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節約> 節約作文錦集四篇

節約作文

節約作文錦集四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節約作文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節約作文 篇1

  “鋤禾日當午,汗滴何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李紳寫的《憫農》,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吧?在我們浪費糧食時,大人就會朗誦起這首詩,提醒我們要節約糧食。

  每當我們浪費糧食時,是否想過碗中的每一粒米都是農民伯伯用辛勤的汗水換來的勞動成果呢?在我們學校食堂裡,同學也常常浪費糧食。食堂有三層樓,每一樓都有兩個大桶,一個年級的同學倒掉的飯菜常常裝滿這兩個大桶,學校一共六個年級,每個年級都浪費兩大桶的飯菜,那一天就浪費了十二大桶飯菜,一年下來要浪費多少桶飯菜啊,足足可以讓多少貧困山區的孩子不捱餓啊!

  我們祖先說過:“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珍惜勞動成果,應該從愛惜一粒米,一根線開始,讓我們從小養成良好習慣吧!

節約作文 篇2

  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們地球佔水總量是多少嗎?告訴你們吧,地球佔水總量是97。3%。有些人聽了會認為我們地球一點兒也不缺水,可在這97。3%的水量中,我們能飲用的水也只有2。7%,而這2。7%的淡水總量中,也有許多水被汙染了,因此,我們能用的水只有0。3%左右。

  如果把淡水比作一個蘋果,那麼我們能直接飲用的水只佔了蘋果的十六分之一,也就是一片小小的蘋果皮。

  大家可能不相信,我們鹿城區是一個嚴重缺水的地區,因為我們鹿城區沒有一個屬於我們自己的水庫。而我們喝的水又是從哪裡來的呢?我們鹿城區用的水有20%來自澤雅水庫,有10%來自甌江,有70%來自遙遠的文成珊溪水庫。聽了這則資料,你可能會說:“沒關係,反正我家有錢,要水有什麼困難的啊。”你錯了,重要的不在於錢的問題,重要的而是在我們大家往後該怎麼辦。

  有些人洗手在擦肥皂時不光水龍頭……所以我們應該節約用水,不僅要節約用水,還要保護水源,不讓它被汙染,因為我們溫州面臨汙染告急,全世界每天有5500名兒童喝了被汙染的水而死亡。

  同學們,讓我們節約水源,愛護水源吧!要不然全世界最後一滴水就是你的眼淚。

節約作文 篇3

  這段時間,我們跟隨學校安排的教學進度,認真聆聽各位老師給我們上的每一節課。當我學習了《千人糕》和《中國美食》這兩節課時,深感我們盤中餐的來之不易。從學習中我們懂得了,只有團結協作,共同付出,才能使我們過上美好的生活。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可是,想到生活中的一些浪費現象,我心中便難以平靜。現在我們的生活不愁吃不愁穿,快樂無憂地生活和學習。而在這樣優越的環境裡,我們更不能淡忘珍惜糧食,杜絕浪費。我們吃的每粒一米,從春種到秋收,從種子到我們的盤中餐,需要農民伯伯頂著烈日為它澆水施肥,需要多少汗水才能成就。然後它還要經過加工、包裝、運輸、銷售,最後精心地烹飪,才變成了我們面前美味的盤中餐。可是在餐廳裡,仍有許多人把白白的饅頭扔到了餐桌上,把只吃了幾口的飯菜倒掉……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人們世代相傳的寶貴精神財富。繼承和發揚這一光榮傳統,需要每個人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厲行節約,反對浪費不是某一個人的事,也不是某個群體的事,我們每一個人都有節約的義務,都有節約的責任。

節約作文 篇4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看著這句詩,我們可曾檢討過自己,真的做到了沒有?

  鏡頭一:南非

  撒哈拉以南非洲,有一個“老大難”——饑荒。當我們看到電腦上、電視裡、書本中,那一個個孩子餓得骨瘦如柴、皮包骨頭時,我們的內心有沒有受到一點點感觸?

  在遭遇了60年來最可怕的乾旱之後,牲畜死亡,成千上萬,的`人湧到難民營尋求幫助。很多兒童因為飢餓奄奄一息。河水斷流,井水枯竭,莊稼歉收,曾經的牧場如今已成廢墟。高達60%的牛羊畜群——很多受災最嚴重的人們的主要財產,已經死亡殆盡, “橫屍遍野”。而我們卻還在肆無忌憚地浪費糧食!

  鏡頭二:餐館

  某家著名餐館,進來三個衣著光鮮靚麗,頭髮打理得鋥亮鋥亮的人。

  他們要了一大桌菜,沒動幾筷子就“埋單”了,也沒要求“打包”。飯桌上剛吃了幾口的“料子雞”,還幾乎是完整的魚,冒著熱氣的……以及其他沒吃完的菜全部被倒進了泔水桶。

  同樣的事情在這家餐館、在許多地方,每天都會發生無數次。

  而對於這些舉動我們只能是冷眼觀看,卻從不關心。這時,我總想問一句: “當我們捫心自問時,良心有沒有受到譴責?會不會由衷的懺悔?”

  鏡頭三:學校

  伴著一陣悠揚的下課鈴聲落下,同學們像一支支離弦的箭向餐廳射去。

  餐廳裡瀰漫著一股芳香,白花花的麵條、包子蒸騰著熱氣:稀飯、粉湯散發著醉人的香甜,同學們如餓狼一般,開始了掃蕩……

  然而……

  幾分鐘後,同學們像賓士的駿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離開了餐廳。放眼望去,藍色的餐桌上,擺滿了綠色的飯碗,碗中到處是剩下飯粒,剩菜。它們孤零零的依縮在各個餐盤中。

  每每當我看到這一碗一碗的剩飯時,彷彿能聽見那些米粒、麵條在我耳邊哭泣,在痛斥,在抱怨……

  2xxx年1月16,國土資源報副社長——徐俠客,在發起“光碟行動”,倡導網友珍惜糧食,加入行動。他說: “有一種節約叫光碟,有一種公益叫光碟,有一種習慣叫光碟!”微博一經發布得到蔡奇、王鬱松等名人和人民日報、國土資源報等媒體的支援,1月22日《新聞聯播》報道該活動,號召大家節約糧食、從我做起。

  我們作為21世紀的主人,更應養成勤儉節約的好品質。

  據1 986年第五次世界糧食調查結果顯示:112個發展中國家有3.35-4.49億人口處於營養不良狀態。80年代,全世界人口只有45億左右,可是卻有4.5億人捱餓。1995年,世界人口增長到57億,捱餓人口數字增加到10億。

  從這些資料中,不難看出現在世界上仍受飢餓之苦的人有多少。一想到世界上還有這麼多人捱餓,我就想對那些還在浪費糧食的人說,每一粒糧食,都飽含著農民們的心血,都是他們汗水的結晶。我們還沒資格這麼“闊綽”,請節約糧食,進入到“光碟”行動中來吧!

  問問這個大自然,它還可以為我們服務多少年?

  問問那些勞動人民,他們還能勞作多少年?

  問問我們,我們還有多少年“享受”這些?

  節約是美德,‘節約是品質,節約是責任,節約更是一種境界。

  節約糧食,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浪費是一種可恥的行為。我們不應該把自己肉體上的快樂建在他人的痛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