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議論文> 論善惡議論文(通用7篇)

論善惡議論文

論善惡議論文(通用7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論文了吧,藉助論文可以有效提高我們的寫作水平。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論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論善惡議論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論善惡議論文 篇1

  許多人都知道“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可又有多少人懂得善惡,知曉因果報應呢?

  在我看來,這個世界上並沒有冷漠的人,雖然社會上總是會報道很多命案和危險,但這並不是所謂的“兇手”造成的,改變他們本心的是這個社會,複雜多變,陰謀無處不在的世界。

  所有人生下來都是個幼稚的嬰兒,都一樣擁有善良的內心,可長大以後的結局卻截然相反,但這並不能說明他就是天生的惡人,只是在一些循序漸進的過程中,他們接受了錯誤的觀念,他們的心靈受到了一定的傷害,所以他們也無非就是用錯了去向這個世界討回公道的方法。可這又怎算是十惡不赦呢?對於孩子來說,你搶了他們的東西,便會哇哇大哭,而對於成年人來說,他們在這個世界上無端失去的,也自然會用自己的方法搶回來,人本來就是為自己而活,有錯嗎?人們口中的惡人尚不可怕,起碼我們知道他們幹了怎樣違背道德的事,內心也並無多大的害怕,即使是驚悚,也只是片刻吧!可那些表面善良的人呢?應該是每個人都應該忌憚與提防的,就像是一場後宮爭鬥,兩面三刀,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你是否會成為他的目標,這種懷疑度日難道是我們想要的嗎?

  我們自己亦是當局者,當然無法看清這世界所謂的善惡,謾罵的壞人和稱讚的好人又真的可以分清嗎?

  所以,不要用這個世界的眼光去看待那些做過錯事的人,隨波逐流地附和著別人的言論,蝴蝶效應我們不需要。想一想,人生在世,誰沒有犯過錯,只是那些在獄中度日的人犯得錯更大,但本質也無非是一樣的,因此,,學會原諒自己,也原諒他們。

  論善惡議論文 篇2

  自古有言:金玉其外,敗絮其中,這是形容一個人的醜惡。可見,一個人外貌的美與醜固然重要,但是,如果一個人美麗,內心世界卻是蛇蠍心腸的話,那麼,這個人可以說是美嗎?儘管外表美麗,但是,如果在一個美麗的外貌之下卻是一個醜惡的心靈,那麼這個人就是一個失敗的人,一個連自己以前所作的行為都不能反省的人,儘管外表再美,又有什麼用呢?這樣的人外表再好看也沒用,再好看也不過只是用來平均內心醜惡的臭皮囊罷了,這樣的人再美也是一個廢人,一個徹底的廢人!就如桔子一樣,漂亮的桔子不一定甜,而醜陋的桔子卻不一定是酸的,通常,漂亮桔子是酸的,而醜陋的桔子卻是甜的一樣,如果外貌醜陋,那就應該用心靈的美去平衡,而不是外貌醜陋,內心也醜陋的人,如果是這樣的人,那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失敗者!

  一個人的善與惡是靠自己來控制的,想當初,我脾氣很差,經常會和老師鬧矛盾,但是,後來,我反省過了,也在手心上寫了幾個大字,或許當初,我認為女生做的不如男生卻得到表揚感到很不自在,總想和老師反駁,但是,每次我看到手心上的字時,我的火氣就消了,我的身上渾身輕鬆,在心中與那股邪惡的念頭搏鬥,對它說:如果別人認為你錯了,你就應該用行動告訴他,我是對的,而不是用惡語相激。自然,我的火氣就被壓制下去了。

  一個人心裡都有兩個精神,一個是善良的精神,一個是邪惡的精神,如果你不想做出錯事的話,最好用善良的精神去壓制那股邪惡的念頭,不讓它有機可乘,這樣,你就是能夠控制自己的人。

  論善惡議論文 篇3

  此劇片名《我們與惡的距離》,可什麼是惡?小我以損己為惡,大我以損害社會為惡,當我們以自己的眼光評判外界時,我們憑自己的是非觀給事物草率的貼上了善惡的標籤,我們強大的自我意識將一切與自己的意識相違背的稱為敵,也使得善與惡的標籤猶如瓦了一層502膠水,難以撕去,難以公正。

  在這部電視劇裡,我卻分明看見了環環相套的惡永無止境。殺人者因自己的痛苦經歷得神經性疾病(強調:不是精神病),由於病情強殺無辜群眾。被殺者的親屬、社會轉而懲戒殺人者,以自我的正義觀先給殺人者定下了死罪,認為千刀萬剮都不過分。殺人者已死,被殺者的親屬又將憤怒轉為殺人者親屬,誓令其破碎的餘生以彌補心頭之痛。殺人者親屬又因喪失親人之痛、生活之苦,陷入自我與社會的囚籠,你們殺的人比我哥還多!出自大芝的話早就以受害者的口吻闡明瞭被殺者親屬的惡。殺人者親屬是否會繼續殺人者的命運,我們無得而知......只得感慨:一個多麼完美的閉環!米開朗基羅見了也得誇讚其環環相扣之緊密!

  你(被殺者親屬)秉持著喪親之痛,將罪惡移駕他人時,可曾想過,你!也成了你口中的惡!

  他們是惡嗎?他們又不是。他們的行為都有足夠充分、足夠正義凜然的理由,他們不過是站在自己的立場做了自己認為該做的事,堂堂正正地將自己的惡臭情緒像倒垃圾一樣盡數倒給別人。

  真相究竟是什麼呢?

  李赦尋找了一整部電視劇的真相,沒有答案。

  當我們自以為聖明的道德觀反加於自己,我們能否公正地批判自己的正誤?又或是自欺欺人?

  善與惡的較量,更像自我與無我的博弈。

  永遠沒人能看清事情的全貌,我們始終,不過是將天平暗悄悄地壓向了自己那邊......

  只願,無我的公正能揚起法治的風帆,自我的善意不會誤傷到他人,希望就在雲的背後。

  論善惡議論文 篇4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這句話一直印在我的心頭。今天,讀了《中華傳統美德格言》,我對它的意思便更加深了理解。

  格言的大概意思是:不要以為壞事小就去做,不要以為好事小就不去做。這句話表明,壞的和好的品德都是一點點積累形成的,所以不要輕視了細微的事情。說到這,我的臉刷的一下子紅了,記得我讀幼兒園小班的時候……有一次,爸爸和媽媽帶我去孫文公園遊玩,在遊玩的時候由於當時是夏天,走了不久,我就感覺到十分口渴。爸爸給我買了罐汽水,不一會我就喝完了。但是,罐子扔在哪呢?垃圾箱,沒有,怎麼辦呢?啊!扔在附近的草叢吧!我東張西望,怕被人看見。爸爸和媽媽都沒有留意住我,嘿!好機會。我刷的一下把罐子扔了。“詩韻。”爸爸嚴厲的說。“你在幹什麼?”“我……”我低下頭,默不作聲。“這是不對的,詩韻,清潔工叔叔和阿姨們一大早就把我們把公園打掃得乾乾淨淨,無論嚴冬還是酷暑,他們都是那樣。你又怎麼能這樣呢?”媽媽語重心長的說。爸爸的語氣也輕了:“詩韻,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我當時摸不著頭腦,什麼意思呢?我現在就弄懂了。

  從此以後,我養成了自覺遵守公共秩序、尊重他人和樂於助人的好習慣。記得一次放學後,我在車站那等車。車來了,我走上車找好了座位。突然一位老奶奶抱著一箱水果吃力地正準備走上車,我看了心想:爸爸和媽媽教我“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雖然這是件很小的好事但樂於助人是對的。我走過去對老奶奶說:“老奶奶,讓我來幫您。”接著我捧起老奶奶的水果,看著老奶奶舒展開的眉頭,臉上的露出笑容,我笑了。

  我能從那幼兒園那幼小無知的小朋友變成如今樂於助人品學兼優的好學生,都因為受到“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和爸爸媽媽的教育約束的`結果。

  論善惡議論文 篇5

  人與人之間的冷漠,已是現代社會的困境之一。這看似輕描淡寫,毫不重要,卻能釀成一樁樁慘案。

  在重慶的一輛公交車監控裡,出現了讓人驚心動魄的一幕。公交車在橋上行駛時,一位女乘客因坐過站而要求司機停車。要知道,司機在沒有到站時,是不能夠停車的,重慶如此,全中國也如此。因此,司機拒絕了這個無理要求。女乘客火冒三丈,如猛獸一般衝到司機身旁,對司機破口大罵,罵完後又開始對司機毆打。

  車上的其他乘客在幹什麼呢?只是冷眼觀看,只是抱著熱鬧的心態圍觀,或者只是欣賞窗外的美景,的確,窗外的景色多美呀!沒有一個人上前勸說,沒有一個人上前阻止。司機不忍受打,便開始還手,但不小心轉動方向盤,車子被死神圍繞,衝出車道,撞斷護欄,掉入長江。車上的十幾個乘客及司機,無一倖免!十幾個家庭,一瞬間,像精美的瓷器,從高空墜向冰冷的水泥地。

  其實,大家都在同一輛車上,一個人不安全,所有的人都不安全。可這麼簡單的道理,不是所有人都懂得的。這些乘客,實際上死於自己的冷漠。

  在武漢,也發生過類似的事情,可武漢乘客與重慶乘客有著不同的反應。同樣的,一輛公交車行駛在橋面上,一位女乘客因坐過站而要求司機停車。很多乘客馬上告訴她,橋面上是不能停車的,司機也沒理睬她。誰知,女乘客跑上前來,衝到司機身旁,瘋狂地搶著方向盤。司機十分緊張,但第一時間快速地踩下剎車。

  女乘客趕緊去搶手剎,當她剛摸到手剎時,兩位男乘客衝上來,分別抓住女乘客的手,阻止女乘客。女乘客拼命掙扎,不甘心地掙扎著,又想抓住方向盤,最後被幾名男乘客拖回座位上。其他乘客一邊安慰女司機,一邊打電話報警,這讓女司機十分感動。當警察來到現場,瞭解情況後,便把這位女乘客帶到公安局。

  同樣是一件事情,為什麼會有這麼不同的結果呢?如果沒有那兩位女乘客的無理要求,也不會出現這種危險場面。但為何,一個是無一倖免,一個是平安解決呢?這兩件事最主要的不同之處在於,其他乘客的反應,一個是冷眼相看,一個是竭力勸阻;一個是置身事外,一個是置身事內。

  懲惡揚善,從來不是神仙大俠才能做的,可能只需要你的舉手之勞。重慶發生的事件,其實就是當今社會的真實寫照,不論是上層互毆,還是低層相鬥,最終就算拖向深淵,看熱鬧的人都一樣不為所動,該吃瓜的吃瓜,該打醬油的打醬油,如同魯迅筆下那些麻木的看客。

  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這輛沉入江底的公交車,很像一個意味深長的隱喻:大家都在同一輛車裡,如果有一個人絕望,那麼所有人都不安全。所以,我們永遠不要對別人的苦難無動於衷,我們都在同一輛車上,誰也無法保證,下一個遇到危險的不是你我。只有所有人都主動站出來,把集體的危險當成自己的危險,並挑起自己的責任,一切不幸的事,都會在一顆團結的人心面前望而卻步!

  論善惡議論文 篇6

  關於書中所記載,那些所謂的善與惡。但何為善,何為惡?衡量善惡的標準又是是什麼呢?人們總說,人性本善,那又為何而作惡?善惡一線間,這一線又是如何界定的。難道這一切都只能由神來裁決嗎……

  生活,就是自己身上有一架天平,在那上面衡量善與惡。在善惡的世界中,沒有好壞,沒有悲歡,更沒有美與醜。有的只是二字:善與惡!人一生中做過的善惡,都將在生命的天平上衡量。而這一切的一切,都是我們所不能估量的。善惡通常就在一瞬間,而這一瞬間,便是人心中為此劃分的界線。善會帶來幸福,惡所能帶給你的,只有內心的毀滅。沒人知道人性本質的區別在何處?那就是善和惡!而書中所記載的,只是對人性片面的認識,侷限在了善與惡的區別之中。如果一個人,本性為善,成惡就在一念之間;如果人性本為惡,放下心中的芥蒂,也會在善的海洋裡尋找到屬於你的天地!

  天使是善的象徵,而惡魔是惡的象徵。傳說,一個人在垂死的時候,天使和惡魔會在他的身邊打牌,而這個人所做過的膳食,便是天使手中的牌。反之,做的惡事便是惡魔的手牌。天使贏了,此人便會飛昇天堂,獲得上帝所說的永恆生命!而惡魔贏了,便會墮下地獄,受著無盡的煎熬。也許,這才是善惡之間的永恆結界!

  一念之間,成佛成魔。一念之間,便是生與死的距離。一念之間,善惡的本質在人的心中埋下種子……

  多做善事,利人利己!多做惡事,損人損己!懷揣著善的信念,我們一路遠行,背上惡的包袱,讓我們演繹一場善與惡的愛恨情仇!在善的天空中,惡無處不在;惡的土地中,洋溢著善的的濃烈氣息!在惡的路口,善自由飛翔。善惡相互依存,惡矇住了愛的雙眼,用善將惡輕柔的化解,讓愛的雙眼識破恨的陰謀,悄悄地陪伴我們走完人生的道路。

  到那時,垂死的你,或許還能看到,天使和惡魔在你的身旁打牌,看著自己做過的惡被善一點點的抵消,便會滿足的笑著,在他們的身旁輕輕呢喃:“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論善惡議論文 篇7

  善是好人都喜歡的,惡是好人都討厭的。“金無赤足,人無完人。“如果惡人知道悔改,重新做人,那麼他是善人嗎?善與惡何也?

  善良的人,人人都喜歡,但也於善良卻會被人欺騙。可惡的人,人人都要討厭,但他用可惡來對付真正可惡的人,卻是大英雄。善與惡不可片面看待。所謂:“善與惡何也?

  劉邦未當皇帝前善待士兵,後惡除功臣。呂雉未當皇后前善待於人,後惡殺無數。武則天未當君主前憐惜善人,後殺親子。行惡易容,變善難。當人嗜殺人命,一天不殺就渾身不舒服。就算想變善人也難,善與惡何也?一愛一厭。

  善與惡互補。

  善良的人不能太善良,因為那樣別人會認為你是好欺負的,沒完沒了得壓榨你。太惡的人多學習學習善良的人,以便改邪歸正,所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你不再成為人們所厭惡的人,而是名流後世,受人敬仰的人。善與惡何也?互補也,此之謂“天下太平”。

  善與惡皆好。

  善良的人與善良的人相處不會有爭議、吵鬧等一系列事情。盛顯國泰民安的景象。惡人與惡人在一起會使天下陷於戰爭之中。如果將惡人與惡人組織成軍隊,滿足他們的需求,使他們為國效力,永保天下太平。這不是很好嗎?善有善的好,惡有惡的好,好好利用是國家的一項利好。

  善與惡何也?

  好啊!善良的人努力耕織,惡人保維國家減少弱者的死亡。善行天下,惡臭遠名。

  善良的人,人人都說他好,使他流傳千古。惡人人人都討厭他,使他惡臭遠名。但誰不喜歡自己名聲流傳千古呢?恐怕只有少數吧!每一個人都想做好自己本份事,可誰會知道要哪個地方會出錯呢?錯誤是避不可免的。但惡臭遠名已經傳出去了,也就收不回來了。

  善與惡,商也。

  現在善良的商人少得可憐,更多的也就是可惡的商人,善良的商人對得起自己的良心。而可惡的商人呢?卻儘量傷害人。食物加工廠的老闆為了節省過濾費,將大量汙水排向城市中的市民。可惡至及,我們要向善良的商人致謝。要向善良的商人好好學習。

  善與惡何也?

  互補,皆好也。要長短互補,要做人上人。要知其善惡而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