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望廬山瀑布古詩翻譯
高度誇張的藝術手法,把瀑布勾畫得傳神入化,將飛流直瀉的瀑布描寫得雄偉奇麗,氣象萬千,宛如一幅生動的山水畫。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望廬山瀑布古詩翻譯,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望廬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註釋】
①廬山:我國名山之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北部的鄱陽湖盆地,九江市廬山區境內。
②香爐:即香爐峰,在廬山西北,因形狀像香爐且山上籠罩煙雲而得名。
③紫煙:指日光照射的雲霧水氣呈現出紫色的雲霧水氣。
④川:河流,這裡指瀑布。
⑤三千尺:形容山高,這裡是誇張的說法,不是實指。
⑥銀河:又稱天河。古人指銀河系構成的帶狀星群。
⑦九天:古人認為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層,此處指極高的天空。
⑧遙:從遠處看。
【譯文】
太陽照射的香爐峰生起紫色煙霧,遠遠看去瀑布像匹白練掛在山前。
水流從三千尺的高處直瀉而下,好像是璀璨的銀河水落自九天。
【賞析】
香爐,指廬山香爐峰,“在廬山西北,其峰尖圓,煙雲聚散,如博山香爐之狀”(樂史《太平寰宇記》)。可是,到了詩人李白的筆下,便成了另一番景象:一座頂天立地的香爐,冉冉地升起了團團白煙,縹緲於青山藍天之間,在紅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雲霞。這不僅把香爐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為不尋常的瀑布創造了不尋常的背景。接著詩人才把視線移向山壁上的瀑布。“遙看瀑布掛前川”,前四字是點題;“掛前川 ”,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象是一條巨大的白練高掛于山川之間。“掛”字很妙,它化動為靜,惟妙惟肖地表現出傾瀉的瀑布在“遙看”中的形象。誰能將這巨物“掛”起來呢?“壯哉造化功”!所以這“掛”字也包含著詩人對大自然的神奇偉力的.讚頌。第三句又極寫瀑布的動態。“飛流直下三千尺”,一筆揮灑,字字鏗鏘有力。“飛”字,把瀑布噴湧而出的景象描繪得極為生動;“直下”,既寫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見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勢不可擋之狀如在眼前。然而,詩人猶嫌未足,接著又寫上一句“疑是銀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驚人魂魄。“疑是”值得細味,詩人明明說得恍恍惚惚,而讀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覺得只有這樣寫,才更為生動、逼真,其奧妙就在於詩人前面的描寫中已經孕育了這一形象。你看!巍巍香爐峰藏在雲煙霧靄之中,遙望瀑布就如從雲端飛流直下,臨空而落,這就自然地聯想到象是一條銀河從天而降。可見,“疑是銀河落九天”這一比喻,雖是奇特,但在詩中並不是憑空而來,而是在形象的刻畫中自然地生髮出來的。它誇張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從而振起全篇,使得整個形象變得更為豐富多彩,雄奇瑰麗,既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給人以想象的餘地,顯示出李白那種“萬里一瀉,末勢猶壯”的藝術風格.真美呀!
宋人魏慶之說:“七言詩第五字要響。……所謂響者,致力處也。”(《詩人玉屑》)這個看法在這首詩裡似乎特別有說服力。比如一個“生”字,不僅把香爐峰寫“活”了,也隱隱地把山間的煙雲冉冉上升、嫋嫋浮游的景象表現出來了。“掛 ”字前面已經提到了,那個“落”字也很精彩,它活畫出高空突兀、巨流傾瀉的磅礴氣勢。很難設想換掉這三個字,這首詩將會變成什麼樣子。
中唐詩人徐凝也寫了一首《廬山瀑布》。詩云:“虛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暫息。千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場景雖也不小,但還是給人侷促之感,原因大概是它轉來轉去都是瀑布、瀑布……,顯得很實,很板,雖是小詩,卻頗有點大賦的氣味。比起李白那種入乎其內,出乎其外,有形有神,奔放空靈,相去實在甚遠。無怪蘇軾說:“帝遣銀河一派垂,古來唯有謫仙詞。飛流濺沫知多少,不與徐凝洗惡詩。”(《戲徐凝瀑布詩》)話雖不無過激之處,然其基本傾向還是正確的,表現了蘇軾不僅是一位著名的詩人,也是一位頗有見地的鑑賞家。
推薦閱讀:
1、《秋浦歌》
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不知明鏡裡,何處得秋霜?
2、《客中作》
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
3、《月下獨酌》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4、《秋登宣城謝朓北樓》
江城如畫裡,山晚望晴空。
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5、《將進酒》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何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須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