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故鄉> 月是故鄉明中秋作文

月是故鄉明中秋作文

月是故鄉明中秋作文

  月是故鄉明。月是故鄉,是回憶,明亮地閃爍在浩瀚的星空中。小編收集了月是故鄉明,歡迎閱讀。
 

  第一篇:月是故鄉明

  聽人說,故鄉的月兒最明亮。

  深夜裡,漫步於異國靜寂的街上,風悄語,樹悄語。

  人們早已睡了。無論他們姓甚名誰,生於何時何地,經歷過多少風浪驚濤,都已靜靜入睡。

  他們的故鄉在何方?此處?彼處?

  月光是銀色的。靜靜地、懶懶地鋪散在身上、臉上。沐浴在那麼超然的皎潔下,胸中便充滿了一種空虛。有瞬刻,甚至忘了身在何處,只是如此強烈地感覺到一剎那間心上綻開了一朵平靜之花,然而又有一縷茫然之情。

  或許這支筆太笨拙了,勾勒不出那種感受。當你抬頭望向那主宰黑夜的女神,那個閃亮的光體,與它正面相接的那一刻,你難道從來沒有感到一絲“若有所感”?也許,是鄉愁罷。

  抬頭見那一彎孤獨懸掛於空中的銀盤,會不會便想念起那遙遠的故鄉?“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千年前寫下的詩句,如今仍是琅琅上口,早已耳熟能詳。

  月是故鄉明?人,沉沉睡了。他們的故鄉在何方?

  他們是否也會覺得,海洋的那一邊,月兒會更加明亮?

  對大地一視同仁的月亮,千千萬萬年來一成不變地對紅塵中的悲歡離合無動於衷。月兒,告訴我,為什麼,你在故鄉更明亮?

  “影自娟娟魄自寒”這句話,好像在一本書上讀過。月亮寒冷。月亮孤傲。因此,月兒無語。

  我的一生,不過是十幾年,平均地分配在兩地之間。兩種文化,兩種教育,兩種語言,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原有的記憶,失落點點滴滴,展望未來,卻是一片迷茫。

  原來的故鄉,是一片片的殘碎記憶拼湊起來的。這裡一斑,那裡一點,殘缺不全的記憶,只能拼湊出一個殘缺不全的故鄉。何況,斗轉星移,如今的故鄉已似圍著一簾薄霧,朦朦朧朧的,不再是我所認識的,孩提時代的故鄉了。

  這裡,被稱為“異國”,卻有我適應的環境,有我熟悉的面孔,有我太多太多的記憶。

  故鄉的定義是什麼?豈不就是使你懷念,使你緬懷的一片土地嗎?

  從小,愛國的情感就被一點一滴地灌輸進我的潛意識中。一如我是中國人一樣,不可辯駁。那裡才是故鄉!忠於她!一定要忠於她!儘管她的面目已經無可辨認,儘管那裡僅僅剩下陌生的人,她仍然是故鄉。

  所以,今天,我才會困惑。何處是故鄉?

  我沒有逃避,更不是崇洋。我只是想知道,那裡並沒有我所眷戀的往事與點點滴滴;而我卻無法把同樣的詞語加諸於這片我熟悉的土地,因為潛意識不停地反抗,反抗……

  迷失的我,何時遺失了故鄉?月是故鄉明。或許,有一天,我會尋回我的故鄉。來日方長。

  第二篇:月是故鄉明

  又至中秋月圓時。

  中秋前夕,一家人像往年一樣喜聚在一起,品月餅談理想,良辰美景,共度佳節。這樣快樂熱鬧的節日,大家都是歡喜激動的,可是心裡卻牽掛著他——在大洋彼岸的大表哥。

  “他在那個遙遠的國度還好嗎?他如果能回來給我講講那裡的故事該多好,他如果能回來陪我玩該多好。異國他鄉的飯再好吃,也比不上故鄉的味道呀……”我看著豐盛的飯菜,想念起了大表哥,想起了每次吃飯都會給我講好多故事的大表哥,想起了每次回家都會陪我玩的大表哥。

  “這個味道超兒最愛吃了,如果他在一定要給他嚐嚐,”舅媽一邊吃月餅一邊唸叨,美味的飯菜掩蓋不住她對兒子的思念,“也不知道他在那邊能不能吃到這麼好吃月餅,那裡的月亮也像這裡一樣圓潤可愛嗎?他身邊有沒有朋友陪伴,會不會很孤獨呀!……”

  舅媽正念叨著,電話鈴卻響起來。電話裡傳來我們熟悉又期待的聲音:“媽,中秋節了,你們都還好嗎?”“好,大家都在呢!別擔心我們,好好學習呀!”“放心吧,媽媽,我們這裡有很多中國同學陪著一起過節,熱鬧著呢!”“哦,這就好。你從那邊看到的月亮也像中國的一樣嗎?”“好像有點暗。月是故鄉明嘛。”……

  有了大表哥的電話,大家似乎得到了一個意外的驚喜,我的心情也明朗了許多。雖然沒有和他說話,但是知道他在那邊一切安好,我也為他高興呢!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裡,接到海外來電,何嘗不是一種幸福與歡悅呢?大表哥雖然身在他鄉,但是大家心連在一起,不也是一種團聚嗎?幸福,有時候可以很簡單……

  夜,漸漸深了。大家的臉上也有了朦朧的醉意和睏意,我卻毫無睡意。獨自走進屋裡,倚在窗前,抬頭看明亮夜空。乳白色的月亮,是那樣的皎潔又富有神秘色彩,上面斑斑駁駁落下了幾個黑點,那是大表哥寫給我們的思念嗎?我睜大眼睛去看,卻又似乎看到嫦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的身影,柔美淒涼,似乎在訴說著多少婉約動人的故事,孤獨的身影不禁讓人黯然神傷。

  漸漸的,我發現月亮的周圍升起了淡淡的煙雲,像絲帶一樣環繞在月亮周圍,將月亮籠罩,漸漸升騰……我突然覺著這瀰漫的細長的煙雲,好似一根長長的電話線,在月圓夜為我們傳遞了一份海外遊子對祖國的思念與祝福,它連線了我們與大洋彼岸的大表哥,讓我們手拉手抱成團,心心相印——心中有月亮緊緊抱成團,豈不是另一種團圓呢?心靈的完整,即使身在他鄉,只要有一顆熱愛故土的心,思念親人的心,豈不美好?

  月是故鄉明……

  第三篇:月是故鄉明

  前兩天我讀了一篇文章《珍貴的禮物》,深有感觸。作者的外婆從法國巴黎來看望她和媽媽,還帶了許多禮物送給作者和院子裡的小朋友。當她外婆要走的時候,作者和院子裡的小朋友都絞盡腦汁要送什麼禮物給外婆。小朋友送的都是自家故鄉的特產,而作者卻送了一盒泥土給外婆,外婆見了,兩行淚水撲簌簌地流下來,說這是最珍貴的'禮物。

  讀到這裡我很奇怪,泥土有什麼珍貴的呢?作者怎麼會把泥土放進精緻的小儲蓄箱,蓋上白布並上鎖呢?外婆見了又怎麼會流下熱淚呢?我帶著這個疑難去問老師。老師聽後,給我講了一個小故事。

  a國想去侵略b國,但不敢輕舉妄動,於是先派人帶了許多禮物,去探聽虛實。對方已覺察到來訪者的企圖,但仍然非常熱情地招待他們,並且回送了許多珍貴的禮物給來訪者帶回去。正當他們要上船時,送行的人們取出很多雙新鞋子,請來訪者們換上。那些人都很奇怪地問:“這鞋還好好的,為什麼要換新的呢?”送行的官員回答說:“我們不容許別國的人帶走我們的一點泥土……”聽了這話,a國只好打消了侵略的念頭。

  聽了這個耐人尋味的小故事,我開始領會作者送泥土給外婆的含意和外婆流淚的原因。是啊,泥土在一般人的眼裡是很不起眼、很普通的。但對於居住在國外的外婆來說卻是最珍貴的,這片曾生她養她的故土曾經伴她走留下的卻是她對故土的無盡思念和眷戀。

  是的,人是故鄉親,難忘那濃濃的鄉音;月是故鄉明,對故鄉的情意是永恆不變的。

  第四篇:月是故鄉明

  三個月前的自己還每天晚上獨自走回宿舍,只有影子與自己作伴,讓月光灑下一片銀白。那時的自己孤單著,為著中考奮鬥著,每天晚上走回宿舍的那段路的時候便成了一天中最愜意的時候,開著音樂,時不時望望天上雲霧中的月亮,掐算著還有多少天中考,多少天畢業。三個月後,自己依然喜歡一個人走回宿舍,依然喜歡開著輕音的音樂,看看相同著的月亮,不同的是天氣已稍稍變涼,身邊早已換了一群人,多少有一點“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覺。

  小時候的自己很喜歡月亮,總以為自己走到哪兒,月亮就會跟到哪兒。直到長大後,看了科學知識,才知道月亮對每個人都一樣,自己並沒有什麼特殊。但即使這樣,對於月亮,我還是很有感覺。它彷彿就是我心中的一片歸宿。前段時間,爺爺外婆都搬了家,心裡難免有一些失落,因為我又少了兩個可以去回憶的地方。多少年,身邊的人換了一群又一群,環境也在不斷變化著,家人們也在慢慢變老,自己也長大了。有時候,自己蠻痛恨時間的,因為它的流逝,使我們變化著。我經常幻想著,要是時間就停留在這一刻,該有多好。但不管何時何地,我總有一個習慣,便是抬頭仰望月亮,看看它的晶瑩剔透與純潔明亮。月亮真好,因為它從不改變。月亮真好,因為它將我心中那點點滴滴的回憶彙集成一片汪洋大海,反覆地在我胸膛中撞擊出一朵朵浪花,伴著水珠留下那片情思。每當望月,那些回憶便像幻燈機般一幅幅地從我腦海中閃過,讓我想起那些人,那些事,那一段段難忘的情感。

  故鄉在字典上的翻譯是“自己出生的地方”,但我更認為故鄉是一個能讓心靈安適的地方,是一個放下任何戒心,單純地讓心靈舒適的地方。魯迅在《故鄉》中寫道“我所記得的故鄉全不如此。我的故鄉好得多了。但要我記起它的美麗,說出它的佳處來,卻又沒有影像,沒有言辭了。彷彿也就如此。”魯迅回到故鄉後,發現20年間一切都變了,閏土再也不是那個兒時一起玩耍的同伴了,而是讓他的孩子喊自己老爺,不知不覺間一層隔閡夾在了兩顆心之間。所以在我眼裡,故鄉是每個人兒時走過的那些溫暖的回憶。故鄉是夏夜裡爺爺手中的鵝毛扇,它帶給我陣陣涼爽;故鄉是外婆嘴裡講述的那些過去的故事,它吐露著真誠;故鄉是媽媽溫暖的懷抱,它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我的故鄉是南京,但它更是那些能模糊我雙眼的片段的記憶。

  杜甫寫道“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意思是“今日正是白露,忽然想起遠方兄弟,望月懷思,覺得故鄉月兒更圓更明。”今日我更覺得月是故鄉,明,每個地方的月亮本是差不多的,但多了一些回憶,便覺得月兒更圓更明。月亮是見證者,它看著我們一步一步成長。月亮也像是一盞銀燈,散發著柔和的光芒,為我們未來的路指引。

  月是故鄉明。月是故鄉,是回憶,明亮地閃爍在浩瀚的星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