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習慣> 精選春節風俗習慣作文400字集合10篇

春節風俗習慣作文400字

精選春節風俗習慣作文400字集合10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透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春節風俗習慣作文400字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春節風俗習慣作文400字 篇1

  春節快到了,春節有許多習俗:吃年夜飯、看春晚、放鞭炮等,其中我最喜歡的習俗就是吃完年夜飯放鞭炮了。

  你們知道為什麼要放鞭炮嗎?讓我來告訴你吧!

  以前有一隻叫年的獸常常到村子裡來吃人,年每次都在大年初一來吃人,人們十分怕它,有一天,一位白鬍子老人對村民們說年很怕紅色和聲音,村民知道對付年的辦法了,又到了大年初一,人們在門上貼“福”字,開始放鞭炮,年看到了紅色的福字,聽到了劈里啪啦的鞭炮聲,害怕得馬上跑回了深山,再也沒出來吃過人了。

  每到吃完年夜飯時,我和小夥伴們便來到樓下開始放鞭炮,我們每個人拿著一個鞭炮,我小心翼翼地點燃了鞭炮,生怕燒了我自己的手,點好了鞭炮我馬上把手收了回來。

  只聽見“嘭”的一聲一顆好似流星的東西飛上了天,“嘭”的一聲開出了一個個圖案有花形的,有心形的,還有許多不知道的形狀,我入了迷的看著天空,大家也都跟我一樣入神的看著,那聲音好像地動山搖,像千軍萬馬在奔跑似的。頓時天空變得五彩繽紛、炫麗多彩。

  這就是春節放鞭炮的由來,我喜歡春節放鞭炮的傳統習俗,因為放鞭炮既熱鬧又喜慶。

春節風俗習慣作文400字 篇2

  “爆竹聲聲辭舊歲,喜氣洋洋迎新年。”

  隨著“噼裡啪啦”的爆竹聲,我們興高采烈地迎來了20xx年的春節。過春節,也就是過年。在大年初一的這一天,各個地方都有不同的習俗。

  從我記事兒開始,在除夕的晚上,爸爸會在我們家門上,貼上紅色的、非常喜慶的春聯。媽媽會給我們做一大桌子可口飯菜,我們一家開開心心地圍坐在一起,一邊吃年夜飯,一邊觀看春節聯歡晚會。我們吃著、看著、說著、笑著、高興著,時不時還會對節目或者演員品頭論足一下。一直到很晚很晚,直到我瞌睡的熬不住了,在媽媽的再三催促下,我才回去睡覺。爸爸媽媽他們到凌晨才回睡覺,人們稱之為“守歲”。

  大年初一早晨,媽媽給我穿上顏色鮮豔的新衣服,全家人一起,高高興興地回奶奶家,給奶奶爺爺拜年。每年春節,我們一家、姑姑一家和大伯一家,都會不約而同地來到奶奶家,一起過一個熱熱鬧鬧、團團圓圓的新年!進門先是給奶奶爺爺、姑姑姑父、大伯大媽等長輩磕頭拜年,他們會高興地給我發壓歲錢。

  我特別喜歡過春節。因為,這幾天我不用寫作業,不用彈琴,什麼事都不用幹,可以完完全全地放鬆,就只剩下開心地玩兒了。不管去哪一個親戚家拜年,都可以得到紅包,還可以吃到各種各樣的零食,再餐上一頓豐盛的美味佳餚。真可謂是美哉!美哉!

  這就是我的家鄉過春節的習俗。總之,一個春節下來,我的肚子圓了,腰包鼓了,人也玩兒“瘋”了。啊!真“爽”!過年真好,過年真幸福!

春節風俗習慣作文400字 篇3

  大年初一是我感到最快樂的一天。我不僅可以穿漂亮的新衣服,而且還可以收到許多壓歲錢和新年禮物呢!

  一大早,我就被此起彼伏的鞭炮聲吵醒了。我一睜開眼,就往枕頭下面摸,哇!我摸到了兩個紅包。原來是爺爺奶奶和爸爸媽媽給我的壓歲錢。我開啟一看,啊,裡面有這麼多壓歲錢呀!我高興極了,大聲喊道:“祝爸爸媽媽工作順利,永遠幸福;爺爺奶奶身體健康,長命百歲!”全家人都高興地笑了。

  吃完早飯,我就和爸爸一起去他的朋友家拜年了。我們來到了大伯伯大媽媽家,他們熱情地接待了我們。大伯伯在一旁和爸爸說話,而我就和大媽媽在一起看看電視,嗑嗑瓜子,好不快活。忽然,大媽媽起身走進書房裡去了,我正感到納悶。不一會兒,大媽媽出來了,原來大媽媽是去拿送給我的新年禮物和壓歲錢了呢!我開啟禮物一看,原來是一隻正在跳舞的芭比娃娃。她長著一頭柔美的秀髮,身穿一件潔白的粉色紗裙,真是漂亮極了!我非常高興,連聲說:“謝謝大媽媽。”……

  離開了大伯伯大媽媽家,我又準備和爸爸媽媽一起去外婆家拜年了。當然我又可以收到很多壓歲錢嘍!

  有了這麼多的壓歲錢,今年我又可以參加學校組織的“元宵燈會義賣”活動,我要用自己收到的壓歲錢為學校裡生病的同學獻上一份愛心。

春節風俗習慣作文400字 篇4

  春節的江蘇民間,除了貼春聯、掛年畫、守歲、舞獅子、大拜年等和全國一樣的習俗外,還有一些獨特的習俗,現輯錄數則以饗讀者。

  蘇州人除夕在飯內放進熟荸薺,吃時挖出來,謂之“掘元寶”,親友來往,泡茶時要置入兩隻青橄欖,謂之喝“元寶茶”,恭喜發財。

  武進人年初一早晨,將先祖畫像懸掛中堂,供上茶果、年糕,一家老小依次行拜年禮,謂之“拜神影子。”他們掃地不許從家裡往外掃,惟恐把“財氣”、“如意”掃了出去,只能從外往裡掃。

  江寧人有春節“打神鼓”之習俗,由大旗開路,鑼鼓手渾身使勁地擂鼓助興,初三“打夜鼓”、初七“上七鼓”,十三至十五打“赤膊鼓”,氣氛熱烈。

  南通人有在家門口或堂前插芝麻稈、冬青、柏枝的習俗,取意生活開花節節高,長年青翠。

  淮陰人還有初六給孩子“烤頭風”之習俗。是夜帶孩子到田頭空地點燃火把,為孩子驅除病邪,邊烤邊唱:“烤烤頭,醒醒腦,烤烤腳,步子矯,烤烤肚皮不拉稀,滿身都烤遍,疾病永不見。”

  無錫漁民年初八有乘船去西山祭拜禹王廟之習,祈求水神保佑,祭鰲賧佛,謂之“上?”,禹王廟拆除後,此俗漸漸淡漠。

  春節期間,江蘇地區的舊習俗中還有許多禁忌,諸如年初一不動剪刀,免得口舌之爭;不動菜刀,以免殺身之禍;不吃稀飯,怕出門遇雨;不掃地,怕把財運掃光等等。隨著科學知識的普及,有很多不科學的習俗也逐漸被人淡忘;健康有益的娛樂休閒活動,卻一直延續下來。藏族的風俗習慣作文白族的風俗習慣作文

春節風俗習慣作文400字 篇5

  一眨眼,又迎來了春節。羊年,一個讓人期待的年份,大家都長大了一歲,又可以收紅包,可以一家人吃團圓飯,開開心心的。

  32夜,是一家人團圓的日子,今年,我們來到了諸暨,好菜一道道上,紅包一個個收大人們談得投機,小朋友們玩的快樂。

  午夜一到,鞭炮聲四處響起,一朵朵鮮花在空中競相開放,我和妹妹趴在窗前,幻想著新一年的.美好,欣賞著空中美麗的煙花。

  大年初一,我們不在家,一早我們就乘車去拜訪爸爸在蕭山的親戚了,午飯在蕭山吃,晚飯也一樣。第二天還是如此。到年初三,我一早醒來爸媽就不見了,可我並不著急,他們去菜市場了,去準備中午給親戚們吃的飯菜去了。

  照現在,接下來幾天就是我們出去走南闖北的時候了,去領略祖國的文化古蹟,去看看祖國的大好河山,也可以去國外玩玩,只要你要錢,哪兒都可以去,換在以前,這時候還在過年呢,小孩子們手中拿著鞭炮東放一個西放一個,大人們三三兩兩的聚在一起聊聊這個,聊聊那個,還有些在看著這些小孩子們奔跑著。

  過完年就到元宵了,過完元宵才算到新的一年了,元宵元宵,必然少不了主角湯圓,家家戶戶都飄出了湯圓的香味,這時候上街走一走肚子馬上就咕咕叫了。

  這些就是我們紹興以前和現在的新年,也和我們來介紹介紹你家鄉是如何過新年的吧!

春節風俗習慣作文400字 篇6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傳統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因此春節的習俗也多種多樣。因為相傳年獸怕紅色,怕火光和怕響聲,所以人們便有貼春聯、放鞭炮、敲鑼打鼓等習俗。 不同時期、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習俗都不相同。

  在浙江的春節中,活動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在農曆臘月二十三日,傳說這日是“灶王爺上天”之日,因此家家要祭灶神。人們認為灶王爺上天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幾句,便會給家裡帶來幸福,可保佑來年一家平安。因此,每年臘月二十三,家家戶戶都要祭祀灶神,請求他上天后多說好話、吉利話。民間傳說,灶王爺上天專門告人間善惡,一旦那家被告有惡行,大罪要減壽三百天,小罪要減壽一百天。

  農曆臘月二十四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南方叫“撣塵”。在春節前掃塵,是我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 統統掃出門。

  除夕是指每年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天的晚上,它與春節(正月初一)首尾相連。過了十二點就是大了一歲。壓歲錢是由長輩發給晚輩的,有的家裡是吃完年夜飯後,人人坐在桌旁不許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長輩發給晚輩,並勉勵兒孫在在新的一年裡學習長進,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後,放在他們的枕頭下

  這就是浙江的春節習俗。

春節風俗習慣作文400字 篇7

  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後一天夜裡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探究這個習俗的來歷,在民間流傳著一個有趣的故事:

  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後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後,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口來煞,稱作“年關”,並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淨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後門都封住,躲在屋裡吃“年夜飯”,由於這頓晚餐具有兇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非常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後,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閒聊壯膽。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慣。

  守歲習俗興起於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歲的詩文。“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人們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風俗被人們流傳至今。

春節風俗習慣作文400字 篇8

  “扭秧歌”對我來說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媽媽經常提到他;陌生的是,我從來沒見過。

  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去年春節,我有機會看到了它,那場面可真夠壯觀的,使我終身難忘。

  正月初一的早上,媽媽帶我去逛地壇廟會。廟會上,賣的東西可真不少。光是吃的就有七八十種,什麼“驢打滾”,“艾窩窩”。讓人看了真要垂涎三尺了。廟會里不僅東西多,爾且人也特多。遠遠看去,人群就像一團亂麻纏在一起似的,黑壓壓的一片。忽然,我發現東北角的人最多,人們緊緊挨在一起。

  我好不容易才擠進去。往前一看,嘿!這是什麼?真棒。只見廣場上幾位老爺爺與老奶奶,身穿紅色的服裝走擺擺步。衣服上掛著一條紅段子,腰上繫著一隻鼓。隨著鼓不停的敲,翩翩起舞。腳步隨著鼓點越跳越快,最後想飛起來一樣。場面十分壯觀。

  這時,媽媽擠了進來,對我說:“佳欣,這是扭秧歌。”“是啊。孩子。”這時,一位老爺爺搭上話,“扭秧歌在你出生前就不演了,你是第一次看吧?”我輕輕點點頭。老爺爺繼續說:“要不是十一屆三中全會號召我們繼承民族文化,可能你們這輩人盡看不著他了。”

  聽著這位純樸憨厚的北京老漢的一番話,看著扭秧歌,我的心中泛起了一陣陣的波瀾,久久不能平靜。我在想:中國扭秧歌與許多其他民族文藝,都是我國民族藝術的珍品,如果人們一味的去追求洋玩意爾把我們自己的藝術珍品扔掉,那多可惜啊!

  “扭秧歌”不但是中國的“土產”,而且它顯示著中華民族的氣魄,把奮進的精神帶給我們每個人,我們一定要繼承他,發揚它。

春節風俗習慣作文400字 篇9

  過年了,過年了,個個家裡都是喜氣洋洋,熱熱鬧鬧。但是,鞭炮不僅是我們小孩最受歡迎的,大人也不例外。擦炮,摔炮……種類繁多,好玩極了!

  大年初一一早,“噼裡啪啦,噼裡啪啦”的鞭炮聲就響了起來,甭提有多熱鬧了!

  對了,要說放鞭炮,還有一段故事傳說呢!

  傳說,很多很多年前,森林裡有種非常兇惡的野獸,叫做“年”。每年夏曆臘月除夕那天,它都要出來大吼大叫,專門吃人和牲畜。當時沒有人能夠制服它。為了躲避“年”的災難,人們都要在除夕那夭殺豬宰羊敬供年,只有讓它脹滿肚子,它才不傷害人畜。

  有年臘月除夕這天,人們忘了殺豬宰羊來敬“年”,“年”一來就大吼大叫,要想吃人。人們沒法只好關上大門,爬到竹樓上去躲著。“年”從這家走到那家,到處轉來轉去找東西吃。它見到處空空蕩蕩的一無所得,不由氣得發瘋嚎叫。這時,鄰近一家的竹樓失火了,火勢很大,燒得竹子“劈劈啪啪”地亂響。“年”聽到這突如其來的響聲,嚇得逃回森林去了。

  躲在樓上的人們發現了這個秘密,以後每到臘月除夕這一天,便去砍許多竹子來燒,竹子“劈劈啪啪”一爆響,“年”就被嚇跑了。同時,人們還發現“年”怕鮮紅的顏色,於是又把桃木板染成紅色,掛在大門的兩邊,這就是批符。以後發明了鞭炮,鞭炮就代替了爆竹。

  每當晚上我和爸爸媽媽散步,都會看到那美麗的煙花,都會融入那喜氣的氣氛當中……

春節風俗習慣作文400字 篇10

  春節裡,我發現了許多有趣的習俗比如。

  壓歲錢:春節,大人都要給小孩壓歲錢。這不是沒有由來的。相傳,古時候的中國曾經有個怪獸叫“祟”,這個怪物經常在除夕夜到小孩家裡吃小孩。於是家裡的大人都把錢裝在紅色的包裡,夜晚悄悄地放在小孩的枕邊。等“祟”來到床邊時,紅色的包就會發出耀眼的光芒,將“祟”嚇跑。因為“歲”與“祟”同音,後來,長輩就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送給小孩,這樣小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了。到了現在,壓歲錢已經變成了在新年的第一天,晚輩給長輩拜年時,長輩會拿出壓歲錢給晚輩。

  春聯:春聯是對聯的一種,原本寫在桃花木上,桃花木是紅色的,有驅邪避難的寓意,所以選擇桃花木為春聯的選材。現在的春聯不再用桃花木了,而是用紙來代替桃花木。並且模仿桃花木的紅色。演變成了現在的春聯。

  貼倒福:曾經有戶人家,有個奴才不識字,春節把“福”字貼倒了,主人火冒三丈。但一個奴才急中生智,說:“我常聽人說,這家的福到(倒)了!這不是意味著您家的福氣大了、到了嗎!”主人一聽,轉怒為喜。重重的獎賞了不識字的僕人和急中生智的那個僕人。後來,就演變成了現在的家家都貼倒福。

  中國的習俗真多!中國有趣的習俗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