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家鄉的風俗高分作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八年級家鄉的風俗高分作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八年級家鄉的風俗高分作文1
我的家鄉是在荊州,我相信每個人應該都很熟悉吧,我的家鄉是一座歷史悠久充滿文化底蘊的古城,家鄉有很多民風民俗,像關帝廟會、荊河戲、荊州花鼓……但是我最喜歡的還是要數“採蓮船”啦。
“採蓮船”又稱旱船,是荊州市民眾喜聞樂見的一種傳統民間習俗舞蹈,以採蓮船為道具,多在春節和元宵節期間表演。民間傳說,採蓮船是為了紀念蔡狀元和觀音娘娘坐船籌款的善舉而表演採蓮船的。
傳說,有一個叫蔡狀元的人,想為鄉親們做點好事。他覺得鄉親們過河沒有橋,就動了修橋的念頭。哪知道,橋只修了一半,蔡狀元的家產就賣光了,他無可奈何,只好到處乞討。正月初一這天,家家戶戶都在過年。蔡狀元打著蓮花鬧,一邊拜年,一邊乞討,想討些錢來修橋。可是,一些有錢的人家看他像個叫花子,不想讓他在自己家門前乞討,老遠就把門關上了。蔡狀元一分錢也沒討到,就來到河邊,望著半截橋哭了起來。一會兒,河裡漂來一隻花花綠綠的綵船。人們哪見過這種船,就都趕來看綵船。只見划船的是一位老漢,打著赤腳,船上坐著一位漂亮的姑娘。這時,老漢向圍觀的人邊拱手,邊說:“哪位公子能用銀子拋中姑娘,就把她許配哪位為妻。”話音剛落,一些公子少爺就都跑回家,抱著大包小包的銀子,朝姑娘身上拋。可拋了半天,誰都沒有拋中。拋去的銀子也都落在了船艙裡,險些把船壓沉了。原來,船裡坐的是觀音娘娘,划槳的老漢是赤腳大仙。觀音娘娘看蔡狀元很善良,才想這個辦法幫他募捐修橋。那些公子怎麼可能拋得中觀音娘娘呢?後來,人們為了紀念蔡狀元和觀音娘娘的善舉,就玩起了“採蓮船”。
採蓮船一般用竹篾做龍骨,紮成船狀,外用各色布塊和彩紙糊成,船頂猶如樓閣,底部成船形,船中可容一人站立,當鑼鼓響起時,採蓮船便開始舞動起來,一名漂亮的姑娘站立在船內,做出採蓮船行進的各種姿態,船外,男的化裝成花臉做丑角,手搖大蒲扇,扮成滑稽的樣子趕艄,逗趣取樂,女的手持竹槳在旁撐船並表演各種唱詞,鑼歇歌起,歌詞多是自己臨場即興自編的,盡是恭喜發財、心想事成、健康長壽、家庭和睦、五穀豐登和大吉大利等方面的吉慶內容,而採蓮船玩到哪家,哪家就得給點東西呀!因為觀音娘娘坐綵船時,為的是募捐,如果不給點東西,就會顯得主人太小氣!
採蓮船是荊州特有的風俗,怎麼樣,是不是很有趣呢?如果你到荊州來,一定要好好玩一下“採蓮船”哦!
八年級家鄉的風俗高分作文2
寧海一市鎮西劉村,我的家鄉。
這是一個沒有工業,沒有汙染的小山岙。天台山脈延綿而來,從三面溫柔地將村子擁抱入懷。不遠處,三門灣的海風挾著淡淡的海腥氣徐徐吹來。遠天白雲,幽靜小巷,時光彷彿定格。臘月,當青白色的枇杷花開得紛紛揚揚的時候,外出工作、求學的年輕人和孩子一下子湧了回來,沉睡的古村才甦醒過來。大人們做麥餅、裹麥餃、包粽子、搗麻餈用各種美食迎賀新年,而最受人歡迎的美食要數十四夜的餾了。
在寧海,我們是正月十四過元宵節的,我們叫“十四夜”。這天的主角就是餾了。夜幕降臨,家家戶戶張燈結綵、大門敞開;屋內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們切菜燒火,忙碌而有序地準備著;屋外孩子們呼朋引伴,喊一聲“吃餾嘍”,拿起早已準備好的青瓷碗,叮叮噹噹一路敲著,在“偵探”的帶領下向已經做好餾的人家進發。我的奶奶是村裡一等一的.做餾高手。她先將浸泡了一夜的晚粳米磨成米漿,然後把醃好的瘦肉、滷豆腐、冬筍、墨魚鯗、空心腐,切成大小一樣的小方丁,接著把挑好的鮮牡蠣裝盆洗淨,再炒好炒花生米並切碎,最後把芥菜細細地剁成菜泥,一切準備就緒。開始燒鍋了,用豬油翻炒料理後放入鹽,加水,等水沸騰後,再放入菜泥,然後徐徐倒入米漿,並不斷攪拌直到不稀不稠為止。這樣,美味的餾就燒好了。家鄉有一句古話是“三十夜的鼓,十四夜的肚”,意思是十四夜的肚子比平時要大好幾倍,可見餾實在是好吃。
這十四夜吃餾的習俗背後還有個感人的故事呢!相傳戚繼光在臺州府抗倭時,村民有感於戚家軍衣食無著落,紛紛拿出不多的雜糧混在一起,做成羹狀,供軍隊充飢,這就是最開始的餾,此後年年相傳沿續至今。每年的這一天,主人十分歡迎別人到自家吃餾,不管熟悉還是陌生,吃的人越多主人就越高興。我的奶奶甚至在門口支起了大鍋,笑眯眯地盼著客人來吃。從下午四點左右開始,村裡已經人山人海了,車子沿著彎彎的山路排的老遠,依然擋不住人們的熱情。遠道而來的客人,熙熙攘攘,沿著老街,每家每戶的“討”著餾吃,留下一路歡歌,因為他們手中捧的是最熱情的家鄉味啊!
八年級家鄉的風俗高分作文3
正所謂“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各民族有各民族的節日風俗,說到節日風俗,我想跟大家介紹一下我家鄉過除夕和春節是怎麼樣的。我家鄉屬於廣西省壯族,雖然比不上廣東的風景好,但總比我們廣東熱鬧。一到臘月,個個都忙得不得了,在外地工作的人,必須在臘月期間趕回家,和家人團聚。到了臘八,臘八粥可也少不了啦!除了熬臘八粥,還要做一些米餅、炸蔥餅、炸油團等,好在過年的時候招待客人。
臘九,也該進行全屋大掃除了,把家裡通通都打掃乾淨的。在這兩天裡,家家戶戶都會把過年時需要吃的、喝的、穿的東西通通準備充足。一年裡最熱鬧的一天終於到了——除夕。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殺雞,然後長輩召集子孫們到山上和廟裡去拜神。下午,家裡的長輩忙著做年夜飯,我們這些小的只好幫忙洗洗菜、削削皮罷了。年夜飯上都是各色各樣的美味佳餚,雞的雞,魚的魚,總之是數不完的。而且每一戶的人家都特別多,坐在一起就會非常熱鬧,男人們在猜拳、玩撲克、喝酒,女人們呢,就在這聊聊天,看看電視,至於孩子們呢,就在外面的空地或者一旁玩耍。
那天晚上,家家戶戶都要守歲。每戶人家都會坐在客廳裡或房間裡一大夥兒在一起聊天、玩耍。到了晚上十二點整,家家戶戶都響起了轟隆隆的鞭炮聲,雷鳴般的炮竹聲響遍了整個廣西。到了大年初一,一大早就要全家人一起拜神,長輩們都會給孩子們壓歲錢,以示吉祥。雖然那是大年初一,但我們必須在一天內不能吃肉,只能吃素。另外,年初一是不可以到別人家去拜訪的,但可以上街市去趕集。在每年新年初一的晚上,城裡都會聚集大家在一起,在廣場裡賞煙花。煙花的種類也是各種各樣的,有的開得像螢火蟲,有的像流星,有的會組成一個字,有的到了大年初二,我們都會回外公外婆家,一起團圓。初三之後,大家就可以去親戚朋友家拜訪。對了,過年期間,我們還會包粽子,粽子也是各式各樣的,都是採用山上乾淨的棕葉包制的。
我想,大人們最忙的時候就是在過年的時候啦。正月十五,又迎來了元宵節,人們又要去趕市集,上花燈,又可以輕鬆一下了。人們大約會在十五之前返回各地,又要開始新的工作了,孩子們都會在十五之後上學。這時,大家就各歸各位了。我家鄉的節日風俗雖然與廣東人的習俗有些不同,但我們還是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一起開開心心、熱熱鬧鬧、團團圓圓地過一個快樂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