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議論文> 2017滿分議論文:當今教育之我見

滿分議論文:當今教育之我見

2017滿分議論文:當今教育之我見

  當今教育之我見

  當今中國教育,不可否認,存在諸多問題。今天,我就拿一項依我所見,比較關鍵,比較突出,比較實際的問題,談一下我的看法。

  當今社會是自由而開放的社會,每個學生都有了更多的選擇,不再是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書呆子了。但我覺得,當今的學校,無論是中學還是小學,相當一部分學生缺乏社會實踐和社會工作能力。在中學,大部分教師學生始終以升學為其目標,不僅偏離了黨的教育路線,更是缺乏道德理想教育,聽說理科生的動手能力也是逐年下降,有些中學生連最基本的做人做事的道理也不懂。產生這個問題的直接原因就是學生缺少機會在社會中鍛鍊。它的根源是在於教育體制的落後。還有就是人們的思想觀念還比較守舊。很多家長都以為,只要孩子能考上重點高中,或者重點大學,就會“錢途無量”。這種想法在以前“大學生包分配工作”的年代也許說得對。但是現在,在各類的調查研究中,考上一所好的大學,跟其成就沒有必然關係。究其原因,主要是現在是市場經濟社會,青年有了更多的選擇,企業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招聘人才,確定了這是一個優勝劣汰的社會。造成的結果是那些相對把更多時間和精力放到社會去鍛鍊的人,更容易獲得成功,因為這不僅是一個鍛鍊的過程,在這個社會實踐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更快更清楚地找到他們所需要的東西,如發現自己的能力興趣,確立起志向理想和信仰。這些東西從書本上是難切身到的,即使在書本上獲得一時想法,不經過實踐也很難證明自己的'感覺是否正確。說到這裡,讓我想到了一句詩“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劉邦和項羽都不是讀書人,而是從社會的鬥爭中脫穎而出的時代英雄。經常困自己於教室和書本里面的人不僅缺乏社會實踐所獲得的各種能力:如克服現實困難的能力,膽量,政治鬥爭能力,發掘自己潛力的能力等等。而且學生讀得書太多的話,所受到的約束就越多,他們思想潛意識中,條條框框太多,這樣會約束他們的行動。

  假如說中學生是迫於社會和家庭的壓力,而埋頭苦幹,發奮讀書的話,那大學生假如還一如既往地像中學生一樣躲在自己的“一塔”裡鑽研課本的話,那就很不應該了,除非他專心做學術或者考研什麼的。大學給與學生更大,更廣泛的社會實踐空間,可惜的是有一部分學生的心態還沒從中學轉變過來,依舊埋頭苦讀,或者是整天沉迷於網上。另一方面,學校的管理制度和課程設定也從各方面壓縮這學生的社會活動空間。雖然每個專業的學生都有至少一個月的實習時間,但相對外國,尤其是與發達國家相比,這一個月顯得太少了。在網上,我找到了證據:“在歐美許多大學,專業實踐或實習大多是正規的教學計劃,並給予一定學分。美國有的工科院校規定,大學生在大學四年學習期間要花十五個月的時間在工廠、企業學習。在哥倫比亞大學,國際關係專業的學生可以到聯合國旁聽席上“聽課”,學經濟的可以去華爾街實習。在其他一些大學,學歷史的要去檔案館、博物館見習,學法律的要去立法、司法機構見習,學政治的要在政治機構或公共決策機構工作見習。在前蘇聯及一些東歐國家,專業實習的情形與美國類似,在德國,專業實習也受到高度重視。如工科院校規定學生參加實踐或實習的時間不得少於二十六週。理工科學生在學完一至三年後參加“中間考試”,合格後必須參加一定的生產性實習,然後才能撰寫畢業論文。以上這些專業實習活動,是以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專業技能,提高學術水平為主要目的,同時,也必然行使著影響學生在人生、道德價值等方面的觀念、態度、品性等功能。”

  當然我們每一教育工作者都知道社會實踐的重要性,然而,要建立起一套完整健全的考核制度,並不那麼容易。在現階段,中學社會實踐考核制度還沒建立,而小學生享有的課餘時間相對比較多的情況下,還是要鼓勵學生多主動走出學校,多方面接觸社會,尤其是跟農民和工人等社會底層的人民打成一片,這樣才會讓自己見多識廣,學用所用,學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