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風俗優秀高中作文10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家鄉的風俗優秀高中作文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家鄉的風俗優秀高中作文10篇1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不知不覺中,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了。
清明節,不僅是人們祭奠祖先、緬懷先烈的節日,還是中華民族認祖歸宗的紐帶,不僅有利於傳遞親情、尊崇孝道、弘揚正能量,而且有利於傳承文化習俗。所以,在清明節的時候,人們都要祭奠英烈和先輩。
還記得,小時候,跟著家人一起去掃墓時,經常看到人們在燒香、燒紙錢、燃放煙花爆竹。大量焚燒紙錢造成灰燼遍地,濃煙紛紛,甚至引發了不少山林火災。這樣我們所賴以生存的空氣質量還能好嗎?
令人欣慰的是,這幾年,在國家的號召下,在新聞媒體的宣傳下,在學校的教育下,家鄉的祭掃習俗悄然發生著變化。
鏡頭一:網上祭祀
清明節快到了,我們五年級的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前往安海烈士陵園開展祭掃烈士活動。在烈士墓前,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獻上自己親手製作的小花,齊唱歌曲《烈士墓前》,緬懷烈士們拋頭顱、撒熱血、挺身而出的革命精神。
在老師的號召下,我們和爸爸媽媽一起在網上綠色祭祀,感悟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蹟,將“鮮花”獻給烈士,並寫下自己的感受,表達我們對英烈的緬懷。
鏡頭二:綠色祭掃
清明節這天,爸爸媽媽一大早就帶著我們去祭掃祖宗。在祭掃時,我卻發現,周圍的人都沒有什麼人在燒紙錢、燒冥物、燃放鞭炮了。
我好奇地問爸爸:“今年怎麼跟以前不一樣啦?”爸爸笑著說:“過去,人們上墳燒紙、燃放鞭炮,不僅汙染環境,還容易引發火災,給社會公共安全帶來隱患。現在,不是都在提倡綠色祭掃嗎?大家都很自覺配合啊。”說著,爸爸在爺爺的墳前敬了一杯酒,媽媽把一束鮮花擺放在墳前。接著,爸爸給我們講起了爺爺生前的故事,我們聽得入了迷,心裡對爺爺充滿了敬重與懷念。最後,全家人一起動手,在爺爺的墳前種了一棵樹,爸爸說:“明年我們再來的時候,這棵樹就長大了。”離開時,我戀戀不捨地回頭看了一眼,“爺爺,小樹,明年再見……”
網上祭祀、綠色祭掃,真好!家鄉的綠色習俗,我為你點贊!
家鄉的風俗優秀高中作文10篇2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每個人的家鄉都有著不同的民風民俗。我的家鄉位於湖南省婁底市,那是一座繁華的都市,卻不乏家鄉風俗特色吧!
提到祭祖,大家應該都不會陌生,在我的家鄉可謂是家喻戶曉。在恍惚中,彷彿又回到了上次寒假回老家的情景……
新年的第一天,一大清早我被鬧鐘鬧醒,望著窗外還沒亮的天空,腦殼還有些許發矇,我揉了揉雙眼,伸了個懶腰,扭頭看了下放在床頭的鬧鐘,才5:30。睡眼朦朧的我真想再眯會,於是我徑直躺下去,但瞬間,被一個強有力的手臂拉了起來,媽媽興奮地對我說:“瑤瑤,快起來,今天可不能睡懶覺。”
鏡頭一轉,我們一起來到客廳,滿臉微笑的外婆手裡拿著一沓紅包,看到紅包,瞌睡蟲立刻消失的無影無蹤。我蹦跳著來到外婆面前給外婆拜年,並說了幾句親年祝福語。外婆笑咪咪地望著我,將手裡的紅包一個個遞給我們,拿到紅包後的我們個個樂得手舞足蹈。
簡單地吃過早餐,我們大家就動身來到了目的地—一座大山上。
外婆從她的紅袋子裡小心翼翼地拿了拿出一碗扣肉,一碗魚和一隻雞,輕輕地放在墓前,接著拿出一包香,拆開包裝紙,慢慢地抽出3根,交給外公點燃,外婆手裡拿著香,緩緩地跪在地上,嘴裡輕輕地嘀咕著,接著她朝墓前一下接一下地叩著頭,神情嚴肅。大人們一個接一個地跪在地上,皺著眉叩頭,而我們幾個小孩子卻跟玩似的,裝模作樣地動了動嘴。
外公從另一個紅袋子裡拿出一沓厚厚的黃色紙錢,讓我們一張張撕開,完成後我們整齊地跪在地上,開始燒紙錢。聽大人說,這是為了讓我們的祖先在另一個世界可以不愁錢花。我們不停地燒,火越變越大,我看呆了……一陣突如其來的熱氣撲向臉上,我連忙往後挪挪身體,用手捂著臉蛋。
接著,外公像變魔術一樣拿出一大串鞭炮,下一秒,震耳欲聾的鞭炮聲響徹山間。睜開眼,卻是另一番景象,到處都是白霧,白茫茫一片,看不清一個人影,我大聲說話卻被這鞭炮聲覆蓋的嚴嚴實實,過了好久,白煙逐漸消散在空中,鞭炮聲仍在山間迴盪。
春節祭拜,是我們對老祖先的孝敬與懷念。它告訴我們要懂得飲水思源,知恩圖報,知道自己的根在哪裡,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傳統風俗。
家鄉的風俗優秀高中作文10篇3
春節,是我國隆重而重要的日子。不同的地區過春節的習俗也就不同,來看看我家鄉的春節習俗吧!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去宰雞……”這首民間歌謠從早至今,一直流傳下去。
二十三,要“祭灶官”。當奶奶拿出芝麻糖要祭灶王爺的時候,我們小孩子爭著搶著要吃芝麻糖。可奶奶卻說得先祭了灶王爺才能吃。說是讓灶王爺吃了這又甜又黏的芝麻糖,到了天上對玉皇大帝說說家中的好事。當奶奶祭完後,我們就吃起甜甜的芝麻糖!
過了二十三,大家更忙,就要開始打掃房子、割肉、購年貨、蒸花饃……在我和家人去超市購年貨的時候,超市的食品琳琅滿目,滿架的食品擺的整整齊齊,甚至都擺到了超市門外。購物的人簡直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結賬的已經排成了一條條的“長龍”。
大年三十那天,我們一大家子就要包餃子啦。奶奶和了一大缸子的面,爸爸和叔叔調好了餡兒。媽媽就開始擀麵皮、包餃子啦!奶奶還將一枚硬幣放進了一個餃子裡。如果誰運氣好,吃著硬幣,就說明誰在新的一年裡財運滾滾。包完餃子,就要貼春聯,還要把大大的“福”給倒著貼,寓意著“福到了”!到了晚上,餃子煮好後,奶奶現盛出一碗餃子,讓各位神仙和去世的長輩吃完後,再把那碗餃子倒進鍋裡,攪一下,家人才能吃。吃完餃子,大家吃著瓜子、花生、糖、水果……圍坐在電視機前,看著春晚節目。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人們都不能睡覺,要“守歲”!
大年初一早晨,爸爸和叔叔放了鞭炮後,大人們就去給長輩們磕頭了。初一到初六,我們小孩子們最高興了,因為大人帶著我們去拜年,可以收著壓歲錢!收著壓歲錢,我們就可以買自己喜歡的東西啦!
元宵上市,春節的又一個高潮到了。元宵早晨,城市的馬路上有走高翹的,有舞獅子的……路上和公園裡掛滿了彩燈。晚上天一黑,只聽見“轟”的一聲巨響,一顆煙花弾升到了空中,在一瞬間爆炸了,那爆炸了的煙花彷彿是一朵美麗的蓮花在空中展開了花瓣,煙花既像一朵朵在空中綻放的七彩花,又像一把把五彩繽紛的降落傘!
到正月二十七,春節就已經結束了。我們把春節高興地迎來了,又把春節快樂地送走了。
家鄉的風俗優秀高中作文10篇4
在我的家鄉桐鄉有一個習俗——“搶糖糕”。每當有人家造好了新房子,就要在新房落成的某一個黃道吉日的清晨祭上樑菩薩,同時要準備很多東西,比如:糖糕、圓子、薯片、蝦條,以及紅包、一元硬幣之類的,站在新造好的房子上把東西拋下去,讓四周的鄰居來搶,俗稱“搶糖糕”,據說是為讓新房子聚人氣。
“嘿咻,嘿咻,嘿咻……”我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在前一天一起拖著幾個笨重的袋子氣喘吁吁地走在回家的路上,為“搶糖糕”做準備。這次我們村拆遷造新房,幾十戶人家一起“搶糖糕”,那可真是史無前例,那場面想想就叫人興奮!
十月一日是個好日子,也是上樑大吉“搶糖糕”的日子。我們一家在早上四點鐘就起床開始了拜上樑菩薩的儀式。家家裡面紅通通,燈火明亮;外面人聲鼎沸,四處得到訊息的人陸續趕來,興高采烈。
我喜出望外,激動得睡不著覺,三點多就醒了,在新房子裡竄進竄出,看什麼都覺得新鮮。拜好菩薩以後,重頭戲“搶糖糕”開始了。爸爸領著幾個男親戚(扔糖糕的人也有講究,只能男人扔)“噼裡啪啦”放了幾個鞭炮,便開始撒東西了。我呢?早就把袋子頂在頭上,準備接受“洗禮”。
滿天的零食猶如雨點般向地面襲來。它們帶著不同的顏色,不同的形狀呼呼地飛向人群,麵包、糖果、糖糕……還有雞腿!樓下的人一邊歡呼,一邊低著頭,左右開工地在地上亂抓,有幾個乾脆頂著一個大筐在頭上,看見東西往哪兒扔,就把筐子往哪兒移。
相比洶湧的人群,我太矮了,我那袋子也太軟了。於是,我飛快地衝進家裡,推出一個大紙箱,找準一塊“風水寶地”,就仰著頭朝爸爸他們大喊:“這裡,這裡!”果然,好東西像長了眼似的向我飛來,我不停地把落在身邊的東西往紙箱裡扔,滿地都是五顏六色的東西,滿眼都是伸來伸去的手和腳。
半個小時左右,“搶糖糕”結束了。人們拖著搶到的一袋袋“糖糕”心滿意足地回家了。路邊上,有幾個老年婦女還在互相拉開了袋子,比一比誰搶到的東西好,誰搶到的多;在有些亂糟糟的場地上,還有幾個人在細細搜尋,不時從隱蔽處找到了一隻巧克力元寶,一塊貼著紅心的一元硬幣……
家鄉的風俗優秀高中作文10篇5
春節,是我國一年當中最熱鬧,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節日。早早的,街上“展覽”的對子、“福”字、窗花、糖果等年貨給我帶來了一絲絲“年味”。
從臘月二十三“祭灶官”吃芝麻糖開始,大家就開始準備過年了。這天,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我們小孩饞的總想先嚐嘗又酥又甜的芝麻糖。可是總要等到奶奶先到廚房的灶王爺前祭祀一翻,才能吃到喲。據說,這樣灶王爺才能上天言好事。
臘月二十四,家家戶戶掃房子。媽媽要早早的把屋子收拾幹靜,這是為了新年有一個新氣象。過了二十四大人們忙著殺魚、肫肉、蒸花饃,準備年貨。
每當二十九,家家戶戶都紛紛上街購買春聯,有雅興者自己也鋪紙潑墨揮春,將宅子裡裡外外的門戶裝點一新。春聯也叫門對、對聯、對子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春聯真正普及始於明代,與朱元璋的提倡有關。有一年朱元璋準備過年時,下令每家門上都要貼一副春聯,以示慶賀。原來春聯題寫在桃木板上,後來改寫在紙上。桃木的顏色是紅的,紅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聯大都用紅紙書寫。
到了大年三十,此起彼伏的鞭炮聲把節日的氣氛裝點的更加濃厚。吃過午飯後,端出香噴噴的肉餡,一家人就包起了餃子,男同志擀皮、小孩們當運輸員,媽媽們就負責製作精美的水餃。奶奶還要在餃子裡放進硬幣,看誰最有福氣。當一盤盤挺著肚子的水餃端上桌時,大家找到自己滿意的餃子,張口就咬,希望自己能走好運。最後,那個帶有福氣的.餃子還是被爸爸吃掉了。
除夕,家家戶戶吃的都是餃子,我們早早的吃晚飯,守在電視前看春晚,也是“守歲”。
初一到初六這幾天,就是我們小孩子“掙錢”的最好時機。天天不是呆在爺爺家,就是泡在姥姥家,用媽媽的話說,就是“整天不著家”,但我們仍然樂呵呵的東跑西竄。
我們這的春節一般到“二月二,龍抬頭”的時候才告一段落。雖然濮陽不算大城市,但是它也與許多大城市一樣,熱熱鬧鬧的迎來春節,又熱熱鬧鬧的把它送走。
家鄉的風俗優秀高中作文10篇6
正月十五元宵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古人稱夜為宵,而正月又是農曆的元月,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然而,我的家鄉福州,在元宵節有著與別處不同的風俗,你且聽我說說看。
清早,街道上行人絡繹不絕。熟人打個照面,就互道聲元宵快樂,吉祥如意。孩童們裹著棉襖,溜出家門,手拿幾盒鞭炮,噼裡啪啦迎元宵。家家都在灶臺前忙碌,傳出的味道香飄十里。四處歡聲笑語,喜氣洋洋,好不熱鬧。
正午,可少不得吃上一碗熱騰騰的湯圓。北方‘滾’元宵,南方‘包’湯圓。用芝麻和甜餡,加以白糖調之,外用糯米粉搓成球狀。狀如白玉,吃起來軟糯香甜,回味無窮。湯圓是元宵節最具特色的美食,其意味著新的一年,闔家幸福,團團圓圓。
下午,街外忽得一陣兒鑼鼓喧天,鞭炮齊鳴。一對人馬浩浩蕩蕩朝村裡走來。領頭一人扛著一臺琉璃花燈,後有人頂著孩兒弟、黑白無常、四大將軍等的竹製扎骨神像。中夾鑼鼓隊奏樂。末端是人群抬轎接五顯大帝出廟巡視,轎上掛著寫有百子千孫的燈籠。大鼓大鑼之聲在村中迴旋盪漾。百姓們夾道觀看,伴著鞭炮、鑼鼓樂聲喝彩歡呼,婦女們捧著香爐在神像前接香。一時,場面盛況空前。遊神是福州民間元宵節期間的一項風俗活動,把神像請進神轎裡,抬出廟宇沿街巡遊,接受民眾們的香火膜拜。其寓意神明借神像降落民間,巡視鄉里,保佑人們和一方水土平安。
傍晚,元宵節又迎來了一個高潮鬧花燈。元宵夜燈市之壯觀令人咂舌。街頭巷尾,道路兩旁掛滿了五顏六色的花燈,從近看首望不到尾,從遠看宛如長龍盤踞街巷。璀璨的燈光映著樹影,蜿蜒而去。皓月當空,街道上行人接踵摩肩。細看,一盞宮燈上粘著條燈謎:老趙一走開,完全就變樣(打一食品)。不及我細想,旁的孩童拊掌大笑:這可不簡單!‘趙’繁體‘趙’,去走之底,剩‘肖’,可不變樣!‘肖’諧音‘宵’,元宵!解出謎,他便得意洋洋的跑開。我也按捺不住躍躍欲試:一口咬掉牛尾巴(打一字)。我脫口而出:‘牛’去掉二橫下的豎,改為‘口’,告!也總算猜對了一個燈謎。
元宵已至尾聲,但人們對新一年的美好期望仍得以留存。這,就是我的家鄉福州,獨有的元宵節。
家鄉的風俗優秀高中作文10篇7
在廣西,我們的春節習俗,一般以吃年糕、餃子、餈粑、湯圓、荷包蛋、大肉丸、全魚、美酒、福橘、蘋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餚饌為主;並伴有撣揚塵、洗被褥、備年貨、守歲、給壓歲錢、拜年、等眾多活動,極盡天倫之樂。
千百年來,人們使年俗慶祝活動變得異常豐富多彩,每年從農曆臘月二十三日起到大年三十,民間把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在春節前掃塵搞衛生,是廣西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
然後就是家家戶戶準備年貨,節前十天左右,人們就開始忙於採購物品,年貨包括雞鴨魚肉、茶酒油醬、糖餌果品,都要採買充足,還要準備一些過年時走親訪友時贈送的禮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等,都要提前買好。
在節前要在住宅的大門上貼上紅紙黃字的新年寄語——用紅紙寫成的春聯。屋裡張貼色彩鮮豔寓意吉祥的年畫,門前掛大紅燈籠或貼福字及財神、門神像等,福字要倒貼,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氣到了。
春節又叫過年。在過去的傳說中,年是一種為人們帶來壞運氣的想象中的動物。年一來。樹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過,萬物生長,鮮花遍地。年如何才能過去呢?需用鞭炮轟,於是有了燃鞭炮的習俗。
春節是個歡樂祥和的節日,也是親人團聚的日子,離家在外的孩子在過春節時都要回家歡聚,吃過團圓飯。
過年的前一個夜晚,便是除夕,又叫團圓夜,在這新舊交替的時候,就是春節最熱鬧的時候。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老少少都一起熬年守歲,歡聚酣飲,共同享受這般天倫之樂。
第二天,待第一聲雞啼響起,或是新年鐘聲敲過,街上鞭炮齊鳴,響聲此起彼伏,家家喜氣洋洋,新的一年開始了,男女老少都穿著節日盛裝,先給家族中的長者拜年祝壽,節中還有給兒童壓歲錢,吃團年飯,初二、三就開始走親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賀祝福,說些祝賀的話語。
節日的熱烈氣氛不僅洋溢在各家各戶,也充滿各地的大街小巷。這期間花燈滿城,遊人滿街,熱鬧非凡,盛況空前。
側耳傾聽,春節邁著輕快的步伐走了,一切又恢復原本的平靜。
家鄉的風俗優秀高中作文10篇8
蹣跚學步的小孩子,勞碌奔波的大孩子,白髮蒼蒼的老孩子,提到拗九粥,誰不是嘴裡就立即生出那香甜軟糯的滋味呢?
相傳,有一位孝順的孩子名叫目連。擔心為牢中母親送的吃食全被看陰牢獄卒吃掉,於是用數種食材煮成甜粥,再在表面上灑上黑芝麻讓獄卒誤以為是烏垢不敢吃,粥才得送到目連母親的手中。因為目連濃厚的孝心感動了福州百姓,而這天正好是正月二十九,所以拗九粥(孝九粥)從此成了福州特有的民族風俗。
以前,總看到外婆一人坐在矮凳上,一碗雜米一個盆,半天時間篩選,半天時間淘米。在煤爐子上煮一夜,第二天一睜眼,用勺子輕攪兩下,晶瑩剔透的糯米散發著軟玉似的亮光,烏黑錚亮的黑米流露著古銅的色澤,紅棗已有三四倍大,桂圓、馬蹄、花生也悄無聲息地融進了濃香中。高捧一碗,大口灌下。讓雜米的輕糯,紅糖的甜膩,馬蹄的清爽順喉而下,一口氣喝上幾碗才算過癮。
就這麼喝著拗九粥長大的我,看到外婆的滿頭青絲不知不覺已成了蒼蒼白髮。今年拗九節就讓我來為你熬粥吧!
說幹就幹,我買回了食材,回憶著外婆舊日的樣子,有模有樣地淘洗起來,熬煮正式開始了!大火燒開,小火慢燉。“咕嚕咕嚕”“吱滋吱滋”這不是熬粥,這是一場小型家庭音樂會。數分鐘後,一股燒焦的糊味撲鼻而來。我方才慌忙地開啟鍋蓋,往鍋裡探了探頭,不禁嚇了一跳。這鍋中水是水,豆是豆,“傷痕累累”……“唉,做拗九粥怎麼這麼難啊?我努力了這麼久還做成這樣……要不,算了?”我在心中默默打起了退堂鼓,正當我準備收拾“戰場”,猛一回頭,媽媽神不知鬼不覺地站在我身後。“外婆喝得不是區區一碗拗九粥,還是你一片赤誠的孝心啊!”媽媽語重心長道,“彆氣餒,我們重頭來過。”揣著對外婆的感恩之心,在媽媽的指導下,我終於成功了!
外婆默默無言地品著粥,兩粒珍珠般晶瑩剔透的東西滑過她歷經滄桑的臉,“嘀嗒”落進了粥裡,但她笑了……
濃濃拗九粥,深深感恩情。不僅是拗九粥,中國各地的特色民俗各有千秋。讓我們一起好好傳承、保護、尊重傳統文化。
家鄉的風俗優秀高中作文10篇9
早上,淡淡的晨霧給大地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晨霧散去,太陽從東方徐徐升起,大街小巷沉浸在一片祥和歡樂的氛圍中,人們嚮往的方向只有一個,那就是——家。而這時,除夕已經臨近了。
每逢春節,米餜是桐廬人過年必備的美食,自然而然,做米餜的“大戰”也就在家家戶戶打響了。我的外婆可是個包米餜的老手,蒸粉團、揉粉團這些技術含量高的活非她莫屬了。水多了要爛,水少了要有乾粉;蒸的時間長了要糊,時間短了要有生粉丁;搓揉少了不勁道,口感不糯;搓揉多了糰子就涼了不易拿捏。只有外婆這樣久經歷練的人才把控的好。
想做出味美的米餜,餜餡尤其重要。外婆前一天就備好了老嫩適中的冬筍切成絲,讓味道鮮美的筍絲更好地綻放自然的味道,加上外婆親手製作的油豆腐切丁,再加上農家豆乾絲、醃菜絲、榨菜絲,切丁的豬肉榨出豬油,浸潤所有的食材,放下調料加上辣椒,撒一把脆嫩的蒜葉,把食材的美味體現得淋漓盡致。
我已接到做米餜殼子的任務,傳統的米餜殼子都要手捏,雖然勁道但特別麻煩。在追求美食的路上,智慧的勞動人民始終會想出更好更便捷的方式,發明了做米餜殼子的機器,一扣一壓,那米餜糰子就變成了碗狀,盛入菜餡收了口子,一個桐廬人喜愛的小食米餜就做成了。但原本那心想事成的願望在我手裡卻破滅了,米餜壓下去時,會粘在機器上,這可是個麻煩。嗯,模具裡搓點菜油更加潤滑,可還是不行,油都被米糰子吸走了。哦,再給米糰子抹了些麵粉,這樣油和麵粉的強強聯手,雙重隔離,得以使米糰子輕而易舉地做出光滑而又軟糯的米餜殼。就這樣,我如法炮製,順風順水,功夫不負有心人,米餜越做越多。
轉眼間,外婆已端著米餜到老屋土灶上蒸制,在烈柴猛火的高溫催熟下,米餜正在接受水與火的最終塑造,等待完美成型,很快讓灶間瀰漫出濃濃香味。終於,滿滿一蒸籠的米餜出爐啦,我顧不及燙手,先抓一個嚐嚐,鮮香飴醇,沁人心脾,還帶著竹蒸籠的清香味,可真是名副其實的舌尖上的美味。一個小小的米餜,它包含了我們在新一年裡的期望,團團圓圓,幸福美滿。
別看米餜小,腹中乾坤大。辛酸鹹辣香,溫暖在心田,小米餜,一道不可缺少的歲末美味,春節的序曲徐徐拉開。
家鄉的風俗優秀高中作文10篇10
春節是我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春節期間的活動更是數不勝數。
吃團圓飯是春節習俗中最重要的。那麼春節為什麼要吃團圓飯呢?原來是因為很久以前,有一種兇猛的怪獸,住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長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吃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人們談“年”色變。後來,人們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每到這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淨灶,再把宅院的前後門都封住,躲在屋裡吃“年夜飯”,吃過飯後,誰也不敢睡覺,坐在一起閒聊壯膽。不吃年夜飯是熬不過年的。久而久之,過年吃團圓飯的這個習俗就保留下來了。當然,過年吃餃子也是很重要的。其實餃子蘊含了許多美好的寄託。一是過年守歲時包,辭歲時吃,即到子時吃,此時為兩年之交、迎新辭舊的時刻,具有特殊意義,取“更歲交子”之意。二是餃子形如元寶。人們在春節吃餃子取“招財進寶”之音。
吃臘八粥是我們這兒過年的前奏,農曆臘月初八這一天,杭州市民一般都要用胡桃、松子、蓮子、棗子、芡實、桂圓和荔枝做成臘八粥,並饋贈親友,這碗粥起源於南宋寺廟,原本為僧家齋供用品,稱之為“七寶五味粥”。這不,我們家早早的就熬好了臘八粥。一出鍋,香氣四溢,我這隻小饞貓一眨眼間,從十米外跑到了這兒。口水都饞的流下來了,實在忍不住啦。我就趁奶奶不注意,喝了一勺。啊,那香氣充滿口腔,刺激著味蕾,我從來不知道一碗粥竟能如此的好吃。
在我們杭州,掃地一定要“掃進來”,不能“掃出去”。就是在清掃的時候,笤帚千萬不能從裡往外掃,而要從外往裡反掃,意思就是把如意、財氣往裡收,這是杭州對來年家中吉祥、財富不斷增加的美好期望。
春節的由來也是家喻戶曉的故事了吧。傳說古時候有一種怪獸叫“年”,它頭上長著觸角,十分兇猛,每到歲寒將盡,就要出來掠食噬人。人們為了防禦它,一到此時,便聚在一起,燃起篝火,投入一根根竹子,使其發出“劈劈啪啪”的爆裂聲,把“年”嚇跑。一夜過去,大家平安無事,於是就高高興興地互相表示祝賀,拿出豐盛的食物在一起吃。這樣年復一年,就形成了歡樂的節日——“過年”。
過年是我國傳統的節日,每個地方的習俗也是各不相同,我們要尊重我們的傳統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