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名人故事> 外國名人勵志小故事(精選10篇)

外國名人勵志小故事

外國名人勵志小故事(精選10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寫過故事吧,故事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故事和非限時故事。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故事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外國名人勵志故事,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外國名人勵志小故事 篇1

  桑德斯上校退休後擁有的所有財產只是一家靠在高速公路旁的小飯店。飯店雖小,但頗具特色,與眾不同。可最受歡迎的、也是客人最愛吃的一道菜就是他發明烹製的香酥可口的炸雞,僅此就給他帶來了一筆可觀的財富。多年來,他的客人一直對他烹製的炸雞讚賞有加。可是令他萬萬沒想到的是,由於高速公路改道別處,飯店的生意突然間也一落千丈,最後只好關門歇業。被逼無奈,桑德斯上校決定向其他飯店出售他製作炸雞的配方,以換取微薄的回報。

  在推銷的過程中,沒有一家飯店願意購買他的配方,並且還不時地嘲笑他。一個人在任何年齡被人嘲笑都不是件令人愉快的事,更何況到了退休的年齡還被人嘲笑,這就更令人難以接受了。而這恰恰發生在了桑德斯上校身上。他不但被人嘲笑並且接連不斷地被人拒絕,可見這些經歷對他的影響有多麼巨大。但他始終沒有放棄,在沒有找到買主之前,他開著車走遍了全國,吃住都在車上,就在被別人拒絕了1009次後,才有人終於同意採納他的想法,購買他的配方。從此後他的連鎖店遍佈全世界;也被載入了商業史冊。這就是肯德基的由來。

  外國名人勵志小故事 篇2

  在巴黎舉辦的一場大型音樂會上,人們正如痴如醉地傾聽著名的小提琴家歐爾·布里美妙絕倫的演奏。突然,正全神貫注的布里心一顫——它發現小提琴的一根絃斷了。但遲疑沒有超過兩秒,他便像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似的,繼續面帶微笑地一曲接一曲地演奏。觀眾們和布里一起沉浸在那些優美的旋律當中,整場音樂會非常成功。

  終場時,歐爾·布里興奮地高高舉起小提琴謝幕,那根斷掉的琴絃在半空中很醒目地飄蕩著。全場觀眾驚訝而欽佩地報以更為熱烈的掌聲,向這位處變不驚、技藝高超的音樂家致以深深的敬意。

  面對記者的“何以能夠保持如此鎮定”的提問,歐爾·布里一臉輕鬆道:“其實那也沒什麼,只不過是斷了一根琴絃,我還可以用剩下的琴絃繼續演奏啊。這就是我們熟悉的許多遭受不幸的人生,依然可以是美麗無憾的。”

  外國名人勵志小故事 篇3

  艾森豪威爾出生在一個貧困的家庭,不過父親和母親都是正直善良的人,媽媽是個堅強的女子,她教育兒子要有積極的人生態度。

  有一天,媽媽拿出了一隻又大又花的`蘋果,說:“家裡的草坪需要修剪了,如果誰能修剪得又快又好,這隻蘋果就屬於誰!”

  媽媽手裡的蘋果一定很美味,小艾森豪威爾當然想把它據為己有,要得到蘋果只有賣力地工作。那天下午,艾森豪威爾用盡了所有的力量來打理草坪,他的工作成績是孩子們當中最出色的!

  媽媽把紅蘋果交到艾森豪威爾手裡,她語重心長地對孩子們說:“一個蘋果雖然不值幾個錢,但是要你們用工作來換得,世界上沒有平白無故得來的東西,所以,你們雖然生在貧困的家庭,只要積極努力地生活,還是一樣能爭取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外國名人勵志小故事 篇4

  名畫家凡高家裡很窮,只能買較便宜的黃色顏料來畫畫。他非常喜歡畫花,就去尋找花色的花朵,終於找到了向日葵。他把向日葵插在花瓶裡畫了起來,畫著畫著,他發現向日葵並不是都向著自己,而是有的向上,有的向下,還有的向左、向右。他悟出了一個道理:花兒是向大家開放的,它不會永遠朝一個人微笑。凡高越畫越有勁,一連畫了許多張,和向日葵成了好朋友。

  有一次,凡高畫的向日葵參加一個畫展,大家看了都非常驚奇地說:“我們畫的花總是朵朵向著自己,可是凡高畫的花卻向著我們大家,佩服!佩服!”從此,凡高畫的向日葵就成了世界名畫。

  外國名人勵志小故事 篇5

  一次,高爾基參加會議時,代表們要求他講話。他上臺後,與會者長時間鼓掌。掌聲停息,高爾基靈機一動,微笑著說:“如果把花在鼓掌上面的時間全部計算起來,時間浪費得太多了。”全場報以會心的微笑,大家都很欽佩高爾基的謙虛和機智。

  美國著名外交家基辛格也有關於掌聲的出色發揮。有一次基辛格應邀講演,主持人介紹後,聽眾馬上站立,長時間鼓掌。掌聲停息後,聽眾慢慢坐下來。基辛格開口說:“我要感謝你們停止鼓掌,因為要我長時間表示謙虛是很困難的事。”

  美國哲學家喬治桑塔亞那選定某一天結束他在哈佛大學的教授生涯。這天,他在哈佛大禮堂講最後一課時,一隻美麗的知更鳥停在窗臺上,不停地歡叫著。桑塔亞那出神地打量著小鳥,許久,他轉向聽眾,輕輕地說道:“對不起,諸位,我要失陪了,因為我與春天有個約會。”言畢,微笑著走了出去,頓時,教室裡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皮埃爾是法國的前衛派畫家,一次,他在塞納河畔開了一個畫展。

  展覽期間,有位50多歲的婦人前來參觀,看到一幅畫像時,老婦人對皮埃爾說:“你這畫可真有意思:眼睛朝那邊、鼻孔衝向天,嘴是三角形的呢!”

  皮埃爾對老婦人說:“歡迎你來參觀,太太,這就是我描繪的現代美。”

  “哦,那太好了,小夥子,你結婚了嗎?我把長得和這張畫一模一樣的女兒嫁給你好嗎?”

  英國前首相丘吉爾有一次去訪問美國時,應邀到一家專門做烤雞的餐廳進餐。他十分禮貌地對女主人說:“可以來點雞胸脯的肉嗎?”

  而女主人卻認真地糾正道:“丘吉爾先生,我們不說‘胸脯’,而喜歡把它稱作‘白肉’。”

  第二天,丘吉爾派人給女主人送去了一朵漂亮的蘭花,並附上一張卡片,卡片上寫道:“如果你願把它別在你的‘白肉’上,我將感到莫大的榮耀――丘吉爾。”

  外國名人勵志小故事 篇6

  法國博物學家拉馬克,二十幾歲即已成名,然而由於種種原因,他一直是:衣僅能將就遮體,食僅能勉強裹腹。

  晚年則貧困交加,以至眼盲。室內只有一把直背椅,臨窗一張桌,老鼠都餓得從他這裡吱吱叫著搬了家。生活的困頓和疾病纏身並沒有使拉馬克象有些人那樣頹廢絕望,而是孜孜苦讀,奮鬥不已。

  他為了對人類社會有所貢獻,筆不停綴,辛勤耕耘,把自己的光和熱散發出來。他最早提出生物進化學說,人稱--拉馬克主義"。

  他提出環境對生物進化的直接影響,生物器官用進廢退和獲得性遺傳的理論。著有這部名著就是這樣問世的。當時,對奧斯特洛夫斯基來說,這樣的生比死更需要勇氣,更難上千百倍。

  在我國杭州銀行西湖辦事處有一位姑娘祁黎萍,二十四歲得了不治之症一甲狀腺癌,發現時,癌細胞已經擴散。病魔、死亡威脅著她,然而,熱愛生活的姑娘戰勝了"以求遭死"的念頭,忍受著疾病纏;身之苦,練活了因患病而僵硬的指頭,學習外國先進經驗,科學地去掉多餘的動作,大大提高了記帳速度。她參加了全省會計比賽,在三個比賽專案中,她取得兩項第一,一項第二,榮獲省級會計能手證書。她很有感觸地說:"在某種意義上,生要比死更難。死,只需要一時的勇敢,生,卻需要一世的勇敢。"事實正是這樣,人生遇到坎坷時,勇者鬥爭,弱者輕生。

  外國名人勵志小故事 篇7

  法拉第在電化學方面有傑出貢獻,得到歐美各國贈給他的榮譽頭銜達九十四個,各國帝王還紛紛頒發獎金給他,真可謂"上馬金,下馬銀"。然而法拉第卻說:"我不能說我不珍重這些榮譽,並且承認它很有價值,不過我從來不為追求這些榮譽而工作。"他告訴朋友,在這九十四個榮譽頭銜中,只有一個英國皇家學會會員是他想得而果然得到的,其餘全是別人贈送給他的。

  每當報童給法拉第送來報紙的時候,法拉第總是站起來道謝。他說:"我永遠覺得應該有憐愛這小孩的意思,因為我自己也送過報。"法拉第在七十六歲時逝世,死後留下遺囑,他的墓前只許立一塊最普通的墓碑。

  外國名人勵志小故事 篇8

  哥白尼是文藝復興時期波蘭著名的天文學家,是太陽中心說的創始人。他的太陽中心說的創立,從根本上糾正了地球中心說,揭穿了宗教神學偽造的謊言,對社會革命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1473年,哥白尼出生于波蘭託倫城的一個商人家庭。由於父母早喪,他從小就由當教士的舅舅撫養。

  18歲時來到當時波蘭的首都克拉科夫,在克拉科夫大學學習。由於受到義大利文藝復興思想的影響,哥白尼在那裡接受了人文主義的思想,同時對天文學和數學發生了濃厚的興趣,開始用天文儀器觀測天象。哥白尼大學畢業後回到家鄉,舅舅為了讓哥白尼繼承自己的衣缽,在天主教會任職,就送他到義大利留學,學習教會法律。

  1495年,哥白尼來到文藝復興的發源地義大利,到波倫亞大學學習教會法。然而,哥白尼的興趣卻在天文學上,他利用一切閒暇時間刻苦攻讀天文學與數學著作,並堅持觀測天象。後來,哥白尼又先後進入帕多瓦大學和法拉臘大學學習醫學、教會法,但他仍不改初衷,堅持天文學的研究。

  在義大利,哥白尼結交了一批天文學家,他們經常交換對天體結構的認識。加上哥白尼自己的觀測研究,他開始對盛行於歐洲已一千年之久的“地球中心說”產生了懷疑。“地球中心說”是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提出來的,公元2世紀羅馬天文學家托勒密又加以推演論證,使它進一步系統化了。地心說認為地球靜止不動地居於有限的宇宙中心,日月星辰都圍繞地球運轉。

  教會藉助這種理論,說上帝創造了地球,並讓它居於宇宙中心,日月星辰都是上帝創造出來用於點綴宇宙的裝飾品。這個理論被教會奉為金科玉律,用來統治、愚弄人民,為他們自己服務。1506年哥白尼回到祖國,在弗羅恩堡大教堂擔任教士。

  從此,他獲得了一定的物質保障與充裕的時間,來從事他所熱愛的科學研究工作。為了研究方便,哥白尼特意選擇了教堂圍牆上的箭樓作宿舍兼工作室,在裡面設定了一個小小的天文臺,用自制的簡陋儀器,開始了長達30年的天體觀測。

  正是在這裡,他寫下了震驚世界的鉅著《天體執行論》,其中選用的27個觀測事例,就有25個是他在這個箭樓上觀測記錄的。《天體執行論》共有6卷。在書中,哥白尼大膽地提出:“太陽是宇宙的中心,所有行星都圍繞太陽運轉;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繞太陽運轉的一顆普通行星。”“人們每天看到的太陽由東向西執行,是因為地球每晝夜自轉一週的緣故,而不是太陽在移動。”“天上的星體的不斷移動,是因為地球本身在轉動,而不是星體圍繞著靜止的地球轉動。”“火星、木星等行星在天空中有時順行,有時逆行,是因為它們各依自己的軌道繞太陽轉動,而不是因為他們行蹤詭秘。”“月亮是地球的衛星,一個月繞地球轉一週。”

  哥白尼還在這本書中批判了托勒密地球是靜止的理論。指出地球在運動時,人們只所以覺得是整個宇宙在轉動,猶如人在行船上,不覺船動而覺得陸地和城市後退一樣。地球不動是假像,地球繞太陽轉動才是真實。哥白尼知道,他的“太陽中心說”必將給封建教會以沉重的打擊,必將暴露上帝創造世界說法的荒謬。所以他躊躇了很久,直到他已是69歲的老人時,才同意將他的《天體執行論》出版。

  1543年5月的一天,當拿到這本書時,他已經癱瘓在床一年多了,他只摸了摸書的封面,便欣慰地閉上了眼睛。哥白尼創立的“太陽中心說”從根本上改變了舊的宇宙觀,揭穿了宗教神學偽造的謊言,在科學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從此自然科學便從宗教神學中解放出來。

  外國名人勵志小故事 篇9

  南非的民族鬥士曼德拉,因為領導反對白人種族隔離政策而入獄,白人統治者把他關在荒涼的大西洋小島羅本島上27年。

  羅本島位於離開普敦西北方向7英里的桌灣。島上佈滿岩石,到處都是海豹和蛇及其他動物。曼德拉被關在總集中營一個“鋅皮房”裡,他每天早晨排隊到採石場,然後被解開腳鐐,下到一個很大的石灰石田地,用尖鎬和鐵鍬挖掘石灰石。有時從冰冷的海水裡撈取海帶。因為曼德拉是要犯,專門看押他的看守就有三人。當1991年曼德拉出獄當選總統以後,他在總統就職典禮上的舉動震驚了世界。

  總統就職儀式開始了,曼德拉起身致辭歡迎他的來賓。在介紹了來自世界各國的政要後,他說令他最高興的是當初看守他的3名前獄方人員也能到場。他邀請他們站起身,以便他能介紹給大家。曼德拉博大的胸襟和寬宏的精神,讓南非那些殘酷虐待了他27年的白人汗顏,也讓所有到場的人肅然起敬。看著年邁的曼德拉緩緩站起身來,恭敬地向3個曾關押他的看守致敬,在場的所有來賓以至整個世界,都靜下來了。

  曼德拉後來向朋友們解釋說,自己年輕時性子很急,脾氣暴躁,正是在獄中學會了控制情緒才活了下來。他的牢獄歲月給了他時間與激勵,使他學會了如何處理自己遭遇苦難的痛苦。他說,感恩與寬容經常是源自痛苦與磨難的,必須以極大的毅力來訓練。曼德拉說起獲釋出獄當天的心情:“當我走出囚室、邁過通往自由的監獄大門時,我已經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與怨恨留在身後,那麼我其實仍在獄中。”

  看看我們的周邊,人們之所以總是覺得煩惱纏身、充滿痛苦,總是怨天尤人,多半是因為我們缺少像曼德拉那樣的寬容和感恩吧。

  外國名人勵志小故事 篇10

  英國首相丘吉爾有一個習慣,無論在什麼時候做完工作,都要跳進熱氣騰騰的浴缸洗澡。然後光著身子在房子裡踱步。

  在訪問美國期間,他正光著身子在房間裡踱來踱去,突然有人敲門。進來,他喊道。門開了,羅斯福出現在他的面前?見到丘吉爾一絲不掛就要退出。進來!總統先生丘吉爾伸出雙臂叫道:大不列顛的首相對合眾國總統是沒有什麼要隱瞞的。

  一天。有人問丘吉爾,做個政治家要有什麼條件。丘吉爾回答說:政治家要能預言明日、下月、來年及將來發生的一些事情。那個人又問:假如到時候預言的事情未實現,那怎麼辦?丘吉爾說:那要再說出一個理由來。

  一位媚態十是的年輕婦人對丘吉爾說:你有兩點我不喜歡。哪兩點?你執行的新政策和你嘴上的鬍鬚。

  哎呀,真的,夫人,丘吉爾彬彬有禮地回答說:請不要在意,您沒有機會接觸到其中任何一點。

  丘吉爾年輕時,曾作為一名戰地記者被俘,他逃走了。

  布林人出價25磅懸賞他。幾年後,他在自己的書房裡建嘎懸賞他的告示配上鏡框掛了起來,並對來防者講述:這是我的全部價格25磅嗎?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的黑暗日子裡,禁酒聯合會的女士們訪問丘吉爾,一位愛非難人的女士說:首相先生,根據可靠的權威人士透露,在這次戰爭中你喝掉的全部含有酒精的飲料和白蘭地如果能流入這間房子的話,大概可以灌到這裡。

  這是一間大房間,她把她的手舉到她的頭上比劃著———那就是說大半間房間灌滿白蘭地和含有酒精的其它飲料。

  丘吉爾看了看地板,又抬頭看了看天花板,作出沉思的樣子,然後說:我親愛的年輕女士,我們做得太少了……他拿著她的手,看看量到什麼地方,又看看距離天花板有多遠,最後說:我們尚有許多該做的。

  有一回,當丘吉爾共事的保守黨議員威廉〃喬因森希克斯在議會上演說。看到丘吉爾在搖頭表示不同意,便說:我想提請尊敬的議員注意,我只是在發表自己的意見。

  丘吉爾對答道:我也想提請演講者注意,我只在搖我自己的頭。

  1945年英國大選後,丘吉爾首相下臺。皮姆爵士看望丘吉爾,把大選結果告訴他。

  當時,丘吉爾正躺在浴缸裡洗澡,當他聽到這個壞訊息時幽默地說:他們完全有權利把我趕下臺。那就是民主!

  那就是我們一直在奮鬥爭取的!現在———勞煩您把毛巾遞給我。

  丘吉爾臨終前面帶笑容,對守護在他身邊的人說:我已準備好了去見上帝,不管上帝是否已準備好了酷刑來質問我。

  在一次訪美期間,丘吉爾應邀去一家供應冷烤雞的簡易餐廳進餐。在要取第二份烤雞時,丘吉爾很有禮貌地對女主人說:我可以來點兒雞胸脯的肉嗎?

  丘吉爾先生,女主人溫柔地告訴他:我們不說‘胸脯’,習慣稱它為‘白肉’,把燒不白的雞腿肉稱為‘黑肉’。丘吉爾為自己的言辭不當表示了歉意,可心裡卻認為這是咬文嚼字。

  第二天,這位女主人收到了一朵丘吉爾派人送來的漂亮的蘭花,蘭花上附有一張卡片,上寫:如果你願把它別在你的‘白肉’上,我將感到莫大的榮耀———丘吉爾。

  在一次招待高官顯貴們的宴會上,氣氛熱烈,笑語喧譁。進行到一半的時候,禮賓司的一名官員走到丘吉爾身旁,對他耳語說,他看見某先生把一隻銀製的鹽缸塞進了自己的口袋。聽了這話,丘吉爾當眾將一隻銀製的胡椒粉缸塞進了口袋,好像無人看見一樣。

  宴會結束時,丘吉爾悄悄走到那位拿了鹽缸的先生身旁,輕聲對他說:親愛的,我們都被別人看見了。哎,最好還是放回去吧,你說呢?

  在阿拉曼戰役前夕,丘吉爾召見了他的得力將領蒙哥馬利將軍。在談話中,丘吉爾提議他應該研究一下邏輯。疆場勇士蒙哥馬利擔心自己會陷入糾纏不清的邏輯命題中,便找了個藉口推託。他對丘吉爾說:首相先生,你知道,有這樣一句諺語:‘瞭解和親暱會產生輕蔑’。也許我越是研究邏輯,便會越加輕視它。

  丘吉爾取下菸斗說:不過我要提醒你,沒有一定程度的瞭解和親暱,什麼也不會產生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