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清明節> 又是一年清明的作文

又是一年清明的作文

又是一年清明的作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裡,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透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又是一年清明的作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又是一年清明的作文1

  清明節那一天,我們一家人包括附近的親戚都去奧林匹克吃飯,結果忘記了要不要上管樂叫上了妹妹,我們準備出發了。

  來到奧林匹克,妹妹踏著她的小腿走上了舞臺,在那裡蹦蹦跳跳,看到我們一個個追著她跑,玩的更是不亦樂乎,最後,她還是服服帖帖的跟著我們吃飯了,結果到了吃飯的時候,她又開始鬧了,想爬上飯桌玩,在我們的合力阻止下,她,終於停下了鬧騰,安安靜靜的吃飯。

  我們一家人坐在飯桌上有說有笑,吃著美味的飯,開開心心的,連別人都羨慕的看著我們。

  吃飯的時候,我使勁往碗裡挑吃的,顧不上吃,碗裡的東西已經滿滿的,我才開始吃。

  身旁的奶奶見我有些吃的夾不了,起身幫我一個一個夾,就這樣,我的碗又滿了,歐耶!

  直到吃飽,自己碗裡還有半碗飯,看著這半碗飯,感覺實在吃不下了,就直接拋棄了,就跟妹妹開始玩。

  妹妹一會兒往臺中心跑,一會兒往邊上走,看的我都心慌慌的,害怕妹妹隨時隨地會摔下來,所以,我做了個明智的做法,拉上大妹一起看著!不過,大妹來幫忙,我基本上沒啥作用了,就在那默默的看著她們兩個在那裡嗨皮,自己又回到座位上。

  回家時,妹妹還是不肯走了,直接賴在那裡了,我想想也是醉了,抱她哭!不抱又回不了家!大家都對妹妹軟聲軟氣的說:君君,回家了,不然我走了。妹妹跟沒聽到似的,自顧自在那裡玩。我二話不說抱起她走人!結果她以為我在和她玩,使勁推我,臉上掛滿了花晚上,約了妹妹去打籃球,結果打了一會便沒興趣了。

又是一年清明的作文2

  清明將近,小姑來電話問爸爸計劃哪天去給我爺爺奶奶上墳,我說我早就期待著呢! 上墳那天,我起得特別早。爺爺奶奶的墓地在臥龍崗,離我們家很遠,墓地又在臥龍崗墓地山頂的十六區,說實在的上一次墳還是很辛苦的……

  清明將近,小姑來電話問爸爸計劃哪天去給我爺爺奶奶上墳,我說我早就期待著呢!

  上墳那天,我起得特別早。爺爺奶奶的墓地在臥龍崗,離我們家很遠,墓地又在臥龍崗墓地山頂的十六區,說實在的上一次墳還是很辛苦的。我從三歲開始給爺爺奶奶上墳,已經五年了。

  在墳上,我虔誠地給爺爺奶奶燒紙磕頭。爺爺奶奶的墓碑上並沒有我的名字,在我出生的前四年爺爺就去世了,奶奶在我出生三個月後也在病魔纏身多年後去世了,我出生時奶奶已經糊塗了。

  雖然我對爺爺奶奶沒什麼印象,但經常聽到爸爸提起爺爺奶奶,這讓我知道爺爺奶奶都是非常善良可親的老人。爺爺奶奶在世時,帶大了七位我的表哥表姐,現在他們工作忙,有的來了,有的沒來,我還要替那些沒有來的哥哥姐姐獻上一柱香。

  記得我五歲時在去上墳的路上,我還對媽媽說:“如果你不在了,我每個清明都給你上墳。”這讓媽媽感動了好一陣兒,都不知道說什麼好了,只有熱淚盈眶緊緊抱著我親了又親。

  我發現今年的墳地上與往年有些不同,很多墓地上都擺著鮮花,爺爺奶奶的墓地上也有表哥表姐獻上的鮮花,而沒有燒紙,這真是一大進步!大量的紙錢焚燒會造成空氣汙染,並且是對紙張的浪費。此外,在林木茂盛的地區燒紙錢還容易引起火災。

  一束鮮花一篇祭文,一樣寄託無盡哀思,應該倡導健康、文明、環保、平安的祭奠形式。

  清明節前,網上出現了不少網民在網上向逝去的親人或是朋友表達哀思,為逝者“獻花”、“敬酒”或是“點燭”。祭祀從簡,不放鞭炮,也不燒紙錢,網上祭奠是一種文明祭奠方式的體現。

  我認為:祭奠的方式不重要,心意最重要!

又是一年清明的作文3

  春暖乍寒時,又是清明。往年清明,只當是個踏青的好時節,一晃而過。今天才知道,我那逝去的親人就站在清明裡,討我眼淚。不知是先人們的預測靈驗還是上天有意找個潮溼的季節配合潮溼的心情,這幾天天空一直被陰霾籠罩,看著這雨,聽著這雨,心裡面有說不盡的傷悲。畢竟是一個人,就一個人承擔了罷!雨,是深刻的。

  在這個充滿回憶和思念的日子。墳塋上的鮮花把往事聚攏起來,輕輕鋪展。爸爸音容笑貌恍若隔世又分外清晰。思念象一條蟲,咬噬著我的心,我的淚就象斷了線的珠子,不停的墜入土地。

  我的奶奶,慈詳而和藹,她只會用她農村老人所有的方式,默默承受著一切的悲痛,這幾年奶奶失去了一個又一個兒子,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悲哀是奶奶今生最大的痛楚,奶奶蒼老了很多,臉上爬滿了皺紋,我知道她牽強的笑容後面是對爸爸、二叔、小叔的無盡思念,母子連心,一年,二年.......彈指一揮間時間匆匆而過,很多傷心的往事歷歷在目,每年她都在這特有的清明節裡準備香、紙,想著她的兒子們,想到這些我的心很痛,我知道我無法為奶奶做什麼?這是一種感情,這是一種緬懷,是沒有人能夠代替的。

  爸爸逝去後的清明,我的心情就變得很壞,這是個陰鬱的季節,延續著我的傷感,因為這個季節本身就潮溼而陰冷。在我還小的時候,爸爸也會帶著我去給太公、太婆、爺爺、大叔叔掃墓,懵懂的我只知道清明掃墓只是個形式,細雨飄零時踏青是件很愜意的事情,還不知道如何傷心,出嫁後,也就給公公、婆婆掃墓,孃家的都爸爸承擔了。

  現在爸爸無耐逝世,山上的新墳添了一座又一座,所有的一切只有由我承擔。又一年清明,又要掃墓了,七個墓穴,掐指算算,一天掃兩個,放假三天都還不夠,我這樣一個女子是如何的無奈、悲慼!

  這是個應當自省和深思的日子。親人的眼淚,真誠而單純,人走了除了懷念我們還應該努力的生活。我要仔細梳理,把那些落在半途的重擔勇敢的背起,傷心也好,難過也罷,日子總在消逝……

又是一年清明的作文4

  都說“清明時節雨紛紛”,可是今年的清明節並沒有下雨。

  清明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著密切的關係。農民伯伯們也都要忙著幹農活,投入到了繁忙的耕種季節。

  清明節是一個緬懷祖先的節日,傳統活動為掃墓。初升的太陽,透過窗戶顯得特別的迷人。然而,它的魅力卻不吸引我去欣賞。此時此刻,我的思緒遠了……因為今天是4月5日,我要跟隨著爸爸媽媽與同行的叔叔伯伯們一起去祭奠祖先,懷著對祖先的思念踏上了祭祖之路。在路途中,大伯給我講起了曾祖父,他說曾祖父是一個幹活利索的人,那個時候正是抗戰期間,曾祖父為救他的戰友而犧牲了,曾祖母是一個身材矮小的人,但她卻很堅強。我情不自禁的想起了那時候的先烈們是怎樣頑強的進行抗戰的。我被他們的這種精神所感染。我們少先隊員佩戴的紅領巾不就是無數的先烈們用鮮血染紅的嗎?身在這樣幸福而又和平的年代,我們更應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努力,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和本領,提升自己在各方面的本領。

  清明節,是我們祖國千百年來的一個傳統,說明中國人是講義氣的,重感情的,中國人有恩不忘,正因為這個,我忒兒喜歡清明節。而且還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幸福的生活不是靠說和想象去實現的,而是靠勤勞的雙手與聰慧的大腦共同努力才能實現的。

  酒泉市肅州區果園學區北閘溝小學

又是一年清明的作文5

  暮春的風挾著涼意吹在臉上,心裡也滋生了幾分淒涼。

  又是一年清明時,又是人間四月天,我又一次來到了這片熟悉的山林,新綠搖曳,樹影婆娑,空氣中瀰漫著春的氣息,可這一派春光好景,在我眼裡卻遜色了幾分。

  來到一座雜草簇擁的灰色墓碑前,我緩緩下跪,幫墓主人——我的太爺清理了瘋長的雜草,掃去了凋落的枯葉。墓碑從雜草中露出了“臉”,一如太爺生前蒼老的容顏。“太爺,我來看你了,也不知你過得好不好。”我心中默唸著這句話,不禁淚潸潸了。

  記得我6歲生日的早晨,剛起床,電話鈴就響起了,是太爺。“陽陽,這週末你不能回老家,那我就先祝你生日快樂了!”雖然太爺因身體原因不勝舟車勞頓而不能和我相聚陪我過生日,但每年他總是第一個祝我生日快樂的人。我能感覺到,我的身影、我的喜樂是他永遠關注的“新聞直播”。

  一眨眼,我升入了三年級了,太爺依舊最疼最寵我。這時候的每個週末,媽媽都會騰出時間帶我回老家看望太爺。每次太爺都會親自去車站接我,親自為我準備吃的。看著我狼吞虎嚥的樣,太爺就心滿意足地說:“多吃點,正在長身體呢!”

  九歲那年的晚秋,太爺突然病了,醫生說是人老了,心臟不好。一個悽清的早晨,他永遠地離開了我們。得知訊息的我們趕回家,也沒來得及看他最後一眼。望著太爺的遺照,我的心似墜入了無底的深淵,淚水止不住地往下掉。奶奶安慰我,太爺走得很安詳,讓我不要太傷心,太爺只是去了另一個世界,他會在另一個世界看著我成長。

  我與太爺親情片段都在那個秋天離我漸行漸遠。太爺的離開,讓我們的歡樂世界也黯然失色。這是我第一次經歷死別的痛苦。

  紛飛的清明雨淋在在我的身上,我的心也溼漉漉的。望著一堆被雨打溼的紙錢,我久久不願離去。紛飛的細雨啊,你能否把我對太爺的思念傳達?

  太爺,您的重孫女思念您!

又是一年清明的作文6

  北風離去春風回來,燕子回來,小草探出頭,小花展現自己的妖嬈,小河叮叮咚咚唱起了歌,一切都是那麼圓滿,咦?怎麼少了一個人呢?會是誰?

  慈祥的老人陪著男孩,在明朗的夜空下數星星;善良的老人陪著男孩沐浴春風;和藹的老人陪著男孩採花戲水。在春暖花開的日子,老人您為男孩戴上了花帽,慈祥地對男孩說:“真漂亮。”男孩嘟起嘴嚷道:“我可不是女孩子。”和藹的老人陪著男孩,給男孩買糖果吃,您卻從來沒吃過;滿面笑容的老人陪著男孩,寒冷時遞上一杯熱水,感冒時遞上一碗薑湯……

  老人啊,您曾在男孩數星星睡著時說:“當你數到1000時,我便要離開你了。”您的眼睛充滿憂傷;老人啊,您在採花時被蟲子咬,戲水時被水蛇咬,您怎麼不出聲呢?明明眼角有晶瑩的淚水,您卻含笑說這是水滴;老人啊,您陪著男孩上山吹春風,明明爬到半山腰您就累壞了,為什麼不說,還要咬著牙關堅持爬上去呢;老人啊,您在寒冷時為男孩遞水時,您穿得是多麼單薄啊,您在為男孩遞薑湯時,您卻絲毫沒在意自己的身體……

  又是新的一天,天灰濛濛的,霧霾來了,到處都是白茫茫的一片。花兒謝了,小草低下了頭,太陽遮上了火紅的臉龐,大地一片死氣沉沉,男孩有氣無力地躺在草坡上,老人呢?為什麼男孩流著淚,晚上月亮不在,星星卻少有,但,哪裡是少有,男孩數起來,1。、2、3、……999、1000,這又意味著什麼呢?

  老人啊,在臨終前,您還不忘被人攙扶著,來到男孩床前,愛憐地撫摸著男孩的額頭,剛剛撫完您便額頭下垂,手掌落下,但您的臉上還洋溢著笑容。而男孩甜美的夢裡,正幸福地叫著奶奶。

  微風徐徐,爺爺奶奶的墓前,一個男孩,流著淚,為爺爺奶奶獻上花,低著頭,喃喃自語……

又是一年清明的作文7

  在我的記憶中,清明似乎只是掃墓。但僅僅的掃墓,卻給了我對鄉下的懷念,以及對親人,先人的留念。

  在清明節那天早上,我們一家按照幾十年來不變的習慣,開車來到十幾公里外住在宜山的爺爺的家。我又走上了走過十多年的樓梯,一切都沒變化,我卻意外地發現在這一年內,三樓樓梯扶手上的油漆又往上刷了十釐米,但除此之外什麼也沒變。

  到了四樓了,敲開爺爺家的門,我便馬上到座位上看起電視。爸爸問我向爺爺打過招呼了沒,我仍是按照十幾年來的習慣,厚臉皮地說“沒有”。

  在爺爺家吃完飯,便來到了奶奶的墓前,宜山的鐵龍山公墓。我依稀地記得奶奶的墓在從上往下數第三排,是很高的。小時候我總是氣喘吁吁地一步一步地“爬”到那兒,總也跟不上親戚們。但現在我可以兩階地跑著,不到半分鐘便到了,因為我比以往大了許多,但爺爺卻已經走不動了,他無力地被大伯扶著,虛弱地一階一階地走。這幾年來,公墓還是一樣,但人變了,有的長大,而有的老了,我不由得感到悲哀。

  其實真正掃墓的時間很短,我們擺了一圈黃紙在墓前,說是向土地公租個位置,也點了一堆火,燒完紙錢,點了一長串鞭炮,便離開了。小時候我以為掃墓是一種複雜的儀式,在離開時,還問媽媽:“為什麼這麼快就走了,奶奶不是還沒出來嗎?”卻使這句話成為我們家族的“千古經典”,但我現在不會說這種話了,即使說也是因為開個玩笑。

  有句話說:人生能有幾清明。每掃墓時,景,物沒變,人卻變了。

  清明掃墓,給了我無盡的鄉愁。

又是一年清明的作文8

  清明,纏綿的雨絲帶來的不是以往的浪漫,而是侵入骨髓的淒寒。

  清明。清明,說出口總有種傷感湧上心頭。莫名地,心情變得很沉重。

  先人的離世,往往是人們心中一段最為悲痛的回憶,深埋在記憶深處,不願提起、不願憶起。而清明,則將所有的哀思拉回到現實,就那樣平靜地呈現在所有人面前。於是,最初的那種撕心裂肺的痛,又回來了。逝者安息,生者,卻難以放下。

  我相信,清明時節的雨,每一滴都是由人們的思念化成的。這種思念、如此痛,如此讓人心傷。於是當這雨滴落在人們身上時,才讓人心中升起難以名狀的感傷,才讓人的心情變得莫名的沉重。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又是一年清明時。

  清明時節,是個隨手就可以撿拾淚水的時節,亦是個哀傷蔓延的時節。轉身、低首、難言。誰將痛的滋味,連同思念一同葬了?

  當真葬得了、忘得掉麼?

  清明,我們都清楚的明白,逝去的,不會再重來。但那份思念則是無論如何也無法遺忘的。我們只是壓制著,努力不去想。

  但是清明,卻將所有的一切釋放。於是,懷念啊、傷感啊、難忘啊什麼的,一下子全都回來了。一絲一毫都沒有減少,反而在心中越發清晰的展現出來。

  這雨,下個不停,淚水也流個不停。不想再剋制了,哭便哭吧,終究,那是所有人都難以忘記的,那些曾經深愛著我們的人即便不在了,我們也要勇敢地走下去。否則怎麼對得起他們的愛和我們的紀念呢?

  這雨,下得陰晦。但我們應該笑得明媚,不可以讓那些曾經深愛著我們的人,看見我們不快樂,不可以……

  清明時節雨紛紛。

又是一年清明的作文9

  現在是四月,所有的草兒都探出了小腦袋,所有的大樹都長出了小嫩芽。遠遠望去,到處是一片綠色的海洋。而我卻無心欣賞這美景,因為四月有一個特殊的節日——清明節。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它始於周代,到現在已有20xx多年的歷史了。每到清明節所有人的心情都很沉重,我也一樣,讀著唐代詩人杜牧的這首詩,思緒萬千……

  我想起了去年清明節和爸媽去給姥爺祭墳的事情。到了墳前,爸爸給姥爺燒紙,我和媽媽就在墳前擺上了水果,獻上了鮮花。燒著的紙變成了一縷青煙,在空中慢慢地盤旋,直到一點點散去。看著那漸漸消失的縷縷青煙,我不由地流下了眼淚,因為我又想起了姥爺生前對我的每一點每一滴的好。姥爺是個慈祥的老人,也是最疼愛我的人,他在世的時候,有什麼好吃的總是給我留著,有什麼好玩的也總是第一個給我買……可是那一天……我只能撫摸著姥爺冰冷的墓碑默默地想念他了。今年的清明節又要到了,我還想跟著爸爸媽媽再去看看我親愛的姥爺……

  我也在心裡幻想起了後天要去人民公園掃墓的情景:雖然我以前沒去過,但是我想:這次我一定要把英雄紀念碑周圍的'垃圾掃得乾乾淨淨,再為那些烈士獻上最美麗的花環。如果沒有他們拋頭顱灑熱血,又哪兒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呢?我會向他們深深地鞠躬、敬禮,因為在我的心中,他們永遠是最可敬最勇敢的人。

  又是一年清明時,我在心裡默默地為逝去的親人祈福,向那些英雄的革命烈士們致敬!

又是一年清明的作文10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一個緬懷逝者的日子,被詩人杜牧用千萬縷飄飛的雨絲勾兌的悲傷滿懷。

  然而,對於像我一樣在鄉鎮工作的人來說,詩中描繪的天氣總是那樣罕見,大部分的清明節卻是豔陽高照、春風習習,“雨紛紛”竟成了我們的奢望和企盼。

  我從20xx年9月被組織上分配到潞城市**鄉政府工作,彈指揮間,竟有10餘個年頭了。每年的清明節前後三天,只要不是“雨紛紛”,按鄉政府的慣例,除去值班人員,剩下的機關同志都會被化整為零,分配到轄區的村莊護林防火,今年也不會有例外。

  這時候的我們從來不分領導和被領導,從來不分長或青、男和女,一律穿著迷彩服和支、村委幹部們、護林員們一起巡邏在林間山頭。

  這時候的我們每個人兜裡都有一沓傳單,遇見路人一邊發放一邊叮嚀“不敢點火啊”亦或“看住把火弄熄”。

  這時候也總有鄉政府的流動宣傳車一路廣播著由遠及近、再由近及遠,遠遠地招個手,鳴聲笛報個平安,就是最溫暖的感動。

  這時候的我們也會向著親人長眠的方向登高遠眺,默默無語,百感交集……

  十年來,我欣喜地看到護林防火意識在村民們的心中逐年提高,火災火情逐年遞減;十年來,我欣喜地看到鮮花祭祀、網路祭祀之風悄然興起,且愈演愈烈。真希望有一天,祭祀中的一些陳規陋習能完全被文明祭祀所取代,那時的我們也能踏著青青綠草去祭拜一下先人......

  掬一把黃土迎風而撒,遙祭遠方長眠在地下的親人。

  採一束野花沿河飄走,請捎去我們切切的念之痛。

  又是一年清明節,向 “戰鬥”在護林防火第一線的兄弟姐妹致以平安的問候!!

又是一年清明的作文11

  在我的印象裡,清明總是潮溼的。雨水籠罩著天際,籠罩在心頭,霧濛濛的。

  這也僅僅是我對清明的印象。小的時候,我一直認為墓地與死亡離我很遠,雖然它們是生命的終結,但我從沒見過它。那時的我可能並不明白死亡的意義是什麼,只是老老實實的記下了名字——是死亡,是離去。

  大了一些,我去了烈士陵園。聞著濃烈的艾香,我第一次見到了墓——只有我身體一般大小的石坑。難道,我們離開後只能在這狹小的地方安眠嗎?

  上了六年級,背得了“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才知道為什麼清明的街道上總有一些失了魂般的人在徘徊。他們在什麼中徘徊?憂傷,痛苦,以及一個人的回憶。清明的雨、清明的墓、清明的人,總在不時地透出傷感,或許清明的作用便是銜接相隔於兩個世界的人,讓那些可能被遺忘的人再一次出現在我們的記憶裡。

  我曾遙想,千年前的杜牧也許曾在清明時節的某個城中徘徊,提著壺酒坐在街頭看世間百態,雨紛紛地下,人痴痴地望。而千年後的我無所事事地趴在窗前,望著窗外的雨滴輕撫塵埃,打落玉蘭。清明雨在飄灑,人們在對親人景仰與懷念,一次又一次重溫那隨著人的離去即將消散的回憶。

  上初中了,我才隱約發現——原來從小到大我從未感受過在清明的憂傷中回憶一個逝去的人的滋味。並不是因為沒有親人離開,而是那種辛辣的像酒,苦澀的像淚的滋味可能無法在我這個少不經事的年紀懂得。

  墓誌銘總是默默記載一個人的生平,清明雨總是默默洗刷著每年的灰。它拂去了灰塵,卻無法拂去時光的痕。或許當人在每年祭奠時看到碑上新長的青苔,總會感嘆一聲——他離我們又遠了一年。

又是一年清明的作文12

  天空下著絲絲小雨,遠遠向山上望去,似乎籠罩著一層白紗,虛無縹緲。又是一年清明,又是一年哀思。

  大人們提著剛買的紅紅的大鞭炮,一包包紙錢。我們小孩子則抱著一大把一大把的白紙花,踏著泥濘的山路向山上的墳頭走去。下著小雨,山上的空氣很清新,路邊的一簇簇不知名的野菊花爭相開放,好像也是在哀悼我們死去的親人。山很陡,我們弓著腰踏著山路一個個默不作聲。

  終於,在過了10來分鐘後我們到達了通往外公墳頭的一條小徑,由於很長時間沒人來這裡了,所以這條小路被一些荊棘和灌木掩蓋著,走不過去,舅媽熟練的在地上撿起一根木棍把遮住的路重新開闢了出來,等穿過了那條小路,我們的身上已滿是雨水,腳上也都是泥巴。映入眼簾的是外公高高隆起的墳頭,上面的雜草很高,以前插的花也都掉了,看到這些,我們的鼻子不禁一酸,隨後力氣大的便爬了上去,拔起了草。

  在他們拔草的時候,我們跪在墳頭前冰冷的石磚上,點燃了紙錢開始給外公“寄錢”,火越來越大,我們的思念也好比這熊熊大火。“寄錢”的同時,外婆在一旁邊“寄”邊有些傷心地說著:“你好好的啊,這孫子孫女,姑娘都來看你了,給你寄這麼多錢,平時捨不得買菸,現在去買菸吃啊!”我們雖然也笑著,其實心裡也是苦澀。

  在我的映像中外公不怎麼愛說話,一直穿著洗褪色的黑色棉衣,可每次我去看他時他都是樂呵呵的,什麼東西都給我吃,對我很好,如今,我又來看外公了,可是卻看不見了外公的笑容,外公,你還好嗎?

又是一年清明的作文13

  淡淡的幽香,帶著清明果的清涼,攜風,輕輕地,涼涼地,吹進人的心房,望著眼前滄桑石碑,心中漾起圈圈漣漪,划起憂傷,燃起火一般的血色……

  清明果似圓溜溜的荷葉,蒼翠欲滴,使人禁不住誘惑要嘗一口。拿起筷子,輕輕夾起,若它心情不好,還會像個小孩子似的“淘氣”一番才肯停歇。兩顆大門牙一咬,一股鮮嫩的汁便流進嘴中,清香可口的味道真是令人難以忘懷!裡面有五花八門的雜拌兒:肉啦,糖啦,芝麻啦!趁著熱氣騰騰的時候吃最甜。

  走在一臺臺石階上,沿途風景雖美,可我也只能邊走邊忘,因為逢清明掃墓不是鬧著玩的。我一步一個腳印,但還是在心裡默默飽受著腳下的折磨,一邊爬,一邊大口大口地喘氣兒。眼看快要到了,我才一鼓作氣般“飛”上去了。可我的元氣已經傷得不輕了。站在墓前,我想起了那莊嚴的宣誓,令人肅然起敬、望而生畏。燃起火之後,則是把紙錢啦什麼的摺好放好扔進去,並對著它們在心裡祈禱,希望會有連連好運、作學業進步之類的如意事。同時,我也懷著激動的心情打掃了墳墓,父母們也為自己偉大的祖先安置好了花。有些是用絹布做成的假花,也有真正開放的花朵在風中搖曳,散發著淡淡清香。

  每個人都在懷著感激之情紀念曾經逝去的祖先,想必不是此意也不會大老遠無聊跑來吧?不然清明節就不存在它原本的意義了。此時此刻,我感覺他們就像聖人一般站在我面前,與我交流、與我談話,彷彿在進行某種神聖重大的儀式,不免又增加了敬畏,使心中一種莫名其妙的感覺油然而生,而我正在與他互相對視,好像已經扯上一段關係了。想到這,心中不知又來了陣微微的激動啦!

  下山很快,為什麼快,就在於“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消逝感慨。掃墓完畢回家後,我的雙腳幾乎有點“殘廢”了。畢竟爬山也不是件容易的事,現在回頭想想,這一路走來還真不容易啊!

  “又是一年清明時”我躺在床上自言自語著。以後每年清明時,我都會倍加思念與祝福我們的祖先。

又是一年清明的作文14

  每年這個時候我總會寫點東西來紀念點什麼,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只是季節沒變,人間卻早已物是人非。

  春天依舊如約而至,那滿山遍野的桃花爭奇鬥豔,田間那一望無際的油菜花更是醉人心際;清明節的腳步近了,有如一隻淒涼而美麗的蝴蝶翩翩而至。而春天有時也會讓人覺得感傷。不覺憶起古人名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記憶似一扇虛掩的門,而思念卻有如一陣風,她能捲起人們心靈深處的歡樂與憂傷,泛起心際的漣漪……我曾聽人說過,當你不能夠再擁有,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令自己不要忘記。

  記憶有時候,又是一塊滄桑而斑駁的岩石,任思念的潮水永無止境的拍打和撕裂,每次潮水的湧來,流逝的時光恍若昨日,而岩石邊褪盡下去的不僅僅是思念的浪花,還有那永遠割捨不斷的親情。在這個讓生命能在剎那間變得非常溫柔回憶的季節裡,我對外婆的思念是那麼不可收拾的輾轉發側。

  外婆已經走了7年了……

  我總能記起剛工作時每週末去見外婆的情景。每次去看望外婆,她都會翻箱倒櫃的幫我找些好吃的。有時她就默默地靦腆地坐在我旁邊,希望能看到外孫狼吞虎嚥的樣子。可是,我現在的食量不能讓外婆滿意。於是外婆就總唸叨著,年輕人吃這點怎麼成啊?後來幾次去,就發現櫃子裡放著一個瓶子,裡面裝滿了酥餅,(其實那些酥餅早已變潮發軟)我拿了一個做出狼吞虎嚥的樣子,外婆終於滿意的笑了……

  每次她都會用同樣的的瓶子裝好了吃的讓我帶到學校裡,坐在車上,我把瓶子放在掌心。覺得有一股暖和與舒適的感覺,不知是否是車裡過於悶熱,還是外婆手上的餘溫?腦子裡想著白髮的90歲的外婆,是怎樣地快樂。

  我多麼希望自己的外婆能健康長壽,一直陪伴著我。但生死修短,又豈能強求!

  在這個春寒料峭的日子裡,想象著那些裝在瓶子裡的稍顯潮軟的酥餅,卻又那麼的遙遠,那麼溫柔,而又那麼肯定地一去不返……

又是一年清明的作文15

  總是喜歡把鮮活的影像放進過去的日子裡,用來掩蓋靜靜的流光,在某個時候深深悼念……

  又是一年清明時,詩意般的,天空下起了濛濛細雨,在雨點的親吻下,隨家人來到墓前,給那方世界的親人送上最溫暖的祝福。那些墓碑在雨霧的襯托下,多了些神秘感,沒來由的,心裡徒添了一絲傷感。我俯下身子,在墳前放上一束白花,純淨的。那一刻,我感受到了靈魂的碰撞。

  是親人們的呼喚,是親人們的勸誡,是親人們的期盼。站在陰陽的分界點,我第一次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貴,也第一次自發地仰天長嘆:“活著真好。”是啊,不論怎樣,人,只要活著,一切總會過去的。雨點滴落在那束白花上,好似喜悅的淚水,雨,也滴落在我的心底,與過往的一切告別。

  呼吸,努力地呼吸,空氣溼潤潤的,伸出手,承接上天的恩賜,想起古人“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的景象,一聲“借問酒家何處有”,湧起層層墨香。咧嘴一笑,在雨霧中奔跑起來,汗水,蒸發著,來自心底的淚水,也一下噴發出來,不可抑制。哭吧,在這種天,沒人會知道你在哭泣,即使知道,也會認為,那是對親人深深的悼念。雨,朦朧了我的雙眼,只得停下腳步,呼哧呼哧地喘氣,一絲欣悅從心底無限蔓延開來,擦去不知是雨水還是淚水的液體,整個人從內而外輕鬆了許多。整顆心,變得很平靜,一顆石子掉落,不見一圈漣漪。

  那些悲傷的回憶,就讓它過去吧,不用再執著。畢竟,生命還得延續,時間的年輪還是會不停地運轉,一個又一個的輪迴。

  遠方有琴,愀然空靈,聲聲催天雨。而我在這兒,埋葬了過去,脫胎換骨。

  清明的雨,沖淡了許多。我想,下一年,待到清明雨上,我還是會捧上一束最誠摯的問候,寄到那方世界,與親人分享自己的收穫。

  “燕子來時春社,梨花落後清明”,哦,又是一年清明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