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寫作方法> 記敘文寫作首尾照應的技巧

記敘文寫作首尾照應的技巧

記敘文寫作首尾照應的技巧

  相信大家都寫過作文吧,尤其是在作文中有重要意義的記敘文,記敘文是透過描述人物、時間及狀物、寫景等,來表達一定的中心的一種文體形式。這型別的作文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記敘文寫作首尾照應的技巧,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首尾式照應

  首尾式照應,就是在文章開頭出現的事物或語句,在文章結尾又再次出現,從而構成首尾呼應的關係,使全文形成一個首尾圓合、嚴密無懈的整體。首尾式照應的作用,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在內容上,它可以強調某種思想感情,強化主題意義,加深讀者印象,提高表達效果。二是在結構上,它可以增強文章的完整性和迴環美。

  首尾式照應在記敘文中的運用,常見的有兩種情況。

  一是運用倒敘方法的記敘文,必然是首尾照應,這種情況最多,也最典型。例如《記一輛紡車》,它運用了倒敘的方法,首尾照應很嚴密。請看首尾兩段的有關內容:

  首段:“我曾經使用過一輛紡車,離開延安那年,把它跟一些書籍一起留在藍家坪了,後來常常想起它。想起它,就像想起旅伴,想起戰友,心裡充滿著深切的懷念。”

  尾段:“就因為這些,我常常想起那輛紡車。想起它就像想起旅伴和戰友,心裡充滿著深切的懷念。圍繞著這種懷念,也想起延安的種種生活……”

  這兩段文字,在內容上、感情上、修辭上、時間上、地點上、表達方式上等方面,幾乎都是相同的,前者放在開頭,領起全篇,造成懸念,揭示主旨,激發讀者閱讀的興趣。後者放在結尾,總結全文,強調中心,回扣文首。這樣,既強調了作者與紡車的密切關係,又深化了紡車的不平凡意義,使文章形成了一個很嚴密的整體。

  二是運用順敘方法的記敘文,也有首尾照應的,但沒有運用倒敘方法記敘文的照應那麼周密,那麼嚴整,運用的頻率也不高,難度卻較大,但如果運用得好,會產生別出心裁的效果,例如莫懷戚的《散步》,是一篇用順敘方法寫成的記敘文,其中就運用了這種照應的方法。

  先看開頭:“我們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

  再看結尾:“這樣,我們在陽光下,向著那菜花、桑樹和魚塘走去,到了一處,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

  這兩段文字的照應,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情節的照應,即“散步”;二是人物的照應,即“我”母親、妻子、兒子等祖孫三代四個人。而且,照應的順序很有講究,開頭是“散步”總概,結尾是具體的“散步”;開頭由“我”到“母親”到“妻子”到“兒子”,結尾依然是這樣的安排順序。這樣照應,既有序,又有物,既合理,又嚴密。

  首尾式照應是使文章完整的最主要方法之一,運用時,有兩點值得注意:一是照應的語句要有所變化,不能簡單重複,否則顯得呆板;二是開頭和結尾的文字,要有明顯的適應性,開頭只能作開頭,結尾只能做結尾,不能互換而用。

  總結式照應

  總結式照應,就是在文章有關段落的前面或後面,對上面或下面的內容進行總結或領起,這種總結總領式的語句或段落,至少出現兩次,而且句式或段落的內容和形式基本相同,從而形成前後照應的關係,使文章渾然一體。

  總結式照應既在內容上歸束上文,領起下文,又在結構上勾連前後,具有明顯的階段性,有的從內容上,逐層引向深入,有的從感情上,依次推向高潮。它在內容上以總結總領為主,在結構上以照應為主。例如《白楊禮讚》這篇文章,全文共9個自然節,總結式照應主要體現在第4、第6兩節。第4節:“那就是白楊樹,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實在是不平凡的一種樹。”第6節:“這就是白楊樹,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決不是平凡的樹。”這兩段文字,前者總結是第3節內容,後者總結第5節內容,它們都是一名話,都是獨立成段,二者不僅內容相同,都是說白楊樹的不平凡,都是說白楊樹的評贊,而且句式也都是相同的,都是二重轉折複句,都是判斷句加否定句,實際上,只有兩個詞之差,其餘所用的文字也都是相同的。這樣總結,就構成了明顯的照應關係,使文章前後相聯,彼此關照,避免了鬆散和拖沓,強調了白楊樹的不平凡意義,總結很有深度和力度。

  總結式照應的另一種形式,就是體現文章主題思想的語句在文中多次出現,如果出現在開頭,則起領起作用,如果出現在中間或結尾,則起總結作用。這種照應階段性不明顯,但更自由靈活。《釣勝於魚》這篇以記敘文為主的哲理散文,就採用了這種照應的方法。體現文章主題的語句是“我是為釣,不是為魚”,這個句子在文中完整地出現有兩次,一次是在第6節,二次是在第 18節,除此而外還有與之相近的句子,如第10節:“能夠欣賞釣,而不計較魚”;如第17節:“不是為魚的釣者”等。這些語句,有的用於段落的開頭,有的用於段落的結尾,概括領起,總結歸納,前照後應,十分和諧緊湊。

  總結式照應有明顯的階段性,階段的體現有兩種形式,一是並列式,像《白楊禮讚》;二是遞進式,如《釣勝於魚》。運用時,要注意文章的發展順序,是並列式還是遞進式。如果是前者,總結的語句可以相同:如果是後者,總結的語句就要稍有變化,要符合遞進的內容特點,還有,總結的語句宜簡不宜詳,以概括為主,表達上一般是議論或抒情。

  伏筆式照應

  伏筆式照應,就是在文章的前面為後面設下埋伏的內容。這種照應,有的體現在事物上,有的體現線上索上,有的體現在情節上,用得比較多的是後者。伏筆式照應講究的是“伏”,“伏”的內容設計要服從全文的主要情節,不能旁逸。同時,後文要有對前文“伏”的內容的說明,使“伏”的.內容有個圓滿的交代,從而形式前伏後應的密切關係,使文章結構嚴謹。

  伏筆式照應既有單一性的,又有多樣性的,前者按一條線索設定伏筆,單線發展,這種照應,比較簡單,讀者容易掌握.後者多方面地設定伏筆,也多方面交代結局,這種照應有一定的難度 ,讀者不易把握,但用得好,可以增加文章的結構美。例如,《挺進報》就運用了這種多樣性的伏筆照應。

  文章開頭提到陳然:“決心學寫仿宋字”,獄中黨組織又指示陳然“心須堅持寫仿宋字”,這兩處都是伏筆,後來,特務們核對許曉軒的筆跡,得出“筆跡相同”的結論,這是對前面兩處伏筆的交代,照應十分嚴密。如果前面沒有那兩處伏筆,這個結論就很難作出,如果硬寫上這個結論,就顯得突兀了,這是第一組伏筆式照應。

  拓展閱讀:記敘文寫作技巧

  1、要交代清楚事情發生的地點、時間;要把事情的經過、因果寫明白。一件事,總離不開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原因、結果等六個方面的內容,因此,只有把這些方面寫清楚了,才能使別人明白你寫了一件什麼事。

  然而,交代這六個方面內容不應該呆板,要根據文章的需要靈活掌握。時間、地點也並不是非要直接點明不可的,有時候可以透過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徵及其變化,將它們間接表示出來。如“雞喔喔叫了起來”,就是指天將亮了;“西邊的太陽就要落山了”,指的是傍晚。

  2、要把事情經過寫具體,並做到重點突出。在記敘文六個方面的內容中,起因、經過和結果,是構成事情最主要的環節。為了把事情寫得清楚、明白,在記敘中一定要寫好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特別要把事情的經過寫具體,給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3、記敘的條理要清晰。一件事都有發生、發展和結果的過程,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記敘,文章的條理就會清楚明白。

  確定記敘的順序以後,還要安排好段落層次。適當地分段,可以使文章眉目清楚。要做到記敘的條理分明,必須在動筆之前,仔細地想一想,文章應該先寫什麼,再寫什麼,然後寫什麼,把記敘的輪廓整理出來。寫記敘文,必須考慮哪些先寫,哪些後寫,安排好記敘的順序,否則就會頭緒雜亂,條理不清。

  記敘文六要素

  記敘文第一要素是時間,年、月、日、時寫清楚;第二要素是地點,要寫環境和住處。第三要素是人物,不寫人物是糊塗,第四要素是原因,為何發生找原因;第五要素是經過,來龍去脈寫清楚;第六要素是結果,交代結局別含糊。

  時間

  可以是過去、現在和將來,也可以是一天的任何時間,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是有具體的時間,但是這個時間並非你能確切的描述,比如說:作文題目為《一個夏天的早晨》,看似平常的一個早晨,你可以寫不同的情況。

  地點

  地點就是所記敘的事情發生的地方,可以說是故事的承載體。有的可以從作文題目確定地點,如《校園裡的一天》、《小區裡的奇怪事》等,這些地點就是校園、小區。

  人物

  人物是記敘文的核心,所有的故事都是圍繞人物展開的。而人物的精神面貌,形態,思想,特徵等都必須透過筆表現出來。如《我的老師》這篇文章,通過幾件事寫出了一個嚴慈兼備的老師形象,讓我們心生羨慕之情,也深深地愛上了這位老師。

  事件的原因

  原因簡單點說就是這件事因為什麼發生的,導火索是什麼?《最後一課》為什麼是最後一課?因為戰敗了,國家被佔領,不讓在教自己國家的語言,所以這節課就成為他們的最後一課。

  經過和結果

  一件事既然發生了,他必然會有一定的過程,就像下雨,它必然經過變天,烏雲密佈,空氣潮溼,條件達到了,雨自然就下了。寫記敘文作文也是,事情經過發酵,醞釀,最後就會有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