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習俗> 【熱門】家鄉習俗作文8篇

家鄉習俗作文

【熱門】家鄉習俗作文8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家鄉習俗作文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家鄉習俗作文 篇1

  家鄉的春節雖不如老舍筆下北京春節那般隆重,從臘月初八直到正月十九歷時一個多月,但對於人們來說也是極為重要的,它不但是人們勞動一年後歡喜心情的表露,更是人們對新的一年吉祥如意、心想事成的美好祝願。

  我家的春節差不多就是從臘月三十開始的,這一天家家都是最忙的時候,很少有人閒著無事。全家人忙著洗衣服,換床單,以便在新的一年中顯示出新的氣象。當然了,對聯、窗花、日曆是必不可少的,理應在前幾天完成,所以這裡我不做描述。

  三十這天,重要性僅次於洗衣服的應該算是做年夜飯了,大人在一邊忙活著洗菜切菜,孩子們蹦蹦跳跳,想盡辦法幫個忙,卻總插不上手,只有乾著急罷了。年夜飯的品種照例是很豐盛的,依舊是雞鴨魚肉之類,但小孩子白天中無事時吃盡了甜品,往往吃不了多少這些珍奇,只好隨便選幾樣來一品好壞,往往遺下一大堆剩菜,讓勞動一番的大人們目瞪口呆。但無論如何大人們是不會惱的,因為剩菜剩飯此時此刻便成了年年有餘的象徵。

  從四面八方趕回家來的一家人合合美美地吃完年夜飯,隨後便是孩子們的自由時間了,桌上擺好糖果、水果和各類糕點,想吃就吃。全家人喜氣洋洋,其中當屬孩子最歡喜,因為可以靠幾句甜言蜜語換得鼓鼓囊囊一大包壓歲錢。如果你問他們明天的願望,應該就是多來點拜年的了。

  除夕對於我來說應該是快樂的,但是守歲這一著卻不是我能接受的,聽完倒計時的鐘聲,剛想閉上眼睛睡個好覺,窗外就“劈里啪啦”地響起了禮花聲,弄得人睡意全無,卻又筋疲力盡。

  正月初一的習俗近年來越發平淡了,一家人睡到太陽昇的老高才起床,匆匆吃完了早飯,便上街閒逛。街上的商鋪為了在新年的第一天從人們的口袋裡弄到更多的進賬,不惜破壞正月初一關門停業的老規矩,大張旗鼓辦起了“新年大甩賣”之類的活動,雖在一定程度上為人們過年的食物儲備、購買新衣提供了相當的便利,但是我並不喜歡這樣。總的來講,新年裡沒有逛廟會之類的活動,確是可以用單調無味來形容。

  正月初一到初十四,實在是在閒得無事中閃過的,只有正月十五元宵節才有些意思。這一天是非吃元宵不可,元宵是用糯米粉做成的,從種類上分,可分為實心和帶餡的兩種。帶餡的又有甜、鹹之分。甜餡一般有豆沙、白糖、芝麻、桂花、什錦、棗泥、果仁、麻蓉、杏仁、白果、山楂等;鹹餡一般有鮮肉丁、火腿丁、蝦米等。最近市場上又出現了一種菜餡元宵,味道如何就不知了。在我的記憶中,元宵節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前幾年元宵的晚上,還可以看見大人們領著小孩提著明瓦的燈籠逛遊,如今卻難以見了,見此情景,我不由得嘆道,富有民族特殊的傳統文化這正在消失啊!

  春節迎著人們的忙碌緩緩來臨,卻在無聲無息中遠去,留給人們的是深深的眷戀。無論春節那些日子是怎麼過的,每當想起它,我仍不禁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而感到驚歎!

家鄉習俗作文 篇2

  香噴噴的粽子熟了,黃澄澄的雄黃酒釀好了,賽龍舟的船也準備好了,端午節也就隨風而來了。 端午節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傳說是為了紀念大詩人屈原的。春秋戰國時期,楚國有位著名的大臣,名叫屈原。他不僅詩詞寫得好,還有相當的謀略;既是一位詩人,也是一位政治家。屈原出身於楚國的貴族,起初頗受楚懷王的信任,曾做到左徒的高官,他主張改良內政,聯齊抗秦。但是,楚懷王的令尹子椒、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寵妃鄭袖等人,由於受了秦國使者張儀的賄賂,不但阻止懷王接受屈原的意見,並且進讒言使懷王疏遠了屈原。

  結果楚懷王被秦國誘去,囚死在秦國。頃襄王即位後,屈原繼續受到迫害,並一再遭到放逐。公元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帶兵南下,攻破了楚國國都,屈原對前途感到絕望,就在農曆五月除五投汨羅江自盡。屈原寫了很多不朽詩篇,比如有:《離騷》、《天問》等等…… 端午節還有許多別名,有:浴蘭節、女兒節、五五節、端陽節等等……

  我非常喜歡端午節,因為這其中寓含著很豐富的意義。

家鄉習俗作文 篇3

  每個人都有一個自己最喜歡過的傳統節日,比如說:有的人喜歡過元宵節,有的人喜歡過端午節;有的人喜歡過中秋節而我最喜歡的是家鄉的春節。

  春節的到來使鄉親們都非常開心。這一天早上,我們一家人起得很早,因為要做很多事情。首先,我和媽媽要去超市買年貨,每一次過年買年貨是我最開高中英語作文心的時候。這樣可以買自己喜歡的新衣服,還有吃的。我們買了非常多的東西,有:衣服、零食、乾果、鞭炮、對聯

  在除夕來臨的前一天,家家戶戶都要貼福。不過我一直不明白為什麼每一家都要貼福字。我問爸爸福字為什麼要倒著貼?爸爸說你看到這個字會怎麼說?我說我就想提醒別人,福字倒了,爸爸說是的,福字倒著貼,意思就表示福到了,這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轉眼就到了除夕夜,家家戶戶圍在一起吃團圓飯,從中午飯後,爸爸就開始忙碌著,做了非常多的菜,差不多全是肉類,有:魚、扣肉、雞肉、鴨肉、紅燒肉那滿滿一桌,色香味俱全,讓人看了很有食慾。團圓飯到,一家人圍在桌前邊吃邊聊,多美好的畫面。

  吃完了飯,我們就去放鞭炮了。家家戶戶的孩子們競相把鞭炮放上天空,那煙花猶如春日的繁花,在黑夜中綻放,如同寶石,一閃一閃的,亮的耀眼!放完煙花該做什麼呢?是的,沒有錯,人人必看的春節聯歡晚會,老老少少圍坐在客廳裡,一邊天南地北地聊著,一邊看著小品,一邊守歲。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在我們的詩詞接龍中,我們又度過了一個的春節。

家鄉習俗作文 篇4

  我的家鄉在神農架,這裡的山美,水美,人也美,這裡的民俗更是獨有文化魅力。

  就單單來說這裡的美食吧,樣式多的數不清。光是這裡最普通的土豆,就有非常多吃法這裡的土豆最好吃的要數大九湖的。那裡的環境適合種植土豆,家常一點的做法有煎土豆、燉土豆、炒一盤酸辣土豆片、土豆絲、更不用說烤土豆做出來的那個味了,真是美極了。

  還有這裡人喜歡吃臘肉,也很會做,每家的做法不同。但是,根據自家口味不同,做出來的風味也不一樣。有的人家喜歡做臘肉,家裡一年四季想吃就有。最常吃的就是燉臘肉了,放海帶是一個味兒,燉竹筍放土豆就又是另一個味道了,還有燉冬瓜玉米的等等。如果要炒著吃的話,用蒜薹或者是這裡被稱為“醬豆子”的炒味道就更不一樣了,那真是色香味俱全,隔老遠就聞到香噴噴的臘肉味了。

  這裡的板栗也與別處的有所不同,這裡的板栗小,長的精緻,一口咬下去很甜很脆,不管哪裡辦事過節,總會撞上一盤拿出來招待給客人。來到神農架的人總會對它戀戀不忘,不管路途在遙遠總要捎帶點回去。這裡的板栗也是可以燉著吃的、蒸著吃的,只要吃上一口,你就會停不下嘴。

  我的家鄉神農架還不止這些美食呢,就算說上三天三夜也說不完。雖然現在這些美食已經很少有了,但是,我的家鄉神農架那深厚的民俗文化是不會消失的。

家鄉習俗作文 篇5

  我的家鄉坐落在連州的一個小山村,一出門就會看見一座座鬱鬱蔥蔥的小山丘再配上那一把把風力發電的大風扇,有時候風扇還會發出嗡嗡的叫聲,就猶如勤勞的小蜜蜂。我們家鄉的人非常熱情而且直爽,老媽常自嘲說那是“開門見山”的緣故。

  在我的家鄉有個非常非常熱鬧的習俗,那就是中秋節的舞“火龍”,要說這火龍它卻不是真龍。它的龍珠是由柚子與龍香組成的,龍頭與龍身是由稻草和龍香組成的。而所謂的龍香用料則是平時人們祭拜的那種香的原料,它只是做得比別的香更大些長些,因為這樣舞龍的時候才會更耐燒,不用時常的換龍香。

  中秋舞龍時間為三天,八月十五吃了中午飯,村裡有經驗的中年人就開始著手準備了。搬來割稻穀時準備好的稻草在村裡門樓的大樹底下就開始編龍了,先把龍頭弄好。接著編龍身,這龍身的編法其實就跟女孩子編辮子是一樣的,可別著簡單要編出二三十釐米寬,十幾米長的“大辮子”還是挺費手勁的,如果舞龍的時候不小心拉斷了可是要倒黴的。

  吃過晚飯大概七點鐘的時候,咚咚咚咚鏘,羅鼓聲喧天而起。這時只見十幾個早以準備好的赤膊青壯年,大聲喊道:“舞龍咯”,他們把準備好的龍珠、龍頭、龍身等,先在一頭插上一根直徑五釐米左右的小木棍,以便舞龍時操作。龍身一般是九至十三人,取其吉祥之意,舞龍的青壯年們迅速的把香點著再快速的把香均勻的佈滿在龍珠、龍頭、龍身上。

  一切準備這時指導員一聲令下,十幾個赤膊青壯年齊刷刷的把龍舉起,那龍珠上下翻動,那龍頭搖來晃去,那龍身則是S形的,那龍香發出的光芒是火紅火紅的,表示生活定會紅紅火火。儀式開始要先祭拜村裡的祠堂、水井,這時的鞭炮聲是小量的。

  祭拜完了也就即將進入高潮了,只見那龍珠像個圓圓的大火上下翻飛,逼真的龍頭也跟著擺動,龍的身軀也跟著一搖三擺的出現了。“嘿哈”舞龍者雙臂用力龍舞動著,活靈活現生動極了,更像一條真正的火龍在半空騰躍。

  咚咚咚咚、鏘鏘鏘,鑼鼓喧天,人們的情緒頓時高漲,只見天上有紫色、紅色……各色的煙花,光彩奪目。還有的觀眾把鞭炮往舞龍者的身上扔,別看他們打著赤膊,可他們並不害怕把鞭炮燒傷,據說挨的鞭炮越多來年的生活也將越紅火。

  這就是我們家鄉帶有傳奇色彩的中秋節,據說舞火龍能避邪、祈福、來年風調雨順。

家鄉習俗作文 篇6

  哦!過年嘍!你猜我為什麼這麼高興,因為今天是除夕啊!

  我高興地拿出火箭炮,迫不及待地點燃,只聽見砰的一聲,炮立刻消失的無影無蹤,正當我疑惑不解時,突然頭頂上噼噼啪啪的嚇我一大跳。啊!原來是鞭炮啊!虛驚一場!終於到激動人心的時刻了,只見哥哥拿出一個大三角,用打火機一點,那大三角噴出了五顏六色的火星,正當我們以為它快熄滅時,突然,天空又出現了五彩斑斕的煙花。哇!好美啊!姐姐不禁叫了起來。

  你們知道這天為什麼叫除夕嗎?而且還要放炮嗎?讓我來告訴你們吧!從前,山上有個怪物,叫做夕,夕無惡不作,每到新年的前夕,就下山吃動物吃人,誰見了它都嚇的魂飛魄散,人們恨之入骨,卻又無能為力。後來,有個神仙告訴人們嚇跑夕的方法。第二年,當夕再下山時,突然發現大量的火光,夕驚慌失措,這時,到處都響起了爆竹聲,夕更是驚恐萬狀,立刻拔腿逃跑,從此,夕再也沒有來害人了。

  當然,我的家鄉過年還有很多習俗,比如吃餃子,餃子裡包硬幣,吃到的就代表新的一年裡幸運;還拜年,每拜一次年,我立刻就變成了大富翁;還有吃團圓飯。

  春節,代表著新的一年的到來,也包含著炎黃子孫濃濃的情感。

  客家人的春節習俗_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單元

  爸爸說,我們是客家人,多多少少也知道一些客家過年的習俗。

  過年的時候,老家村裡的鄉親會聚在一個廟堂裡,祈求新的一年裡眾人平安的話語。

  在老家過年,是我感到最好玩的'時候了。看著大家團聚在一起,就覺得很開心,大家在煙霧環繞的廟堂裡,聽著長輩們祈求平安的聲音,看著廟堂的昏暗光線,有種讓人昏昏欲睡的感覺。上完香後,準備放鞭炮的時候,我趕緊捂上耳朵,跟一群小孩跑出廟堂,準備看放鞭炮。大人們把鞭炮鋪好後,大伯拿起火機,往點火線上一點,不一會,漫天都是一片紅紅的顏色,鞭炮噼裡啪啦的聲音在耳邊響起。

  鞭炮放完後,一些膽大的孩子,回家拿了香,等鞭炮上的煙散了,就在其中尋覓沒有點完的鞭炮,拿著香觸碰了引線,也來不及看到底有沒有點著就跳開背過去,聽著後面一聲爆響,真是驚心動魄啊。

  過年時去別人家串門總是很讓人高興的,叔公叔婆一個個叫著,紅包那個多呀,收的我那個心花怒放啊。

  過年的放煙花也總是讓人興奮的,放一種叫沖天炮的煙花時只有我一個人把它們插在沙堆上玩,我一個人點火速度不夠快跑去找哥哥姐姐他們一起點,但是他們都不敢,玩完煙花後他們還一個勁地誇我膽子大。

  過年的飯菜豐盛得能讓人口水流成河,桌上可謂是山珍海味樣樣俱全呢,五彩繽紛,色香味俱全,在這裡呆上幾天,吃上幾天就胖了好幾圈。

  關於客家過年的習俗其實還有很多,在這裡就不一一提出了,如果想了解,就自己去親身體驗一下吧。

家鄉習俗作文 篇7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鄉,每個人的家鄉也有各不相同的節日習俗。傳統的節日有很多,如:中秋、端午、清明、春節等……說到春節,它離我們越來越近了。(歷數各種節日,最後落在春節上從大處著眼,小處落筆。)

  按照老河口的規矩,春節差不多在臘月的初旬就開始了。(再具體到老河口的春節,介紹其特色之處。)臘七、臘八是一年裡最冷的時候,老人們經常說:“臘八要喝臘八粥,不喝一年就要凍耳冷手。”臘八這一天,家家都熬臘八粥。(特色一:過年從臘月開始,臘八要喝臘八粥。)粥是根據每個人的口味來熬的。臘八粥是用八種不同食材煮成的。如我家就是用麵條、綠豆、大米、肉丁、土豆丁、黃豆、花生、蘿蔔丁放在一起煮成的粥,亂七八糟的一大鍋,不過很好吃。(詳寫臘八粥的製作,很有特色。)除此之外,還要泡醋蒜瓣,把蒜瓣放進醋裡,封起來,為過年吃餃子做配菜。因為在我的家鄉,過年時家家的飯桌上都少不了餃子。(詳寫臘八粥,略寫醋蒜)孩子們歡喜,大人們忙碌。他們正準備著過年吃的、穿的、用的,好在過年時彰顯出辭舊迎新的喜氣洋洋。(這一句既是總結,也是過渡。)

  臘月二十三過“小年”,是迎春的一個小節,各家都忙著打掃屋子,轉眼到了除夕。(按時間順序來寫,“小年”一筆帶過,一句話過渡到寫除夕,這是全文重點。)除夕可真熱鬧,家家飄散著雞鴨魚肉的香味。(年夜飯。)男女老少都穿起了漂亮的新裝,門前貼著倒著的“福”字,代表著“福到了”的意思,門前也貼著紅紅的對聯。(貼春聯。)除夕家家都有放鞭炮、吃團年飯、看春節聯歡晚會什麼的。(團圓飯。)這一夜,外面的夜空是炫亮彩色的。一會兒哪一家門外放個“蝴蝶仙子”,一隻小小的紙蝴蝶帶著銀白色的尾巴,在天空中劃過一道美麗的弧線,然後落下;一會兒這家放一個“沖天炮”,火芯衝上天空,綻放出迷人的光彩。我自己放了一個“銀色噴泉”,一點點銀色火芯從圓錐桶裡慢慢噴出,隨後越噴越多,越噴越高,短暫而美麗,如真的銀色噴泉一般,涓涓細流,絢麗多彩。到了深夜12點,還要放一大掛鞭炮,表示辭舊歲,迎新春。(重點寫放煙花、放鞭炮,小孩子最喜歡這些,所以成了除夕夜的重點描寫物件 )

  初一早上還要穿起新衣,放一掛大鞭炮。初一雖然沒有除夕的熱鬧非凡,卻也不那麼平靜,大家都忙著去給長輩、親戚們拜年。(過完了除夕,那就到了大年初一,這是“過年”中較重要的一天,這個可以詳寫。)

  初一、初二、初三、初四、初五……光景依如初一,嶄新而又快樂。(過渡。)

  元宵上市,又一個節日高潮到來了,元宵節條條大路燈火通明,到處都是賣燈籠、放煙花的人們。各式各樣的花燈都很漂亮,有動物外形的,有五稜柱旋轉的,還有的邊旋轉邊發出優美的歌聲,真是各具特色。(元宵節的花燈,因為是過年的另一個高潮,所以寫得較為詳細。元宵花燈也是傳統風俗之一。)

  當然,元宵節這一天還要吃湯圓,是希望一家人在新的一年內團團圓圓。(元宵節吃湯圓,也是傳統風俗,這裡特作交代。有些地方叫湯圓作“元宵”,名雖不同,物是一樣的。)

  元宵節過罷,也同時暗示著忙碌的新一年即將真正開始。(出了元宵,才算是過完年了 各地風俗大致如此。)

  一眨眼,春節的美好時光已過去了,大人們又開始上班忙碌起來,小孩子也開始投入到緊張的學習中去了。

  這就是我家鄉最重要的習俗——春節,很熱鬧、和諧、美滿吧?請您有時間的時候來我的家鄉做客,和我們一起分享家鄉的幸福快樂吧!(讚美家鄉的過年風俗,抒發一下情感。)

家鄉習俗作文 篇8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枝花……”,每當聽到這首歌,我總會想起我的家鄉——西南。雖然那不是什麼大城市,但是,它見證著我成長,伴隨著我前進的腳步。

  瞭解中國的人,都知道中國是有許多節日的,當然,也不會少了我的家鄉。我的家鄉,最為重視的就是春節了,因此擁有不少的習俗。

  除夕那晚,每一戶人都不會睡覺,這是為什麼呢?因為阿,每個人到要守歲,直到十二點為止。而貪玩的小孩子們則跑到街上與小夥伴們玩煙花:“嗖,嗖,嗖”,伴隨著一聲聲清脆的響聲,那漂亮的煙花拉著一條美麗的絲帶,在天空中劃下一道道拱門之後,“閃亮登場”了。煙花五彩繽紛,爭奇鬥豔,把節日的夜空裝點成美麗的大花園!有的像仙女散花,快速地衝上天空,又慢慢落下來;有的像秋菊、月季,萬紫千紅,千奇百怪;有的像小流星,猛地竄上天空,剎那間又消失在夜空中……

  在春節的大年初一的清晨,家家戶戶的人都忙忙碌碌的開始幹活了。他們高高興興地把屋裡屋外打掃得乾乾淨淨。人們在自家門上、窗上分別貼上了對聯、福字和窗花,人們都熱熱鬧鬧地迎接新的一年的來到。

  雖然今年的正月十五元宵節,我已經上學了,新學年的開始,將意味著春節的結束,但在這一天,我們家還是要吃湯圓的,過年的氣氛絲毫沒有減弱,照舊的笑聲,照舊的喜慶,照舊的開心。就這樣,快樂的春節過去了,每當細細回想時,總會不禁笑出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