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議論文> 善與惡議論文

善與惡議論文

善與惡議論文

  現如今,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論文吧,論文是一種綜合性的文體,透過論文可直接看出一個人的綜合能力和專業基礎。你知道論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善與惡議論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善與惡議論文1

  善是好人都喜歡的,惡是好人都討厭的。“金無赤足,人無完人。“如果惡人知道悔改,重新做人,那麼他是善人嗎?善與惡何也?

  善良的人,人人都喜歡,但也於善良卻會被人欺騙。可惡的人,人人都要討厭,但他用可惡來對付真正可惡的人,卻是大英雄。善與惡不可片面看待。所謂:“善與惡何也?

  劉邦未當皇帝前善待士兵,後惡除功臣。呂雉未當皇后前善待於人,後惡殺無數。武則天未當君主前憐惜善人,後殺親子。行惡易容,變善難。當人嗜殺人命,一天不殺就渾身不舒服。就算想變善人也難,善與惡何也?一愛一厭。

  善與惡互補。善良的人不能太善良,因為那樣別人會認為你是好欺負的,沒完沒了得壓榨你。太惡的人多學習學習善良的人,以便改邪歸正,所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你不再成為人們所厭惡的人,而是名流後世,受人敬仰的人。善與惡何也?互補也,此之謂“天下太平”。

  善與惡皆好。善良的人與善良的人相處不會有爭議、吵鬧等一系列事情。盛顯國泰民安的景象。惡人與惡人在一起會使天下陷於戰爭之中。如果將惡人與惡人組織成軍隊,滿足他們的需求,使他們為國效力,永保天下太平。這不是很好嗎?善有善的好,惡有惡的好,好好利用是國家的一項利好。

  善與惡何也?好啊!善良的人努力耕織,惡人保維國家減少弱者的死亡。善行天下,惡臭遠名。

  善良的人,人人都說他好,使他流傳千古。惡人人人都討厭他,使他惡臭遠名。但誰不喜歡自己名聲流傳千古呢?恐怕只有少數吧!每一個人都想做好自己本份事,可誰會知道要哪個地方會出錯呢?錯誤是避不可免的。但惡臭遠名已經傳出去了,也就收不回來了。

  善與惡,商也。現在善良的商人少得可憐,更多的也就是可惡的商人,善良的商人對得起自己的良心。而可惡的商人呢?卻儘量傷害人。食物加工廠的.老闆為了節省過濾費,將大量汙水排向城市中的市民。可惡至及,我們要向善良的商人致謝。要向善良的商人好好學習。

  善與惡何也?互補,皆好也。要長短互補,要做人上人。要知其善惡而為之。

善與惡議論文2

  關於書中所記載,那些所謂的善與惡。但何為善,何為惡?衡量善惡的標準又是是什麼呢?人們總說,人性本善,那又為何而作惡?善惡一線間,這一線又是如何界定的。難道這一切都只能由神來裁決嗎……

  生活,就是自己身上有一架天平,在那上面衡量善與惡。在善惡的世界中,沒有好壞,沒有悲歡,更沒有美與醜。有的只是二字:善與惡!人一生中做過的善惡,都將在生命的天平上衡量。而這一切的一切,都是我們所不能估量的。善惡通常就在一瞬間,而這一瞬間,便是人心中為此劃分的界線。善會帶來幸福,惡所能帶給你的,只有內心的毀滅。沒人知道人性本質的區別在何處?那就是善和惡!而書中所記載的,只是對人性片面的認識,侷限在了善與惡的區別之中。如果一個人,本性為善,成惡就在一念之間;如果人性本為惡,放下心中的芥蒂,也會在善的海洋裡尋找到屬於你的天地!

  天使是善的象徵,而惡魔是惡的象徵。傳說,一個人在垂死的時候,天使和惡魔會在他的身邊打牌,而這個人所做過的膳食,便是天使手中的牌。反之,做的惡事便是惡魔的手牌。天使贏了,此人便會飛昇天堂,獲得上帝所說的永恆生命!而惡魔贏了,便會墮下地獄,受著無盡的煎熬。也許,這才是善惡之間的永恆結界!

  一念之間,成佛成魔。一念之間,便是生與死的距離。一念之間,善惡的本質在人的心中埋下種子……

  多做善事,利人利己!多做惡事,損人損己!懷揣著善的信念,我們一路遠行,背上惡的包袱,讓我們演繹一場善與惡的愛恨情仇!在善的天空中,惡無處不在;惡的土地中,洋溢著善的的濃烈氣息!在惡的路口,善自由飛翔。善惡相互依存,惡矇住了愛的雙眼,用善將惡輕柔的化解,讓愛的雙眼識破恨的陰謀,悄悄地陪伴我們走完人生的道路。

  到那時,垂死的你,或許還能看到,天使和惡魔在你的身旁打牌,看著自己做過的惡被善一點點的抵消,便會滿足的笑著,在他們的身旁輕輕呢喃:“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善與惡議論文3

  城中的一位老人說,請給我們講講善與惡吧。

  他答道:

  我能談論你們身上的善,但卻無法說惡。

  因為惡不就是被自己的飢渴所折磨的善麼?

  的確,當善餓了,它甚至會到黑暗的洞穴中尋找食物;當它渴了,它甚至會從死水中取飲。

  當你們和自己同一時,你們是善的。

  但當你們和自己並非同一時,你們也不是惡的。

  因為一間分開的房子並不就是賊窩,它只是一間分開的房子。

  即使沒有舵,船隻也只是在險岸邊漂搖不定,而不會沉淪海底。

  當你們力求奉獻自己時,你們是善的。

  但當你們力求為自己謀利時,你們也不是惡的。

  因為當你們力求為己獲益時,你們不過是緊緊附著土地盡情吸她乳汁的根而已。

  顯然,果實不會對報說:“跟我學,成熟而豐滿,總是奉獻自己的豐裕。”

  因為對果實而言,給予是一種必需,正如接受對於根是一種必需。

  當你們在言談中保持清醒時,你們是善的。

  但當你們在睡夢中舌頭盲目地搖動時,你們也木是惡的。

  因為即使是含混不清結結巴巴地講話,也會強健虛弱的舌頭。

  當你們闊步而堅定地向目標前進時,你們是善的。

  但當你們蹣跚而行時,你們也不是惡的。

  因為蹣跚而行的人並沒有倒退。

  不過強壯敏捷的人何,你們不要在殘疾者面前破行,以為那是善行。

  你們的善展示於各個方面,在你們不善時,你們也不是惡的,

  你們只是閒散或怠情罷了。

  遺憾的是,奔鹿無法教會烏龜敏捷。

  你們的善寓於你們對自己的“大我”的渴求中;你們每個人都有這種渴求。

  但你們中有些人的渴望,是咆哮著奔向大海的激流,載著山巒的秘密和森林的歌曲。

  而在其他人那裡,這渴望是一道平緩的溪水,在抵達海岸前,就已在蜿蜒或迴轉中鬆懈下來。

  但渴望豐裕的人不要對清心寡慾的人說:“你們何以如此遲緩而躊躇呢?”

  因為真正的善者不會問赤身裸體的人:“你的衣服呢?”也不會間無家可歸的人:“你的房屋怎樣了?”

善與惡議論文4

  善是夜裡照亮小路的路燈,它無時無刻不在幫助人們透過陰森的街道。相反的,惡是夜裡躲在路旁的壞人,晚歸的人可要提高警覺,以防“惡”的侵襲。

  孟子主張人性本善。一個人唯有心存善念,才能引導別人走向正途。在過去,史懷哲放棄了原有的工作,不顧親友的反對,毅然決然到非洲行醫,如此捨己救人的精神,使他被後世稱為“非洲之父”;在現代,也許多的“無名英雄”,發揮他的愛心,造福社會大眾。因為有這些心存善念的人,社會才會如此的溫馨。

  荀子則主張人性本惡。如果人的本質真是惡的,那現今社會會如何?善是無所不在的,惡也是。惡是善的相反,它代表著黑暗,代表著不純淨的心靈。一個人一定會保有惡的本質,但若是把本質表現出來,傷害了他人,更甚不知悔改,那他實在是成為“惡”的代表了!

  雖然人們大多希望把“惡”斬草除根,但善惡是並存的,缺一不可,有善,就一定會有惡;有惡,就一定會有善存在,它們是互相的關係,故雖然希望只有善,但終究是無法永遠將惡拔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