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觀後感> 爾冬升新作《三少爺的劍》觀後感

爾冬升新作《三少爺的劍》觀後感

爾冬升新作《三少爺的劍》觀後感

  楚原的這部影片,始終圍繞著武林中人的聲名來做文章,大家都是為了天下第一的名號出生入死在所不惜,而所謂高處不勝寒,乏了打打殺殺想隱退過平凡日子卻也不是隨心所欲,畢竟出來混遲早要還的,所以看到野外小店中隱姓埋名的臥虎藏龍。

  爾冬升新作《三少爺的劍》一:

  聽說這部戲是小寶的成名作,我就是沖著這個理由看的。

  在這部影片裡基本所有人的目的都是為了奪得武林第一的稱號,而出來打打殺殺的。

  老實說,我並不喜歡這樣的影片,讓我感覺不到它對社會的意義,所以我把它歸類到武俠迷們的幻想片吧。

  裡面有很多鏡頭讓我覺得很好笑很好玩,可能現在的電影跟以前的真的大相徑庭吧!這部戲裡面基本每次打鬥都要毀掉旁邊的東西,比方說敲個門把門打兩個孔,主角跟那些小籮籮的打鬥,那些小角色都要被打飛然後撞到欄杆啊什麼的,雖然人家家裡夠窮了,還是把牆給撞破了,對我來說這樣的段子很好笑。不是嘲諷,是好玩的感覺,感覺現在的片子比較不喜歡那麼誇張吧,科技發達了,弄點什麼光會比較有效果吧。

  小寶扮演的三少爺,是江湖第一劍,卻是最不想要這個稱號的人,為此還需要詐死來躲避紛紛擾擾。然而真的是人怕出名豬怕肥,都躲起來當個無名小阿吉了,還要被人追趕。實在是相當無奈,難怪謝曉峰的臉上總是像塊木頭般毫無表情,他對這個追逐名利的世界或許太厭惡了吧。

  在感情線上,比較感動的是那個啞巴,他不想要報答地對阿吉好,也莫名其妙地對他的友情到了死心塌地的地步。真的很讓人感動。在愛情上就比較奇怪,莫名其妙地阿吉和小麗竟然到了相愛的地步,實在沒什麼好的鋪墊。

  總的來說,主角太幸運了,他擁有了所有人想要的稱號,想要的名利,情感,可是這一切不是他不想要的,就是最後得不到的。其實真的挺悲哀的.

  影片對我來說比較特別的是,三少爺的寶劍有好多把啊,他去決鬥的時候竟然是帶一把劍的而不是帶他最擅長的劍,還有他的寶劍也太容易斷了吧。

  姜大衛扮演的那個二少爺很好玩,瘋瘋癲癲的,傻乎乎的,其實他都比三少爺厲害了,怎麼不稱他是第一呢?可惜顛了...

  我還是看不懂武俠片啦,可是太脫離現實了吧。所以就這麼草率地發表一下我的看法啦

  爾冬升新作《三少爺的劍》觀後感二:

  “劍氣縱橫三萬裡. 一劍光寒十九洲。”這是《三少爺的劍》中,古龍對燕十三的評價。

  當年在看古龍這部小說的時候,就非常喜歡燕十三這個角色。不為別的,因為中外影視劇或文學作品中,個人就非常偏愛這類戾氣很重的角色,比如烏鴉(李國豪那部電影主角)、再生俠、懲罰者、飛影、一輝、貝吉塔、亂世狂刀等等這些。這些角色都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反派,也不是一部作品中的核心,但周身上下一股殺氣,非常酷。

  燕十三就是如此,也是這部《三少爺的劍》中個人最欣賞的角色。

  話說當這部電影公佈的時候,不免有些小小的失望,主要是演員,何潤東飾演燕十三,起初不看好。在印象中,何潤東英俊高大,以往多走偶像路線。能否駕馭這個離經叛道的角色還有待考證,不過當時個人並沒有萬念俱灰,因為當年何潤東出演過不少古裝角色,《風雲》中的步驚雲,《新三國》中的呂布,並且還演過另一個劍神級別的角色——西門吹雪。對於何潤東飾演燕十三這件事,後來個人反倒是平和了許多。只求別太離譜即可。

  但事實證明,《三少爺的劍》中燕十三這個角色非常成功,雖比起原著來說有多不同,但更符合俺心中那個狂妄冷酷的魔劍,這其中有爾冬升善於挖掘人物內心的功勞,也有徐克對角色造型方面的美術成就。

  何潤東還真的適合這類江湖客,大概是這部電影裡最大的亮點。

  戾氣之劍

  在中外各類文學影市作品中,都少不了類似燕十三這樣的角色,雖為主角但不是核心,與第一主角的性格背道而馳,通常相輔相成,角色塑造看似簡單實則非常複雜,因為這類角色“內心戲”很強大,且有著不為人知的故事。以靜制動是他們的特點,外表或而張狂或而冷酷,但內心有著與外表毫不相符的狀態。

  我們稱這類角色為“帥將”。他們的存在,必須完成襯托核心人物的同時,還有有著自成一派的風格,就像櫻木花道身邊永遠有著流川楓、浦飯幽助身邊的飛影、星矢身邊的一輝,孫悟空身邊的貝吉塔。

  燕十三,與謝曉峰同為絕世劍客,燕十三,卻與謝曉峰截然不同,一心向武,執著於劍,然而兩人際遇卻迥然兩異,燕十三週身籠罩著黑色氣息、象徵著孤獨、驕傲、和高貴。

  一個江湖是容不下兩個絕世劍客的,在《三少爺的劍》中,還設定了名號的梗,“三少爺”只能留給一個人。他們的宿命就是決鬥。然而戲劇性的安排之下,讓兩人走到了一起。

  瘋魔之劍

  何潤東飾演的燕十三,一出場便以囂張的姿態的示人。開場輕易的手刃對手,露面之刻一臉兇相,紋著骷髏的造型,驚煞眾人。用句俗話來說,一看就不是好人,整天頂著一副骷髏臉,“壞人”二字都寫在臉上了。

  不要以為這個角色只是單純的耍酷,何潤東將近190cm的身材很適合角色定位,但刻意隱藏了面孔,何潤東比較帥的面孔在這片裡全部隱藏,只剩下周身的戾氣。然而這種魔性並不是裝酷和外表能產生的,主要還是在於表演方面。

  這裡看眼神,目光裡透著那股狠毒勁頭,尤其是斗篷遮住面孔的時候,目光凌厲咄咄逼人。隨後在與慕容秋荻一場戲中,那輕蔑的架勢和神態,更把這個角色的特點帶出來——這是一個毫無感情的人。

  無情、冷酷,已深入骨髓的冷漠與疲倦,卻又帶著這種逼人的殺氣,神劍山莊一戰,當得知謝曉峰“已死”之後,仰天長嘯是那樣的不甘,他將那柄已跟隨他二十年,已殺人無數的劍投入了湖心。

  自己已無多日,獨孤求敗那種不甘且孤獨的心態,大概就是這個樣子。

  嘆息之劍

  隨後便是《三少爺的劍》的核心,兩條線索中,充滿了對江湖紛爭的嘆息。古龍在這部作品中,闡述了一種有別於金庸、梁羽生“俠之大者”武俠主題之外的“俠之風流”的獨特審美情緒。整個故事寫的就是一個人的反思,謝曉峰如此,燕十三也是如此。

  身無旁物的燕十三,也是“大隱於市,了卻江湖”的存在,為自己選擇墓地和墓碑,隱遁在田園之中。此時的何潤東,儘管面貌猙獰,但眼神不再凌厲。佛前的訴說,他開始放下一切,學著反思。

  片中,燕十三身背墓碑與“沒用的阿吉”在市井相遇一刻,是電影裡最喜歡的片段。肇事者聞風而逃,對比於隱忍的謝曉峰,燕十三這裡的的氣場破天。

  如果說前面燕十三是一個無情的冷酷之人,那麼後半段的故事,主要是在描寫其學習感情,主要是在受別人的影響,只是在心裡悄悄的發生著變化;那麼,遇見謝曉峰,則成為一個轉折點。謝曉峰的遭遇,給了他一個很好的機會讓他把接受的感情釋放出來,也可以去影響別人,也可以去幫助別人。

  頂天之劍

  燕十三主動傳授對方武藝、還將救命的.藥丸送給了娃娃,當燕十三在改變別人的時候,是連他自己也沒有意識的深刻變化產生了,從這時候起,他不僅是學會接受別人,而且是主動付出感情了,完成了從被動到主動的變化。

  他的身上,戾氣不在,反而體現的是那種俠義精神。當他得知“沒用的阿吉”就是謝曉峰的時候。何潤東在這裡面的表現充分能感受到這個角色的變化:一躍而起之後,走了兩步又回來了,淡然的一笑:“我現在肯定打不過他了。”這種淡然的處理將該角色的變化完全的演繹出來。

  神劍山莊大戰,一句“你可以打,但不用不殺他們”,燕十三已經學會為別人考慮了。最後一戰,魔劍復甦,原本可以殺死謝曉峰,但自己的最後一招故意出錯,驀然收劍。當寶劍刺穿自己的胸膛之後,他的眼神變得清澈而空明。

  燕十三,終究還不是一個被狂熱矇住了心的人,他的確是一位頂天立地的劍客。

  縱觀《三少爺的劍》,燕十三這個角色深得我心。個人感覺,何潤東是一位可塑性很強的演員。這裡的可塑性指的是他能夠演繹不同的角色。但需要導演對其內在進行挖掘。或許,何潤東至今也給人非常陽光的形象,但不要忘了,當年他可是演過《古惑仔勝者為王》裡的大反派啊,也有步驚雲、西門吹雪等個性鮮明的角色。

  簡言之,何潤東需要遇到正確的導演對其進行挖掘,他本人就像燕十三那樣,能夠展示自己的另一面。這個狂妄冷酷而又孤獨的劍客,實際上擁有火熱的內心。在爾冬升這個善於挖掘人物內心的導演調控之下,何潤東將這個角色的內心與外在兩種差異感演得極為到位,活脫那個“木葉蕭蕭,夕陽滿天”的孤獨劍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