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接納不完美的自己》有感範文
《接納不完美的自己》,向普羅大眾貢獻出自己的與才能,期待人人自愛,人人從生命的黑暗中獲得大禮,活出真實自己。 今天小編就來分享讀《接納不完美的自己》有感範文,請各位讀者好好欣賞和借鑑。
讀《接納不完美的自己》有感範文(一)
人生是不會有十全十美的事,即使不完美,但是也得欣然接受。正如那位爸爸對孩子說的:別把自己的不快放進別人的口袋,必須要接受不完美。
故事中,媽媽忙完了一天勞累的的工作,還要為大家準備晚餐。結果端來一盤水果和烤焦的麵包,爸爸竟然吃得十分香甜。
吃完飯後,媽媽向爸爸道歉,爸爸是哦:“寶貝,沒關係,烤焦的麵包也十分香甜。”睡覺的時候,“我”問爸爸是否真的喜歡烤焦的麵包。爸爸說:“你媽媽今天很累,你要記住,生活中有很多不完美的事情……別把自己的不快放進別人的口袋。”
是啊,為什麼要抱怨別人的不好,自己不愉快為什麼要扔給別人?
我的`妹妹只有六歲,一年級,她很小,和我年齡相差很大,因此從我的角度看,她很幼稚,很不懂事。
每次和她在一起寫作業,她一下子就會問:“姐姐,這個題怎麼寫?”要不就是:“姐姐,‘×’字怎麼寫?”我很煩,就罵她:“問問問,問什麼啊?上課沒聽講啊?”她厥著小嘴,跑去問媽媽。
然後,媽媽就會對我說:“妹妹這麼小,你就教她一下嘛。要做一個好姐姐,要不然她為什麼要叫你姐姐呢?就是因為叫你姐姐,你就要做到一個姐姐的樣子嘛。”
現在,每當妹妹向我求助時,我在心裡默想:我是一個姐姐。她還小,所以不懂事。
世界上不會有很完美的事,要是人人都去抱怨的話,那就天下大亂了,所以要接受不完美。
讀《接納不完美的自己》有感範文(二)
夏日天空的太陽,炙烤著大地,樹上的“知了”叫個不停,熱得讓人不願出門。但還是有事幹的,這不,我又讀了一文,那便是《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這篇文章是這樣的:從前有一位挑水夫,他有兩個水桶,但其中一個有裂縫,另一個完好無缺。有裂縫的桶,每次挑水回來,只剩半桶了,破桶因此很難過。兩年後,它終於忍不住,對挑水夫道歉。但挑水夫並沒有責怪破桶,說要它回去時注意一下旁邊的花朵。一路上,破桶看見那些花爭奇鬥豔,競相開放,美不勝收。走到盡頭,破桶又傷心了,因為又漏了一半水。但挑夫說:“這條小路只有你破桶那便有花,好桶那一朵花也沒有,因為我在你那邊撒了花種,一路上,你的漏水正好幫了我澆水,所以主人才有好看的花。”
讀完這個故事,我覺得: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一個人,每一樣物品,都會有它的用處。要平靜地面對不完善、不完美的自己。要學會把自己的缺點改變成為優點,讓自己在對己不利的局面中解脫出來。印度曾獲得諾貝爾獎的泰戈爾說過:“世界上什麼都不完美,薔薇是有些芒刺的花卉;高高在上的天使,我相信也不是沒有過失。”薔薇花穗然很美,但有刺是它的一個缺點。高高在上的天使,也不一定沒有錯誤,這在許多神話裡,是可以證明的。人有不完美的地方不是壞事,重要的是,把這個不完美的缺點變成優點。
其實,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完整的。但要把不完整變成完整的,這樣,才是我們要做的。不要抱怨自己的不完美,要善用這個缺點,讓它變成你最大的優點。
讀《接納不完美的自己》有感範文(三)
有三次變化。最初的感受是喜悅的、美好的。因為我非常普通,想從這本書中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接納自己、超越自己”。可是我讀著讀著,開始有些不滿,甚至厭惡情緒。有個標題是“我們都需要恨”書中有一處說道“大聲說‘我是個瘋子’、‘我恨我女兒’”並且還要反覆說。心想這不有病嗎?於是我合起書,不再看它。
等閒暇時,睡覺前又隨手翻一翻,不知不覺間,我的觀點在悄悄的發生著改變。兒時的經歷有時會對我們造成非常持久的影響,這種影響甚至是一輩子。如果我們小時候在某些方面得不到滿足,或是受到了傷害,就有可能形成強烈的偏見。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偏見會在我們的潛意識裡越陷越深,越來越嚴重的影響我們的生活。雖然我兒時沒有什麼得不到滿足的地方。但我怕兒子、學生會因為我留下不快。我認真的看、仔細的想、回憶。想從書中找到如何避免的方法,撞上了怎麼辦。如果我們不能把握真實的自我,就會陷入固定的行為模式中不能自拔。
我在尋找著如何才能在年復一年的生活中不重複自己。作者說:承受所有的痛苦,堅持到底,只有這樣才能取得成功。我從不奢侈成功。但我知道重複一件事是很容易的,它讓我簡單、易怒、失去鬥志。收起所有想“明天再說吧”的想法,我要試著改變我的生活,肯定會有一段時間不適應,但我要堅持,至少一段時間吧?我要全心全意的投入到生活中去。不考慮是“好人”或是“完整”的人。充實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