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習俗> 家鄉的習俗作文四篇

家鄉的習俗作文

家鄉的習俗作文四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家鄉的習俗作文4篇,歡迎大家分享。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1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到了,我和爸爸、媽媽一大早就去為已在天堂的爺爺去掃墓。走在路上,我第一眼就發現路上的行人與往年的不同,大家都手捧鮮花,提著水果,再也沒有以前挑著各種各樣的祭品,拿著一大捆的鞭炮去上山祭拜。帶著納悶和疑問,我步隨爸爸和媽媽走進了一座莊嚴新陵園裡,兩旁青翠的松柏上掛著小白花應著臺階。我輕聲地問爸爸:“爸爸,這是哪裡呢?我們不是說要去山上祭拜爺爺的嗎?怎麼走到這裡了呢?”爸爸小聲地說:“今年家鄉村裡徵集了一塊新地,把墓地都集中統一建成公墓,大家以後祭拜先人都要到這裡來。”

  我們順著臺階,找到了爺爺的公墓。媽媽把鮮花放在爺爺的墓碑前,爸爸為爺爺擺上了平時他最愛吃的水果和酒,我們一家人為爺爺深深地鞠了躬。望著爺爺慈祥的照片,我彷彿看到了爺爺也為這樣文明的祭掃方式點贊,爺爺生前是村裡的村長,每年的清明節是他最忙最勞累的一天,因為大家要祭拜,燒紙錢,放鞭炮,就會發生森林火災,爺爺都要挨家挨戶地去為鄉親們宣傳文明祭掃的方式。如今,新一屆村長積極響應黨的好政策,徵集新地,讓村裡的先人及我的爺爺躺在環境這麼好的地方長眠、安息。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聽著身邊的村民們都紛紛讚歎,這樣的文明祭掃既環保又安全。此刻,我也為家鄉這不失傳統而又有城市化的創意感到自豪起來,家鄉的清明習俗變了。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2

  我的家鄉西樵流傳著這樣的說法:每到臘月初八,最早熬臘八粥的人家,福運將是最早來的,也是最旺的。我們也信,過年了,誰不想福運當頭?因此臘月初八天一亮,家家戶戶鞭炮紛紛響起,一聲聲猶如擂鼓般響徹大地,震耳欲聾。這天的粥,非常香,香過了百花芬芳。

  過了臘八就是年。從這天起,年味就漸漸濃了,人們陸陸續續地開始購置年貨,宰豬殺羊,蒸糕燉肉,掃屋擦窗,裁剪新衣,為過一個歡樂祥和的新年準備著、置辦著……

  除夕夜,家家燈火通明。不絕於耳的鞭炮聲響徹天空,過去的煩惱和悲傷被炸的灰飛煙滅,蕩然無存。辛苦了一年的人們在這一天得以團聚,天南地北趕回家的親人圍坐在一起,吃著香噴噴的年夜飯裡,談笑風生裡,飽含著快樂和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

  酒足飯飽之後,一家人高高興興的圍繞在電視機前,欣賞著精彩的春節聯歡晚會,歡聲笑語不斷,甜蜜的聲浪瀰漫著整個夜空。

  午夜12點,新年的鐘聲敲響,一朵朵煙花飛上天,像一顆顆流星散落天際,在深藍色的天幕映襯下顯得格外燦爛,格外美麗。勞累了一天的人們熬不住了,接了年之後紛紛睡去,當他們進入夢鄉的時候,仍然有煙花絡繹不絕的飛著,煙花把家照亮了,也照亮了每一個孩子的心。

  初一不出門,據說是在家中守著“福”。大年初一,人們都不外出,一家人在家裡看著電視,包著餃子,團聚的甜蜜之情溢於言表。大街上冷冷清清,沒有一個人,滿大街都是煙花爆竹的碎紙屑,家家門窗上都貼著紅紅的新對聯,處處都是吉言祥語,對生活的美好期望盡在其中。

  到了正月初二,那些嫁出去的姑姑,姐姐們都回來看望家中的父母和其他的親戚朋友,一句句溫暖人心的祝福,整日迴響在耳邊。人們在一起吃飯、喝酒,進行著各種娛樂活動,親戚與相鄰們今天聚到這家,明天在那家,和樂相處。大家共敘離情別緒,開心的共話新年打算。這樣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五,

  家鄉的春節最數熱鬧的日子就是正月十五鬧元宵了。四面八方的人們聚集到體育場上,參加元宵節民俗活動。燃孔明燈,放焰火、喜猜燈謎、共吃元宵、拉兔子燈等,人們玩的不亦樂乎。這一天也會是孩子們最開心的日子,因為這一天可以和父母一起把新年所得的紅包拆開,一部分由父母保管或存入銀行,另一部分,將會變成他們的零花錢。

  “吃過是午飯,下田把活幹。”正月十五過後,隨著各種各樣的拜年活動陸續結束,這個年才算結束,新的一年又開始了,大家又開始各忙各的,又陸陸續續為更美好的生活奔波著、忙碌著。

  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井然有序的日子裡,充滿了祥和喜慶的氣氛,人們幸福歡樂。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3

  我從小在農村,最忘不了的就是家鄉的集會。

  會,人少時叫集,多到一定程度,就是會了。在我們鎮,一年有兩次會,完全是按照陰曆來計算的。

  一年中只有兩次,是一件稀少事。每到有會的那一月,月初就會有人用油漆、塗料在馬路邊先畫上“佔”字,先到先得,沒趕上的.就靠邊站了。

  而我們到了這一天,也能玩得非常開心。記得有一次,會趕上了星期天,於是就可以去趕會了。

  會上人頭攢動,水洩不通。耳邊是叫賣聲、歌聲和遊人歡笑的聲音,雖然行動不便,但是非常熱鬧。

  腳踏車是進不去的,只能步行。這樣一圈下來,幾乎半天都走不完。

  走的過程中,購物倒是必不可少。但抬眼望去,賣的東西不過幾樣:衣服,花草,魚,食物。會給我帶來了許多樂趣。作為一個地區的民俗傳統,這也非常具備地方特色了。

  趕會趕得很盡興,但是年年如此,也難免有些枯燥。

  這幾年,人們的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而會卻越來越冷清了——會上的人稀稀疏疏,再也沒有以前的熱鬧了。而集呢?為了建設文明城市,對集規定了位置,一些小商鋪直接移走了。這樣,城市的面貌光潔一新,可集,也許就永遠消失了。

  我們一方面要努力搞建設,但是傳統文化也不應放棄。一個地區人們喜愛的民俗文化傳統,應得到保護。

  唉,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再趕一次集會。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4

  中國是一個有56個民族和960萬平方公里土地的大國。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習俗不同。我的故鄉靈寶,漢節習俗大致是這樣的:

  在農曆十二月,新年的氣氛越來越強,成人和兒童正在為新年做準備。在農曆十二月初八(通常稱為臘八節),??每個家庭都在清晨製作臘八粥。臘八粥包含大豆,綠豆,河豆,花生,小米,大米,紅棗和餃子。將它們放在鍋中煮熟後,倒入同時準備的澆頭(豆腐,胡蘿蔔,白蘿蔔,調味料)。將粥放在院子中部準備好的桌子上,以崇拜神靈。之後,我和家人一起吃飯。

  農曆十二月二十三日,通常稱為新年。在這一天,每個家庭都會做餃子和買甜瓜。到了晚上,古老的廚房神將被送往天堂。整個家庭都應該將準備好的對聯貼上在舊的廚房神雕像的兩側。對聯是:上帝講好話,回到宮殿帶來好運。在古老的廚房神面前的桌子上,放置了諸如甜瓜之類的犧牲品。整個家庭還不得不在舊的廚房神雕像前燒香和敬禮,最後將舊的廚房神雕像燒掉。

  在第十二個農曆月的二十三個月之後,人們變得更加忙碌:殺豬,宰羊,買菜,磨麵條,蒸麵包……

  在新年前夜,人們忙於清潔和貼上春節對聯,每所房屋都必須在門口放上財務指揮棒。人們還必須煮餃子。除夕晚餐準備好後,他們必須張貼新邀請的廚房神。貼紙完成後,他們必須崇拜神靈並放鞭炮。最後,全家人將一起吃除夕晚餐。長者吃完飯後會給孩子新年錢。這個晚上,人們不得不熬夜,叫壽穗。

  新年的第一天,在拜神並放鞭炮後,全家人開始吃早餐。飯後,人們開始互相稱呼新年,並祝願彼此新年快樂。

  從新年的第二天開始,人們會互相拜親以慶祝新年。

  農曆正月十五,這是一年一度的元宵節。每個家庭都吃元宵節,把燈籠掛在門上,孩子們則提著燈籠。聚在一起比其他人的燈籠玩得更好。

  轉眼之間,農曆正月十六日到了,這一年結束了。人們再次開始忙碌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