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第二單元]民風民俗> 關於民俗作文300字彙編八篇

民俗作文300字

關於民俗作文300字彙編八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洩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民俗作文300字8篇,歡迎大家分享。

民俗作文300字 篇1

  漢族的春節習俗,一般以吃年糕、餃子、餈粑、湯圓、荷包蛋、大肉丸、全魚、美酒、福橘、蘋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餚饌為主;並伴有撣揚塵、洗被褥、備年貨、貼春聯、貼年畫、貼剪紙、貼窗花、貼福字、點蠟燭、點旺火、放鞭炮、守歲、給壓歲錢、拜年、走親戚、上祖墳、逛花市、鬧社火等眾多活動,極盡天倫之樂。中國人過春節有掛中國結的習慣,大年三十之前天津人有到古文化街喬香閣請中國結的習俗,取喬香納福之意。

  北方地區春節喜吃餃子,其寓意團圓,表示吉利和辭舊迎新。為了增加節日的氣氛和樂趣,歷代人們在餃子餡上下了許多功夫,人們在餃子裡包上錢,誰吃到來年會發大財;在餃子裡包上蜜糖,誰吃到意味著來年生活甜蜜等等。

  孩子們在玩耍放爆竹的時候,也正是主婦們在廚房裡最忙碌的時刻,年菜都在前幾天做好了,而年夜飯總要在年三十當天掌廚做出來。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餃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來。這時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著剁肉、切菜。此時,家家戶戶傳出的砧板聲,大街小巷傳出的爆竹聲,再夾雜著處處的說笑聲,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織成除夕歡快的樂章。

民俗作文300字 篇2

  新年天晴朗,萬里無雲,草青青,水清清,小鳥也在枝頭吟鳴,太陽帶著多彩的燦爛東昇。

  新的一年來了,我們一家都在忙著辦年貨,爸爸將春聯貼好,春到福又到。媽媽忙得不得了,廚房做年糕。奶奶出去買青菜,讓我們吃得飽飽的。我去買綵帶,來裝飾家裡。

  等裝完了家裡,我們就出去放鞭炮了。我先點了一支魔術彈。“哧——”魔術彈噴出一個個彩色的流。“紅的!”我情不自禁地叫了起來。“黃的,綠的',藍的......,”爸爸媽媽也不約而同地叫了起來。接著,爸爸又點了一根菸花,它噴出了五顏六色的火花,爭芳鬥豔,飛到了天空上,爸爸媽媽都笑出了眼淚,火光照亮了他們帶皺紋的臉,他們有一顆不老的童心啊!

  零點的鐘聲敲響了,我們告別了——馬年,迎來了——x年!

民俗作文300字 篇3

  炮竹聲聲,新年到了,好多人已經回到自己的故鄉過大年了。

  我們買了新春聯與煙花爆竹,回到家後,我迫不及待地將舊春聯撕了下來,又把新春聯貼了上去,我剛準備貼上新春聯,就被媽媽阻止了,她說:“先看一下吧!”我左看右看,擺正了一點往上貼,媽媽急著喊著:“不對不對,不是這樣的”。說完,她就倒著春聯往上一貼,我哈哈大笑:“媽媽,你犯胡塗了。春聯貼反了”。媽媽嚴肅地說:“不要亂說話,福倒著貼,代表福到了”。我這才恍然大悟。就這樣,除舊迎新的任務搞定了。

  我與哥哥各拿著一根菸花爆竹點了打火機,突然“嘶”的一聲,煙花爆竹上冒出了小火花,接著,煙花爆竹出現了噼嚦,每過20秒,煙花上的顏色就會變煥,當最後一個顏色出現時,我不禁感嘆:“這真好玩啊!”

  爸爸提起了炮竹就往家外走,顯然,他是要去放炮竹了,到了指定燃放點,爸爸用打火機在點火口上放了火,就扔得遠遠的,炮竹“噼裡啪啦”地響了起來。年的味道越來越濃了。

  這個新年真美好啊!

民俗作文300字 篇4

  大家好!我的名字叫張海霞。最近,我特別喜歡收集一些民俗節日的資料。看得我真是心裡癢癢,想要與大家好好的分享。這不,我已經都整理好,做成“大盤點”了。什麼?你們不服氣?好,那我現在就給你們好好地介紹一下吧!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和生活習慣,在漫長的歷史中,也擁有了特殊的節日。在德*族,這些特殊的節日不足為奇,竟然在特殊的節日中還包含著更加特殊的民風民俗呢!

  歷史悠久的德*族,每逢節日,相互宴請成風俗,不論酒席上菜餚有多少,都要用新鮮的蔬菜做一碗沒有味道的素菜,然後再端一小蝶辣椒水,蘸著辣椒水吃。聽著聽著,愛吃辣的我,口水都流下來了。這樣吃,別具風味,真是讓人流連忘返啊!

  彝族是一個古老而又熱情的民族。彝族的火把節也在全國頗負盛名,是所有彝族地區的傳統節日。它流行於雲南、貴州、四川等彝族地區。連白族、納*族、基*族等都過火把節呢!

  農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節是彝族最盛大、場面最壯觀,參與人數最富有濃郁民族特徵的節日,更是全族人民的盛典!當我想象起彝族火把節的熱鬧,不由充滿了憧憬……

  各民族的民風民俗使我領略了許多民族氣息,也讓我更加對生活充滿了美好的憧憬!

民俗作文300字 篇5

  上週六,零距離小記者組織活動,帶我們參觀了江寧區湖熟鎮楊柳村民居群。

  楊柳村被稱為南京的小九十九間半,始建於明代萬曆七年,建成於清代乾嘉年間,是南京至今為止保留的最大最完整的明清古民居群,雖稱九十九間半,但總有137間屋,從東到西的三路分別是承恩堂、禮和堂、樹德堂。

  楊柳村距東山鎮大約30分鐘車程,背依馬場山,南臨楊柳湖,全村住戶以朱、劉、時、趙四大家族為主,這片古宅便是人數最多的朱氏歷代子孫所建,佔地1.1萬平方米,從前門到後門有幾十米到上百米深,各宅院間隔有防火牆,路面均鋪有青石板,門樓上嵌有緩步凝思等治家修身格言,門邊有雙鳳朝陽、喜鵲登枝等精美石雕。

  楊柳村民居群現在被改造成江寧民俗博物館和江寧區非遺展示館。楊柳村民居群東路思承堂內開設了非遺綜合館、湖熟板鴨、周崗紅木、金箔技藝四個專題館,楊柳村古民居群還被打造成首個江寧非遺展示平臺,在這裡我們看到了江寧民俗用品用具展、知青藏品專題展、六合農民畫邀請展。

  經過半天的參觀,我大開了眼界,還增長了許多江寧區的民俗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的知識,看來,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啊。

民俗作文300字 篇6

  今日是正月十五元宵節,圖書館舉行了猜燈謎活動。中午12點,在同學的電話聲中,我出發了。

  來到圖書館,只見一排排的燈籠紙高高掛,上面寫著各種各樣的燈謎,有化學、物理、體育、明星、地名……唉,這些我都不懂,只好向成語與猜字方向努力。在我走馬觀花之後,答案源源不斷地寫在了我的作業本上,有蒙的,有推理的,還有確定後肯定拿穩的。

  我來到兌答案處,那裡真是人山人海,擠得是水洩不通,我以老鼠的家傳秘方——鑽,順利地到達了正點位置。我雖過來了,但心裡卻擔心,對方能否看清我那龍飛鳳舞的狂草寫法。但並沒如我所料,火眼金睛的對號員竟對出了兩個正確,此時的我已經樂得手舞足蹈,獎品比較實用——廚房用的調料盒,嘴巴用的佳潔士。

  這邊剛剛要繼續,那裡卻催得急,只因母親要領我上外婆家,如不這樣,我還要大戰三百回合。但母命難違,最終只能以知足常樂來安慰自己。好有趣的猜燈謎啊!

民俗作文300字 篇7

  世界各地都有自己本地的風俗,都具有強烈的民族特色,例如白族、蒙古族、傣族……我故鄉的風俗也毫不遜色。

  過年啦,家家戶戶都要吃美味的臘八粥和吃那鮮美的餃子。臘八粥有許很多多的乾果熬成的,就像呢璀璨的星空,豆、米、花生、核桃……那都是漂亮星星,在湯汁這個漂亮的“宇宙”中閃爍著。

  當然,還要吃祭灶神,吃祭灶火燒。祭灶神當然要用十八個祭灶火燒和一些菜,給灶神當上天路上當乾糧吃。祭完灶神,就要把這些食物瓜分。過年了,串門可是少不了的啊,到了親戚家,小的都給老的拜年,還能得壓歲錢。過年娛樂也少不了,家家戶戶都在放炮竹,城市裡也有人舞龍。在漂亮的夜晚看煙花,在繁華的城市看舞龍,那是多麼美好的一件事呀!

  這就是我故鄉的風俗,你記住了嗎?

民俗作文300字 篇8

  每到農曆的三月初三,我的家鄉湖南便有一個習俗,就是用地菜煮雞蛋吃。

  其實“地菜”這種野生小草,其真正的學名叫“薺菜”。這薺菜在田邊、地頭、溝坑、叢林哪兒都長,它雖是野菜,但營養豐富,含有大量的胡蘿蔔素,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C,而且鈣鐵的含量也比較高,具有清熱止血、清肝明目之功效。

  那麼,三月三吃地菜煮雞蛋的習俗又是從何而來的呢?資料告訴我:“三國時期,名醫華佗來沔城採藥,一天偶遇大雨,在一老者家中避雨時,見老者患頭痛暈症,痛苦難堪,華佗隨即替老者診斷,並在老者園內採來一把地菜,叮囑老者取汁煮雞蛋吃,老者照辦,服蛋三枚,痛即痊癒。華佗給老者治病的日期是三月初三,因此三月三地菜煮雞蛋便成了習俗。

  每到三月三,家中的長輩便會用地菜煮雞蛋給家裡吃,它那清甜的滋味時常讓我回味,這雖然只是家鄉的一種習俗,但儼然已經成為我心中最溫暖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