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明文> 關於細菌的說明文

細菌的說明文

關於細菌的說明文

  相信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特別是作為常用文體的說明文,根據說明特點的不同,說明文可分為自然科學說明文和社會科學說明文兩大類。那麼優秀的說明文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細菌的說明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細菌的說明文1

  現在我們正在遭遇一場特殊的戰爭,它引起關注的程度已經不亞於伊拉克戰爭。交戰的一方是人類,地球上的霸主;另一方是微生物,生物界的元老。這是一場生物界的新老霸主之戰。微生物絕對是強敵。我覺得我們應該像中世紀的騎士一樣,對夠格的對手給予尊重。

  世界上的物種不計其數,但一般分為五大類:原核細胞生物(其中包括細菌),真核細胞生物,真菌,植物和動物。植物是生產者,它們承擔了將太陽能轉化為生物能的任務。動物是消費者,他們直接或間接地攝取植物轉化的生物能。細菌等微生物的作用是分解有機物,如果沒有這些分解者,地球是不可想象的,屍體比活物還多,我們的生存空間將成為名副其實的垃圾場。

  原核生物中相當一部分是細菌,細菌是單細胞生物,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它們的大小要用微米來計量,1000微米是1毫米。細菌分為自養型和異養型兩種。前者可以進行光合作用,依靠無機物生存,後者則依靠有機物生存。病毒是沒有細胞結構的,它們更加微小,要用奈米來度量,1奈米是千分之一微米。病毒的形狀非常別緻,可以說獨一無二。數學家陳省身在一次演講中說:20xx多年前歐幾里得在他的幾何學中提出,空間存在著五種正多面體:正四面體,正六面體,正八面體,正十二面體,正二十面體。前四種形狀在大自然中都可以找到,正二十面體似乎只存在於人的理念中,直到20xx多年後的今天,生物學家才在病毒的身上看到了歐氏幾何中的那個最精美、複雜的形狀。

  細菌有以下幾個性質和特徵:

  第一,細菌是生物界當之無愧的元老。大約在35到36億年前,地球上產生生命不久,細菌就出現了。當地球上的生命過半時才出現了真核細胞生物,5.8億年前才出現多細胞生物,人類的出現是極其晚近的事情,只有200萬年的歷史。可以說地球上的生命史一半是細菌的故事。

  第二,細菌無所不在。如前所述,細菌是地球上的生命之樹的根基,並且至今仍有巨大的生命力。它們能承受從攝氏零下30度的低溫到150度的高溫,它們生存於大氣、水和土壤中,甚至6英里以下的玄武岩中也有它們的蹤跡,它們還可以生存在動植物體內。它們無處不在,無時不在,並且數量和質量非常可觀。舉幾個例子,一粒普通的泥土中有幾億個細菌,人的一滴唾液中有幾百萬個細菌,甚至人體體重的10%是由細菌構成的。地球上細菌的總量是多少很難估計,但是很多學者願意試解這一難題。一個學者測出了一杯水中的細菌,由此推論,海洋中的細菌總質量是陸地上全部生物的五十分之一。另一個學者,作了更艱難的估算,地球上全部細菌的總和超過其他全部生物的總和。順便說一下,1只螞蟻的重量是1-5毫克,但世界上共有1億億隻螞蟻,其總重量和人類相同。可見,小個子們的實力是不可低估的。

關於細菌的說明文2

  細菌對環境,人類和動物既有用處又有危害。一些細菌成為病原體,導致了破傷風、傷寒、肺炎、梅毒、霍亂和肺結核。在植物中,細菌導致葉斑病、火疫病和萎蔫。感染方式包括接觸、空氣傳播、食物、水和帶菌微生物。病原體可以用抗菌素處理,抗菌素分為殺菌型和抑菌型。

  細菌通常與酵母菌及其他種類的真菌一起用於醱酵食物,例如在醋的傳統制造過程中,就是利用空氣中的醋酸菌(Acetobacter)使酒轉變成醋。其他利用細菌製造的食品還有乳酪、泡菜、醬油、醋、酒、優格等。細菌也能夠分泌多種抗生素,例如鏈黴素即是由鏈黴菌(Steptomyces)所分泌的。

  細菌能降解多種有機化合物的能力也常被用來清除汙染,稱做生物覆育(bioremediation)。舉例來說,科學家利用嗜甲烷菌(methanotroph)來分解美國佐治亞州的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汙染。

  細菌也對人類活動有很大的影響。一方面,細菌是許多疾病的病原體,包括肺結核、淋病、炭疽病、梅毒、鼠疫、砂眼等疾病都是由細菌所引發。然而,人類也時常利用細菌,例如乳酪及優格的製作、部分抗生素的製造、廢水的處理等,都與細菌有關。在生物科技領域中,細菌有也著廣泛的運用。

關於細菌的說明文3

  提起細菌許多人就會把它與疾病聯絡到一起,實際上大部分細菌並不會引起疾病,相反許多還對我們的身體有幫助,只有在它們的幫助下人體才能行使正常的生理功能。

  細菌是靠簡單的分裂方法進行生殖的,生殖速度相當快。細菌一般不含綠葉素,只能吸收現成的有機物來維持生活。這種營養方式叫異養,異養的細菌分腐生和寄生兩種。腐生細菌分解動植物的遺體從中吸取有機物來生活,它可引起食物的腐敗。寄生細菌從活的動植物體內吸取有機物來生活,有些可以造成動植物發病。

  假如沒有了細菌……

  大腸內的大多數細菌並不是煩人的入侵者。它們是我們請來的重要客人:是屬於你自己的細菌。它們不僅能夠幫助你消化和處理食物,還能給你提供基本的維生素。它們的作用還表現在幫助你抵抗那些有害細菌。它們做這些工作僅僅是為了換取食物,溫暖的環境和繁殖的場所(這種使雙方都能受益的關係叫做共生關係)。只要這種安排執行正常的話,你基本上意識不到身體內部的細菌和它們的活動。但如果它們的功能發揮不正常,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比如其應用抗生素,就會引起腸道或其他位置的菌群失調。引起其他病變。

  “抑制細菌再生,促進健康為全家”,這是某知名香皂品牌在電視廣告中一再強調的概念,似乎人們不接觸細菌,就會很健康了,特別是對小孩子。

  實際上,並非環境越乾淨,對人就越有好處。對小孩子來說,適當地接觸一些細菌,對於增強其免疫力是有幫助的。

  假如沒有細菌,地球也會沒有生命!

關於細菌的說明文4

  在我的脖子上有一根細細的帶子,帶子下面掛著一支電子錶,天長日久,我那條從未洗過的帶子上就聚集了無計其數的細菌。它們分很多種族,每個種族都有有自己的元首。由於領地有限,各個種族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一切代價爭奪領地。於是一場史無前例的細菌之戰爆發了。

  由於戰火的.猛烈震動,我的電子錶,。受不住了,提出抗議,細菌們正戰在興頭上,哪能聽得進去,我的電子錶只好辭職回家了,不為主人效勞了。

  戰爭進入白日化階段,許多生靈塗炭,民不聊生,每個菌族的成員都希望和平。數年後戰火終於平靜下來,只有三個菌族憑著自己的實力倖存下來。三個菌族的元首們根據廣大菌民的竟願召開緊急會議,決定和平,平分土地,簽定了互不侵犯條約,於是三國首腦會議在W菌族的首都隆重舉行。經過三個多月的角逐,與會代表唇槍舌劍各不相讓,W族覺得自己菌族的實力稍遜,不同意三分天下的協議,不肯在協議書上簽字,談判宣告破裂!

  在談判期一切似乎是那樣的平靜,我的電子錶決定重新回來工作,我高興地答應了,就電子錶準備就業的時候戰爭又爆發了,這次戰爭是W菌族挑起來的,它想一統天下,成為世界霸主。

  三國之戰又經過了很長時間,W菌族以自己的實力消滅了另兩個菌族,達到了它的目的,成為世界霸主,細菌之戰到此結束了。

  到此,各行各業安居樂業,共享和平幸福!

關於細菌的說明文5

  當說起這個話題時,很多人會驕傲的說“當然是人類頑強了!”,抱有這種觀點的人,會這樣想:人是自然界最高等的生物,人現在在各個領域都有那麼多的成就,尤其是在醫學方面,攻克了那麼多細菌給我們出的難題。而細菌卻是渺小的,絕大多數細菌肉眼都看不到。

  我覺得,其實不然。人與細菌相比,就是“尺有所長,寸有所短”。人的頑強,或是在於愛國之情,或是因為親情、友情、愛情,或是在於自己的毅力。但細菌的頑強,卻是出於最基本的生存。因為生存,細菌就要分裂繁殖;因為生存,細菌需要養分;因為生存,部分細菌就要去與人類抗爭;因為生存,細菌就要去變異。從變異中,細菌的頑強被表現的淋漓盡致。在與人類的戰爭中,細菌不斷觀察人類,就是痛苦,也要不斷更新自己,不斷改變自己。用自己的那份執著,那份敏銳,去堅持自己的頑強。我覺得,我先應該說的是從細菌的身上,人類可以學到什麼?而不是在這裡一決高低,到底是誰頑強。我希望人類不要再保有夜郎自大的心態,而是虛心的去學習。雖然人們也有自己的頑強,但是我覺得還是細菌的頑強贏得了勝利。因為,細菌不再是簡單的“頑強”,這種頑強還包括了改變。

  我再舉一個例子,有一種叫做“恐獸球菌”,以它的抗輻射能力而聞名。科學家們設想它是來自火星,因為在地球想要完成進化週期需要的時間太長了。但在火星上情況就不同了。在火星上,休眠的細菌只要經過幾十萬年就可以完成一個這樣的進化週期,原因就在於火星上的高強度輻射。而且,火星自轉軸的擺動帶來週期性的氣候變化,寒冷使細菌可以在休眠中積累足夠高劑量的輻射,隨之而來的高溫則使輻射後倖存下來的細菌能夠再生和繁殖。透過這個例子,也足以說明細菌頑強的生命力。

  我個人認為這次比較是細菌獲勝了。因為它們有著頑強的生命力,這份頑強也帶給它們了“改變”。

  “讓自己去適應環境,因為環境永遠不會來適應你。即使這是一個非常非常痛苦的過程。”這是我從《讀者》上偶然看到的,我覺得,它很好的詮釋了細菌的頑強與改變。同樣,人類不是也應該這樣做嗎?

關於細菌的說明文6

  細菌,是人人討厭的東西,它有害健康,常人都避他如蛇蠍,希望能夠遠離他,然而我們可曾想到,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細菌。

  假如沒有細菌,我們的生活將會是怎麼樣的呢?

  細菌是一種微生物,細菌主要由細胞膜、細胞質、核質體等部分構成,其中,有的細

  菌還有莢膜、鞭毛菌毛等特殊結構構成,它不想灰塵一樣,有些能用我們的肉眼看到。細菌大多的“棲息地”就在於我們人體中,水中和一些我們經常看到和觸控到的物體上。細菌他是不能用水清洗掉的,就是因為如此,我們有些人才因此生病,可你們可知,細菌對我們人類也有很大的幫助。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會吃到麵包,壽司等這些食品,它們會被我們用來做早餐或惡了時用來果腹,在其中,細菌可幫了不少的忙。在麵包的初步成型後,它需要經過發酵才會好吃,其中,名為酵母的一種細菌就是發酵的主要工具。它能將糖發酵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從而使麵包變的好吃了。

  在我們的眼裡,細菌會引起我們的疾病,可是,真正的病因出在我們身上。有些人因不講衛生從而導致我們身上的生態系統不平衡,使他們遭到了破壞,才導致了這一後果。更何況,並非環境越乾淨,對人就越有好處。對人們來說適當地接觸一些細菌對於小孩大人都可以增加免疫力。

  在野外,有堆積如上的野獸屍體,發出陣陣腐臭味,這時,細菌的作用便是將它消化。

  假如沒有細菌,這世界上將到處堆滿了腐爛的屍體,因沒有細菌將它消化,後果慘不忍睹。

  除此之外,科學家經過分析研究,得出了一個結論,世界上對人類有益的細菌超過了對人類有害的細菌!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有著兩面性和它生活的權利,不是嗎?

關於細菌的說明文7

  細菌是與人們打交道最多的生物,要說起他們的歷史那可要追溯到生命的起源。然而,正是因為細菌這個小東西的出現,使我們人類的生活發生了多樣的變化。

  幾年前,細菌“過街”,人人“叫罵”。因為它給我們人類帶來了太多太多的災難,不論是霍亂還是痢疾;不論是禽流感還是非典;不論是感冒還是咳嗽······大到全身各處,小到各個器官,無一不是因為細菌的感染而“生病”的。有時候,細菌就像是一個終結者,不斷地在人類體內搞破壞;就像是一頭公牛,不斷地衝垮你的意志;就像是一彎灣巨浪,拍打著你弱小的心靈。

  然而。就是這麼不好麼?答案是否定的,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細菌也不例外。它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迴圈,從而豐富了人類的生活環境;它還做引起動植物和人患病的抗體,為科學研究而英勇犧牲;它還與與動植物共生,是動植物有了新的一絲生命,這就是細菌,一個金色的雙面間諜,一個讓人又愛又恨的小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