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初二語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案設計

初二語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案設計

初二語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案設計

  引言:《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唐代詩人王勃的作品,是送別詩的名作,那送別詩到底給人以怎樣的意境呢?下面就是小編整理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案設計,歡迎大家閱讀和借鑑!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瞭解我國古代詩歌在體裁上形式上的各自特點。

  (二)能力目標

  1、體會詩歌所描繪的意境。

  2、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對祖國古代文化的興趣。

  重點、難點

  (一)重點:

  1、體會詩歌所描繪的意境。

  2、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難點:

  瞭解我國古代詩歌在體裁上的各自特點。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預習

  1、查字典,讀準下面加點字的音。

  闕(què)宦(huàn)萋萋(qī)柯(kē)

  2、熟讀這五首詩歌,請同學自己查閱關於這五首詩歌的鑑賞材料。

  二、正課

  (一)《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朗讀《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作家作品簡介: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選自《王子安集》,作者王勃,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省河津縣)人。唐高宗時應舉及第,授朝散郎,為沛王府修撰,當時諸王好鬥雞,王勃為沛王寫了一篇向英王雞挑戰的檄文,觸怒唐高宗,被罷斥。後在虢州做參軍,不久又因罪除名。25歲那年到海南交趾探望父親,溺水而死。他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會稱“初唐四傑”,反對以上官儀為代表的浮豔詩風,對近體詩格律有所建樹,為唐詩的發展做出一定的貢獻。有《王子安集》。

  3、評點:

  城閾輔三秦,風煙望五律。

  “城闕”指長安,送別之地。“五津”泛指四川,杜少府上任之地。氣象開闊,為下文抒情奠定基調。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同是宦遊”是說二人皆為“宦遊”,此別乃是別中之別,又有何傷?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意思是,只要海內有知音,雖在天涯海角,也如同鄰居一般。此句安慰社少府,也道出了千古以來人們的共同心聲,成為千年名句。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意思是,不要在分別之時,效兒女之常態,表現作者曠達的胸襟。此詩是王勃供職長安時所作的一首送別詩。此詩一反送別詩纏綿排惻的格調,創造出開闊雄渾的意境。表現出作者曠達的胸襟。

  這首詩格律上屬五言律詩。首句人韻。中間頷聯和頸聯對仗。

  二、四、六、八句末字押韻。

  (二)《黃鶴摟》

  1、朗讀《黃鶴樓》(注意節奏、感情)。

  2、作者作品簡介:

  《黃鶴樓》選自《全唐詩》,有人評價,唐人七律詩當以此為第一。傳說李白到黃鶴樓要想賦詩,忽見崔顥之詩,曰有此詩在此,何必我寫,遂罷筆。作者崔額,唐代詩人,汴州人,開元進士。黃鶴樓,故址在湖北省武漢市蛇山的黃鶴礬頭。

  3、評點: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從眼前的黃鶴樓闡發聯想、想象,昔日仙人子安乘黃鶴過此(見《齊諧志》),“空餘”二字,令人思接千載,心生遐想。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仙人乘鶴已去,只有千載浮雲不變。歲月悠悠,世事茫茫,令人產生無限感慨。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歷歷”“萋萋”展現了山川草木鮮明的層次和色調。思路從歷史幽情轉移到現實景物,實現從時間到空間的轉換。形成宏闊而又蒼涼的意境。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意境再次由實而虛,眼前之景、思鄉之情與悠遠的歷史情懷融為一體,形成宏闊壯大而又蒼涼的'藝術境界,氣韻橫生。言盡而意無窮。

  這首詩屬七言律詩。頷聯頸聯對仗,二、四、六、八句句末押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江淹·別賦:“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能讓你黯然銷魂的,只有離別。那麼離別是什麼呢?有人說離別是獨在異鄉為異客,愁損辭鄉去國人的綿綿情懷;有人說離別是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的哀哀回憶;還有人說離別是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人去也的切切思念。

  在古代,由於交通工具和通訊技術都不發達,人們往往一別數年便再難相見,因此古人很重離別。離別之際,人們不僅備酒餞行,折柳相送,還要作詩話別,所以“離別”也就自然成為我國古典詩歌中歌詠的重要內容。

  從先秦《詩經》到兩漢的樂府,從唐代詩歌到宋元詞曲以至明清的詩文,離別之情唱之不盡。特別是唐代,由於波瀾壯闊的社會生活、跌宕起伏的人生際遇,更使得“送別詩”成為唐代詩歌中的重頭戲。

  下面同學們就動腦思考一下,在我們背誦過的詩詞中,哪些是講述離愁別緒的。

  大家知道這麼多送別詩,那麼誰能來說一說,這些送別詩在情感上有沒有一些共同點呢?

  (悲涼,傷感,惆悵)

  的確,文人天生多愁善感,面對離別,就會更加顯得失魂落魄。大多數離別詩,都是表現了“黯然銷魂”的情感,帶上了淒涼哀婉纏綿之情。

  那麼是不是所有的送別詩都如此的淒涼哀婉纏綿呢?今天我們就帶著這個問題來學習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來體會一種別樣的送別情懷。(板書題目作者)

  之前我已經佈置了預習作業,下面我就來檢查一下同學們的預習情況,關於作者王勃,你所瞭解的都有哪些情況呢?

  1、王勃(650——676),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省河津縣)人。唐朝初年的著名詩人。

  2、王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一起,被稱為“初唐四傑”。

  3、曾遊覽南昌有名的勝地滕王閣,寫下了震撼古今的名篇《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簡稱《滕王閣序》)

  4、他擅長駢文,現流傳下來文20多篇,詩90多首。明人集為《王子安集》。

  5、26歲時往交趾(今越南)看望父親,渡海溺水受驚而死。

  在留傳下來的《王子安集》裡,文比較多,詩不足百首,這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要算是他的代表作。這位姓杜的少府將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長安相送,臨別時贈給他這首詩。那麼這位博學多才卻英年早逝的詩人, 究竟在這首詩中訴說了一種怎樣的離別之情呢?我們一起來看這首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