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家鄉> 【熱】家鄉風俗作文

家鄉風俗作文

【熱】家鄉風俗作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洩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家鄉風俗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家鄉風俗作文1

  端午節,大家都很熟悉吧,俗話說得好,“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習俗,但是端午節,舉國上下確實非常雷同呢。

  過端午,首先要吃粽子。在重慶包粽子,要準備棕葉,糯米,綠豆,蜜棗,排骨,花生米等等。左手棕葉,右手糯作文米,然後放入各種七零八碎兒,把棕葉包成胖胖的三角形兒,最後拿繩子捆得緊緊……別急,別急,這還沒結束,還要把棕葉放進熱水沸騰的鍋裡,煮上幾小時。再掀開鍋蓋時,那香味,估計整條大街都聞到了。一剝開,白白的粽上鑲著兩顆蜜棗,咬一口,那味道更是妙不可言,隔壁小孩都饞哭了!

  吃完粽子,大家都會來到河堤上看龍舟賽。碧波盪漾的河面上,只見一條條龍舟整裝待發。龍舟上,隊員摩拳擦掌,彷彿勝券在握:有的看了看自己的肌肉,又挑釁地看了看對方,自信一笑;也有的正面對觀眾,揮舞雙手,似乎已經想象到自己拿到第一名的樣子。“321,砰!”裁判一聲令下,一艘艘龍舟像離弦的箭,飛一般地向前衝去。現場的觀眾們歡呼著,我也歡呼著,河面上呼聲震耳欲聾。隊員們聽著聲音,更加快了速度,如同軍隊一樣威風地向前。“咚咚咚……”“噠噠噠……”“加油,加油”在人們吶喊助威聲中,伴著急促的鼓點和響徹雲霄的鼓囉,龍舟選手們鬥志高昂衝向終點。好一幅龍舟競渡,百船爭流的景象。

  吃粽子、划龍舟,中國的端午節,那裡都是這樣豐富多彩。

家鄉風俗作文2

  我的家鄉在山西北部,是一座被稱作像北歐一樣美麗的城市——朔州市。它有著很多自己獨特的韻味。尤其是在正月十五鬧元宵,花燈、秧歌、彩車、旱船、焰火……熱鬧非凡。

  掛花燈是山西人民歡慶元宵節必備的一種形式。每逢元宵節來臨之時,家家戶戶都掛起了各式各樣的花燈,從正月十四至十六連續三天,每當夜幕降臨遠遠望去,樓房張燈結綵五顏六色,將整個城市裝扮的富麗輝煌。各單位也爭相製作各種各樣的燈展。供人們欣賞。花燈樣式之多數不勝數。有現代電器的也有歌頌新生活的,有宮燈、動物燈、飛機燈、火箭燈、飛船燈、有鼔燈、油餅燈······

  放煙花,為山西人民最為喜歡的活動,元宵節期間每晚都要在廣場上進行放煙花活動。大街上人山人海都在觀看那美麗的煙花,多麼豔麗,把天空都裝扮的絢麗多彩,科技含量相當之高。

  文藝踩街堪稱民間文化化妝_。“裝扮故事,盛飾珠寶,鐘鼓喧天,一日狂若”。從十四到十六各區縣都組織大大小小的各種文藝匯演到市裡來表演。有民間藝術,有現代藝術展示,有傳統文藝,有古裝戲花樣之多數不勝數。大型燈展在街上展出。有代表吉祥的,有代表幸福的,有代表古老傳說的,有帶有啟迪意義的……

  啊!家鄉的元宵節,你已經成了人們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

家鄉風俗作文3

  我的老家有許多傳統的節日,我最喜歡的就是春節。

  按照老家的習俗,春節從臘月二十三就開始了。臘月二十三被老家稱為小年,這天,人們就開始打掃衛生,把房間的裡裡外外都打掃得乾乾淨淨,還要殺羊殺豬用來祭灶。從這天起,人們就開始辦年貨了:買對聯、買糖果有些人家還要炸東西。

  到了除夕就更熱鬧了,家家戶戶都在包餃子,到處都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了飄亮的新衣服,出門在外的人趕緊回家團圓。到了晚上,人們都要吃年夜飯。

  從大年初一到初十,是人們走親訪友的好日子。人們都要互相拜年,祝福親朋好友新年快樂,全家平安幸福。家裡來了客人,大人們都要拿出好吃的東西來接待客人,小孩子們也都非常開心,因為他們都可以收到壓歲錢。

  到了元宵節的時候,到處都張燈結綵的,整條街道都掛滿了燈籠彩旗,非常好看,小孩子們都高興地唱起來跳起來,高興極了,家家戶戶也都掛上了火紅的燈籠,吃著湯圓。這都寓意著我們大家都團團圓圓。生活和和美美。晚上,大家有的放著美麗的煙花,有的在放許願燈,美麗極了。

  過了正月十六,春節就這樣結束了,人們又開始了忙碌的工作,我們也開始認真的學習了。

家鄉風俗作文4

  春節時,常常有些地方的風俗各不相同,今天我要介紹我家鄉的風俗習慣,“福到了”。

  “福到了”出自諧音,在過年時,家家戶戶都會在家門口貼上一個“福字”,而有些家庭會將“福”字故意貼倒,如果有人一來,就會說“你家福倒了、福倒了”。“福到了”寓意著這一家的福氣到了,是一種美好的寓意。

  “福到了”這種寓意一般是在小鄉村和小城市裡十分廣泛。家家戶戶會將買好的福字倒貼在門上,四周再貼上春聯。“福到了”就完成了。“福到了”一般是老人們口口相傳,一輩一輩地傳了下來,“福到了”也有一個傳說:明太祖朱元璋當年用“福”字做暗記準備殺人。好心的馬皇后為清除這場災難,就命令全城的人必須在門口貼上一個福字。有一戶人家不認字,把福字貼倒了,皇帝見了,大怒命令要把那家人滿門抄斬,馬皇后一看不妙,就對朱元璋說:那家人知道您要來訪故意將福字貼倒了,這不是“福到了嗎”皇帝一聽,也對呀,便下令放人。一場大難終於過去了。從此人們便將“福”字倒貼起來,一求吉利,二為紀念馬皇后。

  這就是我家鄉的風俗“福到了”。

家鄉風俗作文5

  每個人的家鄉都有特有的風俗,而我的家鄉的風俗習慣也與眾不同,具有濃厚中國文化的民族風俗。

  大年初一的時候,這天就是孩子們最高興的一天,早上起來的時候大家都穿上了新棉褲、新棉襖,大家順著桌子圍城一個圈坐下,大家又說又笑的,可開心了。

  不一會兒奶奶端來了一碗碗熱氣騰騰的餃子,這些餃子裡有一個是包了硬幣的,誰要吃到的話今年就會財源滾滾大吉大利。大家都十分興奮地開動了,我哥哥狼吞虎嚥般地吃起了餃子,好像餓了他好幾天一樣。我吃得十分小心翼翼,生怕吃得太急,錢不小心擱到牙。看著餃子一點點的少下去,還沒有吃到硬幣,我覺得沒希望了今年是發不了財了。

  就在吃到最後一個餃子時——咯噔,我從嘴裡拿出了一個金燦燦的五角錢硬幣,我激動的蹦了起來了,“耶!我吃到了,我吃到了。”我拿著錢圍著桌子一蹦一跳的轉了一圈給他們都看了一眼,邊轉邊說:“你看我吃到錢了!”他們都很羨慕,我小弟天真的說:“嗯,明年我也一定會吃到的!”我神氣地說:“那可不一定哦!”我小弟氣的把臉都憋紅了,我們一家都鬨堂大笑。

  雖然現在的科技越來越發達在不斷的變化,但每到逢年過節的時候從古到今的喜慶是不變的。

家鄉風俗作文6

  廣州具有文化意義的節日風俗有很多,但是特殊的風俗只有一個——喝早茶。

  廣東早茶是一種嶺南民間的飲食風俗。廣州人把飲早茶當作吃早餐。廣州人去茶樓喝茶吃點心是一種傳統,既健康又實惠。

  清晨,我們一家人去喝早茶,來到茶樓,總是無比熱鬧,傳進耳朵裡的或是“飲佐茶未”或是賣點心的吆喝聲,看到的都是人們享受點心的情景。

  看到他們的食物,我不禁口水直流三千尺:看了那麼久,我也該吃點了吧,我拿起手中的茶杯喝了一口綠茶,這味道彷彿在夏天吃冰棒一樣,清爽至極。過了一會兒,一盤盤具有廣府特色的點心陸陸續續上桌。我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夾起一塊菠蘿糕放入嘴中細細品嚐,裡面的蘿蔔頓時在我口中蔓延開來,我不禁閉上雙眼細細品味。“這真是太好吃了!”

  於是我開始品嚐在桌上的每一件點心,它們都各有各的味道,各有各的特色,它們的味道在我的味蕾中徘徊跳躍著,就像是共同演繹了一場關於早茶的交響曲。有香的、脆的、軟的……我三兩下把一盤點心吃得精光,正想再來一塊,卻發現只有空盤了,我嚥了咽口水,覺得唇齒留香,真令人回味無窮。

  喝早茶代表了廣州人獨有的特色,茶代表了好客儒雅,點心代表情心細緻,這些精髓是獨一無二的,我們要把這個風俗傳承下去。

家鄉風俗作文7

  在家鄉天津,早早就有了過年的氣氛。

  在年前,每家每戶都要打掃衛生,把房間清理乾淨,在明亮的窗戶外再貼上“吊錢”,迎接新年。“吊錢”就是天津方言中窗花的意思。“吊錢”上有各種各樣的圖案,有的是錢幣,有的則是元寶。祈求財運滾滾而來。

  在除夕晚上,全家團聚在一起,交談、看春晚、吃年夜飯、守歲。到了臨近半夜12點,即將到達大年初一凌晨時,大家一起到院子裡放爆竹和焰火。這時全市的鞭炮和爆竹的“叭叭叭”聲響成一片,震耳欲聾,漫天五光十色的焰火此起彼伏,直到天亮,睡夢中朦朦朧朧地聽到耳邊爆竹聲不絕。

  午夜放完爆竹後,大家還要熱熱鬧鬧地回到桌子吃餃子。這時大年初一,一年的開始,一定要吃餃子。一起吃完餃子後,還要喝餃子湯,就是煮餃子的開水。吃完餃子接著喝餃子湯剛開始清淡無味,如同白開水。但是很快就感到非常解渴,天津的俗話說:“原湯化原食。”就是這個意思。剩下來的餃子怎麼辦?俗話說:“初一餃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轉。”初一一天都只吃餃子,把剩下來的餃子給吃了,這代表著團團圓圓的意思。這同樣是天津的習俗。

  天津的春節非常熱鬧,天津的春節非常忙活。我喜歡窗外寒風中飛舞的紅吊錢,室內熱氣騰騰的熱餃子,家家戶戶都能聽到震耳欲聾的鞭炮聲……這些與杭州不同的北方過年氣氛。我非常喜歡天津的春節。

家鄉風俗作文8

  我的老家在湖源那當然我的家鄉就在湖源!

  湖源其實我認為沒有什麼風俗,唯一風俗可能就是這個吧,你猜猜是什麼?

  我們家每一年過年,過年前一天,元宵,清明等節日會祭祖。那如何祭祖?我們會在吃飯前記祭祖,桌上會買買許多零食水果,晚上要吃的飯,一根菸,一瓶酒,許多椅子與一隻碗。而且有一個人會拿三隻香,等開始祭祖的時候,我們就不能去一摸椅子,你知道為什麼不能去摸嗎?因為我們記住就是為了想念已去世的人們,或者是你去世的親人,這些椅子上面雖然沒有人,但是我們就像椅子上有人一樣,不能去摸,不能去碰。你知道為什麼不能摸,不能碰嗎?你想想你吃飯會有人來無緣無故碰你嗎?有人會來摸你嗎?並沒有,那這椅子上面就是有人的,有人就不能去摸它們?而且在祭祖前要洗好手,必須是要乾淨的手,這一點我也不知道為什麼!

  而且在祭祖的時候,我的叔叔與爸爸,會給他們倒酒,他們每人一隻碗陸續的倒過來,最後再把酒倒到一一隻碗裡去外地一灑,幹什麼?那香最後怎麼處理呢?我們會把它插在家門口的泥土前,就是祭拜土地公公。

  記住記好我們小孩可能過去拿零食,可能會把飯菜搬到另一個桌上去吃,因為祭祖的桌子是不一樣的,記住的桌子是方方正正的,而我們的桌子是圓圓的。

家鄉風俗作文9

  正所謂“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節日風俗。安徽的春節也不例外。這不,春節在人們的歡聲笑語中走來,到處都已洋溢著過年的氣氛。每個人臉上都充滿著幸福的笑容。

  家家戶戶早上一起來,男的貼對聯,掛燈籠和貼倒福。女的上街打年貨。街上十分熱鬧:有賣年糕的,有賣花的,特別多的是賣魚的和賣豆腐的。街上水洩不通,處處都是吆喝聲。過了高峰期,漸漸人少了,都回家吃午飯。沒一會兒,街上靜悄悄的,沒有一個人。

  午飯並不豐盛,豐盛的是晚飯。吃年夜飯前,要放一次鞭炮,然後關上全家上上下下的門,開啟家裡上上下下的燈,而且這燈要點一夜。還得在公櫃上燒一炷香,磕三個頭,拜神拜佛拜祖先。這些事都做完之後才能吃飯。菜也很講究:桌上必須有一道紅燒鯉魚,寓意年年有餘;還得有一道青菜炒豆腐,因為有一句古話叫青菜豆腐保平安。上完菜,大家舉杯同慶,舉杯敬酒。吃完飯,孩子們還要向長輩們要紅包。

  晚飯桌邊人人的碗裡都會剩下一些沒吃完的飯。飯裡可能還有兩塊魚或一塊豆腐。杯子裡還有半杯酒。

  飯後,一家人圍著炭火吃瓜子,花生。直到12點後才能睡覺,這叫守歲。睡覺前放一掛鞭炮迎接新年,辭去舊歲。夜深了,但還是燈火通宵。

  新的一年裡,大家互相祝願一帆風順、二龍騰飛、三陽開泰、四季平安、五福臨門、六六大順、七星高照、八方來財、九九同心、十全十美、百事享通、千事吉祥、萬事如意、心想事成、牛年大吉。

家鄉風俗作文10

  民間有句俗語:“八月摸秋不算偷”。“摸秋”,其實就是“偷秋”的意思。在我的家鄉,摸秋的習俗由來已久。

  相傳,元朝末年,準河流域出現了一支農民起義軍。這支隊伍紀律嚴明,秋毫無犯。一天,他們轉移到淮河岸邊,深夜不便打擾百姓,就露宿於野外。有幾個士兵飢餓難耐,在田裡摘了瓜果充飢,於是主帥要降罪於他們,鄉親們得知後紛紛出來勸說,其中有一位老者隨口道:“八月摸秋不算偷。”因此,士兵被赦免。那天正好是中秋節,從此留下“摸秋”的習俗,丟了“秋”的人家,無論多少,從不叫罵。

  小時候,我和小夥伴們是喜歡摸秋的。中秋節的夜晚,圓圓的月升起來了,吃罷晚飯,我和小夥伴們那塊棉花地碰頭,然後從在土丘上,商量著偷誰家的“秋”,月升中天、瓦亮瓦亮的,棉花葉子和草上落了重重的露水,如珍珠一般。“摸秋啦!”不知是誰在田野裡輕喊一聲,於是我們便四散於濃濃月色之中。我拽著弟弟來到錢奶奶家,弟弟說要留在門口放哨,於是我便躡手躡腳地走了進去,我緩緩地抬起腳,腳尖似游魚一般輕輕放下,我始終提著一口氣,可怎知剛要成功這寫日誌,不知從哪冒出一隻大黃狗,“啊!”我大叫一聲,剛跑到門口,弟弟又不見了,正當我猶豫惱怒之時,錢奶奶卻走了過來 ,邊把大狗拉走,“都怪我不好,別怕、來、多拿點。”說著,便往家裡掏出一些糕點,我紅著臉受寵若驚地接受了。

  摸秋、摸秋,悄悄偷走了秋日的'歡樂與甜蜜。

家鄉風俗作文11

  “賣湯圓,賣湯圓,小哥的湯圓是圓又圓……”隨著這首童謠響起,一年一度的元宵節到了。

  剛起床,我就嚷嚷著吃湯圓。“我吃六個,六六大順……”看著我調皮的樣子,媽媽點了下我的鼻子說:“吃十個,十全十美!”大家哈哈大笑起來……

  午飯時,家家戶戶都吃湯圓。家鄉的湯圓很特別,大米做的_,都說“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當天大家都去井口旁打水,打成面後捏湯圓。捏湯圓時會加一小撮的小麥粉,家鄉人們說小麥金燦燦的,寓意著這年豐收滿滿,象徵著金燦燦的金子,吃了生活就富起來。中午,一家人團團圓圍坐在一起吃著“金湯圓”過元宵。

  元宵的晚飯,大人們早已做好了餃子。大人往往會做一個裹著硬幣的餃子,誰吃到了那隻“硬幣餃子”象徵著他一整年都很幸運,財源滾滾來。每年元宵,我都眼巴巴地望著餃子,希望自己能吃到這隻“硬幣餃子”。每次我嘴裡唸唸有詞“這隻”“那隻”猶豫不決的時候,硬幣餃子早已被別人吃到碗裡了。每逢這時,總引來大家的哈哈大笑。

  元宵節,一個寓意滿滿的節日。“鬧”圓宵,"鬧”出一年的幸福。

家鄉風俗作文12

  “春節”是一年中最歡快的節日,也是人們最愜意地時候,然而在這個節日中,它有許許多多的風俗。

  給“壓歲錢”就是其中之一。傳說,人間有一個野獸,叫做“歲”,每到一年中的最後一天,就跑出來作怪,專門來吃小孩子,鬧得人心惶惶。後來有一戶人家的孩子,睡覺的時候將長輩給的錢放在枕頭底下。到了夜深人靜的時候,可怕的野獸“歲”跑出來了,正巧跑到那戶人家裡,看到那細皮嫩肉的孩子,頓時口水直流,邪惡的爪子伸了出去。就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候,枕頭底下的錢發出了閃閃的金光。“歲”像觸電了一樣,“嗷嗷”直叫,落荒而逃了。人們知道了制服歲的辦法了,便一一效仿。到了後來給“壓歲錢”不只是為了趕跑可怕的“歲”,更是長輩對晚輩美好的祝福。

  除了給“壓歲錢”,在春節中還有人人重視的團圓飯。

  團圓飯不同於平常的飯菜,除了菜品很豐富之外,還有象徵意義。例如:魚象徵著“年年有餘”,年糕象徵著“步步高昇”,芋頭和腐竹象徵著“富裕”,這些共同表達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美好祝願。吃團圓飯時,每一個親人都要到場,缺一不可。長輩們還要一一敬酒,晚輩們也應一一回敬,表示著長輩對晚輩的殷切期望以及晚輩對長輩的尊敬。

  我喜歡春節,因為它不僅讓我知道了許許多多不同的風俗,更讓遠在四方的親戚朋友都聚集了,讓彼此間的血脈親情更加濃厚了。

家鄉風俗作文13

  香噴噴的粽子熟了,黃澄澄的雄黃酒釀好了,賽龍舟的船也準備好了,端午節也就隨著風而來了。

  彩繪的龍舟,整齊的著裝,如潮的人群,那熱烈的場面實在令人悠然神往。今年榮幸地來到新會司前大範親眼目睹一次久違的賽龍舟。

  比賽在人們的翹首以待中終於開始了。青年橈手們意氣風發,頭上腰上各束一塊紅布,在朝陽的光線下熠熠生輝。鼓聲響起,龍舟便如一支離弦的箭,在塘江上來去如飛。一時間,吶喊聲、鑼鼓聲、劈劈啪啪的鞭炮聲交匯在一處,在江面上迴盪,震耳欲聾。

  端午節又怎能少了粽子呢?我們新會司前的粽子是所有粽子之中體積、用料最豐富、做法最講究的。鹹粽內餡有鹹肉、蛋黃、燒雞、燒鴨、叉燒、栗子、香菇等;甜餡有蓮蓉、綠豆沙、紅豆沙、慄蓉、棗泥等;更有廣東鹼水棕、竹葉粽等。

  然而這一天還得戴香囊,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佩香囊,雖是一種民俗,但也是一種預防瘟疫的方法。在夏季傳染病開始抬頭的時候,古人為了確保孩子們的健康,用中藥製成香袋拴在孩子們的衣襟和肩衣上。

  我非常喜歡端午節,因為其中含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

家鄉風俗作文14

  俗話說: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我的家鄉在泰州,這裡的端午節,在艾香裡吃粽子。

  端午這天,滿街飄著粽子香。家裡買了許許多多的粽子,紅豆的,紅棗的,瘦肉的,花生的,鹹蛋黃的。奶奶也親手裹了些粽子,我在“裹”字上打轉。多麼生動形象的一個字啊!是給米穿上綠蓑衣呢,像裹著一個白嫩的小娃娃。那架勢,有煙火的鬧騰,有過日子的隆重。生活如此這般,真是美好。

  吃時,我突然想起一種叫艾嵩的草,葉片灰綠中泛白,莖亦是灰綠中泛白,筆直筆直的,香氣從莖葉間散發出來。這種香氣很奇特,香的苦苦的,醇醇的,卻讓人聞著很受用。

  街上有賣艾嵩的,一小把一小把地捆紮著,插在塑膠桶裡。家裡隨便亂插,大門上,窗臺上,家神櫃,都插上。甚至蚊帳裡,也要掛上一小把,家裡處處瀰漫著艾嵩苦苦的香。

  我喜歡這樣的忙亂,這樣的張羅,這代表著過節呢,代表著我們有粽子可吃。我們在艾香裡吃粽子,無憂也無慮。我一口一口的品著它,味道細膩,香滑可口,又粘又甜,白色糯米里摻著紅棗的香甜,讓人回味無窮。

  吃完粽子,我開啟電視,觀看賽龍舟。龍舟的造型各異:龍頭高高揚起,頭上犄角格外顯眼,龍鬚隨風飄舞。比賽開始了,龍船們像箭一樣發射出去。漸漸地,一艘金黃的龍舟超過了別的龍舟,跨過了終點線。

  我的家鄉的風俗遠遠不止這些,生活如此這般,真是美好。

家鄉風俗作文15

  在我們這個民族,有許多的節日,而我們小孩總想著過節,因為,每逢過節,學校就會放假,雖然作業比平時多一點,但還是有閒暇、玩耍的時間。

  我喜歡過節,最喜歡過中秋節,尤其是家鄉的中秋節。因為八月中秋,正是收穫的季節,我們就可以沉浸在豐收的喜悅中。

  在我們這裡可好了,每年臨近中秋節,媽媽和奶奶就會給我們包月餅吃,因為,中秋節是要吃月餅、賞月的。媽媽和奶奶坐下的月餅可漂亮了。做下的月餅你別看表面上像是大餅,但上面的圖案就像是雕刻家刻出來的一樣,其中,我最喜歡桂花瓣的圖案,不僅如此,還是用新鮮的面和陷做成的。主陷是:紅糖或白糖,然後再加上點兒芝麻、果仁、花生豆和葡萄乾什麼的。做出來的月餅,不管是蒸出來的,還是考出來的。只要端在桌子上,就會有一股清香可口的味道,都會讓你的口水垂涎三尺。

  我喜歡過中秋節,在院子裡,全家人為主桌子,吃著月餅,喝著桂花茶,賞著天上圓圓的月亮。有時候,外出在外的家人如果不會來,我們就一邊賞月,一邊想他們,看到天上的月亮就想看到自己的親人一樣,俗話說得好:“每逢佳節倍思親”。

  雖然現在街市上有琳琅滿目的月餅,但我還是喜歡吃家裡的,因為吃著家裡的月餅,覺得好香好甜。

  我喜歡過節,但我更喜歡咋家鄉的中秋節。因為中秋節代表團圓,全家人坐在一起吃著團圓飯多麼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