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第七單元]講人物故事> 有關講人物故事作文四篇

講人物故事作文

有關講人物故事作文四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講人物故事作文4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講人物故事作文 篇1

  深圳是座美麗的城市,往往有一些人在默默地、不求回報地奉獻出自己的愛。

  叢飛就是其中之一。

  他是深圳著名歌手,每場演出費高達萬元,家裡卻一貧如洗。他只有一個女兒,卻是178名貧困孩子的“代理爸爸”。他在10年時間裡,參加了400多場義演,捐贈錢物近300。

  叢飛是我們身邊的榜樣,他的精神感染著我們。”在叢飛的身邊,有一群特殊的義工:他們既是叢飛多年幫貧助弱之路的見證人,又在叢飛的感染下加入了愛心行列。

  叢飛患胃病已經有6年的歷史,胃部劇烈疼痛也有八九個月時間。醫生懷疑他的胃部癌變發生在兩年前。如果叢飛多為自己的健康考慮一些,早幾個月來醫院全面檢查治療,情況會與現在不同。

  連日來,叢飛這個名字在深圳變得家喻戶曉。在網際網路上,人們紛紛留言表達對叢飛的敬意;在工作之餘,人們打聽叢飛,打聽叢飛所服務的義工聯……越來越多的人渴望走進義工這光榮而神聖的隊伍,為社會奉獻自己的愛心。

  當愛心大使叢飛的感人事蹟在深圳流傳開來,遠在北京的國家民政部部長李學舉也為之感動。昨日下午,帶著鮮花、慰問金以及李學舉部長的問候,市民政局局長劉潤華率民政工作人員一行,來到深圳市人民醫院看望正在治療當中的叢飛。

  叢飛無私奉獻、助人為樂的事蹟透過媒體報道後,引起社會各界的熱烈反響,人們在表達敬意的同時,也引發了這樣的思考:深圳出現叢飛這樣的愛心人物,說明了什麼?叢飛的愛心行動,具有什麼樣的意義?

  叢飛,一個使我懂得崇拜的人,當我第一次聽到他的名字,當我第一次聽到他的故事,我記得當時,我流了很多的淚水,是為感動而流的,那時正是印度海嘯事件,他也在全國各地參加各種振災義演活動。那一該我深深知道原來做人也可以這樣活的,不會什麼,只為一顆愛心,一顆為祖國為人民而生長的愛心,我那裡真的好敬佩你。

講人物故事作文 篇2

  時光在流失,不知不覺中,我已長大,父親卻在慢慢變老,鬢角不時冒出一根刺眼的白髮,頭頂的毛髮也日漸稀疏,只有那雙的充滿智慧眼睛,依舊那麼明亮,思維依然那麼敏捷。我愛父親,更尊敬他,因為他是慈父,良師、更是諍友。

  慈父

  父親的工作能力很強,也很堅強,在我的印象中,從沒有讓父親發愁和感到棘手的事。有一次,我好奇的問父親,有沒有讓你感到害怕的事,他認真的想了一會,說:“有,你小的時後,我最怕聽到你的咳嗽聲。”母親後來告訴我:由於我小時候是早產,身體比較虛弱,沒出滿月時得過一次肺炎。導致以後只要感冒,就會發燒咳嗽,變成肺炎。有幾次半夜發燒,父親便抱著我去兒童醫院治療,整夜整夜的不睡。以至於後來條件反射,一聽到我咳嗽就緊張,睡不著。媽媽常對我說:“你爸爸天不怕,地不怕,你一咳嗽他就怕。”父親的怕,卻演繹著濃濃的愛。

  良師

  父親博覽群書,文筆很好,洋洋灑灑數千言,一揮而就,翻開報章雜誌,經常能看到他的文章。也許受父親的遺傳,我也寫過許多文章詩歌。奇怪的是,父親從來不教我如何寫,更不說如何開頭,如何結尾,他總是說“文無定法”只是肯定我的長處。一篇文章只修改個別的詞和一兩句話,文章便頓時生動起來,堪稱畫龍點睛之筆。所以,我小時候從不認為寫作文有多麼的難,也發表了不少習作,甚至在五年級寫了一篇小說。現在寫文章的一點功底,也是那時候打下的。

  諍友

  “樂交諍友,不交損友”,隨著年齡增長,父親把我當成男子漢平等對待。經常的一句口頭禪是“哥們兒,齊頭並進。”但當我犯錯時,卻毫不留情,不過不是站在父親的立場,而是站在朋友的立場。最近,我連續兩次因為逃避責任而撒謊。父親認真跟我談心,這被他稱為兩個男人的對話。他慷慨激昂地對我說了兩點:“你是男人,要勇於承擔責任;男人就要挺起脊樑股,敢於面對困難,戰勝挫折,否則將一事無成!”父親認真且堅毅的表情深深震撼了我,我默默下定決心,要勇敢、要堅強。

  父親時常開玩笑說,“我是一個不稱職的父親,下一輩子你不要做我的兒子,找一個好父親,一定能夠成大器。”如果真有來世的話,我會對父親說:“父親,下輩子我還做你的兒子!”

講人物故事作文 篇3

  我一邊踢著小石子,一邊無精打采地向前走。太陽發出昏暗的光,似乎在為我難過,小樹也耷拉著腦袋,發出陣陣嘆息。79分!一個刺眼的79分!我看了一眼手中的數學考卷,那79分如一把利劍直刺我的心中。我哭了。

  回到家,我把考卷拿給爸爸看。他捏在手裡,仔細看了半天,我呆呆地站在那裡,心卻萬分恐懼。

  爸爸放下考卷,拉了張凳子讓我坐下。我疑惑地望著他,他沉默著,彷彿陷入了對往事的回憶,過了好一會兒,他才親切地對我說:“爸爸小時侯很頑皮,成績很差。眼看快畢業了還只考五十幾分。我的老師很著急,找我談心,詢問情況。我卻漫不經心地對老師說,反正我畢不了業,老師別為我白費心了。我的老師只對我說了14字‘一潭死水全無浪,也有微波流動時。’我一開始不明白,經過一個晚上仔細推敲與琢磨,終於明白了這句話一語雙關的意思。從此,大樹上,水溝旁,再也不見我的身影;教室裡,書桌前,常常是我一個人在埋頭學習。經過努力,我終於以平均87分的成績上了高中。”

  說到這兒,爸爸停住了。他撫摸著我的頭說:“今天,爸爸給你講自已小時侯的故事,是希望你發奮學習,做一個優秀的學生……”“嗯!”我含淚答道。“來,爸爸也送你幾個字:‘失敗乃是成功之母’。”爸爸邊替我擦眼淚,邊說。

  晚上我輾轉反側,難以入睡,爸爸的話不時在耳邊縈繞,是呀,“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萬木看。”我一定要牢記爸爸的教誨,把握現在的.分分秒秒,從失敗中汲取教訓,奮發努力,邁向新的高度。

講人物故事作文 篇4

  兩千年前,太史公司馬遷讀《孟子》,至梁惠王問“何以利吾國”,遂廢書而嘆。老先生所嘆者,是以為利乃亂之始也。兩千年後,我讀《孟子》,也不禁廢書而嘆。我所嘆者,是前賢亞聖孟子身上的那股咄咄逼人的英武之氣和沛然淋漓的陽剛之氣。人說:大哉孔子!我則想說:英哉孟子!天地間一偉丈夫,真男人也。

  讀《論語》與讀《孟子》,感受迥然有別。前者循循善誘,吉光片羽,如雨露之養,時風之化,是典型的溫柔敦厚的儒雅風範;而後者口若懸河,滔滔汩汩,其勢不可當,“其鋒不可犯”(蘇洵),雄辯無礙,一瀉千里。孔子更多的時候是教育自己的三千弟子,故心平氣和,大言炎炎,誨人不倦,在人們眼裡是一個“至聖先師”、藹然仁者。孟子更多的是向不可一世的君王陳說自己的為政之道,故爾常常踔厲風發、意態亢昂,有時甚至帶有火氣,言辭犀利,顯露出十足的剛直不阿、磊落恢弘的大思想家的個性,有一種睥睨王者的人格風範和精神氣度。儘管在禮崩樂壞的春秋戰國時代,諸侯為爭霸天下,莫不紛紛採取功利主義的攻伐之術,以為孟子的“仁政”治國方略“迂遠而闊於事情”,也即見效太慢而不肯採納,但在孟子義正辭嚴的強大思想攻勢下,不能不一時心悅誠服。而孟子並不為了讓君王接受自己的政見而屈尊阿附,他無意於取媚討歡,弄個一官半職乾乾。他不僅沒有絲毫的奴顏媚骨,反而常常直刺君王的痛處,陷這些愚不可及的傢伙們於尷尬難堪的境地,不得不“王顧左右而言他”。每讀書至這樣的段落,便情不自禁再三嗟嘆:孟子孟子,何其智勇!孔老夫子曾批評他的學生子路過於勇,而他的嫡傳弟子孟軻,其勇較之於子路則更勝一籌。儒家提倡溫良恭儉讓、仁義禮智信,不講勇,但是,勇,實在該是男人的本色啊!

  不知怎麼回事,一提起文人書生,就是一副文弱、寒酸、迂闊的窩囊相,讓人“不足觀”,不大瞧得起。然而,在文人老祖宗孟子身上能尋出半點窩囊的影子嗎?他若知道後世文人把自身形象糟蹋成那種樣子,肯定會怒髮衝冠,大罵子孫不肖的。孟子實在是為後輩文人樹立了剛直英武的楷模。男人的形象不只讓劍客遊俠武裝專美,文人亦男人也。《孟子》中記載,一次,孟子要去朝見齊王,齊王正好派人對孟子說:“寡人本應去拜訪你,但不巧感冒了,怕風吹,如果你能來朝,我可以接見你。”孟子一聽這話,反而不想去了,於是回答說:“剛好我也病了,不能上朝見王。”第二天,孟子卻到東郭大夫家弔喪。公孫丑說:“你昨天託辭有病,今天卻去弔喪,這樣不太好吧?”孟子理直氣壯地說:“昨天病了,可今天好了,為什麼不能去弔喪?”以臣子的身份公然與君王較勁,沒有一身的正氣、骨氣、膽氣是不行的。孟子曾引一位勇士的話說道:“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哉?”用今天的話說,就是:都是男人,誰怕誰呀!又有一次,孟子離開齊國,在晝邑歇宿。一個人想替齊王挽留孟子,便大模大樣端坐著跟孟子說話,孟子不理他,趴在几上裝睡,那人很不高興,孟子就坦率地教訓他:對一個年長的老頭子應該懂得禮數!在孟子看來,一些峨冠博帶的君王,只不過是貪財、好色的草包蠢貨,哪裡值得老百姓仰望尊敬?!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當今之世,捨我其誰也?”英雄氣概,溢於言表。孔子制定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綱常禮數,孟子並未昏愚地全盤接受,他提出:民為貴,君為輕。他遺世獨立,傲岸宏達,凜然不可侵犯,完全不把一些平庸的君王放在眼裡。

  相對於孔子的“君子”學說,孟子給中國傳統文化人格增添了一個意義深遠的概念:大丈夫。“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丈夫者,男子漢也;大者,巍巍乎崇高也,“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一怒而天下懼並非真正的大丈夫,蠻勇鬥狠、奸詐殘忍、蠅營狗苟、見利忘義之徒更難望大丈夫項背。真正的大丈夫是光明磊落的人,是意志堅定的人,是富有仁德的人,是胸懷寬廣的人。大丈夫人格的獲得,孟子有一秘訣:善養浩然之氣。何謂“浩然之氣”?他說這種“氣”“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這是一種崇高剛強的正氣,一種不可勢壓利誘的骨氣,一種超邁雄放的豪氣,一種無所畏懼的勇氣,一種宏毅堅定的志氣。孟子這一特點,是他的精神導師孔子所不及的。宋代理學家朱熹說:“孟子有些英氣。”近人林語堂說:“我們讀孟子,可使頑夫廉,懦夫有立志。”

  孟子嘗雲: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這種苦心孤詣的教誨,一直使得後代文人們進退有據。不管身在魏闕,還是遠處江湖,都不應失去了做人的立身根本,培養浩然正氣。孟子身上那種有稜角、有個性的哲人風采、英俊氣度、男人本色,成為一條汲之不盡的文化源泉,更行更遠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