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 籠子裡的鳥作文4篇

籠子裡的鳥作文

籠子裡的鳥作文4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籠子裡的鳥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籠子裡的鳥作文1

  試想這樣一個畫面:主人家門前的橡樹上掛著一隻鳥籠,常年蓋著黑布。有一個愛鳥的客人十分好奇是什麼鳥,就請主人將黑布一掀,譁!飛出一隻全身“長”滿齒輪的機械鳥。

  這個畫面來源於眼下一個科幻文學的分支———蒸汽朋克,金屬化的世界、巨大的機械構成了它的世界觀;冒著蒸氣的管道、咔咔作響的齒輪和複雜的機械元件, 構成了一個個生命體與非生命體。是的,產生於維多利亞時代的蒸汽朋克是工業革命的折射,也是那時人們對未來科技的暢想。直到今天,這種暢想依然存在。可以 說是工業革命推動了蒸汽朋克藝術的發展,也可以說是蒸汽朋克的出現給了現代工業發展一個啟迪。說不定機械鳥與現代機械錶互為鼻祖呢。

  如今,中國大概是缺少機械鳥的。中國傳統的文學中少有科幻文學,現在市面上也只有魔幻、奇幻與玄幻,唯獨少有科幻。市面上的科幻小說中,僅有劉慈欣的 《三體》在數不清的西方科幻文學中掙扎。為什麼?歸根到底,還是中國傳統輕視科技的想法引起的科技幻想匱乏。中國傳統科學技術“經世致用”,就是它的實用 性。往往,這種實用性還和政治需要、倫理綱常聯絡在一起,形成不了學術體系,沒有內涵。

  這種對科技的興致缺乏引起的嚴重後果,比國家沒有科幻小說大的多,那就是缺乏對未來的把握。何謂對未來的把握?以偉大的畫家、科學家、科幻家達·芬奇為 例。他的一生創作的手稿無數,大多數人記得《蒙娜麗莎》的微笑,殊不知他在六百年前就想象出了飛行器、潛水艇,甚至畫出了設計圖紙。還有法國科幻大師凡爾 納,他所寫的每一本科幻小說幾乎都成了指引人們在此後二百年間探索世界的指南。這種科幻精神,實際上就是對未來的預測,也是一個民族對未來科學的探索。籠 子裡的機械鳥是個大膽的假想,但一旦開了籠門,那鳥兒也能飛向光明。

  我們都知道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應該大力發展科學技術。但是沒有想法怎麼會有技術?沒有最初的幻想怎會有成熟的想法?中國要多點科幻小說,多點對科幻的熱情,才能更好地規劃未來。

  是時候掀開幕布,讓籠中的機械鳥飛出來了。

籠子裡的鳥作文2

  畫眉鳥在籠子中悠閒自得,被放到野外去卻認為自己處於一個更大的籠子中,雖然畫眉鳥飛出了那個小籠子,但是心靈這個籠子,想必這畫眉鳥是定飛不出去的。

  畫眉鳥貪圖安逸,對於它而言需要的就只是一個不讓它餓死的小籠子,但是我們又怎麼可以就拘束於此呢?當今社會物質的追求越來越平凡,但是對於心靈的挖掘卻彌足珍貴起來。當我們擁有了數不盡的財富和巨大的權利,我們可能會感到滿足,但是如果我們就沉迷於此的話,那我們就永遠會困在其中,無法自拔,我們應該要的,是擺脫安逸生活的誘惑,早日飛出心靈的牢籠。

  在西湖園區放養了很多的天鵝,細心的遊客會發現這些天鵝一般就不會飛,平時都是大腹便便的在路上走,天鵝不會飛,這確實很難讓人相信,但確實發生了,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天鵝在西湖受到保護,根本就沒有什麼天敵,而遊園的人們又十分的喜歡它們,每次都會在小販那裡買東西喂天鵝,久而久之,天鵝就過慣了安逸的日子,也變得懶惰,終於就忘記了飛的本能。如果有一隻天鵝,它沒有依賴於遊人的食物生存,而是自己每天去捕魚,自己生活,那想必它在西湖天空翱翔的身影又可以成為一道風景線。

  現在的學生似乎已經過慣了舒適的日子,所以一件件的事被披露了出來,大學裡決定取消了學生的長跑活動,眾多學校每個教室都基本會配備一臺空調,而現在快要面臨新一輪的軍訓,各大網站上都在爆出如何可以不去“受苦”,可以開病假證明的醫院已經開出各種假證明。這無一不透露著現在的學生的嬌慣,都說現在的學生是溫室裡的花朵,經不起風吹雨打,我們應該推翻這個說法,貪圖安逸只是弱者的行為,我們更應該的是直面挑戰,以後,我們不應該就因為太熱而抱怨紛紛,不應該就因為懶惰就出門打車,不應該一遇到困難就想著那裡可以躲避。我們這一代人承接著上一代的希望,他們想要看到的並不是一隻貪圖安逸的畫眉鳥,而是一隻敢於和風浪做鬥爭的海燕。

  擺脫安逸的生活,直面困難,我們就能飛出心靈的牢籠,在藍天下自由翱翔。

籠子裡的鳥作文3

  籠中畫眉,一朝得出,身體解放,卻依舊認定自己所在之處定有邊界,無法尋得,空落、無依之感湧上心間。彼時受限的是身體,此時禁錮的卻是心靈。解除他人的約束,進入自身的圍城,只比先前更加可悲。

  並非不向往外面的世界。一捧清泉,一叢鮮花,一串漿果,一群夥伴,都是極大的誘惑。畫眉本來自大自然,熱愛自由、自在飛翔,這是她的天性。可一旦在籠子裡呆的久了,習慣了精緻的人工食物,每日與人逗趣,以叫聲悅耳,博得陣陣歡笑,遠離了自然的天敵,似乎這樣安逸的生活也沒什麼不好。只是,慢慢地,心中也漸漸地築起了一個無形的鳥籠。一旦飛出籠子,重回自然,卻再也找不到過去飛翔的快樂與自在。

  鳥兒如此,人何嘗又不是這樣?追求自由,這是人的天性,但是習慣、經驗、閱歷、自滿……這些都有可能在我們的心中築起一隻只無形的“鳥籠”,成為我們心靈的枷鎖。最著名的莫過於“溫水煮青蛙”的故事了。那隻呆在溫水裡的青蛙習慣了當下的環境,即便水溫一點一點的增加,即使死亡一點一點地降臨,它卻並不在意,是習慣這隻“無形的籠子”要了青蛙的命。這隻青蛙與那隻“井底之蛙”一樣,都被“無形的籠子”給死死鉗住了,或丟了性命,或成為笑柄。而在生活中,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豐富,我們心中的“籠子”愈加牢固,它鉗制我們的思想,束縛心靈的自由,讓我們難以達到自由的王國。

  要打破這“無形的籠子”,走向心靈的自由,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具有一種勇於自我解剖的勇氣和智慧。《莊子·秋水篇》給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寓言:每到豐水季節,無數支流注入黃河中,水流湍急,河面寬闊,以至於兩岸的牛馬都難以看清,黃河河神河伯便以為他的領地是天下最美的。有一天,河伯水流而下,漂入了北海,看到的是寬廣無垠的大海。河伯望洋興嘆,對海神說,要不是來到您的`門前,可就真的危險了,必然貽笑大方。河伯打破了心中“最美”這隻“籠子”,於是看到了更加廣袤的宇宙,走向了心靈的自由天地。

  不打破“籠子”,牛頓就發現不了萬有引力;不打破“籠子”,比爾·蓋茨或許就只能是一個平庸的工程師;不打破“籠子”,生活就只能是繭中的蠶,吐得絲越多,越發將自己緊緊包裹,無法接觸外面的世界……

  做帶著籠子飛翔的畫眉,還是頓悟的河神河伯,就看你的選擇了。

籠子裡的鳥作文4

  時間到了,他們相遇,這是命中註定的。

  凝望著天空,一陣清風拂過,搖鈴響起來了。自由的鳥叫喚道:“和我一起去翱翔藍天吧。”

  自由的鳥飛走了。看著你飛翔的背影,直至消失在殘雲裡。仰望著藍天,陽光穿過破爛的雲朵,灑滿了我的空間,唯有背後的影子依然在掙扎。莫名的不想見到陽光,我蜷縮在影子裡,偷眼瞧見池塘在陽光的照射下泛起陣陣漣漪,樹葉落了下來。總喜歡讓翅膀沐浴陽光,渴望有一日能振翼翅膀,翱翔於藍天。可今天的陽光卻讓我難受,心裡依然縈繞著你飛翔的背影。一日復一日,我再也沒有看見你了。池塘上總有樹葉落下,秋天要到了嗎,籠中的鳥這樣想著。

  呆呆的望著天空,樹葉唰唰的響,籠子不停的搖擺似要把我摔出去。我害怕了,萬一掉進池塘,那再也看不見自由鳥了。“和我一起去林野吧!”你抓住籠子說道。

  自由的鳥飛走了。破爛的雲朵你追我趕,太陽沒有散發出光芒。風颳得我快站不住腳了,可我不敢飛,在籠子裡被風撞得好痛。遙望著很遠處的林野,那麼遙遠的距離,我飛不過去,又有可怕的風。籠子不搖晃了,好像風漸漸停了,可樹葉依然在落下,上帝保佑我,沒有掉進池塘裡。以後,籠子不再搖晃了,因為有上帝在保護我,只是很久沒見到你了。獨自在籠子裡失落,不知你在面對無情的風的襲擊時有沒有上帝的保護,不知你在做什麼,為何不再見我?如果,你來了,我一定把我的上帝介紹給你認識。

  夜晚了,應該都睡著了吧!可這時的天空卻並沒有在夜晚睡著,那豆大的雨滴已經重重的摔在籠中的羽翼上,肆虐的狂風開始狠狠地撞擊著籠子。籠子裡的鳥驚恐了,自由的鳥心急了。在狂風和暴雨的通力合作下,搖晃的籠子在空中劃出優美的弧線終於要落進池塘裡了,千鈞一髮之際,上天命中註定的相遇撞向了籠子,卻垂直落入了池塘裡。籠子被撞得變了形,籠子裡的鳥飛了出來,卻又撲扇著翅膀垂直衝進了池塘,激起了小小的絢麗的浪花。那籠子死一般的躺在池塘邊上,任狂風暴雨肆意的凌虐著……

  一葉在池塘上泛起了陣陣漣漪,飄向了未知。或許隨風而起,又或隨波逐流,總之,藍天不再遠望,林野不再遙遠。

  當我是一隻小小鳥的時候,愛上了藍天,愛上了林野。不懼風雨,振翼翅膀還願意再愛上一回。因為時間到了,我們相遇,這是命中註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