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三個境界作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生命的三個境界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生命的三個境界作文 篇1
生命很神秘,在那一天赤裸裸的降臨凡間,突然見到光明,感到很新奇,對周邊的一切事物都保持旺盛的好奇心,一個新生命,一個新任務就從那天開始進行了。
人生最重要的就是生存,從出生那天開始,從吃到嘴裡的第一口奶,從學會自己用筷子吃飯,從在學校中學得的知識,這一些列過程中,人們在其中學得了生存之道,即便遭受困難也可以用自己所學來的知識來解決艱難困苦,這種本能的求生總結一種境界,就是生存境界。
僅僅活下來並不是人類的一貫作風,活下來是為的什麼?窩窩囊囊活一輩子又有什麼意義呢,顯然那兒時還有青年時期學得的知識不僅僅只是來穩固生存的需要的,作為有志氣的人還應運用自己畢生所學的知識來為自己輝煌的人生前途打下良好的基礎,這種境界就比生存境界更高了一個層次了,暫且叫它功利境界。
生存和物質需要已經滿足了,有的人便會心繫國家,不只是為了自己活著而活著,這類人有更高層次的境界。就如同中國首富馬雲,他說他對錢沒有任何興趣,現在主要的興趣是為國家為人民造福。這種境界不僅僅使自己受益並且使整個國家甚至整個世界都受益,這樣崇高的境界便是人生輝煌的標誌,這種境界叫做人生的最高境界。
總結來說生命的三個境界就是生存境界,功利境界和最高境界,現如今生存已經不是夢想了,我們都處在生命的第二個境界,但我們不能只僅僅停留在這段境界,要用長遠的眼光看問題,奔向人生的最高境界。
生命的三個境界作文 篇2
在很久之前,我們國家的一位國學大師就曾經說過凡是獲得偉大成就的人經歷過的三種境界。這三個境界分別以一句詩詞概括,第一個境界就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這個境界是很多人都容易達到的一個境界,在這個境界裡面我們首先要立下自己的志向。想必許多人都應該知道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在我們的課文裡面有許多的詩詞都是他寫的。蘇軾在很小的時候就立下了自己的志向,一開始的時候這個志向只是一個很小的志向,但是隨著自己的成長,他的志向逐漸遠大起來。
如果他一開始沒有給自己立下一個志向的話,那他絕對不會成為一個在我們國家歷史上流傳下來的人物。只有給自己立在一個足夠遠大的志向,才能跟為了實現這個志向而努力拼搏。第二個境界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個境界主要是說明我們在定下自己的志向之肉。為了自己的這個理想和目標不斷努力實現的過程。
許多人都知道蘇軾在詩詞方面是中國歷史上最頂尖的幾位人物之一。但是更多的不知道蘇軾之所以會取得這樣的成就,在很多原因上與他仕途坎坷有著密切關係的。他在自己的政治生涯中幾次起起伏伏,為了國家大事更是數次遭到貶謫。原本他只要放棄仕途的話,那麼他享受待遇是很高的,可是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他對這些情況依然都是度過去的。更是從來沒有後悔過自己踏入仕途的決定。
第三個境界就是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是生命三境界裡面的最後一個境界,在這個境界裡面主要是講述了我們獲得的成功。再說蘇順在他的仕途上面沒有取得很大的成就,他一直想要報效國家,但是屢次遭到貶謫。可是也正是因為這種經歷才鑄就了他在文學上的道路,在我們的課文裡面就出現了他的多篇詩詞。而且他也被譽為我們古代文學史上一位特別偉大的文學家。我們每個人的一生都應該是這樣度過的,在自己年少的時候要立下一個足夠遠大的目標和理想。立下之後,此後的餘生為了自己的這個目標理想而努力奮鬥。雖然說這個過程是非常坎坷的,但是隻要我們堅持下去,那麼最後收穫的果實是非常豐富的。
生命的三個境界作文 篇3
“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是王羲之的休悟自我;“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屈原的識人知世;“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是蘇軾的兼濟天下。每個人都有自己理想王國,“體悟自我,識人知世,兼濟天下”是每個人的夢想。每個人都會懷揣著夢想去塑造人生的境界。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體味自己,去認識人生的初步境界與價值。站在歷史的河岸,我在求索的河川裡,驚醒地看到,這裡既有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門去,吾輩豈是蓬蒿人”的狂放不羈,也有“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的迷茫與失落;既有李樂薇式的閒適高雅的人生探索,也有魯迅的一夜白頭般的苦思冥想。人們都在追求自己的人生價值、人格定位、人生目標,體悟自我---人生的宏圖從此鋪開,人生的境界由此昇華。
孔子曰:“吾七十六方能隨心所欲而不逾矩。”識人知世,放寬眼界,心懷他人。西北的朔風吹開泛黃的歷史畫卷,這裡有陶淵明面對黑暗官場的毅然轉身;有范蠡面對“福貴不能與共”的闇然神傷;既有梁啟超的“吾國之責任則全在我少年”,也有周恩來的“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偉人們旋轉於時俗之上,苦心求索著民族振興之路,詰問著人生的價值取向。邁上識人知世的階梯,確定人生軌跡沿續的方向。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達則兼濟天下”,人生最大的舞臺是整個人類的事業。孟子不拘於獨善己身,親自遊說諸候,力圖創造一個“仁”的社會;陸游不顧多病之軀仍然尋求報國之路;杜甫不懼一己之寒而欲大庇天下之寒士。先哲們走出世俗的羈伴,在人生遭遇中無法施展拳腳的時候,仍然以兼濟天下為懷,這裡一種什麼樣的境界?這又會是怎樣一種情懷?問語山川,扣問蒼穹,每一個善於思考的人會不得而知。
看世事滄海桑田,品人生多樣境界。體悟自我,故能深思探索;識人知世,故能友愛他人;兼濟天下,故能成青史之芳名。人生便是從“小我”走向“大我”,由平凡上升為高尚的過程。閒庭落花風自掃,執壺問道亦相宜。品人生就如品酒,需要慢慢體味,慢慢薰陶。坐看庭前花開花落,遙觀天上雲捲雲舒,人生的境界自然為之高遠。
生命的三個境界作文 篇4
王國維在他的.《人間詞話》中描述了人生的三種境界:第一種“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第二種“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種“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後人歸之為:知、行、得三境界。
由王國維的三境界論,推崇的很多,有人效仿“三境界”的劃分法:知之、好之、樂之;豐之愷認為:“物質、精神、靈魂”這是人生三層境界;有人認為,人生三境界不外乎是為自己、為家庭、為社會;也有人說為知、為己、為人;有人認為理想、事業、愛情;還有人形象地比喻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等等,林林總總,琳琅滿目。掩卷思之,漫漫的人生歷程,是個複雜而多變的過程,對於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看法,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本文就“看山看水”的三境界作點淺析。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這種境界是針對孩子說的,初識世界,純潔無瑕,一切都是新鮮的、陌生的,眼睛看見什麼就是什麼,你告訴他這是山,他就認識了山;告訴他這是水,他就認識了水,不會故意認錯,以致說1是1,2是2,丁是丁,卯是卯。有一個小故事很能說明這點:一群大人在進行智力競賽,主持人說“6”“9”不掉頭,就出了個題:“6+9=?”,大家都在想,智力競賽題目決不會就字面那麼簡單,結果誰都不敢立即搶答,而是苦苦思索。
生命的三個境界作文 篇5
古往今來,多少人渴望成功,卻終究一事無成;多少人接近成功,卻終究沒有成功。王國維先生在《人間詞話》一書中說:古之成大事者必達到三重境界——理想、奮鬥、成功。——題記
第一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理想。古往今來,多少成功人士不是立下豪雲壯志,才有成功的希望。青蓮居士曾賦詩“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此等豪情,何以比擬?正是因為這份自信,這份理想,這份壯志,李白才登上詩仙的寶座。昔日魏武帝東征袁紹,凱旋之時,東臨碣石,以觀滄海,發出“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壯志雄心,正因為這份雄心,他才可以,挾持天子以令諸侯,剿滅袁紹一統中原。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我門應從小樹立理想,不管它是暗淡還是光輝,也不論它是渺小還是偉大,努力達到人生之第一境界。
第二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奮鬥。古往今來,多少人原本可以成功,卻失敗一生;多少人已經接近成功,卻失之交臂。人生應是拿起奮鬥的斧劈開理想的石,捲起千層浪來比萬丈豪情。昔日秦始皇定下一統天下的理想,便每一步穩紮穩打,步步為營。北擊匈奴收復河套,南制百越收為象郡,奮鬥的腳步一刻都不曾停止,終於待得麾滅六國,橫掃中原的壯觀場面。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我們應用奮鬥讓理想熠熠生輝,讓人生之路越走越寬,承起生命不可承受之重,瀟灑自由,躊躇滿志,擎起人生一片豔陽天,用心達到人生之第二境界。
第三層境界:“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成功。當奮鬥之泉澆灌理想之田,秋天,便是成功的季節。這一篇金黃色的麥田,折射出一段閃亮的人生之路。記得老師說過初三是煉獄,經過了錘鍊,你們就可以輕鬆了。還記得老師說過,沒有上過高中的人生是不完整的。所以,好多人在為了一個共同的理想奮鬥著,想起課堂上老師賣力講課的時候,想起堆滿課桌的課本,想起我們用“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決心決戰中考。現在,我們終於到了拮取成功果實的時候了,且不論這收穫是否等值付出,只要是收穫,便已是一種結果。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我們應努力實現自己的理想,守護屬於自己的金色麥田,努力達到人生之第三境界。
成功是房子,理想便是磚瓦,奮鬥便是沙石;成功是大海,理想便是匯聚小溪,奮鬥便是滴滴雨水;成功是樂章,理想便是音符,奮鬥便是曲譜。我的理想不是供賞玩的清泉,不是隨季節變幻的輕風,更不是任由東西的白雲。我的奮鬥是水流擊石的聲響,是守候黎明的星辰,是在嚴冬裡展示傲骨的松柏。人生雖不似李白“人生得意須盡歡,千金散盡還復來”的豪邁,但理想讓它明亮,奮鬥讓它真實,成功讓它有一片款款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