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搭配中的學問》說課稿

《搭配中的學問》說課稿

《搭配中的學問》說課稿

  《搭配中的學問》是三年級上冊的四個專題活動之一。教學重在訓練學生有序思考能力,這種能力對學生今後的學習以及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了“《搭配中的學問》說課稿”,希望能幫助到您。

  《搭配中的學問》說課稿(1)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說教材):

  本課選自北師大版實驗教材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這是一節主題實踐活動課,課本中研究的是葷菜和素菜的搭配,但我考慮學生雖然每天都在吃各種飯菜,可真正要對菜的搭配進行主動研究卻很少,因此我把這些內容放在練習中,而改為上衣和下裝的搭配,讓學生在各種實踐活動中,學習按一定的順序搭配的方法,培養有序思考的能力。

  根據教學內容,教材特點和本班情況,擬定如下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透過觀察、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動,掌握搭配的方法。

  2、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訓練學生的有序思考能力和全面思考問題的習慣。

  3、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用數學方法解決問題的意識。

  教學重點:

  結合具體情境,能夠進行有序的思考,掌握搭配的方法。

  教學難點:使學生有序的思考問題,做到既不重複也不遺漏。

  第二部分:教學策略(說教法學法)

  1、創設生活情境,引發探究慾望

  新課程標準指出“關注學生的經驗和興趣,透過現實生活中的生動素材引入新知,使抽象的數學知識具有豐富的現實背景,努力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生動活潑、主動的材料與環境”。為此,我在本節課的教學中,以生活中笑笑生日的故事為線索進行中選材,如:穿什麼衣服、和朋友握手、肯德基裡配餐、遊樂園路線四個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並用“笑笑開生日party衣服要穿漂亮些,請大家給他提一些建議”這樣的語言,充分抓住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迅速地進入的學習狀態,從而達到了使學生真正地參與到學習中的目的。

  2、關注探究過程,實現自主探究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兒童的天性是活潑好動,願意在活動中學知識。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創設四個情境,透過擺一擺、配一配(衣服搭配);做一做(朋友握手)、連一連(配餐)、畫一畫(從具體事物中抽象出來,用符號、字母等表示出路線的搭配過程),從簡單逐漸到複雜等一系列多樣性、層次性、開放性的學習方式,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學生真正地體驗到學習活動的樂趣,體驗到數學學科的靈感,體驗到合作探究的成功,從而實現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和師生的互動方式的改革與創新。

  第三部分:教學過程

  情境一:穿什麼衣服

  1、初步感知生活中的搭配

  以笑笑生日的故事為線索進行新課教學。師:這週週末是笑笑的生日,當然忘不了邀請老朋友淘氣一起來慶祝。同時還邀請了2位新朋友,一起到肯德基聚一聚。

  既然是開生日party,當然就要穿得漂亮一些,該穿什麼衣服呢?

  請大家給他提一點建議。(激起了學生參與的熱情;充分抓住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迅速地進入的學習狀態,從而達到使學生真正地參與到學習中的目的。)

  (課件出示)笑笑的衣櫃裡放著2件上衣和2件下裝,她應該怎樣搭配?一共有幾種不同的穿法?師:請同學們拿出課前老師發給你的衣服卡片,自己擺一擺、配一配,怎樣想才能既不重複又不遺漏呢?四人小組交流方案。(透過現實生活中的生動素材引入新知,使學生透過觀察、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動,找出搭配的方法。在課堂教學中力求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放手讓學生參與學習活動,讓學生的生命潛能和創造精神獲得充分釋放。)

  2、探究搭配的方法,能夠有序思考

  一種是固定上衣,用下裝搭配,一種是固定下裝,用上衣去搭配。(課件同步演示上衣和下裝的搭配方式)(訓練學生的有序思考能力和全面思考問題的習慣。)最後建議笑笑穿哪套看。

  情境二:四位小朋友握手

  笑笑穿好衣服來肯德基與三個好朋友會面,每兩個人要握一次手,四個人一共握幾次手?每個四人小組實際握一握手,看看一共要握幾次。怎樣想才能既不重複又不遺漏呢?(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整個學習過程,使學生真正地體驗到學習活動的樂趣,體驗到數學學科的靈感,體驗到合作探究的成功。)

  情境三:肯德基裡配餐

  1、有這麼多飲料和漢堡,請挑選出你們最喜歡的一瓶飲料和一個漢堡作為主餐,看看有幾種方法選擇?在學習卡上用線連一連。注意做到既不重複又不遺漏,並在小組內記錄你的配餐方法。

  2、抽問某些小組的配餐情況,記錄情況,以及搭配出了幾種方法?

  (重視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透過自主探索交流,自己解決問題,體驗成功,充分感受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

  情境四:遊樂園路線搭配

  吃完飯笑笑與他的3個朋友來到了遊樂園玩。

  (課件出示)從兒童樂園到水上迷宮共2條路,從水上迷宮到摩天輪有3條路,問從兒童樂園經過水上迷宮到摩天輪,一共有幾條路要走?引導思考:每條路既沒有路名,又沒有其它標誌,同學們很難把路線表述清楚,你有好辦法嗎?

  學生:標上路名,或者用字母、數字來代替。

  你可以怎麼走?從兒童樂園到猴山一共有幾條路?(指導學生“用字母表示搭配過程”的方法。

  第四部分:總結規律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小結:按一定的順序搭配,可以做到既不重複,也不遺漏。

  總之,在本課中,努力貫徹新課標,本著以學生髮展為主的原則,重視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透過自主探索交流,自己解決問題,體驗成功,充分感受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

  《搭配中的學問》說課稿(2)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搭配中的學問》。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最後一個課時的內容,是一節實踐活動課。本節課透過多種實踐活動,使學生學會按一定的順序搭配的方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有序思考的能力和用數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些能力對學生今後學習數學乃至其他學科,以及解決生活中類似搭配的實際問題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二、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在生活中會遇到有關搭配的問題,並能夠進行較簡單的搭配,但是缺乏有序的思考,無法進行有序的搭配。

  根據這一實際情況和教材的編寫意圖,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在學生親歷實踐活動的過程中,自主探索有序而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方法,並能進行有序的搭配。

  能力目標:創設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幫助學生獲得初步的數學實踐活動經驗,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培養學生學數學的興趣和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自主探索有序而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方法,體會解決問題的策略。

  教學難點:經歷實踐活動,感悟有序搭配的方法。

  三、教學策略

  新課標十分重視數學活動的建設和開展,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與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因此,在本節課中我充分利用學生熟悉的實際生活情境為問題情境,讓學生在活動中透過獨立思考、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逐步感悟有序全面思考問題的方法,探索搭配問題的規律,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從而更深地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提高應用數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獲得良好的數學學習體驗。

  多媒體的'合理使用可以為我們的課堂注入活力,大大提高課堂效率。在本節課中我精心製作了多媒體課件,直觀形象的畫面彷彿使學生置身於真實的生活情境之中,有效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更積極地投入學習,更直觀地理解新知,更深切地感受到數學無處不在。

  四、教學流程:

  真正的教育是在充分尊重學生的基礎上實現的,有效的教學是圍繞著學生的學習開展的。教學不是簡單地告訴,它更重要的是給學生提供機會,讓學生去經歷對知識的體驗和探索的過程。本節課上我力求讓學生在探索中收穫體驗,在交流中深化認識,在拓展中訓練思維。

  具體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

  1、創設情境感知搭配

  2、藉助活動體驗搭配

  3、運用知識拓展搭配

  4、反思總結、拓展延伸

  1、創設情境感知搭配

  新課開始,我把搭配這個生活中常見的數學問題放置在一個廣闊的生活背景中,透過談話的形式,創設一個“開心盒飯中心”開業的情境。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同時,使學生初步感知搭配知識在生活中應用的廣泛性和普遍性。

  2、藉助活動體驗搭配

  在這一環節中,圍繞“開心盒飯中心”配菜搭配這一主題,我設計了相關的實踐活動。在這裡,教師把學生推到主體地位,讓學生以同桌二人為一小組,透過想一想,擺一擺,配一配,記一記的方式主動獲取知識,教師只是在關鍵處啟發、點撥,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從始至終參與學習知識的全過程,領悟到知識的真諦。

  活動一: 搭配星期一的菜譜

  在這個環節中我透過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後讓學生從自己的生活實際出發,在自主探究中,初步感知搭配的方法。

  活動二:搭配星期三的菜

  在這個環節裡,我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活動的機會,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找到搭配的規律和方法:按一定的順序,才能不重複、不遺漏。體驗搭配的有序性。並使學生覺得數學學習是有意義的,從而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和探究開拓的意識。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整個學習過程,使學生真正地體驗到學習活動的樂趣,體驗到數學學科的靈感,體驗到合作探究的成功。

  活動三:搭配星期五的菜譜

  在這個環節中,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數學知識,自主探索,大膽猜想,發現並找到較好較快的獲得搭配結果的規律,能應用乘法原理來解決搭配的問題,鼓勵學生解決問題應多樣化並且訓練學生有序思考的能力,重視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透過自主探索交流,自己解決問題,體驗成功,充分感受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

  3、運用知識拓展搭配

  在配菜搭配結束後,為了給學生一個綜合運用新知識的空間,我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比如:服裝搭配、設計動物園參觀的路線。這是學生身邊經常發生的事情,使練習充滿了情趣,用生活激活了學生的記憶,鞏固了所學知識。

  4、反思總結、拓展延伸

  最後引導學生談本次學習的感受。這一環節的設計再次拉進了數學和生活的距離,鼓勵學生去發現數學,引導學生及時地總結收穫,反思自己,從而使學生學會學習。

  六、預設生成

  透過本節課的教學我想在以下幾個方面有所體現:

  1、以生活為主線,密切聯絡實際

  學習數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就是使學生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須的重要數學知識以及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必要的應用技能,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基於這些理念本節課的設計以生活情境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使學生知道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產生對數學的親切感,賦予課堂真正的生命力。

  2、關注探究過程,實現自主探究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兒童的天性是活潑好動,願意在活動中學知識。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力求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放手讓學生參與學習活動,讓學生的生命潛能和創造精神獲得充分釋放。

  《搭配中的學問》說課稿(3)

  教學內容:

  《搭配中的學問》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數學廣角中的內容,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在訓練學生有序思考能力,這種能力對學生今後的學習以及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學情分析:

  學生在二年級“數學廣角”的學習中已接觸了簡單的排列和組合內容,在此基礎上,本單元內容難度稍有提升,而且問題情況也更加複雜,同時給出更簡潔、更抽象的表達方式,進一步培養學生有序、全面思考的能力。三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知識儲備和生活經驗,能夠把物體進行簡單的組合,但他們的認識水平還停留在感性層面,無法做到有序搭配。為此,本課設計了以衣服搭配為主題的情境教學,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使學生掌握搭配的知識。

  讓學生在各種實踐活動中,學習按一定的順序搭配的方法,培養有序思考的能力,以及發現數學問題的意識和運用知識與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在解決實際問題中,掌握搭配的方法,體會有序思考的價值。

  過程與方法:透過畫一畫、連一連、等活動體驗分類、分步計數、數形結合的方法。

  情感與態度:在小組合作交流中經歷數學化的過程,感受符號化思想。

  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用數學方法解決問題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重點:初步掌握搭配的方法,體會有序思考的價值。突破方法:創設情境、活動實踐、合作創新。

  難點:用適當的方式表達出搭配的過程與結果。突破方法:觀察猜測、動手操作、合作交流。

  教學理念與實施:

  在幾磨課中專家老師多次強調本次示課必須圍繞:

  1、突出學生、突出學習 突出合作、突出探究。

  2、把握“民主為基礎”的原則,從學生課堂生成的實際出發,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做到學習任務呈現精細化、自主學習引導精細化、小組展示交流組織精細化。

  具體到本課要讓學生在寫一寫、畫一畫、擺一擺等多種自主活動中展示思維魅力課堂教學中力求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放手讓學生參與學習活動,讓學生的生命潛能和創造精神獲得充分釋放。在教學中可以採用獨立思考表達想法、動手實踐體驗思考、同伴互相分享思維、小組合作相互讀懂等多種學習方式,促進學生的思考與交流,展示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個體與小組、團隊的思維碰撞中不斷感受提升,最終掌握有序、全面的思考方法。

  實際磨課中多次凸顯出教師總會以預設牽引學生:學習任務呈現不明造成學生自主困難:學生展示交流環節中隨意性大問題。所以在每一次試課中專家教師給出了針對性解決策略。

  任務呈現要結合學生年齡特點、心理認知規律具體,準確的表達。

  教師在巡視中要做到心中有數,課堂二次設計,使展示交流中有層次呈現,讓學生在觀察對比中找到最最佳化的解決方法。

  磨課中多次對不足進行了修改。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中成長

  教學反思: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時要躬行,本次研討,磨課,示課中還有許多不足,許多的遺憾、許多的瑕疵,在許多的細節中一定還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在今後的工作中仍須付出百倍的努力、鑽研才能得到進一步的改進。總之本次活動我們深深體會到:高效課堂離不開教學環節的精細化,離不開對教材的深究化,離不開對學生了解的精準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