來講述一個做人的道理,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能學會一些道理,我覺得這本書值得一看,是一本好書。

古代寓言故事讀後感2

  這個暑假我讀了《中國古代寓言故事》,這本書裡含有成百上千個寓言故事,有的出自《戰國策》,有的出自《孟子》,有的出自《莊子》,有的出自《荀子》,有的出自《韓非子》……這些寓言故事都蘊含著一個道理。

  有幾個故事給我的印象很深,有一個叫《學士幽默》,講的是一個姓石的學士,一次去報寧寺時,他坐在馬車上,車伕由於一時疏忽,馬把石學士掀了下來。看熱鬧的人都以為石學士要大罵車伕了,沒想到石學士只是對車伕說:"幸虧我是石學士,要是瓦學士,還不摔得粉碎!"這個寓言故事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別人不小心犯錯時,不應該罵別人,因為這樣可能會引起爭吵,而且別人也不舒服,應該只提醒提醒別人或像石學士一樣用婉轉的話語批評別人。

  還有一個故事叫《黃公好謙》,講齊國有個黃公,喜歡過分謙虛。黃公的兩個女兒都是全國的美女,他卻經常對別人說他的女兒很醜,見不得人。結果,她們過了結婚的年齡也沒人向她們求婚。這個故事告訴我:做任何事情都不能過分,如黃公謙虛本來是件好事,但由於過分變成了壞事。

  讀了《中國古代寓言故事》,我真是受益匪淺啊!我一定要多讀課外書。

古代寓言故事讀後感3

  今天,我讀完了老師向我們介紹的《中國古代寓言故事》這本書。書裡有很多小故事,故事雖然短,但其中讓人領悟到的道理是非常有益的。其中,我對幾個小故事的印象非常深刻,他就是“盲人摸象”“亡羊補牢”“守株待兔”“畫蛇添足”。

  盲人摸象講的是一群盲人摸大象,最後都說錯的故事。對這個故事的總結是,如果不掌握事物的全部特徵,只憑自己的區域性體驗去描述這個事物,最終只能造成片面性的認識,會鬧出許多笑話!亡羊補牢講的是一個人養了一群羊,一天晚上羊被狼叼走了,鄰居勸他把羊圈修一下,但是他不聽,結果丟了更多的羊。最後他還是把羊圈補上了。我對這個故事的總結是有了錯誤,要及時改正,將來就不會犯同樣的錯誤了,同時我們也要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守株待兔講的是一個人累了,在一棵樹下坐著,突然有一隻兔子撞死了以後,他每天在這兒坐著,可一隻兔子也沒有。我對這個故事的總結是:把偶然發生的事當成了必然發生的事,期待偶然事件再次發生是不會有結果的,也是愚蠢可笑的。

  俗話說,讀一本好書可以滋養人的一生,讀一本好書,如同交了一位高尚的朋友,作為三年級的我,以後要讀更多的好書。

古代寓言故事讀後感4

  寒假裡,我讀了《中國古代寓言故事》,這本書裡面有葉公好龍、以羊替牛、吹牛無邊……其中以羊替牛,讓我的印象最深刻。

  古時候,人們每到一定的日子,都要在祠廟裡舉行一種祭祀儀式來求得神靈的庇佑,需要殺掉一頭牛或一隻羊,把羊頭或牛頭放到大盤子裡,擺上餐桌。

  有一天齊宣王碰到了一位農夫,他牽著一頭牛,齊宣王就問農夫他要把牛牽到哪裡?農夫說:“他要把牛牽到一個地方,殺掉祭祀給神靈。”齊宣王就問:“你看這頭牛又沒有犯錯,卻要白白送死,你看這頭牛嚇的。”農夫說:“那就廢除這項儀式吧。”齊宣王嚴肅的說:“怎麼能取消?那就以羊替牛吧。”

  讀了這個故事,我覺得很不可思議,因為覺得牛可憐,就改成殺羊,又有什麼不同呢?連小學生都懂的道理,齊宣王又怎麼會不懂呢?可見齊宣王不是真的善良,而是虛假的善良,齊宣王是多麼的虛偽。

古代寓言故事讀後感5

  我讀的是《中國古代寓言故事》,裡面有《莊裡丈人》、《門前有狗》、《宋清賣藥》、《五十步笑百步》、等,生動有趣的故事,飽含著深刻的哲學。

  《五十步笑百步》講的是有一次,梁惠王向孟子請教國家大事。梁惠王對孟子說:“我很愛自己的國家,鄰國不愛自己的國家。鄰國人沒減少,我們也沒增多。這是什麼原因呢?”孟子說:“大王喜歡打仗,我就用打仗作比方!兩方對壘,兵刃相見時。一方掉頭就跑,跑了五十步的人,就向跑了一百步的人嘲笑。大王您認為對嗎?當然不對了,孟子說:“大王知道這個道理。就不希望你的人比鄰國多了。

  《莊裡丈人》講的是從前有個老人,有兩個兒子。長子叫盜,次子叫歐。一天盜出去辦事,還有一件事忘說了。就喊:“盜!盜!可沒想到被衙吏聽見了。就把盜抓起來了,他又叫歐!歐!衙吏以為要打盜。於是,就把盜打得半死。

  讀完《中國古代寓言故事》我懂得了人要了解自己,對自己有一個正確估計。名字雖然是物外之物,但也要小心謹慎。

古代寓言故事讀後感6

  我看的是一本名叫《中國古代寓言故事》的書,裡面的故事篇幅都不是很長,但每一個故事都講述了一個深刻的道理。

  在所有的故事中,我最喜歡的是囫圇吞棗這個故事,它講的是一個年輕人在大街上一邊吃棗一邊吃梨的故事,年輕人聽了一個老人的話,吃棗對牙齒不好,吃梨又對胃不好,年輕人聽了,把棗直接吞了下去,而梨只咀嚼了幾下,便吐了出來,老人看了,搖了搖頭,便轉身走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是任何事都能做得兩全其美的,就好比囫圇吞棗一樣。

  這本書裡的每一個人物,每一個故事都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而且總能發現新的知識和智慧。就好比守株待兔就是一個有趣的小故事,它告訴我們,像這樣靠運氣,還不如自力更生呢!

  看完這本書,我受益匪淺,裡面的道理讓我一生受用。

古代寓言故事讀後感7

  今天我看了《中國古代寓言》,我們這一冊語文書上第二單元日積月累裡學的《杯弓蛇影》、《邯鄲學步》、《掩耳盜鈴》、《自相矛盾》、《杞人憂天》、《刻舟求劍》、《井底之蛙》、《畫蛇添足》、《濫竽充數》這些寓言這本書裡都有詳細的故事和寓意介紹。還有我們之前學到過的一些寓言故事如《亡羊補牢》、《守株待兔》、《揠苗助長》這本書裡也都有。

  你聽說過《紙上談兵》嗎?趙奢是趙國的名將,為趙國屢建戰功,可是他的兒子趙括卻只會嘴巴上說說用兵之道,自以為非常了不起。有一次趙王正在為廉頗在軍事上毫無進展而悶悶不樂,忽然聽到外面的人都在說趙括非常了不起,他便任趙括為大將來統率軍隊。可是結果趙軍被秦軍圍困40多天,根本無法突圍,最後趙括被亂箭射死,40萬趙軍也全軍覆沒,從此以後趙國一蹶不振。這則寓言故事告訴我們:無論做什麼事情都一定要先實踐再下結論,這樣才能做得更好,空談理論是不能解決任何問題的,我們要少說多做。

古代寓言故事讀後感8

  在豐富多彩的寒假生活裡,我讀了《中國古代寓言》這本書,裡面有好多故事,比如說,“畫蛇添足”、“五十步笑百步”、“葉公好龍”、“愚公移山”等,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五十步笑百步。”

  這個故事講的是有兩個國家對戰,打的非常激烈,一個國家被打敗了,士兵們都紛紛丟盔棄甲,落荒而逃,有計程車兵跑一百步停下了有的才跑五十步停下了。跑了五十步計程車兵嘲笑跑了一百步計程車兵,跑五十步計程車兵說“你真沒用,跑的那麼快。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跑五十步和跑一百步都是逃跑,怎麼能嘲笑別人呢?

  現實中告訴我的不要只看自己的功勞,不顧集體”畫蛇添足”告訴我們,有時候做多餘的事情有害無益,多此一舉,反而會壞事。讀完這本書,讓我知道了許多有趣的事情每個故事都會告訴我一個道理,我以後要多讀書。懂每個故事講的道理。

古代寓言故事讀後感9

  在老師的帶領下,這學期我們讀了《中國古代寓言故事》這本書,我的印象最深的故事是《鄭人乘涼》和《亡羊補牢》。

  《鄭人乘涼》講的是古時候有個鄭國人到一棵樹下乘涼的故事。太陽在空中移動,他不停的移動涼蓆,追著樹影跑。到了黃昏,他又把涼蓆鋪在樹下。月亮出來了,他又不停地移動涼蓆,他又怕露水會沾溼他的衣服。漸漸地,月亮當頂,他就躲到樹底下,渾身上下也被露水沾的越來越溼了。這個人白天的乘涼方法十分靈巧,可在晚上又用同樣的方法就顯得笨極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事要隨機應變,順應變化。

  《亡羊補牢》講的是從前有個人,養了幾隻羊。一天早上,他發現羊少了一隻,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鄰居勸他趕快修一修,他不在意,他並沒有修。第二天早上他發現羊又少了一隻,鄰居勸他把羊圈修一修,這回他聽了鄰居的勸告把羊圈的窟窿修了。羊圈修好了,從此以後羊再也沒有丟過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犯了錯要及時改正。

  讀了《中國古代寓言故事》,我明白了許多道理,我們要學習更多寓言故事中做人的道理。我喜歡這本書。

古代寓言故事讀後感10

  暑假裡,我讀了《中國古代寓言故事》。

  這本書令我印象最深的故事是“雞叫三遍”。有兩個兄弟在上山途中遇到了神仙,神仙將釀酒之法傳授給了兄弟倆,還告訴他們要密封49天才可以,並且在第49天雞叫三遍後才能喝。兄弟倆將材料找齊後,就開始用神仙傳授給他們的方法釀造起來,就在第49天雞叫了第二遍後,兄弟中的一個迫不及待地打開了酒缸蓋子,他嚐了一下味道,哎呀,缸裡的水像醋一樣酸,又像中藥一樣苦,他只得灰心喪氣地看著這缸沒釀好的酒。可是另一個兄弟一直忍到雞到了三遍後開啟蓋子,他嚐了一口:“啊,多麼甘甜清澈的酒啊!”他說道。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事一定要有耐心,如果你沒有耐心,就是遭到失敗,所以我們要學會等待。就象有天我上一個網站,等了很久網頁也沒開啟,正當我打算關掉這個網頁時,突然跳出來了,看來真是心急吃不得熱豆腐。

  其實《中國寓言故事》裡還有很多做人的道理讓我去知道它,去領悟它。

古代寓言故事讀後感11

  在《中國古代寓言故事》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故事是亡羊補牢的故事。雖然是一個小寓言,但讀了以後,我卻明白了對自己的錯誤不能忽視。

  這則寓言主要講了,以前有一個放羊的人,他家的羊圈破了,狼從那兒鑽進去叼走了一隻羊,鄰居勸他快點把羊圈修好,主人卻不以為然。第二天狼又叼走了一隻羊,主人後悔了,趕緊把羊圈修好,從此他的羊再也沒有丟過,

  讀了這則寓言,我想到了在我們的生活和學習中,我們犯了錯誤不能不以為然,要及時改正。有的錯誤,我們不去改正,認為對我們沒有什麼影響,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如果這些小錯誤出現在大問題上,那麼就會帶來很大的影響,比如在森林裡就會發生火災,這會使我們國家遭到巨大的損失。學習上也是一樣,在做練習的時候,如果只看結果,不看過程,到單元測試時,這樣類似的題目就會白白丟很多分。所以我們練習時應該特別用心。讀了這則寓言我明白了,學習工作中出了差錯,應該設法儘快補救,否則你可能會終生後悔莫及。

古代寓言故事讀後感12

  我讀完這本《中國古代寓言故事》時,裡面有一篇叫“阿豺論折箭”的寓言令我難忘,裡面講了“吐谷渾國”的國王阿豺讓他的二十個兒子每人拿一支箭來,這時,阿豺的同胞弟弟慕利延走了過來。阿豺讓慕利延拿一支箭折斷,慕利延很容易就把一支箭折斷了,阿豺又讓慕利延把餘下的十九支箭拿來一起折斷,慕利延用盡了力氣也不能把十九支箭同時折斷。阿豺說:“一支箭很容易折斷,但很多箭就不容易折斷,只要你們齊心協力,我們的國家一定會‘牢不可破’”。

  他講到了我們生活當中經常會碰到的一個問題“齊心協力”,在生活中,我們往往不能一起齊心協力的去完成一個事,譬如說:有時要一個小組一起去完成一張小報,這個小組的人總是你爭我搶,所以到最後時間來不及了,都不能把小報給編好。就如這則寓言中,阿豺的二十個兒子,他們都想當“吐谷渾”國的下一代(國王)傳人,阿豺卻說:“只要你們齊心協力,我們的國家一定會‘牢不可破’”。

  這個寓言說明了‘單者易折,眾者難摧’的道理。

  我在以後的學習中也會和同學們一起齊心協力的'去完成一件事情的。

古代寓言故事讀後感13

  我看了一本叫《中國古代寓言故事》的書,這本書裡有很多小故事。故事雖短但其中讓人領悟到的意義是非常有益的。

  今天讓我給大家講一講其中一篇寓言故事,名字叫做“景公占夢”。齊景公有次得了重病,還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被兩個太陽打敗了,這讓他心神不安。然後齊景公就對晏子說了這件事情,晏子就派人去請來占夢者為齊景公占卜兇吉。晏子讓占夢者對大王這樣解釋:大王的病屬於陰性,而太陽是陽性的就預示大王的病快好了。占夢者就按照晏子對他說的做了。齊景公聽了之後很高興並解除了鬱悶,沒過多久病就痊癒了。之後賞賜了晏子和占夢者兩人。

  這則寓言中表示對夢境的不同解釋就對個人的心理影響是完全不同的,故事中的主人公齊景公就是如此,而晏子聰明的利用占夢者的默契配合,把消極的影響轉化為積極的影響。這就說明了任何事情只要向著有利於事物發展的積極的一面去引導,就會取得良好的促進效果。

  我看完這篇寓言故事後,覺得心理因素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很重要的,好的心理素質會帶來成功,而壞的就相反了,因此在看待一件事情時,不要存在消極的態度和想法,要想著用積極的態度和想法去對待它,這樣才能做好。

  

古代寓言故事讀後感14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是有許多寓言故事組成的,書中的每一個寓言故事看似很普通,但卻都隱藏著一個深刻的道理,這個道理就是我們要學習的,《中國古代寓言故事》是一本引人深思的好書。

  書中,我最喜歡的一個寓言故事是守株待兔,故事的原文是:“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也,解柱折頸而死。因耜其來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這則寓言幸辣的諷刺了那一些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或抱著僥倖心理妄想不勞而獲。像這樣的寓言還有掩耳盜鈴,拔苗助長等。掩耳盜鈴比喻自欺欺人,拔苗助長比喻欲速則不達,這些寓言雖然都只是人們編造出來的,但卻又讓人覺得無比真實,從中的道理十分耐人尋味。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的中心思想其實就是儒家教思想,忠義仁孝為中心,教育我們有個好的品質,讀完了這一本書後,更今我感到了中國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國古代文化的魅力所在。

古代寓言故事讀後感15

  中國古代寓言是一本從古代事例告訴了我們一個個做人的道理的書,書中的情節有趣,一個個的事例告訴我們一個個的道理。

  比如《東郭先生和狼》的故事,講的是東郭先生是個有愛心的人,狼被獵人追趕,向東郭先生求救。東郭先生救了狼,但狼想把東郭先生吃了,一位農夫走過來,想了個辦法救了東郭先生。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相信惡人的話,因為不管他們說得多麼好聽,都是欺騙,好讓你上他的圈套。

  還有《賽翁失馬》的故事,它告訴我們,好和壞、禍和福都不是絕對的。壞事可以引出好的結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壞的結果。

  我還喜歡《不龜手藥》這個故事,它告訴我們,做事只要開動腦筋,克服保守思想,樹立新觀念,讓我們明白在不變的情況下,要懂得隨機應變,就能讓自己的東西發揮最大的用處。

  看著這本書,我不禁聯想到我自己,如果面臨同樣的情形,我該怎樣去面對呢?

  書中的故事數不勝數,一本好書不僅增長了我的見識,還教會了我生活中為人處世的道理,我要多讀書,讀像中國古代寓言這樣的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