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習俗> 《春節習俗》作文錦集五篇

《春節習俗》作文

《春節習俗》作文錦集五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春節習俗》作文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春節習俗》作文 篇1

  過年了!過年了!家家戶戶忙著貼春聯,剃頭髮,做年夜飯……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規矩”太多了!有些習俗還很怪,無奈之下,我就去問正在貼春聯的媽媽。我看見媽媽將“福”字倒著貼,我固然知道為什麼要倒著貼,將‘福’字倒著貼是一種習俗,‘福’倒貼說明‘福’倒(到)了!但我仍然問道:“過年有什麼習俗和規矩啊?”媽媽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給我談起來。

  原來,以前過年還有一種放鞭炮的習俗,來源於“年獸”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隻“年獸”,長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躍出海面到處作惡。有一年一個老人用放炮,穿紅衣,貼紅春聯的方法驅趕走“年獸”,這才得以平靜,此後這個方法就流傳開來。但是現在廣州禁止燃放煙花爆竹,所以我們就不再進行這個活動了。

  除夕這一天對我國來說是極為重要的。這天晚上,我們全家準備除舊迎新,吃團年飯。

  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全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人們既是享受滿桌的佳餚,也是享受那份快樂的氣氛,桌上有雞、鵝、燒肉等等,一般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一是魚。火鍋熱氣騰騰,說明紅紅火火;“魚”和“餘”諧音,喻意“年年有餘”。最後一道甜食,祝福往後的日子甜甜蜜蜜。

  今天我的收穫太大了,知道了很多過年習俗的知識,不過我覺得有點迷信,但這又彷彿是一種樂趣,只要快樂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更何況這是傳統的習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啊!

  春節原起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古代的春節稱:“元日”、“元旦”。辛亥革命後,才把正月初一正式定名為春節。

  就北京地區來說,從臘月初八家家戶戶要泡臘八醋(蒜),就開始有了“年味”。民謠講:“老太太別心煩,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有一首歌謠唱道:“糖瓜祭灶,新年來到,丫頭要花,小子要炮……”從這一天開始,北京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灶,掃房子,蒸饅頭,置辦年貨,貼“福”字,貼年畫,剪窗花,貼對聯。貼門神,貼掛錢,一直忙活到除夕,開始過大年。

《春節習俗》作文 篇2

  春節是我們中國農曆的新年,所以過年對我們中國人而言非常重要的!因此,春節前的準備也是必不可少的。

  過年了!過年了!家家戶戶忙著貼春聯,剃頭髮,做年夜飯……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規矩”太多了!有些習俗還很怪,無奈之下,我就去問正在貼春聯的媽媽。

  我看見媽媽將“福”字倒著貼,我固然知道為什麼要倒著貼,將‘福’字倒著貼是一種習俗,‘福’倒貼說明‘福’倒(到)了!但我仍然問道:“過年有什麼習俗和規矩啊?”媽媽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給我談起來。

  原來,以前過年還有一種放鞭炮的習俗,來源於“年獸”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隻“年獸”,長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躍出海面到處作惡。有一年一個老人用放炮,穿紅衣,貼紅春聯的方法驅趕走“年獸”,這才得以平靜,此後這個方法就流傳開來。但是現在廣州禁止燃放煙花爆竹,所以我們就不再進行這個活動了。

  除夕這一天對我國來說是極為重要的。這天晚上,我們全家準備除舊迎新,吃團年飯。

  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全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人們既是享受滿桌的佳餚,也是享受那份快樂的氣氛,桌上有雞、鵝、燒肉等等,一般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一是魚。火鍋熱氣騰騰,說明紅紅火火;“魚”和“餘”諧音,喻意“年年有餘”。最後一道甜食,祝福往後的日子甜甜蜜蜜。

  結尾:今天我的收穫太大了,知道了很多過年習俗的知識,不過我覺得有點迷信,但這又彷彿是一種樂趣,只要快樂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更何況這是傳統的習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啊!

《春節習俗》作文 篇3

  小朋友們,過春節了,你家的習俗是什麼呢?我來介紹給你吧!

  首先,早上5點就要起床,那時候,我還在夢境當中呢,媽媽把我叫了起來,我胡亂的穿好新衣服,奶奶領著我、哥哥、妹妹去串親戚。

  咱們串了好多親戚,掙到了許多的壓歲錢,開心死了。

  晚上,奶奶做了餃子,有肉餡兒的',素餡兒的,還有好多好多。叔叔拿來鞭炮,爸爸掛上燈籠。一家人看著晚會,放著鞭炮,吃著年夜飯,多開心呀。

  小朋友們,你家的習俗是什麼呢?

《春節習俗》作文 篇4

  在春節時,媽媽從她公司抱了一隻小狗回來,小狗的眼睛圓溜溜的,非常可愛,眼睛下面一個烏黑的鼻子翹得高高的,媽媽對我說:“我們來給小狗洗個澡吧!”我拿了一根紅色的繩子把小狗栓了起來,系在衛生間裡。媽媽找了個大盆子,開啟熱水,把小狗放了進去。一開始,小狗動不動就跳出盆子,後來好像是感到很舒服就不動了。媽媽拿來了沐浴露抹在了小狗身上,媽媽用手揉啊揉,小狗好像很癢,就繼續往外跑,只聽“呼!”地一聲,直見媽媽換了一盆水,澆到了小狗身上,終於洗完了!

  媽媽把小狗抱到了地上,拿著吹風機給小狗吹風,吹完後,小狗變得乾乾淨淨,渾身的絨毛也乾乾的,還有一股香氣,摸起來可舒服了!它在地上走來走去,我看著電視,幾十分鐘後,爸爸媽媽把飯做好了,是我最愛的炒飯,我三口兩口的吃完了,然後又倒了一些給小狗吃,小狗吃得可香了!這就是我覺得春節裡最有趣的事!

《春節習俗》作文 篇5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佳節,它的歷史源遠流長,至今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跟五千歲的中華民族比起來也是不遑多讓。

  它傳承至今,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人們更是設定了不計其數的春節習俗,讓過年變得多姿多彩,更具儀式感。

  而今年的春節,更是特殊。20xx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小康一詞最早出自《詩經》,指的是富有仍嫌不足,但溫飽已有餘的生活狀況。

  我們現在的小康生活應該包括物質生活的改善和精神生活的充實。

  今年我過年,因為是本地人,所以不用挪窩,除了看個春晚熬到凌晨就沒啥其他事了,所以當春節一月二十五號零點的鐘聲敲響時,我依舊還是暈暈乎乎的。這就算過年了?

  現在大多數人過年的儀式感基本就來自回老家、吃年夜飯、看春晚,對聯福字也沒人貼了,門神變成了防盜門,鞭炮當然也不能放,也沒人祭灶神了。

  而為什麼春節的習俗在逐漸消失呢?無非就那幾個理由,社會現代化,人們的步調加快,生活繁忙,大部分人特別是年輕人經濟基礎不好,無暇顧及精神生活。

  全體中華人民都在為實現小康生活努力,無暇顧及其他。但小康生活的標準除了物質上的改善之外,還包括精神上的充實。

  當然對於現在的人來說,最重要的地方還是物質,等到物質上得到改善時才有精力去追求精神上的充實。

  現在中國也越來越向全面小康靠攏了,城鎮基本上人人家裡都配置了一臺計算機,鄉下也實現了網際網路全覆蓋,之前的家電下鄉。

  從我身邊看,班級裡,不會有人沒有自己的手機,課間討論的全是遊戲小說,我們學校在剛入學的時候就人人都要交錢買學習用的平板,三千左右。

  再回到春節習俗上,我希望有一天能夠再次看到鄰居門上的對聯,防盜門也是可以貼對聯的啊,春節期間的寺廟人山人海,鞭炮就不必了。

  當然這也只是一種體現的形式了,重要的是關心自己的精神生活,實現全面小康。不過春節習俗該做的還是得做吧,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過年的時候放鬆一下,要是以後春節習俗真的消失了,那就是最大的遺憾。不要現在不做,等到以後去博物館看別人演示。

  最後祝賀新年快樂,武漢加油!全面小康社會建設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