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名人故事> 現代中外名人故事(通用8篇)

現代中外名人故事

現代中外名人故事(通用8篇)

  故事一般都和原始人類的生產生活有密切關係,他們迫切地希望認識自然,於是便以自身為依據,想象天地萬物都像人一樣,有著生命和意志。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現代中外名人故事,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現代中外名人故事 篇1

  有這樣一個故事:李嘉誠口袋裡的一枚硬幣滾落到一個角落裡,他彎腰去拾,卻沒有拾到。一旁的門童為他拾起,恭敬地放到他手裡。李嘉誠給了100港幣的小費作為酬謝。旁人問起,李嘉誠說:“硬幣若不拾起,便沒有用處;拾起,我還有用。100元錢對他來說也是有用的。錢的作用不在於聚斂,而在於使用。”

  這還可以反映到李嘉誠的管理之道。“管理一家大公司,你不可以樣樣事情親力親為,首先要讓員工有歸屬感,對他們好,讓他們喜歡你。”時至今日,社會環境已與多年前李嘉誠創業時有很多不同,有人認為為了成功可以不擇手段。李嘉誠卻說,“絕不同意為了成功而不擇手段,即使僥倖略有所得,也必不能長久。”

  現代中外名人故事 篇2

  2001年5月20日,美國一位名叫喬治·赫伯特的推銷員,成功地把一把斧子推銷給了小布什總統。布魯金斯學會得知這一訊息,把刻有“最偉大推銷員”的一隻金靴子贈予了他。這是自1975年該學會的一名學員成功地把一臺微型錄音機賣給尼克松以來,又一名學員登上了如此高的門檻。

  布魯金斯學會創建於1927年,以培養世界上最傑出的推銷員著稱於世。它有一個傳統,在每期學員畢業時,設計一道最能體現推銷員能力的實習題,讓學員去完成。克林頓當政期間,他們出了這麼一個題目:請把一條三角褲推銷給現任總統。8年間,有無數個學員為此絞盡腦汁,可是,最後都無功而返。克林頓卸任後,布魯金斯學會把題目換成:請把一把斧子推銷給小布什總統。

  鑑於前八年的失敗與教訓,許多學員知難而退。個別學員甚至認為,這道畢業實習題會像克林頓當政期間一樣毫無結果,因為現在的總統什麼都不缺少,再說即使缺少,也用不著他親自購買;再退一步說,即使他們親自購買,也不一定正趕上你去推銷的時候。

  然而,喬治·赫伯特卻做到了,並且沒有花多少工夫。一位記者在採訪他的時候,他是這樣說的:我認為,把一把斧子推銷給小布什總統是完全可能的,因為,布什總統在得克薩斯州有一個農場,那裡長著許多樹。於是我給他寫了一封信,說:有一次,我有幸參觀您的農場,發現那裡長著許多矢菊樹,有些已經死掉,木質已變得鬆軟。我想,您一定需要一把小斧頭,但從您現在的體質來看,這種小斧頭顯然太輕,因此您仍然需要一把不甚鋒利的老斧頭。現在我這兒正好有一把這樣的斧頭,它是我祖父留給我的,很適合砍伐枯樹。假若您有興趣的話,按這封信所留的信箱,給予回覆……最後他就給我匯來了15美元。

  喬治·赫伯特成功後,布魯金斯學會在表彰他的時候說:金靴子獎已空置了26年,26年間,布魯金斯學會培養了數以萬計的推銷員,造就了數以百計的百萬富翁,這隻金靴子之所以沒有授予他們,是因為我們一直想尋找這麼一個人,這個人從不因有人說某一目標不能實現而放棄;從不因某件事情難以辦到而失去自信。

  現代中外名人故事 篇3

  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是位舉世聞名的美國電學家和發明家,他除了在留聲機、電燈、電話、電報、電影等方面的發明和貢獻以外,在礦業、建築業、化工等領域也有不少著名的創造和真知灼見。愛迪生一生共有約兩千項創造發明,為人類的文明和進步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愛迪生於1847年2月11日誕生於美國中西部的俄亥俄州的米蘭小市鎮。父親是荷蘭人的後裔,母親曾當過小學教師,是蘇格蘭人的後裔。愛迪生7歲時,父親經營屋瓦生意虧本,將全家搬到密歇根州休倫北郊的格拉蒂奧特堡定居下來。搬到這裡不久,愛迪生就患了猩紅熱,病了很長時間,人們認為這種疾病是造成他耳聾的原因。愛迪生8歲上學,但僅僅讀了三個月的書,就被老師斥為“低能兒”而攆出校門。從此以後,他的母親是他的“家庭教師”。由於母親的良好的教育方法,使得他對讀書發生了濃厚的興趣。“他不僅博覽群書,而且一目十行,過目成誦”。8歲時,他讀了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的劇作家莎士比亞、狄更斯的著作和許多重要的歷史書籍,到9歲時,他能迅速讀懂難度較大的書,如帕克的《自然與實驗哲學》。10歲時酷愛化學。11歲那年,他實驗了他的第一份電報。為了賺錢購買化學藥品和裝置,他開始了工作。12歲的時候,他獲得列車上售報的工作,輾轉於休倫港和密歇根州的底特律之間。他一邊賣報,一邊兼做水果、蔬菜生意,只要有空他就到圖書館看書。他買了一架舊印刷機,開始出版自己的週刊——《先驅報》,第一期週刊就是在列車上印刷的。他用所掙得的錢在行李車上建立了一個化學實驗室。不幸有一次化學藥品著火,他連同他的裝置全被扔出車外。另外有一次,當愛迪生正力圖登上一列貨運列車時,一個列車員抓住他的兩隻耳朵助他上車。這一行動導致了愛迪生成為終身聾子。

  1862年8月,愛迪生以大無畏的英雄氣魄救出了一個在火車軌道上即將遇難的男孩。孩子的父親對此感恩戴德,但由於無錢可以酬報,願意教他電報技術。從此,愛迪生便和這個神秘的電的新世界發生了關係,踏上了科學的征途。

  1863年,愛迪生擔任大幹線鐵路斯特拉福特樞紐站電信報務員。從1864年至1867年,在中西部各地擔任報務員,過著類似流浪的生活。足跡所至,包括斯特拉福特、艾德里安、韋恩堡、印第安那波利斯、辛辛那提、那什維爾、田納西、孟斐斯、路易斯維爾、休倫等地。

  1868年,愛迪生以報務員的身份來到了波士頓。同年,他獲得了第一項發明專利權。這是一臺自動記錄投票數的裝置。愛迪生認為這臺裝置會加快國會的工作,它會受到歡迎的。然而,一位國會議員告訴他說,他們無意加快議程,有的時候慢慢地投票是出於政治上的需要。從此以後,愛迪生決定,再也不搞人們不需要的任何發明。

  1869年6月初,他來到紐約尋找工作。當他在一家經紀人辦公室等候召見時,一臺電報機壞了。愛迪生是那裡唯一的一個能修好電報機的人,於是他謀得了一個比他預期的更好的工作。10月他與波普一起成立一個“波普——愛迪生公司”,專門經營電氣工程的科學儀器。在這裡,他發明了“愛迪生普用印刷機”。他把這臺印刷機獻給華爾街一家大公司的經理,本想索價5000美元,但又缺乏勇氣說出口來。於是他讓經理給個價錢,而經理給了4萬美元。

  愛迪生用這筆錢在新澤西州紐瓦克市的沃德街建了一座工廠,專門製造各種電氣機械。他通宵達旦地工作。他培養出許多能幹的助手,同時,也巧遇了勤快的瑪麗,他未來的第一個新娘。在紐瓦克,他做出了諸如蠟紙、油印機等的發明,從1872至1875年,愛迪生先後發明了二重、四重電報機,還協助別人搞成了世界上第一架英文打字機。

  1876年春天,愛迪生又一次遷居,這次他遷到了新澤西州的“門羅公園”。他在這裡建造了第一所“發明工廠”,它“標誌著集體研究的開端”。1877年,愛迪生改進了早期由貝爾發明的電話,並使之投入了實際使用。他還發明瞭他心愛的一個專案——留聲機。電話和電報“是擴充套件人類感官功能的一次革命”;留聲機是改變人們生活的三大發明之一,“從發明的想象力來看,這是他極為重大的發明成就”。到這個時候,人們都稱他為“門羅公園的魔術師”。

  愛迪生在發明留聲機的同時,經歷無數次失敗後終於對電燈的研究取得了突破,1879年10月22日,愛迪生點燃了第一盞真正有廣泛實用價值的電燈。為了延長燈絲的壽命,他又重新試驗,大約試用了6000多種纖維材料,才找到了新的發光體——日本竹絲,可持續1000多小時,達到了耐用的目的。從某一方面來說,這一發明是愛迪生一生中達到的登峰造極的成就。接著,他又創造一種供電系統,使遠處的燈具能從中心發電站配電,這是一項重大的工藝成就。

  他在純科學上第一個發現出現於1883年。試驗電燈時,他觀察到他稱之為愛迪生效應的現象:在點亮的燈泡內有電荷從熱燈絲經過空間到達冷板。愛迪生在1884年申請了這項發現的專利,但並未進一步研究。而旁的科學家利用愛迪生效應發展了電子工業,尤其是無線電和電視。

  愛迪生又企圖為眼睛做出留聲機為耳朵做出的事,電影攝影機即產生於此。使用一條喬治伊斯曼新發明的賽璐珞膠片,他拍下一系列照片,將它們迅速地、連續地放映到幕布上,產生出運動的幻覺。他第一次在實驗室裡試驗電影是在1889年,1891年申請了專利。1903年,他的公司攝製了第一部故事片“列車搶劫”。愛迪生為電影業的組建和標準化做了大量工作。

  1887年愛迪生把他的實驗室遷往西奧蘭治以後,為了他的多種發明製成產品和推銷,他創辦了許多商業性公司;這些公司後來合併為愛迪生通用電氣公司,後又稱為通用電氣公司。此後,他的興趣又轉到熒光學、礦石搗碎機、鐵的磁離法、蓄電池和鐵路訊號裝置上。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研製出魚雷機械裝置、噴火器和水底潛望鏡。

  1929年10月21日,在電燈發明50週年的時候,人們為愛迪生舉行了盛大的慶祝會,德國的愛因斯坦和法國的居里夫人等著名科學家紛紛向他祝賀。不幸的是,就在這次慶祝大會上,當愛迪生致答辭的時候,由於過分激動,他突然昏厥過去。從此,他的身體每況愈下。1931年10月18日,這位為人類作過偉大貢獻的科學家因病逝世,終年84歲。

  愛迪生的文化程度極低,對人類的貢獻卻這麼巨大,這裡的“秘訣”是什麼呢?他除了有一顆好奇的心,一種親自試驗的本能,就是他具有超乎常人的艱苦工作的無窮精力和果敢精神。當有人稱愛迪生是個“天才”時,他卻解釋說:“天才就是百分之二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八的汗水。”他在“發明工廠”,把許多不同專業的人組織起來,裡面有科學家、工程師、技術人員、工人共100多人,愛迪生的許多重大發明就是靠這個集體的力量才獲得成功的。他的成就主要歸功於他的勤奮和創造性才能以及集體的力量,此外,他的妻子也曾起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現代中外名人故事 篇4

  曾國藩在擔任禮部侍郎期間,開辦了一個專講理學的講堂。京城中不管滿族權貴還是漢族官員,都慕名前去聽課,其中就有李鴻章。曾國藩很欣賞他。常對人說:“此人將來必成大事,是棟樑之材”。

  但時任翰林院任庶吉士的李鴻章運氣實在不怎麼樣,每次向皇帝呈奏摺都被晾在一邊,弄得他心裡很鬱悶。聽說曾國藩要帶湘軍出境,他立刻想去投奔。當時國內外都非常重視軍隊建設,只有在部隊,才能夠得到發展,再說,曾國藩是自己的老師,投奔他,一定錯不了。

  這天,李鴻章著重修飾了一番,前去拜見曾國藩。貼子遞上後,差役將他領到了便室,告之曾大人在洗腳,讓他稍等。這一等,兩個時辰過去了。正在李鴻章滿肚子窩火時,差役適時而來,這回徑直將他領到內室門口,並向裡喊道:“李大人來了”!裡面答道:“進來!”李鴻章一腳跨進去,只見曾國藩捧著一本書,很悠閒地坐在椅子上,面前水盆冒著熱氣,他全無一點禮節,頭也不抬,一面低頭泡腳,一面冷漠地說:坐吧。李鴻章大小也是朝中官員,從來也沒有受過這樣的冷遇。他終於沒能壓住火氣,大聲質問:“先前差役告訴我你在洗腳,我等了好長時間,你的腳怎麼還沒洗完?”曾國藩並不惱,慢騰騰地回答:“腳是百穴之地,洗腳乃健康大事,百病之擾,一洗了之。”李鴻章氣壞了,這是什麼話,我來拜見是有要事相商,又不是聽你講中醫。他氣得臉色發紫,這時只聽外面傳來哧哧的笑聲,那些候在門外的僕人們都笑了起來。這一笑,李鴻章更覺沒面子,他站起身,氣呼呼地拂袖而去。曾國藩並不挽留,說了句“少年氣盛,如何做事,”接著哈哈大笑。聽著刺耳的笑聲,李鴻章又羞又氣,恨不得立刻回頭把曾國藩的洗腳盆掀翻,他強忍怒火,大步跨出門外,發誓再也不來這個地方了。

  出了門,李鴻章仍是怒氣沖天,他揮著馬鞍,使勁抽打著馬。走到橋邊時,忽聽背後傳來洪亮的喊聲:“兄弟慢走。”回頭一看,他的老同學程學啟騎在馬背上正衝他微笑。李鴻章調整了一下情緒,停下馬,與老同學打了聲招呼。程學東一開口就告訴他中了曾國藩的計。李鴻章聽糊塗了,程學啟說:“老師說你才大如海,可惜鋒芒太露,如果能改掉這個毛病,你將是一個全才。老師故意怠慢你,好讓你自己醒悟,這不,他讓我來找你到府上敘談。”李鴻章聽到這兒,心裡既震驚又慚愧,自己從沒意識到自己性格的狹隘,更沒想到老師竟會這樣用心良苦,於是和程學啟策馬回頭,拜見老師。只見曾國藩盛裝站在通道上迎接他們,笑容滿面,同先前好似換了一個人。

  曾國藩為什麼要當面羞辱李鴻章呢?他有一句名言:器量比才乾重要,有才幹者為人所用,有器量者才能用人。曾國藩深知,李鴻章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他一向才高氣盛,要讓他成為棟樑之材,性格必須圓潤通達。於是,曾國藩由怠慢開始,處處磨練他。讓李鴻章參與大事,鍛鍊他的決斷能力;與能言善辯之士爭論,收斂其銳氣;用全體人士等他吃飯逼他改掉他早睡晚起的懶惰。並數次嚴厲批評修正他說大話的毛病等。在曾國藩的苦心孤詣下,李鴻章的思想、性格和生活習慣都有了很大改變。對於桀驁不馴者,常規激勵不能使他幡然醒悟,只有觸及到靈魂,他才能意識到自己的短處。

  現代中外名人故事 篇5

  現代著名畫家徐悲鴻(1895--1953)年輕時(1919-1927)曾留學歐洲,學習西方的繪畫藝術。其間,為了祖國的尊嚴,為人沖和謙遜的徐悲鴻曾親自向一個洋學生挑戰賭造詣。本世紀二十年代,中國人在許多西方人眼中不過是個愚昧無知的材料。那時,中國留學生在外國,不僅經濟上困難,政治上也倍受歧視。一個和徐悲鴻一同就學的洋學生看不起徐悲鴻,甚至公然對徐悲鴻說:"中國人愚昧無知,生就當亡同奴的材料,即使是把你們送到天堂裡去深造,也成不了才。"

  這種放肆的挑釁,深深激怒了懷有滿腔愛國熱血的徐悲鴻,他嚴肅地對那個洋學生說:"那好,我代表我的祖國,你代表你的國家,等學習結業時,看到底誰是人才,誰是愚才!"

  從此,徐悲鴻懷著為我中華民族爭光、為中國人爭氣的決心,發奮努力,埋頭學業。他經常到羅孚宮、凡爾賽等巴黎各大博物館臨摹世界名作,一去就是一整天,不到閉館的時間不出來。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透過刻苦學習,徐悲鴻進入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校的第一年,他的油畫就受到法國藝術家弗拉蒙先生的好評。接著,在一次競賽考試中,他又獲得第一名。1924年,徐悲鴻的油畫《遠聞》、《悵望》、《簫聲》、《琴課》等在巴黎展出時,轟動了巴黎美術界。這時,那個趾高氣揚、歧視中國人、當面向徐悲鴻挑釁的洋學生,與徐悲鴻比較學業,已是望塵莫及了,只得乖乖地承認自己不是對手。

  現代中外名人故事 篇6

  2014年2月25日,隨著胡潤全球富豪榜的釋出,86歲的李嘉誠以2000億元人民幣的財富,再次榮登華人首富和亞洲首富兩大寶座。那麼,作為指揮著橫跨52個國家的李氏商業帝國的首腦,李嘉誠的主要時間都去哪兒了呢?

  對此,在一次回答記者關於“如何在大膽擴張中不翻船”的'提問時,李嘉誠給出了答案,他說:“因為我90%的時間都在思考失敗。就好像在風和日麗的天氣時,如果你駕駛著以風推動的遠洋船,在離開港口時,你首先要想到萬一碰上10級颱風,你該怎麼應付?雖然你出門時天氣晴好,但是你還是要估計,若有颱風來襲,在風暴還沒有離開之前,你要怎麼辦?要知道,成功的效果是100%還是50%之差別根本不是太重要,但是如果一個小漏洞不及早修補,就可能帶給企業極大的損害。就像一隻機械手錶,只要其中一個齒輪有一點毛病,這個表就會停走了。一家公司也是如此,一個機構只要有一個弱點,就可能導致全部的失敗。因此,當我決定要投資一個專案時,我都會花上90%的時間,認真反覆地研究該專案將來可能發生的各種壞情況,並提前準備好相應的解決辦法。”

  正是由於李嘉誠把主要的時間都放在了研究失敗上,事先對每個投資的專案進行全方位的風險預測,才使得他自創業以來,不管是順境還是逆境,甚至是遭遇業務鉅虧或經濟危機,都能保持盈利,並最終取得了今天令人矚目的輝煌成就。

  現代中外名人故事 篇7

  跛腳小男孩奧利佛在還沒有記憶的時候媽媽就過世了。當醫生的父親有做不完的手術,家倒像一個衣櫃,常常是換了一件衣服就又趕回醫院。偶爾鄉下的姑姑過來照顧他,也是從姑姑那兒他知道了,媽媽原本是富家小姐,愛上父親一雙修長的手,與父親私奔到陌生的城市。奧利佛同樣長著一雙修長的手。他的父親時常端詳著奧利佛的小手,念著這是一雙完美的手,是專門為做出完美的手術而生的。而奧利佛卻暗自發誓,這一生,他不會做醫生。

  15歲那年,奧利佛被父親送到了英國最著名的醫學院。第二天,奧利佛瞞著家裡辦了退學手續。拿著昂貴的學費,隻身到了法國。他要學繪畫,因為,在家裡的牆壁上,掛著一幅他兒時的肖像,是他的媽媽為他畫的。

  他在法國的藝術區租了間畫室,白天作畫,晚上流連於法國流浪藝人中間。

  父親聽聞訊息,只說了一句話:你可以去尋找,最終,你還是會回來。

  不覺光陰,一晃十年。

  奧利佛的畫懸掛在一些名不見經傳的畫廊裡,很少人問津。有人說,他其實不是畫畫的料,畫裡多是匠氣,他卻不以為然。

  奧利佛25歲那年,父親病逝,他不得不回到英國繼承父親的醫務所。

  他打算把這所醫院賣掉,然後再回巴黎畫畫。

  當奧利佛踏進醫務所時,撲面而來的是久違了的消毒水的味道。也是父親的味道。

  這一刻,他突然知道了自己尋找的是什麼。

  35歲,奧利佛成了英國著名的外科醫生。被皇家醫院譽為“完美的快刀手”。

  現代中外名人故事 篇8

  岳飛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他年青時勤奮好學,並煉就一身好武藝。19歲時投軍抗遼。1126年金兵大舉入侵中原,岳飛再次投軍,開始了他抗擊金軍,保家為國的戎馬生涯。傳說岳飛臨走時,母親姚氏在他背上刺了“精忠報國”四個大字,這成為岳飛終生遵奉的四個字。

  我愛岳飛!愛他的品質:他精忠報國,一心為民,剛正不阿……紹興三年,岳飛得高宗獎“精忠岳飛”的錦旗。紹興六年,岳飛再次出師北戰,此次北戰,岳飛壯志未酬,寫下了千古絕唱的名詞《滿江紅》。

  可惜我們民族的英雄——岳飛,卻在朱仙鎮,正雄心壯志招兵買馬準備渡過黃河直搗黃龍府。這時高宗和秦檜卻一心求和,連發十二道金字牌班師詔,命令岳飛退兵。岳飛回到臨安後,立即被解除兵權。紹興十一年八月,高宗和秦檜派人向金求和,金兀朮要求“必先殺岳飛,方可議和”。秦檜於是誣衊:岳飛謀反,將他下獄。1142年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岳飛毒死於臨安風波亭。寧宗時,岳飛得以昭雪,被追封鄂王。

  讀了《說岳全傳》後,我被岳飛壯志未酬身先死的結果和滿腔熱血的報國情懷所感動與悲憤,也對賣國通敵的大奸賊與膽小懦弱的高宗,為有他們這樣的君王與大臣感到恥辱!

  在今後的學習與生活中,我們應該處處向岳飛學習,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讓知識成為我們手中的利劍,民族英雄先烈的精神做盾牌,為祖國的發展與和平昌盛獻出我們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