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時事論據> 理想話題的時事論據素材

理想話題的時事論據素材

理想話題的時事論據素材

  導語: 人活著就該有理想,下面是理想話題的時事論據素材,歡迎參考:

  理想的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點燃熄滅的燈;理想是燈,照亮前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理想是羅盤,給船舶導引方向;理想是船舶,載著你出海遠行。——流沙河

  不想當將軍計程車兵不是好兵。——拿破崙

  人的活動如果沒有理想的鼓舞,就會變得空虛而渺小。——車爾尼雪夫斯基

  理想,能給天下不幸者以歡樂!——高爾基

  當大自然剝奪了人類用四肢爬行的能力時,又給了他一根柺杖,這就是理想。

  ——高爾基

  生活的理想,就是為了理想的生活。 —— 張聞天

  理想是指路的明燈,沒有理想,就沒有堅定的方向;沒有方向,就沒有生活。

  ——托爾斯泰

  使人生具有意義的不是權勢和表現的顯赫,而是尋找那種不只滿足一己之私,且能保證全人類幸福的完美理想。——馬克思

  現實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間隔著湍急的河流,行動則是架在川上的橋樑。

  ——克雷洛夫

  每個人都有一定的理想,這種理想決定著他的努力和判斷的方向。就在這個意義上,我從來不把安逸和快樂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這種倫理基礎我叫它豬欄的理想。

  ——愛因斯坦

  如果能追隨理想而生活,本著正直自由的精神,勇往直前的毅力,誠實不自欺的思想而行,則定能臻於至美至善的境地。——居里夫人

  追求理想是一個人進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動力,而沒有自我的教育就不能想像會有完美的精神生活。——蘇霍姆林斯基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

  鷹擊天風壯,鵬飛海浪春。——司馬光

  少年負壯氣,奮烈自有時。——李白

  人之為事,必先立志以為本。志不立,則不能為得事。——朱熹

  治天下者,必先立其志。——程顥

  理想的經典素材

  湯姆·克魯斯的成名經歷

  (歷盡艱辛終能實現理想)

  從青春偶像到成熟的影壇巨人,湯姆·克魯斯憑藉的不僅僅是人見人愛的英俊外表和迷人的微笑,更多的是堅定的意志與認真的作風。

  高中時代,湯姆·克魯斯的理想是做一名職業摔跤運動員,但一次意外的膝傷打破了他的夢想。最終,他選擇了演員這一職業,並且給自己劃定了一個期限:十年之內成為一名有所作為的演員,從此他走上淚與汗交織的奮鬥之路。

  他輟學去了紐約,每日以熱狗和米飯充飢,搜尋著每一個試鏡的機會,但每一次的試鏡均以失敗告終。為了爭取一個小角色,他又長途跋涉趕到洛杉磯,但是再次因“皮膚太黑”被拒絕。就在這時,他遇到了伯樂,在經紀人保拉·瓦格納的推薦下,克魯斯終於在《無盡的愛》中獲得了一個一閃即逝的小角色。他開始主演的影片《熄燈號》、《冒險事業》、《局外人》等,都沒有引起什麼反響。克魯斯在沉默與靜寂之中不斷磨鍊自己的演技水平,他堅信有耕耘就必定有收穫。果然,1986年《壯志凌雲》一炮打響,克魯斯立刻成為千百萬美國青年心目中的銀幕偶像。真正令克魯斯成為影壇明星的則是《雨人》和《生逢七月四日》,《雨人》中的出色演技讓觀眾與導演大為讚賞,克魯斯獲得了金球獎和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的提名,將他推上了幸運之峰。1996年,他的輝煌之作《碟中諜》被評為當年十大影片之一,從此評論界再也不用“性感偶像”來形容他了。《甜心先生》獲得了1996年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和金球獎最佳男主角,《木蘭花》獲得1999年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提名……

  曾作為一代青年偶像的湯姆·克魯斯,如今功成名就,名利雙收。他的片酬高達2000萬美元,擁有上萬的影迷,還有自己的“克魯斯-韋納製片公司”,他的巨大號召力證明他已成為世界影壇的超級巨星。

  “沒有理想”的李詠

  (小時候的理想不一定決定未來)

  李詠是中央電視臺的著名主持人,從1998年開始主持《幸運52》,一直深受觀眾的喜愛。在一次網路記者會上,主持人問他:“您小時候的理想是什麼呢?跟現在的差異大嗎?”他說,在小學的時候,他就被老師認為是一個不聽話的孩子,“那時候我的同學的理想是想當工程師、科學家,等等,那時候我的理想是什麼都不想幹,按現在的話講,就是自由人。”老師認為三歲看八歲,八歲看終生,就對他的父母說,這個孩子沒救了。老師和他的父母是這樣講的。但是,今天的李詠已經成了一個大明星,在主持人的道路上越走越紅。所以,小時候的理想並不一定能決定將來的成就,還得看每個人以後的努力。

  盲人運動員李瑞

  (身殘志不滅)

  李瑞從小個子就高,5歲開始學打籃球,13歲時,他一身戎裝,加入了瀋陽的軍區青年男籃,成績很突出,他打的位置和美國著名球星邁克爾·喬丹是一樣的,他的'理想就是成為另一個“飛人”。但不幸的是,1996年,隊裡清理環境衛生,他搬動一個嚴重腐蝕的滅火器時,滅火器突然直衝他的面門,並削掉了他一個指頭,扳手飛到他雙眼之間。這次事故導致他右眼球被摘除,左眼失去光感。雖然殘疾了,但理想不滅,他仍堅持體育訓練——跳遠、鉛球、標槍。在軍旅生活和體育生涯中,他共獲一、二、三等軍功章各一枚,在重大體育賽事中獲金牌4枚、銀牌4枚、銅牌2枚。第七屆遠南殘疾人運動會上,他一個人獲得了跳遠冠軍和三級跳、鉛球、標槍三項亞軍。

  容國團奪冠

  (為理想立下誓言)

  乒乓球運動員容國團從香港回到內地後,常常想這樣一個問題:“外國人能得到世界冠軍,我們中國人為什麼不能?”1958年,他在一個誓師大會上發出這樣的誓言:“我要在3年內奪取世界冠軍!”為實現這個目標,他在提高球藝的同時,針對自己的弱點,努力增強體質、磨鍊意志。終於,在一年以後的25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中力克群雄,奪得了男子單打冠軍。後來又在第26屆世乒賽上和隊友們一起奪取男子團體冠軍,作為教練率領女隊在第28屆世乒賽上奪得女子冠軍。

  青年立志的馬克思

  (偉大理想造就偉人)

  革命導師馬克思從小勤奮好學,早在中學時代就立志為人類謀幸福,1835年,17歲的馬克思在中學畢業論文《青年選擇職業的考慮》中有這樣兩段論述:“對於那些思想高尚、致力於為全人類服務的人們,歷史稱之為最偉大的人物;對於曾使大多數人幸福的人,頌之為最幸福的人。” “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服務的職業,我們就不會為任何沉重負擔所壓倒,因為這是為全人類作出的犧牲;那時我們得到的將不是可憐的、有限的和自私自利的歡樂。我們的幸福將屬於億萬人,我們的事業雖然並不顯赫一時,但將永遠發揮作用。當我們離開人世之後,高尚的人們將在我們的骨灰上灑下熱淚。”最終馬克思實現了他的宏偉志願,為了全人類的幸福無私地奉獻了自己畢生的精力。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理想應為民族而立)

  周恩來在少年時期離開故鄉江蘇淮安,來到東關模範學校讀書。他讀了許多進步書籍,如《警世鐘》、《猛回頭》等,還訂閱了《盛京時報》,養成了每天堅持讀報、關心國家大事的習慣。他也懂得了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道理。這一天,魏校長親自為學生上修身課,題目是“立命”。當時正是中國社會發生劇烈變動的時期。校長講“立命”,就是給學生講怎樣立志。魏校長講到精彩處突然停頓下來。問道:諸生為何讀書啊?當時,有人回答:“為名利而讀書。”,還有人回答:“為做官而讀書。”而當時的學生周恩來卻響亮地回答:“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魏校長讚歎道:“有志者,當效周生啊!”

  一句響亮的誓言,一個遠大的志向,激勵著我們敬愛的總理為之奮鬥了一生。他為了民族的獨立、國家的振興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正是由於這種偉大理想的導引。

  達爾文的野心

  (志當存高遠)

  達爾文一生鍾情於科學研究,他長期堅持到野外觀察動植物的習性,1859年寫成了《物種起源》一書。談到科學研究,他曾直言不諱地說道:“我之所以熱中於科學研究,是因為我堅信一點一滴、日積月累的自然科學發明與發現,總會對人類有一些益處,何況研究本身也十分有趣。同時,坦白地說,我不只希望受到其他博物學者的尊敬,更想在科學領域中佔有一席之地,這野心引導我一步步前進。”可以說,達爾文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都是在這個“野心”的推動和激勵下完成的。“野心”就是遠大的理想,催人奮進的力量源泉,沒有“野心”也就一事無成。

  毛澤東三不談

  (崇高的理想讓人免於低俗)

  崇高的理想可以催人奮進,不會陷入個人的狹小天地中。青年時代的毛澤東和他的朋友們有一個共同的願望,那就是要改造社會、振興中國,不圖個人升官發財,要把青春時光花在最有價值的事情上。他們商定,朋友之間“三不談:不談金錢、不談身邊瑣事、不談男女戀愛問題”。一次,毛澤東去一個朋友家裡,見這位朋友正在仔細地吩咐僕人上街買肉,內容涉及肉的價錢、分量、質量以及謹防受騙等問題。毛澤東對這位朋友的瑣碎很不以為然,覺得他目光短淺,不能作為思想上的朋友,就毅然和他斷交了。

  曹操暮年壯心不已

  (不因年老放棄理想)

  53歲的曹操繼官渡之戰大敗袁紹後,又領兵北征烏桓,經過數月的戰鬥,終於統一了北方。年底,當他勝利班師回鄴城時,他想到了劉表、劉備、孫權等依舊各霸一方,國家依然處在四分五裂的狀態之中。他深感到雖然自己已經老了,但仍身負重任,還要不懈努力。頓時他激情湧上心頭,雄心勃勃地揮筆寫道:“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這就是流傳千古的名篇《步出夏門行·龜雖壽》。

  金兵未滅,何以家為

  (理想未達,不應享樂)

  岳飛出生於北宋末年,正是金兵入侵的動亂年代,他立下了“還我河山”的壯志,一生征戰沙場,死而後已,成為歷史上最著名的民族英雄。當岳飛率軍屢敗金兵,建立大功的時候,有人贈送美女以示慰勞,岳飛說:“金兵未滅,難道是大將享樂的時候嗎?”毅然將美女退了回去。宋高宗要為他建宅第,以褒獎他的赫赫戰功,他又辭謝道:“金兵未滅,何以家為?”岳飛一生矢志不渝,終於留下了千古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