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故鄉> 以故鄉為話題的作文:故鄉讀後感300字

以故鄉為話題的作文:故鄉讀後感300字

以故鄉為話題的作文:故鄉讀後感300字

  【篇一:故鄉】

  魯迅,偉大的文學家、翻譯家和新文學運動的奠基人。

  魯迅寫的《故鄉》,講述了他與閏土小時候的一些事情。閏土會捕鳥、看瓜,魯迅在那段時間很快樂,可正月過了,閏土必須回家。一開始,他們還相互送了幾次禮物,但後來再也沒有見面。我明白了:快樂的時光是短暫的,只有好好珍惜時間,快樂才是永遠的。

  可小時候大多不太懂事,常常浪費時間。有時,晚上有一個十分好看的電視,就看了起來,看完了才想到作業沒做完,只好匆匆忙忙做起了作業,馬虎潦草,效率很差。隨著年齡的增長,漸漸懂得珍惜時間。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這句諺語大家應該不陌生吧,也告訴我們應當珍惜時間。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時間就是生命。無端地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是無異於謀財害命的。瞧,這就是魯迅先生的。讓我們把它作為座右銘吧!

  【篇二:故鄉讀後感】

  讀了魯迅的《故鄉》,我印象最深的是純樸、善良的少年閏土。

  魯訊先生筆下的閏土是一個非常純樸、見多識廣的小孩,紫紅色的圓臉,頭戴一頂小氈帽,頸上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閏土是閏月出生,五行缺土,所以他父親叫他閏土。

  閏土知道的很多,讀完《故鄉》。我知道下雪時,掃出空地,用棒支起一個大竹匾,撒下谷,可以捉住好多鳥雀,什麼角雞、稻允、鵓鴣等。我知道了夏天去海邊撿貝殼,紅的綠的都有,還有觀音手和鬼見怕。我還知道了西瓜的天敵是獾豬、刺蝟、猹,猹是很伶俐的,皮毛油一般滑,夜裡要取胡叉看西瓜。西瓜有這般危險經歷,先前我只知它在店裡賣罷了。我還知道沙地裡還有好多跳魚兒青蛙似的跳。

  少年閏土心中有無窮無盡的稀奇事,說也說不完。知識廣博的閏土,我將牢牢記住,記好他。

  【篇三:故鄉讀後感】

  最近我們學習了一整組關於魯迅的文章,以前比較疏遠的人物一下子給拉近了,拉近了我才真正的知道魯迅為什麼被稱為“民族魂”了。就是因為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他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

  我課本上有一篇叫做少年閏土,學完這篇課文後,我找到了原文章讀了深有。

  在那個時代的人民,主僕關係有必要分得那麼清楚嗎?老爺都不在意,你又何必分得那麼清楚呢?在故鄉這篇文章裡寫的最多的主要是回想少年時代的閏土,魯迅把閏土寫的多麼細緻啊!足以表現了魯迅對他和閏土這份友情的珍惜。可閏土那聲老爺喊出口時,那份友情只能作為回憶了。我從心底裡為他們這段友情感嘆。魯迅之所以能把文章寫好,主要是他在文章上下了功夫,用了感情,讀者在他的文章裡能讀出他的感情。看完這篇文章我學到了很多很多,我會好好利用這些知識的。

  【篇四:故鄉讀後感】

  文中的楊二嫂又是個怎樣的人呢?從全篇來看,二十年以前的她,曾經是一個擁有“豆腐西施”美名的女子,也是一個擁有很高修養的女子。但二十年後呢?她的樣子簡直讓魯迅都認不出來。而對於她的樣子,魯迅也只找到一個形容詞——“圓規”。不僅如此,她也不再像以前那樣有美麗的姿態,但是唯獨她那對美的追求還保留著。她有著當時社會中代表的特徵形象——自私、尖刻、貪婪、勢力、愛搬弄是非的小市民。

  而水生和宏兒這兩個孩子,大概就是這個社會中唯一的希望。相比較而言,魯迅的希望似乎非常遙不可及——為讓人民從這種麻木不仁的社會中走出來。的確,這種願望對於魯迅一個人來說,實在是力不從心,很難實現。

  所以,讀了《故鄉》之後,我要更加珍惜如今優越的社會生存條件。讓自己不懦弱,與任何人都是平等相處,也要努力學習,讓我們整個國家和社會更向前邁進一步。

  【篇五:故鄉讀後感】

  《故鄉》是魯迅一生悲劇命運的先聲。它講了魯迅先生在回到久別的故鄉時與閏土見面的情景,向我們展示了年代由盛轉向衰敗的過程。

  本文中魯迅的命運由此和整個近代中國人聯在了一起,而且,他不準備從一個“文化優先”者的角度出發來展示自己思考到的一切。因之,這部故鄉就使悲劇更加悲劇化了。為什麼呢?因為閏土這個人物。魯迅最先發現,無可救藥的“國民”原來就是他一直以為活得會更鮮活也和自己最密切的人。故鄉一下子成了故鄉。

  魯迅童年正是中國傳統的鄉土文化走向末路的時期,百草園、三味書屋都不可能阻止帝制中國末代所遭遇的衝擊。在中國這次最深刻的轉型過程中,民眾的麻木性卻並沒有改善,他們更加委頓在搖搖欲墜的“優先”階層之下,並沒有藉此而覺悟,實在令人遺憾。

  【篇六:故鄉讀後感】

  今天,我讀了一篇使我魯迅的《故鄉》。

  這篇文章主要寫了魯迅離別家鄉二十多年後,再次回到自己的家鄉的.深切的感受,以及所見所聞。這篇小說中多次提到了閏土這個名字,這是他小時候曾經陪伴魯迅度過美好的童年時光的一個好夥伴,他讓魯迅增長了見識。但正當魯迅想再次回到故鄉,和閏土一起重溫一下美好的童年時光。但畢竟人與人之間是有等級之分的,尤其是那個年代。魯迅萬萬沒能想到,時隔那麼多年,閏土已經完全變了。

  閏土的一聲“老爺”讓魯迅和閏土之間已經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了。讀到這裡,我才感覺到舊社會主奴的差別竟是那麼大!我不得不對生活在舊社會的人感到無奈。文章結尾的那句話,就是魯迅寫這篇文章的最佳心聲: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變成了路。

  世界上本沒有差距,差距有時候存在於自己的內心!

  【篇七:故鄉讀後感】

  最近,在媽媽的要求下,我看了魯迅先生寫的小說——《故鄉》。

  儘管作者描寫的故鄉就是我從小長大的地方——紹興,但這篇文章對我來說實在不易讀懂。

  原因有四:一、文中有些字和我們現在的不太一樣,如“哪裡”寫成了“那裡”;二、有些事物是我沒碰到過的,如胡叉、谷之類;三、有些字詞是作者自己編造的,如“猹”、“”等;四、當然最主要的是我不知道當時的歷史背景,不能體會文章背後所要揭示的深刻含義。

  這篇小說主要寫的是作者回到故鄉,看到了小時候的玩伴閏土,在生活的重壓之下變得衰老、拘謹和麻木,完全不像小時候那樣可愛、機靈和富有活力。經過對兒時的閏土與現實的閏土的比較,可以知道作者對兒時的故鄉、兒時快樂的生活、兒時的閏土非常懷念,對現實社會的破敗感到非常不滿。

  作者筆下的故鄉那麼淒涼、那麼黑暗,居然能把一個如此活潑的人變成一個麻木不仁的人,我無法想象那就是我從小成長的地方,那就是我美麗而親切的外婆家。幸虧我生活在現在這樣幸福美好的時候,不用為生活擔心。我的生活如此多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