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習俗>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200字(通用10篇)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200字(通用10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透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端午節的習俗作文200字(通用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1

  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是紀念屈原以身殉國,填入汩羅江的日子。為了不讓魚蝦們把屈原身體上的肉吃掉。人們就用粽葉包裹著糯米投入江裡,並且人們也要吃粽子、鹹鴨蛋,在家門前掛菖蒲和艾草,人們還要舉行賽龍舟。

  首先是包粽子,要把竹葉洗乾淨,在熱水中泡軟,在準備好綠豆、雞蛋黃、肉等材料做餡。再把長長的竹葉摺疊,圍攏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稜角。然後把餡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均,最後把竹葉包著的粽子做四個角的形狀。包粽子最後一道工序是:用棉線繩包好粽子,不然粽子在煮的過程中就會鬆開。把包好的粽子放進鍋裡,水要漫過粽子,用猛火煮,大約一個小時後,改用文火煮三十分鐘。等粽子熟了以後,就會聞到淡淡的竹葉香,清香四溢。

  然後是划龍舟,千姿百態的各式彩龍在江面遊弋,有的舒展著優美的身姿,有的搖頭擺尾,有的神采奕奕。當划龍舟比賽開始時,各色各樣造型的“蛟龍”如箭裡弦,欲爭群龍之首。此時,健兒們狠勁猛劃,奮力衝刺,兩岸滾起陣陣“加油”的聲浪。

  端午節不僅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情,還是一種古老的傳統。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2

  一路上,看著車窗外面美麗的景色,我很開心。

  我們經過了杭州灣大橋。大橋很壯觀,它跨越杭州灣,長約三十多公里。

  第二天上午下雨,我們吃完早飯,就在賓館裡玩,下午,雨停了。我和爸爸、媽媽,還有爸爸的同事一家去摘楊梅。我們來到一座小山上,山上長著茂密的楊梅樹,枝頭上掛滿了楊梅。由於剛下過雨,路很滑,我們踩著泥慢慢地來到楊梅樹下,開始採楊梅。爸爸提著籃子,我和媽媽一顆一顆地把楊梅摘下來放到籃子裡。楊梅有紅色的、粉色的和青色的。我們要挑紅色的摘,因為紅色的楊梅最甜。

  第三天我們回到了上海。回到家,吃著自己摘的楊梅,覺得很甜。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3

  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傳統佳節/端午節。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古代偉大詩人屈原。所有地方的人都在為這快樂的節日做準備,處處洋溢著濃濃的節日的氣氛。在我們家的端午節那真是既充實又溫馨的哦!

  記得本年端午節,我們家處處洋溢著歡樂的氣氛。端午節那天,我們全家商量著本年要來點什麼呢?這時,我腦子裡的一根筋“嗖”地一下子蹦了出來,來辦一個包棕子大賽,說幹就幹,我連忙把親朋好友全部都請來參加包棕子大賽。正在大家都手忙腳亂忙著包棕子的時候。突然,我抬頭一看,這些棕子不是破了,就是沒包好。唉,怎麼樣可以獲勝呢?忽然,一個念頭在我腦中一閃而過,我為何不做一個心形的棕子呢?我先把棕葉折成心形,再把糯米及肉放在裡面,將棕葉包紮起來,用繩子繫好,這樣一個心形的棕子完成了。

  看著大家陸陸續續包好的棕子,我感覺我這個心形的棕子很特別。然後小心翼翼的將它們放入鍋中,不一會兒,美味的`棕子出爐了,大家爭先恐後地搶著自己的成果,

  本年的端午節既特別又開心!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4

  端午節的風俗農曆五月初五的端午節馬上就要到了,它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我們都知道端午節這天,全國最為相同的是吃粽子。關於端午節有許多說法,比如我的家鄉;在農曆五月初一這天要給家人帶兩色絲線,五月初五要換五色絲線。傳說;帶彩色絲線上帝可以保佑家人身體健康,驅走瘟災,萬事如意。

  端午節這天,太陽還沒出來,一家人就要上山拔一些艾迴來,用艾葉水洗臉,傳說這樣能驅蚊蟲。洗完臉後就開始吃粽子,粽子是用糯米,紅棗,紅豆包成的,特別好吃,吃上一個還想再吃一個。還有把蛋黃煮灰了的雞蛋。吃完飯太陽露出半個腦袋,一家人還要弄些柳條回來,再用彩色紙疊成葫蘆,插在大門上方。這樣就國泰民安了。傳說;這是人們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留下的風俗,雖然是個傳說但是家鄉的人都非常相信。

  媽媽說這些都是姥姥告訴她的。家鄉的端午節非常隆重。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5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在這個節日裡,大家都要吃粽子,你們知道這是為什麼嗎?現在我就來跟大家交流一下,關於端午節的由來。

  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絡在一起。據《史記》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後來遭小人陷害,流放到邊疆的苦寒之地。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首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於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羅江而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屈原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丟進江裡,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回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裡,說是要暈倒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也就是端午節,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6

  我們中國有很多傳統的節日。端午節是其中重要的一個節日。今天我就為大家介紹一下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這個節日是為了紀念戰國時期愛國人士、文學家屈原的,傳說屈原投江後,人們很著急,划著龍舟去救他,可到他身邊時發現屈原已經死了,為了不讓魚蝦吃了他的屍體,人們把粽子扔下江餵魚蝦。這些行為經過演變成了今天賽龍舟和吃粽子的習俗。

  此外端午節還有其他已些習俗,比如於門上插艾或菖蒲驅邪,系長命縷,飲雄黃酒或以之消毒等。

  今天國家為了讓國民不忘我們的傳統,恢復了端午節的假期。人們在這一天家人團聚,共同緬懷愛國詩人屈原,分享祖國日益強大的喜悅,展望充滿希望的未來!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7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五節。端午節最重要的活動是龍舟競賽。

  比賽的隊伍有熱烈的掌聲。歡呼聲和鼓聲中划著龍舟前進。這項活動是由當時汨羅江畔的居民在江中划船尋找屈原演化而來的,這個傳統一直保持了兩千多年。在端午節,最受歡迎的食物就是粽子。粽子是用糯米包著肉。花生。蛋黃以及其他材料,再用竹葉包裹而成,而粽子的傳統則是來源於汨羅江邊的漁夫將米丟入江中,平息江中的蛟龍,希望它們不要將屈原的屍體吃掉。因為端午節流行於漢。

  壯、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區,所以各地都有各地的特色。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8

  端午節要到了,你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嗎?讓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吧。

  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葉,燻蒼朮、白芷,喝雄黃酒。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於掛菖蒲、艾葉,燻蒼朮、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說是為了壓邪。儘管端午節年年過,端午節的來歷,卻不甚清楚,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上諸說。

  真希望端午節快點來到,就可以吃到香噴噴的粽子了!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9

  我們盼望已久的端午節來了,大家都忙個不停。媽媽在包粽子,爸爸在煮粽子,一會兒就做好了。

  我看著香噴噴的粽子,忍不住流了口水,爸爸看見了哈哈大笑。媽媽給我綁上五篩線兒,爸爸把艾葉插到門上,我們圍著桌子,陣陣香氣向我撲面而來,我把白糖撒到粽子上,動起筷子大口大口的吃了起來,媽媽一看,原來是我的臉上全是米粒,像一個小花貓。

  吃完粽子爸爸就給我講,端午節的傳說。原來是,我們偉大的詩人屈原,非常愛國,他提出了愛國的政治主張,但國王不予採納。後來,屈原只好投江自盡,人們為了紀念他,每年家家戶戶都要吃粽子。

  今年端午節真快樂!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10

  說實話現在我不是太喜歡吃粽子,吃的最好吃的一次是在廬山,那是剛爬過山,從當地的一個山農那兒買的,不知道是餓的緣故,還是粽子太小,還是和同學爭吃的緣故,那粽子真好吃。從那以後經常吃粽子,但是再也嘗不到那樣好味道的粽子了。

  吃的最開心的一次,是一個朋友送的,很多,吃了很長時間,但是不好吃,仍然回味那山農的粽子。想忘掉那粽子的味道,但是總是在回味。

  有一個小的願望還能吃到的是廬山的粽子,那個味道真的很好。雖然我知道可能永遠不能吃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