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明文> 科普說明文的特點

科普說明文的特點

科普說明文的特點

  科普說明文說明文是一種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文章體裁,但是有很多同學並不瞭解是什麼。如下小編就為大家收集了科普說明文的特點,歡迎閱讀!

  科普說明文的特點

  ⑴說明性

  科普說明文的寫作目的在於介紹科學知識。是科普說明文,就要介紹科學知識。

  ⑵單一性

  一篇科普說明文,一般只說明一個科學現象,介紹一種科學知識。

  ⑶通俗性

  科普說明文介紹的知識多是普及性的,所以要求用通俗有趣的浯言,深入淺出地進行說明。

  科普說明文的特點

  科學小品既有別於一般小品文,又和其它科普說明文不同,具有自己的特點。

  ⑴亦小亦新

  科學小品不僅篇幅短小,還要內容新鮮獨特。能尺幅千里,寸鏡萬菌。它緊跟科技的發展和時事的變化,及時普及新的知識。

  ⑵亦俗亦雅

  科學小品用語通俗,淺顯易懂,既能引發眾人的興趣,又能準確地說明科學知識。

  ⑶亦詩亦哲亦知

  科學小品融科學性、藝術性和思想性於一體。因此憑添的詩、哲、知合一的風味,使人在增長知識的同時,也啟發了思想,陶冶了情操。

  科普說明文怎麼寫

  如何上好科普說明文使趣味性、知識性有機的結合,一直是我們思考、探索的問題。本學期我們在集備課《太陽》一課進行嘗試,總結出以下幾點感想:

  一、明確說明文應交給學生什麼。科普說明文是以介紹科學知識和說明方法為主的,老師要引導學生透過閱讀,把握文字所承載的科學知識,還要引導學生關注知識背後的語言文字、表達方式、作者思考問題、關注問題、細心觀察的科學態度以及知識所折射出來的人文情懷與科學的光輝。這些都應成為科普說明文的學習內容。例如教學《太陽》一課,教學目標除了要學生掌握說明文的說明方法、語言的簡潔、準確外,還應透過學習、交流激發學生探索自然科學的興趣和學習太陽無私奉獻的精神。

  二、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要充分挖掘科普說明文文字的趣味因子,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來組織教學。有一位教育家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所以在教學《太陽》一課,我們設計了讓學生做小小科學家研究太陽的環節,課前讓學生提出他們想探究的問題,課堂上讓學生透過充分的閱讀、小組合作學習研究太陽,再以科學考察成果報告會的形式展示探究的結果。這一設計打破了傳統教學中逐段分析講解的枯燥學習方式,讓學生置身於科學探究中,以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的身份親歷學習過程,極大地滿足了學生的心理需要,讓他們充分領略了探究學習的樂趣。

  三、重視實踐。語文學科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在科普說明文教學中,知識與能力是一隻鳥兒的雙翼,缺其一翼,鳥兒便會折翅。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創設說明情境,讓學生運用習得的說明方法練習說明事物。在教學《太陽》一文,我們設計了課堂小練筆環節:模仿《太陽》一文,選取月亮的一兩個特點寫一寫,運用列數字、作比較等說明方法,嘗試把月亮的一兩個特點說清楚。此環節將課文中的內容提煉為學生練筆的內容,在讀懂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再進行相應寫的訓練,使“讀”與“寫”融會貫通,獲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科普說明文的教學方法

  一、讀為基礎

  語文知識是在靈活的課堂教學中被學生認知、吸收的,學生作為課堂學習的主體,其閱讀感知能力是教學的關鍵。由於小學生對科普知識具有較大的認知差異,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和科學素養水平參差不齊,教師在教學中應當充分考慮不同學段學生的具體情況。

  讀作為語文學習的基礎,對於各個學段的教學都極為重要。小學教材中的說明文語言較之文學作品語言客觀嚴謹,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普遍反映科學術語較為拗口,難以理解文章內容,學生與文字的對話存在斷層。教師在教學中應當充分地引導學生透過讀體會規範言語中所蘊含的作者情感,讀懂科學知識,讀準科學語言,讀透科學感悟。

  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以多種讀的方式充分認知文字。初讀整體感知文章大致內容,理清文章行文邏輯順序,如質疑—舉例論證—總結,精讀時引導學生了解說明物件的特徵,瞭解文章所使用說明方法的表達作用,在整體回顧的過程中,讓學生能夠充分的品味語言準確捕捉文章中的重要資訊,理解其“管中窺豹”的表達效果。

  如在教學《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一文,如何讓學生能夠準確理解“孿生兄弟”的意思,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就火星和地球之間相似的地方進行比較,以科學證據來肯定科學家的推斷,教師要注意進一步加深其對文字的語言的準確性和內容的生動性,如能否將說明文中作者所使用的“大多”、“很少”、“大概”等詞語刪去,引導學生說出原因,體會刪去後文字意思的改變,從而加深學生對說明文用詞嚴謹規範性的。

  在科普說明文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列數字、打比方、舉例子等說明方法的使用,讓學生透過朗讀,品析文中語句,形象地感知文中的說明方法。

  二、思為關鍵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如果將說明文知識簡單地灌輸給學生,或者引導學生直接透過文字閱讀獲得知識,忽視學生在文字感知閱讀過程中的個性化思考,可能進一步導致師生之間的知識落差。“所謂知識落差是指教師傳授的知識量與學生可能接受的知識量之間的比差。

  在教學中,教師一方面要努力最佳化教學過程,追求課堂教學容量,使學生在聽課中始終保持積極的狀態;另一方面要透過客觀分析學生的基礎現狀及接受能力,來確定恰當的知識落差。”根據小學生的認知心理特點,選入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說明文語言較為形象簡明。

  教師應當在引導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採用適合小學生的教學方法,如根據說明文的表達方式的不同,分為事物說明文、事理說明文、記敘性說明文、文藝性說明文、實用性說明文,而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多以事物說明文、科普說明文為主,學生透過嚴謹規範的'語言獲得對說明形象的認知。

  學生在品讀具有文學趣味的說明語言的同時,根據自身的知識經驗對文章內容進行思考,當學生把握說明語言的說明方法和說明語言,對課外知識內容進行重新分解組合,從而提出其他問題,這就是動態教學中教師所面臨的生成問題。

  說明文教學過程中,由於小學生知識背景的差異,容易生成各種臨時性的動態問題,這種問題的生成恰巧是學生個性化思考的結果。教師應當根據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及時轉變自身的角色,及時補充科學知識,與學生進行平等互動的交流,讓學生能將文字教學中的疑惑充分化解。

  在小學說明文教學中,師生的思考極為關鍵,教師的思考能夠為預設教學提供基礎,學生的思考能夠為教師的及時總結反思提供基礎,兩者之間互為因果。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引導者,應當進一步將新課標的理念滲透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進一步深化課堂學習中獲得感性知識,與自身的背景知識進行雙向結合,真正地激發學生自身嚮往科學、熱愛科學的內部情感。

  教師一方面要充分地預設說明文教學。關注於傳授科學知識和培養創新技能,有效地聯絡三維目標,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重視學生的質疑,敢於正面教學目標的落差。

  另一方面從學生實際需要出發,帶領學生探究說明文中的科學價值,分清主次、重難點教授知識,切勿將說明文文字的字詞篇章知識、說明順序、說明方法一鍋燴,進而偏離說明文教學的初衷。

  再者教師應當重視學生的個性化思考,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探究、自主感悟,以課堂互動對話的方式,進行平等對話溝通,真正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能在說明文教學中真正地改變自身的角色定位,成為科學知識探究的小主人,教師成為啟發點撥作用的引路人,合理引導教學活動。

  三、行為反饋

  說明文以科學知識為基本內容,教學時具有自身的規律,教師不僅要抓住文字中的知識重點,帶領學生學習表達方法和語言文字,還應當將課內文字知識拓展遷移到課外,讓學生透過掌握的學習方法,一方面能舉一反三地對同類型的科普文章進行有效地解讀,為自身的寫作技能奠定基礎。

  另一方面轉變已習得的知識為實踐技能,在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雙向壁壘中積極課外觀察、實驗操作、記錄資料、科學反饋的方式,開發利用說明文文字中所涉及的知識。新課標明確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小學說明文教學中,教師應當合理地引導學生進行課外實驗,增強學生的自主探究性。

  附:科普說明文作文

  星期五,我們學校開展了一次科普表演,來,讓我們一起去探索科學的奧妙吧!

  “小朋友們,大朋友們,大家下午好。”一個蜻蜓飛出來說,在她的一段自我介紹之後,我們終於知道了她的來意,她想送我們一份見面禮,就給我們來了一段小魔術,我們睜大了眼睛,站起身來,屏住呼吸,哇塞,這個蜻蜓人把一根毫無異樣的繩子一變,就變成了三根繩子,她在從尾到頭一摸就變成了一根長長的繩子,她再從尾到頭這麼一摸又變回了原來的那條繩子,哇塞,我們一個個心服口服,十分敬佩。

  “ 蜻蜓人,蜻蜓人。”博士大叫,蜻蜓聽見了,就以為博士要來批評蜻蜓,所以蜻蜓就躲到了我們中間來,可還是被這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博士給找到了,蜻蜓人口渴了起來,蜻蜓問博士要水喝,博士為蜻蜓人準備了淡鹽水,可蜻蜓人不愛喝淡鹽水,之後博士叫蜻蜓人把淡鹽水倒入另一個空空如也的杯子裡突然就變成了鮮紅的西瓜汁。博士說:“這下你滿意了吧。”蜻蜓人還在驚訝中沒有醒過來,蜻蜓人好像故意對博士說:“我不喜歡喝西瓜汁。”博士說:“那個西瓜汁倒入另外一個空空如也的杯子裡。”倒入下去後,西瓜汁確變成了乳白色的牛奶,我的天啊,太神了!可是蜻蜓說:“我也不喜歡喝牛奶。”蜻蜓人以為博士沒法子了,可誰知博士面不改色反而還笑咪咪地說:“你再把牛奶放入另一個杯子裡,蜻蜓人一放,牛奶又立刻變成了淡黃色的哈密瓜汁,這下蜻蜓人心服口服了,她拿起哈密瓜汁喝,可被博士攔住了,博士說:“其實這裡面博士我是提前放了科學物品才會變成剛才的水果汁。”

  蜻蜓人邀請了六位小朋友,上去跳分子舞,大家就在這優美的音樂和歡樂的笑聲中結束了這一次科普活動,通過了這一次的科普活動我也學習到了許許多多的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