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踏青的作文900字 (精選13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裡,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清明節踏青的作文900字 (精選13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清明節踏青的作文1
又到了一個細雨紛紛,引起人愁思的時節,“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古人的這一詩句似乎是清明的真實寫照,這個時候,和暖的陽光不再充斥大地,陰雨綿綿反而成了氣象舞臺的主角,大地像是被一塊青灰色的幕布覆蓋了,小小的雨滴敲打在地上,敲打在窗邊,勾起人們對已故親人那斷斷續續充滿悲傷與哀愁的懷念,清明,本是春天的深處,春天的靈韻,春天最美好的時節,一個充滿生機活力的節氣,卻被人們附加上天空青灰色的顏色,簡直壓抑地讓人窒息,喘不過氣來,然而春天的燦爛與活力生機沒有被大自然忘記,春天這一枝最絢麗的花朵也沒有因為人們的悲痛的心情而凋謝枯萎,春天就在生活中,就隱藏在清明節氣的空氣中,春天就在那裡,它是已綻開了生機與活力,等著我們一點點靠近,去用心觸控它、感受它、體會它……
站在樓上眺望,遠處的山上一朵朵粉色的桃花開得正豔,翠xx滴,像亭亭玉立的少女,膚色白裡透紅,靜靜地、悄然無息地開放出一樹的美麗,一樹飽滿的生機,春風吹來,桃花輕輕搖擺,像要為迷人的春天獻上一首鮮活的讚歌,一眼掃去,一大片無盡的桃紅色把大山打扮地粉色的世界,花瓣被風吹下,在碧空中盡情舞蹈,心情飛揚!彷彿是春天的使者,把盛著香氣的春天之美傳遞給每一個人,看到這副美不勝收的“春景圖”,我心中那憂愁的思緒早已被一掃而光,咦!山的那邊,春光還在閃動,啊!橋的那頭,春景還要飽滿!春天在招呼,春天在呼喚!
走下樓去,踩著斑斑駁駁的青石板,一路上桃紅柳綠,鶯歌燕舞,到處都是春之精靈留下的足跡,走到河邊,春意正燦爛洋溢著,一排排的垂柳搖擺著嫩綠的柳條,似碧綠的長髮,伸向水面,清澈而純淨的一湖春水像一卷長長的錄影帶,把春之希望,春之燦爛的一刻攝錄下來,永遠地定格,永遠地銘記,柳絮迎風飄揚,小小的嫩綠的芽兒從柳條的枝節上抽出,播撒下希望的種子,來年,它一定又會成長成一片片碧綠的柳葉,這樣的春天活動,吸引了一群色彩斑斕的蝴蝶,似一位位輕盈的舞者,翩翩起舞,停歇在枝頭,舞蹈在花叢中,動植物在這般美好的春天融合成了一體,綻放著春天生命的花朵,清明時節本是緬懷生命的時節,卻有這樣的生命在盡情綻放,盡情洋溢,或許古人把生命之美這般炫耀的時節定義為緬懷先人的清明節正是用心良苦,為了提醒後人珍惜生命,珍惜時間,是透過對先人的哀思讓人們明白這麼深刻的道理,彷彿一下子,此時清明的節奏不再沉重,變得歡快起來,不知不覺中,雨停,陽光又閃耀在天空中,溫暖著每個人的心靈,這正是如春天般燦爛的生命之生機!生命之活力啊!
讓我們從這個春天,這個清明開始,珍惜時間生命,畢竟,生命也像春天一樣燦爛!
清明節踏青的作文2
清明節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是重要的“八節”(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曆的四月五日,但其節期很長,有十日前八日後及十日前十日後兩種說法,這近二十天內均屬清明節。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清明節源於商代時代,是我國漢族的傳統節日之一,為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時間約在每年的陽曆4月5日前後。清明節後雨水增多,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這一時節萬物“吐故納新”,無論是大自然中的植被,還是與自然共處的人體,都在此時換去冬天的汙濁,迎來春天的氣息,實現由陰到陽的轉化。
古有清明前一天為“寒食節”之說,相傳起於春秋時期晉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飢”一事,後逐漸清明寒食合二為一。唐代掃墓日期一般在寒食節,宋後移到清明。傳說中“寒食節”的起源地就在山西中部介休,介休一名的來歷即是為紀念介子推“割股充飢”而不圖為報,最終在此被大火燒山而亡,綿山也因此又稱“介山”。
相傳大禹治水後,人們就用“清明”之語慶賀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時春暖花開,萬物復甦,天清地明,正是春遊踏青的好時節。踏青早在唐代就已開始,歷代承襲成為習慣。踏青除了欣賞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還開展各種文娛活動,增添生活情趣。
清明節流行掃墓,其實掃墓乃清明節前一天寒食節的內容,寒食相傳起於晉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唐玄宗開元二十年詔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與清明相接,後來就逐漸傳成清明掃墓了。明清時期,清明掃墓更為盛行。古時掃墓,孩子們還常要放風箏。有的風箏上安有竹笛,經風一吹能發出響聲,猶如箏的聲音,據說風箏的名字也就是這麼來的。
清明節還有許多失傳的風俗,如古代曾長期流傳的戴柳、射柳、打鞦韆等,據載,遼代風俗最重清明節,上至朝廷下至庶民百姓都以打鞦韆為樂,仕女雲集,踏青之風也極盛。
寒食節————寒食即禁火,只能吃冷或預先煮好的食物。相傳這個習俗起源於春秋時代,當時晉國有人慾害死大公子重耳,忠臣介之推(又名介子推)便護送重耳逃亡,甚至在飢寒交迫之際,割下自己的肉給重耳吃,希望日後他安然回國,當上國君,並勤政愛民。
十多年後,重耳終於回國當上了國君,即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並逐一犒賞*期間曾協助他的人,卻忘了介之推,他經旁人提醒,才趕忙差人請介之推前來領賞。可是,介之推和母親到深山隱居。晉文公與臣子在山中遍尋不獲,有人提議放火燒山,介之推是孝子,一定會救母親出來。可是,大火燒了三日三夜,仍不見介之推。火熄滅後,人們在一棵柳樹下發現介之推著母親的屍體。晉文公非常傷心和懊悔,將二人安葬在柳樹下。晉文公將放火燒山的一天,定為寒食節,規定人民禁止用火,寒食一天,以紀念介之推的忠誠。
清明節踏青的作文3
今天是清明節,說好了今天要上山去掃墓祭拜先輩的,所以我早早就起床洗漱了,做好掃墓的準備。
爸爸母親比我起床得更早,他們早就將要去祭拜的東西放在一個大籮筐裡。“酒,有;蛋糕,有;香,也有;紙,還有;香蕉,準備好了,蘋果,也準備好了;蠟燭……”我故意在一樣一樣的大聲地數,母親也樂得在旁邊看我數。“好,準備齊了,我們向山裡出發了!”我叫道。我在前邊引路,爸爸挑著祭品跟在後頭,母親也一併隨行。
剛出門,就覺得不大對頭,滿天的烏雲,那一朵朵黑沉沉的雲彷彿是吸滿水的大海綿,飽脹得就要滴下來似的,難道老天爺也是有靈性的,要祭拜了也非常傷感?我也不禁擔心起來,對母親說:“看來,天要下雨了,真是麻煩。”母親說:“是啊,不過東邊的天還好,比較亮。我看了天氣預報,說今天只是雷陣雨,應該不會那麼早下吧。走,快點,我們去叫上你奶奶。”奶奶今天也要一起去祭拜,她自己一個人住在村子東頭。我們走向奶奶家。進了奶奶的房子。咦?怎麼奶奶不在家呢?我叫了起來:“奶奶,您在哪裡?”從後面的菜園傳來了奶奶的聲音,原來,奶奶在田裡種菜啊!母親也趕緊走去幫忙。真是清明前後,種瓜點豆啊!三下五除二,奶奶母親匆匆忙完,我們就去墓地掃墓了。
我們來到墓地。啊,這裡的景色真美啊!群山起伏,連綿不斷,那遠處的山峰上還繚繞著淡淡的雲霧呢,峰頂若隱若現,彷彿是天上的仙境。山上樹木茂盛,滿眼的蔥綠,似是給山上穿了一件綠色的連衣裙。山腳邊那不知名的野花,不正是給裙腳鑲上了花邊嗎?再看看近處的小草,草尖上掛滿了晶瑩的水珠,是不是昨晚做了個美夢流下的羞澀的眼淚啊。聽,還有清脆的鳥鳴聲,一唱一與,是不是在歌頌這裡的美景。我情不自禁的張開雙臂,做擁抱狀,大喊:真美啊!惹得一旁的爸爸母親都哈哈大笑。
我們結隊走到爺爺的墓地,放下祭品。母親對我說:“熙熙,你與妹妹先到那邊去玩,讓母親與爸爸好好除掉這些雜草。”說完,母親與爸爸就開始動手拔草。爸爸將較大的樹木砍倒。我問爸爸:“為什麼要砍倒呢?這不是濫砍亂伐嗎?”爸爸笑著說:“這不算是濫砍亂伐的,在墓邊的樹要砍掉,就似家裡打掃衛生一樣。要不砍掉,到時連墓在哪裡都找不到了。”我點點頭,閃到一旁,與妹妹一起坐在木板上玩手機。過了一會兒,墓地清掃乾淨了,奶奶把東西擺好,插上香,點著火,又手合一放在胸前,嘴裡唸唸有詞,也不知在說什麼。我見了忙把手中的手機放下,問爸爸,奶奶在唸什麼。爸爸微微一笑,擺擺手,意思是叫我這時候不要說話。五分鐘左右,奶奶唸完了就叫爸爸去放炮燒紙,然後也招呼我也去拜四拜,說是許許心願,那些列祖列宗會保佑我的。我聽了,半信半疑地照做了。我是希望我們全家幸福如意,我的成績似芝麻開花一樣節節高。
我們許完願,就開始放爆竹了。那劈啪劈啪的聲音在山裡顯得格外的響亮,連小鳥的聲音也停止了,樹木也站立不動了。
天,又下起雨了,我們不得不趕緊收拾東西回家。一路上,我們還看見了很多人也來掃墓呢,真是“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啊!
清明節踏青的作文4
踏青是清明的又一重要節俗。清明時節,春光明媚,楊柳青青,人們常借祭墓踏青郊遊。
清明節氣期間的戶外運動,其本來的意義就在於順應時氣,是月生氣方盛,陽氣發洩,萬物萌生,尤其是孩子,更把祭掃踏青當做一件樂事。
現在山東地區仍有這種古老習俗的傳承,清明時節,孩子們在村外踏青時,有的用柳樹的枝條做成口哨吹,有的抬著頭大口呼氣。
豐子愷有一篇文章叫《清明》,寫自己幼年時在桐鄉石門過清明節的活動和感受:
祭掃期間,附近三竺庵裡的和尚來問訊,送我們些春筍。我們也到這庵裡去玩,看見竹林很大,身入其中,不見天日。我們終年住在那市井塵囂中的低小狹窄的百年老屋裡,一朝來到鄉村田野,感覺異常新鮮,心情特別快適,好似遨遊五湖四海。因此我們把清明掃墓當做無上的樂事。我的父親孜孜兀兀地在窮鄉僻壤的蓬門敗屋之中度送短促的一生,我想起了感到無限的同情。
因為有外出郊遊的機會,童年的豐子愷把清明掃墓當做無上的樂事,周作人也有同樣的感受,他在《百草園》中寫道:“在舊時代裡,上墳時節頂高興的是女人,其次是小孩們。從前讀書人家不準婦女外出,其唯一的機會是去上墳,固然是回孃家或拜忌日也可以出門,不過那只是走一趟路,不像上墳那樣坐了山轎,到山林田野兜一個圈子。況且又正是三月初暖的天氣,怎能不痛快地遊樂一番呢?”
周作人對清明祭掃時的吃食記憶深刻,在多篇文章中皆有所提及:
小時候掃墓採杜鵑花的樂趣到了成年便已消失,至今還記憶著的只有燒鵝的味道,因為北方沒有這東西,所以特別不能忘記也未可知。在鄉下的上墳酒席中一定有一味燒鵝,稱為燻鵝,製法與北京的燒鴨子一樣,不過它並不以皮為重,乃是連肉一起,蘸了醬油醋吃,肉理較粗,可是我覺得很好吃,比鴨子還好。
那時的小孩子還會吃一些野菜或者野菜的加工品,如黃花麥果和紫雲英,周作人寫道:
黃花麥果通稱鼠鞠草,系菊科植物,葉小,微圓互生,表面有白毛,花黃色,簇生梢頭。春天採嫩葉,搗爛去汁,和粉做糕,稱黃花麥果糕。小孩們有歌讚美之雲:黃花麥果韌結結,關得大門自要吃;半塊拿弗出,一塊自要吃。
清明前後掃墓時,有些人家一一大約是儲存古風的人家—用黃花麥果作供,但不做餅狀,做成小顆如指頂大,或細條如小指,以五六個作一攢,名日繭果,不知是什麼意思,或因蠶上山時設等,也用這種食品,故有是稱,亦未可知。自從十二三歲時外出不參與外祖家掃墓以後,不復見過繭果,近來住在北京,也不再見黃花麥果的影子了。
掃墓時候所常吃的還有一種野菜,俗名草紫,通稱紫雲英。農人在收穫後,播種田內,用作肥料,是一種很被賤視的植物,但採取嫩莖油食,味頗鮮美,似豌豆苗。花紫紅色,數十畝接連不斷,一片錦繡,如鋪著華美的地毯,非常好看,而且花朵狀若蝴蝶,又如雞雛,尤為小孩所喜。
清明節踏青的作文5
過兩天就是清明節了,今天提前去較遠的山裡掃墓,等到清明節那天才去沿海路那邊掃墓。
於是早上10點就隨著大伯、三伯、爸爸、小叔等一行人前去大山裡踏青了。
我 們是坐一位戴眼鏡的哥哥的“人載貨車”去的,就是那種前面載人,後面載貨物的車。也還算好,不用像去年那樣坐拖拉機,這車比那車舒服多了,深綠色的,儘管 我感覺坐在後面像是貨物一樣,但是露天的車還真是沒坐過幾次,很新鮮,一路上可以吹吹風,挺爽的! 清明期間去山上掃墓我每次都是必定要去的,可有趣了,可以開拓視野,看看以前從沒有看過的新鮮事物,親身感受大自然。
一路上,和我們一同坐在露天的車後板上的爸爸、小叔還有立群哥哥一直說個不停,當然,我們這些小孩覺得悶了,也免不了要插上幾句。俊桐和建南也總要從車後板上,但卻受了不少罵,哈哈。俊龍哥倒是很照顧我們,跟我們開玩笑,還跟慎敏玩,他人很好哩!
由於董明光學校在大山附近,所以在要轉彎進入大山裡時,我看見了董明光學校的校門:乳白色的牆,又高又厚,中間有一道大大的鐵門和一個小的鐵門,小鐵門旁還 有個精美別緻、小巧可愛的小房子,“那可能是看門人的休息室吧。”牆上的最上方刻著金光閃閃、用楷書寫的十分顯眼異常大號的五個字“董明光學校”。放眼望 去,還能望見校門進去後居於中央的一個水池,池的中央有一個射手座的石雕。整個學校給人一種寧靜、乾淨、新而漂亮的印象。
進入了大山裡,眼前盡是一片茫茫的綠色,除了石頭的土黃色,很難再在山裡找到其它色彩了。
山路很不好走,到處是坑坑窪窪的石頭和黃泥土,山路邊長滿了雜草和各種奇性各異的樹木,還有一些漂亮迷人的野花。
一 行人排著隊爬上山,由於以防萬一,遇到有點陡或是斜的路,我總會抓住這些樹條或是雜草或是幾簇野花,藉著它們向上爬,凡是被我抓住的花、草、樹條,很少沒 有被扯斷的,哎,怪可惜的,也挺可憐,就這麼給沒了。樹木大多是沒葉子的,沒葉子的樹,樹幹就很黑,而且樹皮裂開,有向下掉的傾向,粘在樹幹上;樹枝更是 容易斷,折一段下來,就會覺得像是在掰一塊很酥的酥餅,靜下來仔細聽,還有一個很輕的聲音“科”。“到處是花草樹木,空氣清新,置身於大自然中,感覺真 好!”
我們一共去了四、五處墓地,每到一個墓地,我們都會懷著虔誠的心給祖先上三炷香,“在天上的祖先,也一定會保佑我們的吧,此時此刻,他們會不會在天上看著我們呢?我真想看看我們的祖先長什麼樣,可是如今能見到的,也只是一塊墓碑罷了。”我心裡默默地想著。
在我們所去的墓地裡,有些墓地的墓碑上的字已經脫落了原先塗上的油漆,大伯、三伯和爸爸他們便會重新用紅漆把字描一遍,使墓碑煥然一新,“現在的墓地就是祖先靈魂的家,墓碑就是祖先家的家門,家門要打扮的漂亮一點才對!”於是,我也幫起了忙,幫忙清理雜草。
清明節踏青的作文6
時節又至清明,窗外飄著那場約定千年的雨,將這天地間灑滿一層哀傷。
前幾日,快到清明節了,冬將去而春未回,天空雪夾著雨灑落下來,街上行人匆匆忙忙,好似沒人知道清明節將至了。車水馬龍依舊展示著小城日益的繁華,霓虹燈閃爍的小城夜裡同樣迷離。火車站裡一張張冷漠的臉,每天都有人在這裡停留,啟程,歸來,彼此熙熙攘攘卻又各自冷冷清清。
少有人會記得某年的清明節,天空細雨,一個完美的理想主義詩人躺在那冰冷的鐵軌上。當火車呼嘯而過,這個世界從此再也沒有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般乾淨溫馨的詩句了,他就是海子。當物質主義貪婪的吞噬一切,人人都成為了物質主義的忠實情人的年代,海子註定輸的一塌糊塗。清明節那天是他的生日,在生日那天離去,他用生命奉獻了最後一首悲歌,也向物質主義做了最後的反抗。可他死後,他鄉下的老母親竟哭瞎了眼睛。生活有時總是如鋼鐵般又硬又冷,讓人觸及不到一些溫存。
夜已深了,卻有人輾轉反側徹夜未能入眠,想想距清明只剩幾日了,他心中他心中又泛起懷念,腦海閃過不在了的人,如何談安好?
清明雨從不曾遲至早退,雨打溼了黃土堆,土堆下有人永遠安睡,土堆上枯草累累,土堆前有人長跪,,那老者是誰,不需要人安慰,面如死灰。思念的人不管物是人非,更不泣近日面色憔悴,淚伴著雨水,橫飛,濺溼了墓碑。碑上刻著那人姓甚名誰,是否曾經達官顯貴,是否為生活勞累,時常暗自垂淚,歲月不變往日的光輝,風不住的吹,又有幾人成灰,清明夜難寐,街上唯有街燈伴著紙屑紛飛。
前半夜心亂無法沉睡,到後半夜不知覺便已沉入夢鄉,到了明日,今年的清明便算是過了,時間從來不覺得對誰該負責,催著人不住的往前。
清明一過,那風畢竟不像冬天那般凜冽了,空中是不是飄起細雨。過不了幾日春草又發新芽,鄉下人開始又一年的農作,默默的播種,付出,等候收穫;這小城裡得人,依舊日復一日的忙碌,不知疲倦,街燈下總有熱戀者擁吻。沒有人再記得,昨日清明的哀傷。清明更像是一個提醒,讓生活在物質世界裡的人,忙裡偷閒,在這一天,懷念一些人,一些事。告誡自己生命有限,自己亦會倒下在某個清明,所以乘活著好好努力。海子也只是人群中的滄海一慄。畢竟世界變得如此繁華,人們不得不變這樣,怨不得誰。
夜深了,人們剛躺下便沉入了夢鄉,昨日過,今朝去,明日來,朝陽每天亦升起,何時
又曾相似過。過去的都過去了,然而我們現在過得很好,相信未來會更好。
今日清明又雨,浸溼誰人心田。
清明節踏青的作文7
“起床了,出發了!”爸爸打雷似的喊著。“今天是我的休息日,催什麼!”我睜開蒙朧的睡眼,埋怨道。爸爸說:“今天是清明節,我們要下鄉踏青,順便給你爺爺上墳,你去不去?”這可是難得的機會,怎能不去?我翻身起床,收拾停當後,出發了。
走了一個多小時的山路,我已經累得筋疲力盡了。雖然遍地的'油菜花令人陶醉,雖然花香沁人心脾,可還是抵擋不住我嘴裡怨言:“早知道這麼難走,我說什麼也不會來的。”“怎麼樣?不行了吧?溫室裡花怎麼能在大自然裡生存?你還是在這兒等我們吧。”聽著爸爸的話,我覺得特別刺耳,覺得他在嘲笑我。我不服氣地看了他一眼,什麼也沒說,一個勁兒地朝前走,心想:我就是累死,也不能讓你小瞧我。倔勁來了,力氣也來了,走起路來覺得輕快多了。
我已經超過爸爸媽媽許多了,可還是不停地往前走。只聽見爸爸在後面喊:“到了,到了,再走就要開倒車了。”我停下腳步,轉過身,仰著臉看著爸爸媽媽,“哼!看你以後還敢小瞧我!”媽媽看著我驕傲的樣子,小得合不攏口,說:“激將法真管用,要不然,有些人可要哭鼻子了。”這時,爸爸可神氣啦,打著官腔說:“這就叫因材施教,學著點兒。”我剛才的神氣勁一下子消失得無影無蹤,像個洩了氣的皮球。雖然我中了“計”,可我明白了只要我努力去做,沒有什麼能難得倒我。
來到爺爺的墳前,爸爸栽的墳山樹已經有碗口那麼粗了,樹葉兒像被沖洗過一樣綠的發亮。墳上開滿了嫩黃色的小花,它雖然沒有菜花嫵媚,卻也嬌小可愛。我正想摘一束帶回家,被爸爸叫住了:“墳上的花草不能摘,花草茂盛,我們家才興旺。還不快過來給你爺爺磕頭,請爺爺保佑你健康成長,將來考大學!”
“爸爸,爺爺真的能保佑我嗎?”我疑雲滿腹地問。
“傻孩子,這只不過是大人對你的期望。我們來上墳,你爺爺根本就看不見。上墳是我們這兒的風俗,是對死者的紀念。”爸爸笑著說。
爸爸把供果擺在爺爺墳前,點燃香,恭恭敬敬地磕了三個頭,才開始給爺爺燒紙錢,嘴裡還不停地嘮叨著。看著爸爸嚴肅的神情,我也學著給爺爺磕了三個頭。儀式結束後,我們坐在墳前的空地上聊天,爸爸給我講了爺爺的故事。爺爺是一個木匠,十五歲是跟著一位木工師傅學手藝,那時的師傅可不象現在的老師,他們手“教會徒弟,餓死師傅”這種思想的影響,只教徒弟一些基礎知識。爺爺學了三年,什麼也沒學到,毅然離開了師傅,自立門戶。爺爺憑著自己的努力,不斷地摸索,大膽地嘗試,沒過幾年,他成了當地小有名氣的木匠。聽了爺爺的故事,我更加堅信: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清明節踏青的作文8
又到了一個細雨紛紛,引起人愁思的時節,“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古人的這一詩句似乎是清明的真實寫照,這個時候,和暖的陽光不再充斥大地,陰雨綿綿反而成了氣象舞臺的主角,大地像是被一塊青灰色的幕布覆蓋了,小小的雨滴敲打在地上,敲打在窗邊,勾起人們對已故親人那斷斷續續充滿悲傷與哀愁的懷念,清明,本是春天的深處,春天的靈韻,春天最美好的時節,一個充滿生機活力的節氣,卻被人們附加上天空青灰色的顏色,簡直壓抑地讓人窒息,喘不過氣來,然而春天的燦爛與活力生機沒有被大自然忘記,春天這一枝最絢麗的花朵也沒有因為人們的悲痛的心情而凋謝枯萎,春天就在生活中,就隱藏在清明節氣的空氣中,春天就在那裡,它是已綻開了生機與活力,等著我們一點點靠近,去用心觸控它、感受它、體會它……
站在樓上眺望,遠處的山上一朵朵粉色的桃花開得正豔,翠xx滴,像亭亭玉立的少女,膚色白裡透紅,靜靜地、悄然無息地開放出一樹的美麗,一樹飽滿的生機,春風吹來,桃花輕輕搖擺,像要為迷人的春天獻上一首鮮活的讚歌,一眼掃去,一大片無盡的桃紅色把大山打扮地粉色的世界,花瓣被風吹下,在碧空中盡情舞蹈,心情飛揚!彷彿是春天的使者,把盛著香氣的春天之美傳遞給每一個人,看到這副美不勝收的“春景圖”,我心中那憂愁的思緒早已被一掃而光,咦!山的那邊,春光還在閃動,啊!橋的那頭,春景還要飽滿!春天在招呼,春天在呼喚!
走下樓去,踩著斑斑駁駁的青石板,一路上桃紅柳綠,鶯歌燕舞,到處都是春之精靈留下的足跡,走到河邊,春意正燦爛洋溢著,一排排的垂柳搖擺著嫩綠的柳條,似碧綠的長髮,伸向水面,清澈而純淨的一湖春水像一卷長長的錄影帶,把春之希望,春之燦爛的一刻攝錄下來,永遠地定格,永遠地銘記,柳絮迎風飄揚,小小的嫩綠的芽兒從柳條的枝節上抽出,播撒下希望的種子,來年,它一定又會成長成一片片碧綠的柳葉,這樣的春天活動,吸引了一群色彩斑斕的蝴蝶,似一位位輕盈的舞者,翩翩起舞,停歇在枝頭,舞蹈在花叢中,動植物在這般美好的春天融合成了一體,綻放著春天生命的花朵,清明時節本是緬懷生命的時節,卻有這樣的生命在盡情綻放,盡情洋溢,或許古人把生命之美這般炫耀的時節定義為緬懷先人的清明節正是用心良苦,為了提醒後人珍惜生命,珍惜時間,是透過對先人的哀思讓人們明白這麼深刻的道理,彷彿一下子,此時清明的節奏不再沉重,變得歡快起來,不知不覺中,雨停,陽光又閃耀在天空中,溫暖著每個人的心靈,這正是如春天般燦爛的生命之生機!生命之活力啊!
讓我們從這個春天,這個清明開始,珍惜時間生命,畢竟,生命也像春天一樣燦爛!
清明節踏青的作文9
又到了一個細雨紛紛,引起人愁思的時節,“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古人的這一詩句似乎是清明的真實寫照,這個時候,與暖的陽光不再充斥大地,陰雨綿綿反而成了氣象舞臺的主角,大地似是被一塊青灰色的幕布覆蓋了,小小的雨滴敲打在地上,敲打在窗邊,勾起人們對已故親人那斷斷續續充滿悲傷與哀愁的懷念,清明,本是春天的深處,春天的靈韻,春天最美好的時節,一個充滿生機活力的節氣,卻被人們附加上天空青灰色的顏色,簡直壓抑地讓人窒息,喘不過氣來,然而春天的燦爛與活力生機沒有被大自然忘記,春天這一枝最絢麗的花朵也沒有因為人們的悲痛的心情而凋謝枯萎,春天就在生活中,就隱藏在清明節氣的空氣中,春天就在那裡,它是已綻開了生機與活力,等著我們一點點靠近,去用心觸控它、感受它、體會它……
站在樓上眺望,遠處的山上一朵朵粉色的桃花開得正豔,翠滴,似亭亭玉立的少女,膚色白裡透紅,靜靜地、悄然無息地開放出一樹的美麗,一樹飽滿的生機,春風吹來,桃花輕輕搖擺,似要為迷人的春天獻上一首鮮活的讚歌,一眼掃去,一大片無盡的桃紅色把大山打扮地粉色的世界,花瓣被風吹下,在碧空中盡情舞蹈,心情飛揚!彷彿是春天的使者,把盛著香氣的春天之美傳遞給每一個人,看到這副美不勝收的“春景圖”,我心中那憂愁的思緒早已被一掃而光,咦!山的那邊,春光還在閃動,啊!橋的那頭,春景還要飽滿!春天在招呼,春天在呼喚!
走下樓去,踩著斑斑駁駁的青石板,一路上桃紅柳綠,鶯歌燕舞,到處都是春之精靈留下的足跡,走到河邊,春意正燦爛洋溢著,一排排的垂柳搖擺著嫩綠的柳條,似碧綠的長髮,伸向水面,清澈而純淨的一湖春水似一卷長長的錄似帶,把春之希望,春之燦爛的一刻攝錄下來,永遠地定格,永遠地銘記,柳絮迎風飄揚,小小的嫩綠的芽兒從柳條的枝節上抽出,播撒下希望的種子,來年,它一定又會成長成一片片碧綠的柳葉,這樣的春天活動,吸引了一群色彩斑斕的蝴蝶,似一位位輕盈的舞者,翩翩起舞,停歇在枝頭,舞蹈在花叢中,動植物在這般美好的春天融合成了一體,綻放著春天生命的花朵,清明時節本是緬懷生命的時節,卻有這樣的生命在盡情綻放,盡情洋溢,或許古人把生命之美這般炫耀的時節定義為緬懷先人的清明節正是用心良苦,為了提醒後人珍惜生命,珍惜時間,是透過對先人的哀思讓人們明白這麼深刻的道理,彷彿一下子,此時清明的節奏不再沉重,變得歡快起來,不知不覺中,雨停,陽光又閃耀在天空中,溫暖著每個人的心靈,這正是如春天般燦爛的生命之生機!生命之活力啊!
讓我們從這個春天,這個清明開始,珍惜時間生命,畢竟,生命也似春天一樣燦爛!
清明節踏青的作文10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山裡的春天,猶如羞澀的少女,輕盈的腳步,總是姍姍來遲。江南的枝頭上,桃花已謝,綠柳成蔭,而叢林深處的小山,卻是細雨紛飛,薄霧輕籠,滿目蒼翠,奼紫嫣紅。每年的清明時節,我們都要回到老家,去祭掃祖先,而今,又踏上了回鄉的路。
越野車在盤山公路上賓士,心兒卻早已飛出車窗之外。看遠處的青山,近處的綠樹,一排排向身後倒去,它們每後退一步,我們離老家的懷抱又更近了一層。
近了,近了,美麗的小村莊,彷彿漂浮在薄霧中的水墨山水,熟悉的身影依稀可辨。潺潺的流水,嫋嫋的炊煙,此刻,正那樣清晰地縈繞在耳際,浮現於眼前。親切的鄉音,熱情的呼喚,就像這和煦的春風撲面而來,溫暖著我的心坎。
中午時分,我們開始向山上進發。一路上說說笑笑,不覺已到半山腰。漫山遍野,芳草萋萋,緋紅的杜鵑花,散落在灌木叢中,正向我們嫣然淺笑;許多不知名兒的野花,白的,黃的,粉的,都在盡情地展現著自己嫵媚的身姿,微風過處,縷縷花香,沁入心脾。置身於家鄉的山水,一切都那麼清新自然,讓你,總想親近青山的肌膚,輕撫綠樹的臉龐,沉醉在這漫山遍野的迷人春色當中,忘記了所有。
孩子們歡呼雀躍,競相追逐,銀鈴般的笑聲迴盪在山間,散落在花叢中,驚飛了樹上的鳥兒,也喚醒了我兒時的記憶。那時候,漫山遍野長滿清脆的松樹,松樹底下長著一種當地叫樅樹菇的蘑菇。每年的這個時候,一到週末,我就和小夥伴們到山上去採摘。不大一會兒,就能採到許多,用龍苴串起來,高高興興回家去。晚上,餐桌上就多了母親親手烹製的香滑可口的肉絲蘑菇湯。記憶中那種難忘的味道,讓我情不自禁地把目光落在松樹叢中,在茂密的灌木根旁,輕輕地撥開散落在上面的松針,希望能再一次找到那一朵朵深褐色的小傘,可無論我怎麼努力,卻再也見不到它的影子了。只找到幾株淡黃色的大雁菇,雖然有些許失落,但這點小小的收穫,還是讓我樂此不疲,興趣盎然。
現在,市場上蘑菇的品種繁多,味道鮮美。可是,我卻再也體會不到小時候,那種親自採摘蘑菇的樂趣,也不能再一次品味母親親手烹製的那種肉絲蘑菇湯的味道了,這一切,都留在了我的記憶深處。看著孩子們追逐嬉戲的身影,自由自在,無拘無束,我從心底裡感到欣喜。
久居凡塵,每日被俗務瑣事纏身,趁著這大好春光,偶爾給身心放個假,投入到大自然的懷抱,讓山山水水,洗去心靈的汙垢,盪滌世俗的塵埃。天,那麼藍;雲,那麼白;水,那麼清。坦蕩的心底,也如這春水般碧綠澄澈,波瀾不驚,這,不也是一種享受嗎?
清明節踏青的作文11
時光荏苒,又到了一年清明時節。在這冬去春來,萬物復甦的日子裡,學校組織我們去青島革命烈士紀念館掃墓。青島市革命烈士紀念館坐落在青島市芝泉路20號,位於市區太平山東南坡,與湛山寺相鄰,於1977年動工興建,1981年落成,是青島市區唯一一處紀念性園林。
下午一點,我們從學校準時出發。只見一路上,小草泛青、楊柳抽芽、百花吐豔,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鳥兒的歌聲與我們的歡笑聲組成了一支春天協奏曲。不知不覺,進入了湛山寺。寺中的湖面上,三五成群的野鴨在戲水。徐徐的春風吹來,吹綠了山,吹皺了水,吹得人們暖意洋洋,吹得萬樹千枝疊錦披翠。沿著湛山寺後面的小路,拾階而上,進入了革命烈士紀念館,我們頓時肅穆起來。
首先進行的是緬懷先烈的紀念儀式,在耳畔響起的國際歌樂曲聲中,我不禁想到:這些先烈們為了新中國的解放、人民的幸福,拋頭顱、灑熱血,犧牲了自己年輕的生命,而我們這些21世紀的少年又能為祖國做點什麼呢?先烈們為我們鋪平了道路,而這條道路要我們自己去走啊!儀式結束了,接下來我們參觀了烈士事蹟陳列館。館內的烈士事蹟和文物按歷史時期分為5個部分。第一部分屬於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展出了中共一大代表王盡美、鄧恩銘、李慰農、胡信之等烈士事蹟,反映了在建黨初期,先烈們在青島領導開展工人運動,舉行罷工鬥爭的事蹟。此外,還展出了日本帝國主義與反動軍閥相互勾結鎮壓工人車工運動,製造屠殺工人的“青島‘5·29’慘案”的史實;第二部分屬於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展出了在革命處於低潮時,徐子興等烈士在青島處決叛徒王復元鬥爭中的英勇事蹟,以及王表山、郭隆真等12位烈士與國民黨反動派作鬥爭的事蹟;第三部分屬於抗日戰爭時期,展出了周浩然、鄭子揚、杜雨等烈士與日本侵略者英勇戰鬥的事蹟;第四部分屬於解放戰爭時期,展出了7位著名烈士在解放戰爭中的英雄事蹟;第五部分屬於解放後祖國建設時期,展出瞭解放以來在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中,為保衛祖國、捍衛和平而犧牲的27位烈士的動人事蹟。
參觀結束了,我們依依不捨地告別了紀念館,告別了長眠在這裡的先烈,英雄先烈們的事蹟衝擊著我的心靈。我不禁想起了梁啟超先生的《少年中國說》,“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多麼摧人奮進的詩篇啊。今天快樂的少年,明天國家的主人,我們是否知道自己身肩的責任?在我們享受美好的生活,在為考上一個好學校而忙於學習的時候,我們是否知道是為什麼而學習?不該忘記的永遠不能忘記。“先烈英名垂表史,英雄遺志展宏圖”,先烈們安息吧!你們的遺志會有人繼承,你們的事業會有人完成!
清明節踏青的作文12
都說“清明時節雨紛紛”,可今年的清明卻紅日當頭、豔陽高照,萬里無雲,就在這樣的好天氣裡,我和爸爸出門踏青。
我們先來到湘湖三期,這裡有著大片大片的油菜地。走進去,一陣陣清香撲鼻而來。從高處鳥瞰,一大片一大片的油菜,黃色連著黃色,就好像一塊塊金燦燦的拼圖,春風輕輕的佛過,油菜就跟著風輕輕地搖擺起來,宛如金黃色的海浪;在近處欣賞,油菜花叢就成了上下兩種不同的景觀:上層油菜花高傲的仰著頭,蜜蜂和蝴蝶在花叢中歡快盡情的飛舞,這是它們的花香世界。在金黃花朵的下方,是一個截然不同的世界,是各種各樣昆蟲的極樂園。筆直的油菜莖對它們來說是粗壯、高大的參天大樹,昆蟲們在這片幽靜“森林”裡可以抵禦鳥類的襲擊,是個天然庇護所。在這裡,肉食昆蟲餓了就捕食其他蟲子,素食昆蟲餓了就吃油菜和地上的野草,多麼寂靜的世界啊!我拿著相機,咔擦咔擦拍個不停,直到爸爸說去賞櫻了,我才戀戀不捨地離開了。
接下來,我們吃了一頓午餐。在去停車場的路上時,我看見一個年輕人拿著手機在掃停在路邊的一輛單車上的二維碼,他掃好以後,單車滴滴一聲,原本推不動的單車就被年輕人騎走了,我問爸爸:“這是什麼?”爸爸回答:“這是共享單車,要不我們騎這個去賞櫻花吧!”“好吧!”我在深思熟慮以後說:“就當是鍛鍊吧!”
過來一會兒,我們就騎著單車上路了。爸爸說:“錢塘江有一段的道路兩旁種植著幾千株櫻花,可壯觀了!“我們就那兒賞櫻。”說完,爸爸帶著我向東騎去。我一邊騎,一邊欣賞四周的風景,形形色色的人幾乎都騎著我們騎著的單車,行駛在紅、藍色的馬路上,多麼和諧的畫面啊!江面上籠罩著一層薄霧,使江對岸矗立著的高聳入雲的大廈變得模模糊糊。騎著騎著,爸爸突然停了下來,說:“我們好像騎反了!”說完,就朝反方向騎去。我跟著爸爸,心裡埋怨:爸爸不是“活地圖”嗎,活地圖也有走錯的時候啊……正想著,眼前出現一座鐵塑,由三層樓這麼高,一根石柱做為支撐物,基石是四條龍張牙舞爪,乍一看還以為是真龍,石柱頂上是兩條龍盤旋、纏繞在一起,似乎在爭搶什麼東西。我趕緊停下來,拿出相機猛拍起來。騎在前面的爸爸突然發現我不見了,趕忙回過來早找我,發現我在雕像這兒拍照,才鬆了一口氣,對我說:“走了,前面的櫻花絕對夠你拍了!”我們又騎了好久,發現兩邊景物變了,變成了藏在綠葉叢中的白櫻。放眼望去,滿眼盡是綠葉和白櫻。一叢叢,一簇簇素雅而高貴的白櫻從密密的綠葉中露出了一個嬌羞的臉蛋。俏麗迷人。一陣風偶爾吹過,數千株櫻花樹紛紛撒下潔白如雪的花瓣,著實令人陶醉……
賞玩櫻花已經兩點多了,由於我之後還要上一節興趣課,只好依依不捨的離去了。
清明節踏青的作文13
古詩云:清明時節雨紛紛。古人的智慧不可小覷,尤其是在對於天氣或者季節上的把握,精準度頗高。今年的節又是個雨天,回想起來,這個節氣上多半以下雨為主。而每年我隨家人一起去掃墓祭祖很多次也都遇到了雨天。
但是今年不同於往日,並不是在本地掃墓,而是回到爺爺的家鄉南京去掃墓。因為聽說是遷墳的緣故。而這次掃墓的陣容也頗為強大,作為一個大家族,往常都是有派幾個代表去掃墓的,今年可以說的全員出動了。
我們包了一輛中巴,一行十餘人,走上了祭祖之路。
這個季節恰逢春季,所以也正好都是踏青行動,春遊的時節,所以藉此機會我們全家也共同小遊一把。
中午的時候,我們到達目的地,新墳的墓地在爺爺家鄉小鎮較為偏僻的小山上,我們撥開雜草叢生的泥面,魚貫的穿過已經被人踩出的一條小路。天公還算作美,出來的時候是下著雨,但是到了當地,竟然是個陰天,不用打傘那麼麻煩。大家有說有笑,一點也沒有被這陰鬱的天氣所掃到興致。我想,大家肯定都憋壞了,工作忙碌的忙碌,家庭需要照顧,除了春節國慶以外,難得有這麼一個機會聚一聚,出去走走。
我們在新墳的前面,按照長幼先後次序,磕頭,然後焚燒紙幣。環顧一下四周,到處是綠色植被,以及欺負連綿的山頭。雖然山不是很高,但對於我們這裡沒有山,到處都被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所覆蓋的新型城市來說,很新奇,很有趣,我們應該多多回歸到自然當中。
接下來,大家都表態說,難得有機會來一次,不管怎麼樣都要到市裡逛一逛。然後大家都把目光投向我的爺爺,作為年齡最長,輩分最高,資質最老的人,他最有發言權,雖然他在家裡平時沉默寡言,但是說出來的話還是很有分量。當然,爺爺同意了。
於是我們又驅車一個小時來到南京的市裡,我們兜了一圈玄武湖,那裡很大,古老的城牆上被覆蓋著層層疊疊的爬山虎,在煙雨悽迷的空氣中遠遠望去格外的憂傷,彷彿在訴說著南京這座古老城市做經歷的喜怒哀愁。這片湖的風景區,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我們一行人,三三兩兩成群結隊走的也很艱辛。看來我們都市人真的應該多多鍛鍊了。
黃昏的時候,我們又到了秦淮河的夫子廟一帶,在那裡解決了晚餐。秦淮河的夜晚,華燈初上,沿街店鋪的商販們早已蓄勢待發了。各種小吃,小玩意兒,還有小寵物玲琅滿目,應接不暇。最後我們在停車場碰頭的時候,都發現各個家庭都滿載而歸。
今天的行程雖然很趕,但是很充實,我望著沿途的風景還是難以抑制內心的喜悅,只是發現最後大家都累了,都在車上沉入了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