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觀後感> 關於獨行月球的觀後感(通用11篇)

獨行月球的觀後感

關於獨行月球的觀後感(通用11篇)

  細細品味一部作品以後,能夠給我們不少啟示,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觀後感了。可是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獨行月球的觀後感(通用11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獨行月球的觀後感1

  每個普通人都可以成為夜空中最閃亮的那顆星,成為別人的光。——題記

  “誰說站在光裡的才算英雄?”是啊,有這樣一個人他雖身處黑暗,被人遺忘,卻默默奉獻。在危急關頭,他不顧自己,做了他應當做的,拯救了全球。或許他並不完美,但他在陪伴中堅持,成為了別人的光。他就是《獨行月球》中的獨孤月。

  陪伴,是獨孤月在月球上時剛子對他的不離不棄。剛子也是月盾計劃撤離時被落在月球上的,他是一隻金剛鼠。他與獨孤月一起在月球上從對抗到和解,一起尋找“宇宙之錘”,一起製造返回地球的飛船,一起經歷過太多的喜怒哀樂。他們在陪伴中堅持。

  陪伴,是馬藍星和月盾計劃工作人員在地球對他的支援援助。他們發現月球上還有幸存者——獨孤月,就想盡一切辦法聯絡他,讓他不要放棄。他們不斷利用剩餘資源,沒日沒夜地研究,只為能讓獨孤月順利返回地球。

  陪伴,是全球人民對他的鼓勵。獨孤月在月球堅持了561天。當他認為自己沒有理由再堅持下去的時候,全球人民給了他希望,以心靈深處的溫暖點亮了無數盞燈,告訴獨孤月:你不是一個人,你還有我們!因為他們明白,在地球被撞擊毀滅重建的過程中,是他帶來了光,喚回了希望。

  在陪伴中堅持,成為別人的光。

  馬藍星是獨孤月的光。那一次的擦肩而過,讓原本放棄的獨孤月進入了月盾計劃維修組;那無數次在地球的呼喚,讓獨孤月重拾了信心;那一次次的對視,讓獨孤月為了全球人,放棄了返回地球的希望,和宇宙之錘一起衝向π+。

  獨孤月是馬藍星的光。馬藍星全球直播獨孤月在月球的生活,是想給無數地球人在黑暗中一線希望,讓他們重拾信心。他只是一個普通人,卻是拯救全球的唯一一個人。他是馬藍星的光,也是月盾計劃指揮中心所有人的光。

  獨孤月是全球人民的光。就是這樣一個被遺忘在月球上的人,就是他,能拯救所有人。他是擊碎π+的唯一人選,他是全球人的希望,是全球人活下去的希望之光!

  這就是獨孤月,這就是《獨行月球》給我的最大啟示:在陪伴中堅持,成為別人的光。不是人人都要完美,只要奔赴在自己該做的事情裡,保持熱愛,眼中含光!

  獨行月球的觀後感2

  “假如我是獨孤月,被組織遺忘在月球上,一定很難堅持活到與地球、與其他人類重新取得聯絡的時候。”這是看完電影《獨行月球》後,最先湧入我腦中的念頭。社群時代,二十四小時斷絕與他者交流不成問題,甚至勉強也能扛過十天半月。然而一年兩載被放逐至無人之地,且自認是地球最後的人類,尚能維持生存意志,須得有極大的勇氣。這使我去想獨孤月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中間人”的幻想與自適

  電影開頭就向我們展示出獨孤月在簡歷中的自我評價——“中間人”,他的成績、身高、體重、外貌都處於不高不低的中間位值,這種既不顯眼也非決然透明的狀態應該能讓許多觀眾產生深切的共鳴。獨孤月將自己擺在普通大眾的位置,就連理想也是平平淡淡、相安無事的過完一生。拋開喜劇的有意為之造成與現實的反差,或許也正因這可有可無的存在感,在全員撤離行動中他受到了遺落。當他想方設法重返地球,卻在月球上目睹昔日家園又一次遭受災難。一瞬間,他由“被落下的中間人”成為了“地球最後的人類”。

  此時的獨孤月該如何面對孑然的處境?喜劇片選擇用幽默接地氣的方式沖淡、隱去主角的悲傷情緒。鏡頭一轉,獨孤月竟然在月盾基地給人類舉行起追悼儀式,紙折的白花貼滿四面牆壁,大寫的“奠”字兩旁掛著一對並不嚴肅的輓聯,下方甚至設定靈牌、擺有貢品。置身其間的獨孤月蓬頭垢面、衣衫不整,沉浸於自給的情緒裡,無疑是對悲慼場面的消解。從他閒散無事、吃喝睡覺的日常中觀眾確實感受到了一絲孤獨,然而無論是對獨孤月還是觀眾而言,這種孤獨都是短暫的。炸開領隊馬藍星的房門後,他用照片和衣服再造了一個理想中的“伴侶”,並與這個假想的“伴侶”進餐、交談。看似是在與馬藍星說話,實則是在與自己對話,這些幻想投射出獨孤月長期以來作為中間人的覺悟與自適。如果一開始沒有陶醉在對馬藍星表白成功的幻想中,他也不會錯過基地提醒撤離的警報。自導自演、自娛自樂的幻想雖然不切實際,卻能填補他的空虛寂寥,使精神得到滿足與鼓舞。另一方面,獨孤月對馬藍星的愛慕也使得他的幻想帶有幾絲浪漫色彩。

  獨孤月愛幻想,也活得真實。當他的呼叫訊號沒能換來任何回應,獨孤月失去了希望。他嘗試過放棄自己的生命,第一次因無法忍受飢餓而作罷,第二次因金剛鼠的出現而失敗。金剛鼠之於獨孤月,正如《魯濱遜漂流記》中不會說話的星期五之於魯濱遜的意義,他者的存在儘管帶來矛盾與衝突,也潛藏著打破個人封閉保守世界、發展多元關係的可能性。電影后程,這隻兇猛暴戾的金剛鼠儼然已成為獨孤月的傾聽者,人與動物一起跟太陽賽跑,獨孤月甚至為了拯救這唯一的朋友置自己的生命於不顧。可以設想,倘若沒有金剛鼠,電影不僅少了許多戲劇性的對抗場景,獨孤月能否堅持活下去都成為難題,人物個性更失去了展示機會。同理,在疫情隔離期間獨居的人即使養有貓狗等寵物,也能獲得不少陪伴與慰藉。

  “小人物”的希望與勇氣

  金剛鼠是他月球獨行的支撐,地球上還有生命、馬藍星還活著則是獨孤月堅持不放棄的希望。遇見馬藍星之前,獨孤月自覺是可有可無的“中間人”,而馬藍星的出現則使他平淡的生活泛起波瀾。為了靠近馬藍星,他甘願屈尊降職,甚至付出獨行月球的代價。在月盾基地執行任務時,獨孤月本應有許多機會向馬藍星表白自己的心跡,卻始終沒有說出口。直到獨行期間重新與組織獲得聯絡,他才敢於直面馬藍星。即使兩人隔著幾十萬公里的距離,此時的獨孤月卻感到與馬藍星從未如此親近。當他認真鼓搗起儀器工具,修復返回地球的飛行器裝置時,觀眾不可能忽視風趣背後的專業魅力。獨孤月最後的決定並不全然是英雄主義的號召,理應也有愛情的感化,正如馬藍星在撤離時不得不為顧全大局而放棄拯救獨孤月,得知真相的獨孤月勢必會承擔起使命。愛情不僅點亮了獨孤月的生命,還賦予了他新的希望,在這希望中他拓展出更強大的勇氣。而他的勇氣又給無數人帶來希望,給地球帶來新生。邋遢落魄的獨孤月不可能在直播中被塑造成光鮮偉岸的英雄,他卻用普通人都能抵達的姿態書寫“小人物”的希望與勇氣,這姿態便是對生命對世界的熱愛。

  獨行月球的觀後感3

  在情況危急時,你是會選擇自己,還是選擇大家?

  今天下午和朋友看完《獨行月球》這部電影后,我腦海裡時不時的會浮現出這個問題。有人說,人即使是再偉大無私也會有自私的一面,或許是這樣吧。但是孤獨月卻捨去自己的性命來保護全球人民生命的安全,他因被組織遺忘而流浪在月球三年,他也曾無數次嘗試過重返地球,回到自己的家園,他也很渴望回家啊!但當他得知一塊名為∏+的隕石即將襲擊地球后,他還是選擇了保護他人。或許他也猶豫過吧,到底是回到自己心心念念,日思夜想也要回去的地球,還是捨去這個機會保護大家呢?最後,他還是選擇了第二者。我想,這就是“捨己為人”的最高境界吧。

  這部電影笑點很多淚點也同樣,劇情很真實。它不僅彰顯了“捨己為人”這一偉大品質,還讓我體會到了航天員的不易與偉大。

  “宇航員”這一詞本身就很浪漫,唯美,帶給人們無盡遐想,更別說他的職位了。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每個職位都很艱苦和崇高,不僅僅只是在生死安危時給我們治病的醫生,不僅僅是在失大火的時候拼命救火的消防員,當然,也不僅僅是這部電影中的航天員。哪怕只是一個很小很小的職務,比如外賣員,公交司機,老師……他們都是為人民服務,為社會做貢獻的。

  獨孤月說:“這是唯一可以保護你,保護你們的方式。”奉獻無大小,偉大無深淺,只要為了人民,就是很棒!

  獨行月球的觀後感4

  今天看了《獨行月球》,是我喜歡的風格,一部拿捏歡笑與淚水的,不經意間就錯過細膩的深度的影片。

  不是影評家,不劇透,更不想譁眾取寵,只分享幾個觸動較大的.環節。

  一個是整體的故事背景,越來越有大國風采了,繼《流浪地球》後,又一部中國人犧牲拯救全世界的題材,甚至不斷讓我產生與《阿波羅13號》的對比。再有是情節的安排,連貫、緊湊,不斷引領著觀眾被代入到劇情之中。

  最打動我的,是小人物,小到不能再小,甚至從人物形象上,也是沒有任何豪言壯語,對應高大全的:矮小缺的主角。

  從故事而言,不禁也讓我想起了我們經歷的兩次疫情,一次又一次,一次比一次複雜。除了有大人物的引領,但防控的成與不成,關鍵還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大眾的配合。

  可以說,電影中的獨孤月,一切的出發點,特別是緣起,與國家沒有關係,與人類也無瓜葛,他的一切,就是為了馬藍星。就像我們,我們在電視裡,在講臺上,會說為了任何,但是我們都是普通人,最牽掛和在乎的,就是我們晚上摟著我們胳膊的孩子,家裡等著我們常回家看看的父母老人,還有為我們甚至毫無道理便打抱不平的摯愛親人。

  影片的人物心理,真實,很真實,也很符合現在的發展形勢,我們喜歡英雄,我們敬重英雄,我們也需要英雄,但註定了不會有太多英雄,我們成為英雄也是小機率事件。

  但是,影片不斷打動我,甚至讓我有了第一次走出影院,依舊久久不能釋懷的感覺。就是這種對小人物的刻畫和描摹。

  也許是感同身受,頗有共鳴。獨孤月,一個普通到毫無存在感的人、被捨棄的人,卻因為大人物沒有選擇之下,被迫被選中,開始感受被關注,同時,個人雖然身處絕境,但陰差陽錯度過了一個完整的懈怠到覺醒的過程,

  特別是因為一次誤會,以為被關注,重新燃起鬥志,併成功破局,但又發現一切徒勞,只是誤會,像極了生活中一直保持前行,但又感到毫無希望,只憑滿腔自以為是的人們。

  最為可悲的是,當他終於徹底要放棄的時候,又好像命運的安排,終於真的被看到,還是一句對他而言,看到的不嚴肅的調侃,但就是這麼一句調侃,讓他有了希望,有了方向,走上了依然無所得的為他人犧牲的道路。這也不正是小人物的心理麼?為了一個求之不得的有時超出預期的存在感,毅然決然的把自己犧牲了出去。

  獨孤月,顧名思義,獨自一人孤獨的在月球上,何嘗不是一個被拋棄的人?

  但正是這樣一個其實有自身專業本領的、被埋沒的小人物,終究是一個人扛下了所有,他的目的就是那麼簡單,只是為了自己一個愛而不得的夢中情人。但,因為他的堅持,他活成了更多小人物的希望。

  最終,這個世界,還是這個世界。小人物,終究只是小人物,即便成為了英雄,也是為了大人物服務。

  但這就是人性中的光輝一面,坐在餐廳裡,不時看著奔走在各個餐桌之間的服務員,再看看每一桌形形色色的客人,我相信,作為小人物,特別是疫情之下的大多數普通人,都有著自己認為了不起的故事,也是各自至愛親朋眼中的英雄。我們每一個人,都不過是歷史長河中的曇花一現,但正因為我們各自承受著現實的打磨,才讓這個世界因為我們而變得不那麼堅硬。執筆至此,依舊隱隱的意難平……

  偉大的喜劇,都是讓人在歡笑中流淚,時刻提醒我們大多數人不要忘記了生活本質,在流淚中歡笑,又是讓我們知道苦中作樂,尋找希望,練就一個好心態,這是我們繼續走下去的條件。

  越到後來,越發孤獨,甚至有時候會覺得已經和現在的世界是平行的關係。但,所幸心中還有所愛,也被所愛所愛,走下去,很難,但每次走下去的道理,卻又如此簡單。

  獨行月球的觀後感5

  在生活中,總有這樣一種人,普普通通是他的人設,碌碌無為是他的日常,但在關鍵時刻總能挺身而出,逆光而行!

  《獨行月球》聽這名字,就能猜到大概的內容,有淚有笑,最後的結局有感觸,有遺憾。

  萬事求穩的月球基地工程師獨孤月,在隕石撞月事故發生後,被遺落到月球基地並倖存下來,因為完全跟外界失聯,自認為是唯一倖存的人類。在基地裡,

  落單的獨孤月發現了同樣落單的金剛鼠,本以為遇上隊友,實際卻遇上對手。花式捱揍的獨孤月使出渾身解數,卻依舊沒能建立起跨物種溝通的橋樑。返回地球的馬藍星為給隕石災難下的人們帶來希望,決定將獨孤月頑強的月球生活向全球直播。不料直播中出現的竟是獨孤月放飛自我與袋鼠鬥智鬥勇的畫面。“全球的希望”意外成為了“全球的笑話”。

  獨孤月與金剛鼠從最初的不打不相識到之後彼此幫助的好兄弟,個人去尋找阿波羅號飛船,在途中有多艱難雖然說帶著“剛子”一起去找飛船增加了“系統”的複雜性,但是複雜的系統也能孕育出更多解決問題的方案,在複雜系統的作用下,孕育出一個完美解決問題的方案。就像獨孤月跟“剛子”說的一句話一樣——謝謝你陪著我,如果沒有你陪著我,我可能撐不到現在。

  善良與愛也是相互的,雖然地球上的人們自己生活如此艱難可他們在獨孤月最最絕望的時候給予了他最大的支援,讓獨孤月重拾活下去的信心與動力,讓他知道了“你不是一個人"每個人發出自己的一點點光,那便是最好的太陽。

  獨行月球的觀後感6

  宇宙這麼大,我們還會遇見。——題記

  趕著風潮,再加上近來確實沒什麼好看的電影,我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最終還是選擇了《獨行月球》這一部電影,正是拉下七月的帷幕。

  開心麻花出品的電影,笑點總是那麼多。所以在影院裡,笑點低的我真的忍不住一次次捧腹大笑,電影院裡的很多小孩子和大人也是如此,整個廳裡是十分活躍的氣氛。

  如果說一開始是抱著開心、樂一樂的心態,那麼繼續往下看,就會發現這部電影不僅僅是一般的喜劇,它其實還想向觀眾傳達一些人生態度,比如信念、信任、大愛、還有內心深處的執著。

  男主角獨孤月因為意外被一個人留在月球上,而地球也被其他行星撞擊毀滅了,月球基地有足夠的生存條件讓他混吃等死,但是獨孤月望著黯淡無光的地球,想著一個人孤苦伶仃在這個寬闊而孤獨的星球上,一次次地想各種辦法想和地球取得聯絡,他一次次尋死、求生、千方百計想返回地球。一個有理想信念的人,無論身處多大的絕境,總會想辦法,再想想辦法,然後去解決。

  正如獨孤月所說,如果沒有袋鼠

  雖說是喜劇,但是電影的最後,還是以男主的犧牲而收尾。經歷了千辛萬難,明明差一點點返回地球,簡單自己心心念唸的女神,但是隕石中的一塊大碎片π+即將撞擊地球,如果不盡快引爆那麼地球就會再次面臨毀滅。在大愛面前,獨孤月選擇了犧牲自己一人,換世界的盛世美好。當他抱著重力之錘奔向隕石碎片時,這一刻讓無數人動容,他是多麼想回到可愛的地球簡單日夜思念的人,但正因為地球有自己想守護的人,有很多應該被守護的人,他還是義無反顧向前衝。

  孤獨月奔向隕石碎片時說了一句話:“馬藍星,帶我回家。”明明是再也回不去的家園,但是孤獨月還是如此說道。這很像《小王子》裡所描述的場景:小王子在地球上經歷了艱難險阻奄奄一息,他已經耗費了自己的所有精力和心血,再也不可能回到自己的小行星保護自己的心愛的玫瑰花,可是它還是願意選擇相信,小王子讓毒蛇咬了自己,讓自己的靈魂迴歸自己的小行星去見他的玫瑰花……明知不可能,但還是執著相信,此心歸處仍是你。

  電影的大結局,地球被撞擊毀滅之後仍存有一線生機,人類經過十幾年的努力最終重建家園,馬藍星和她的隊友甚至重新登陸月球,再一次回到獨孤月曾經一個人孤軍奮戰的基地。正如電影的結尾所說:“宇宙那麼大,我們還會遇見。”如果宇宙那麼大,人與人之間還能用另外一種方式遇見,那麼在這個星球上這個世界裡,我們人與人之間更是如此才對。

  走出影院的時候,感覺心裡無比平靜而從容,初心、堅持與所愛,是我們一路向前的鎧甲。

  獨行月球的觀後感7

  聽說沈騰主演的新電影《獨行月球》上映了,可把我高興壞了。沈騰可是我心中的“喜劇之神”,無論是《西紅柿首富》還是《夏洛特煩惱》,亦或是《你好,李煥英》,都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不,週日晚上我就拉著爸媽去了電影院。

  隨著時間的腳步,影片的情節一點點展現在我們面前。電影講述的是為了防止小行星撞擊地球,“月盾計劃”被推出。突然“月盾計劃”發生意外,所有人不得不馬上撤離。在撤離過程中,沈騰飾演的獨孤月被落在了月球上。由於“月盾計劃”的失敗,地球慘遭隕石襲擊,所有地球人被迫轉移地下。

  為了提讓大家重燃起對生活的信心,“月盾計劃”指揮部計劃發起直播,真是符合現代潮流啊!直播什麼呢?直播“獨孤月”在月球上的一舉一動,期間還有獨孤月與同樣被落下的一隻袋鼠發生的搞笑的事情。獨孤月本來可以返回地球,但是為了防止一顆隕石碎片撞擊地球,獨孤月帶著“宇宙之錘”阻止了隕石撞擊地球,但是遺憾的是,獨孤月再也不能返回地球了。

  看完這部電影后,有三句臺詞在我腦海中揮之不去,第一句臺詞是:“在生活中,總有這樣一種人,普普通通是他的人設,碌碌無為是他的日常,但在關鍵時刻總能挺身而出,逆光而行!”是啊,獨孤月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普通的身高,普通的長相,普通的工作,但是就是這樣一個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人,卻是一個真正的勇士,選擇犧牲自己而拯救地球人。在我們的身邊也有很多普普通通的人物,比如頂著酷暑為我們做核酸的醫務人員,比如早出晚歸穿著工作服掃大街的環衛工人,比如給我們一個燦爛的微笑的陌生人... ...正是有他們的存在,我們的世界才會變得更加美好與溫暖,而他們常常被我們忽略。請給普通人多一點尊重,多一點關愛。

  第二句臺詞是:“太陽不落,希望永存,這浩瀚的宇宙還得是咱們星球。”是啊,還有地球環境變得惡劣我們才會想到地球母親多麼地偉大,多麼得美好,可是地球母親被我們傷害得體無完膚。2019年的澳大利亞大火整整燒了數月,導致森林大面積損壞,約30億動物死亡,這是多麼驚人的數字啊!我們的地球之肺真的受傷了。今年大家都應該體驗到夏日的炎熱了吧,我們在室內如果不吹空調都感覺喘不過氣來,持續的高溫導還致熱射病的頻發,新的病毒橫行,真是太恐怖了。近兩天的新聞還報道了,北極三天就融化了60億噸冰量,這足以證明全球變暖得有多麼嚴重。人類啊,醒醒吧,請愛護我們的地球母親。

  第三句臺詞是:“生活的意義就是加班回到家,有人為你亮著一盞燈,累了有人陪你喝點小酒,陷入低谷的時候有人給你一個溫暖的擁抱。”是啊,其實溫暖就在我們身邊,只要我們用心去發現。學習壓力很大的時候父母會陪伴我們左右,老師會耐心開導我們;陷入低谷時朋友會聆聽我們的心事,給予我們前進的力量;寒冷的冬天來臨的時候,能喝上一碗媽媽做的熱湯就感覺幸福得不得了;孤獨的時候有看到家的方向也就不孤獨了。這便是幸福了吧。

  魯迅先生說“悲劇是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喜劇是將那無價值的撕破給人看”。這部悲喜交集的影片,帶給我歡笑,帶給我反思,大家如果有機會一定要去觀影啊!

  獨行月球的觀後感8

  奔著沈騰去看的《獨行月球》,這部電影整體來說還是不錯的,前半部分搞笑居多,後半部分感動為主。

  電影主要講述了人類為抵禦小行星的撞擊,拯救地球,在月球部署了月盾計劃。隕石提前來襲,全員緊急撤離時,維修工獨孤月(沈騰飾)因為意外,錯過了領隊馬藍星(馬麗飾)的撤離通知,一個人落在了月球。不料月盾計劃失敗,獨孤月成為了“宇宙最後的人類”,開始了他在月球上破罐子破摔的生活。被遺落在月球上的還有一隻金剛鼠,獨孤月和金剛鼠相愛相殺的場景,讓人捧腹大笑。

  獨孤月一直嘗試著和地球取得聯絡,可是當獨孤月發現自己當時以為的回應只是剛子不小心碰到電線所造成的雜音後,對於他來說是徹底的失望,是一切信念在一瞬間被摧毀殆盡的大悲。影片很聰明地採取了無聲的處理,就算只能看到畫面,我們也能感受到獨孤月的那種絕望。當他真的覺得希望破滅,決定自我了斷時,地球上那一點一滴匯聚起來的希望之光,那些前面所有的笑點此時卻凝聚成了洶湧的感動之情,完成了這部喜劇情感核心的第一次昇華,也是影片的一次小高潮。影片真正的高潮在獨孤月把自己作為動力衝向π+的時候,本來在獨孤月腦洞大開,不懈努力下,獨孤月本可以和剛子成功返回地球。但,此時卻出現了意外,π+的出現,將會使地球遭受重大撞擊,後果將不堪設想。這個起初為了鼓舞民眾被塑造出來的假英雄此刻真正成為了拯救地球的“英雄”,他完成了作為飛行動力工程師最後的使命,影片的悲劇核心完全暴露出來。前面笑得有多開心,這一刻哭得就有多麼傷心。沒有人希望這個帶來無數快樂和希望的獨孤月犧牲。

  當每一個平凡人,在該站出來的時候站出來,點亮一束光,平凡人就成為了英雄。

  獨行月球的觀後感9

  掐指一算,沈老師也有些日子沒出新電影了,趁著暑假,我樂呵呵地買了《獨行月球》的票,點了杯果茶就進了影廳。

  世界觀設定與其他英雄電影大同小異——地球有難,一群人站出來保衛地球。不過,唯一不同的是這回的主角有些普通,普通到只是“月盾”計劃中一個小小的維修工,丟到人群中都找不出來那種。

  可卻是他,在“月盾”計劃失敗後獨自一個被遺落月球,憑藉著對家的嚮往和對愛的執著,獨行月球數年之久。每天隔著三十萬公里的太空凝視家園,又何嘗不是一種痛若?可他卻奇蹟般的適應了下來——畢竟,相信奇蹟的人,本身就是一個奇蹟。

  與袋鼠對打、與地球聯絡,每天都在思量著如何逃出昇天。最終他做到了,他用900天搭建回家的希望,然後用一秒鐘轉身向後……那一刻,他肩負著全人類的希望。飛向隕石,起爆核彈。沒有絲毫猶豫。

  獨孤月人如其名,在孤獨的月球變成無人問津的流浪漢,經歷過失望、希望、絕望又重燃希望的起起伏伏,和一隻袋鼠結伴生活在月球上。

  牽動他所有情緒的,不過馬藍星一人。即使知道自己是被主觀放棄的那一個,並且將再次成為主觀放棄的那一個,他也不過自嘲“你好絕情,我好喜歡”。

  《獨行月球》所要表達的思想很直白,就是愛、奉獻與生存。

  獨孤月與馬藍星之間含蓄的愛,到最後個人小愛化成大愛,為了全人類放棄自己的幸福,獨孤月成為星海,照亮人類的黑夜。

  儘管獨孤月心中的白月光,不能與他走到天長地久,他們的愛情會在故事裡被慢慢陳舊,但抬頭就能看見的愛是平行時空的另一種相遇,這就是《獨行月球》煽情卻不落俗的地方。

  獨行月球的觀後感10

  假期的樂趣當然少不了觀影,本就喜愛觀影的我也必然相約影院。《獨行月球》便成為今日焦點。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在未來,人類為了拯救地球,抵禦小行星撞擊,制定了“月盾計劃”,並在月球建立基地可在執行任務過程中突發意外,獨孤月被團隊遺忘在月球。隨著“月盾計劃”的失敗,地球也陷入危機,因隕石撞擊導致地球空氣受到嚴重汙染,地表被嚴重破壞,人類只能在地下生活,生活質量也不盡人意。而獨孤月則成為了“月球上最後的人類”。但就是這樣一位悲慘的維修員,將地球拯救。

  因地球人民長期處於嚴峻且殘酷的壓抑環境中,大多人民都不再對生活充滿希望。於是“月盾計劃”領導人馬藍星發起在月球上獨孤月的生存直播,以此來鼓舞大家堅持生存下去。在獨孤月生存在月球上的每個日子裡,都有一隻金剛袋鼠“剛子”陪伴、幫助著他,這期間也帶來了數不盡的歡樂。當獨孤月獨自在月球上準備返回地球以及阻止其他隕石雜物再次攻擊地球的幾年後,他們終於可以“回家”了。而在返回途中又遭遇了“π+”即將攻擊地球,而此時只有兩種選擇:地球再度受害;獨孤月阻止撞擊,並犧牲自己。他毫不猶豫地將“剛子”送進返回艙安全回到地球,而自己則去做最後的任務。

  電影的最後,地球邁著向未來、向美好進發的步伐,而馬藍星一行人十年後又重返月球,這次,她似乎又見到了已逝獨孤月,也似乎見到了他的每一個足跡。

  一場電影過後,我淚流滿面著喜笑顏開,我已不能再確定這是否是一部喜劇,因為故事情節在歡樂中夾雜了淚點,生動形象地感染著每個人的心靈。令我最感動的是獨孤月與“剛子”分別時的場景,即使他們平日裡吵鬧得再熱烈,可彼此心中都深愛著對方,人與鼠的友情打動了我。現實中也是同樣,我也在與我的寵物即將永別時心痛並萬分不捨。

  一場月球之旅,讓我懂得了堅持與堅強的意義,也令我對各個崗位上堅守職責的每個人心生敬畏……

  獨行月球的觀後感11

  電影中我最喜歡的一句臺詞是——“在生活中,總有這樣一種人,普普通通是他的人設,碌碌無為是他的日常,但在關鍵時刻總能挺身而出,逆向而行!”

  我最喜歡的一段情節是——獨孤月帶著“剛子”一起去尋找阿波羅號飛船,途中因為牽引鏈的因素,“剛子”落在途中了,主人公不顧車子動能耗盡的危險,毅然原路返回尋找“剛子”,然後再繼續前行,在距離月球基地還有55公里處動能耗盡,眼看要謝幕了,“剛子”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透過“袋鼠拉雪橇”的方式把獨孤月帶回月球基地。

  其實按照人類的智慧,不管“剛子”多麼兇猛,主人公還是有很多種方法不讓他跟隨自己去尋找阿波羅號飛船,因為從管理學的角度來看,主人公選擇一個人去尋找阿波羅號飛船的方案會更好,而帶上暴躁的“剛子”一起上路則有可能是帶上了無盡的麻煩,就像“剛子”在途中差點把核彈引爆了一樣,我們管理自己肯定比管理整個團隊要簡單多,不用花時間去協調,能夠保證行動的靈活性以及機動性。

  但是選擇一個人去尋找阿波羅號飛船的方案也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因為無論路途中能帶來多少的靈活性和機動性,一個人的力量還是太過脆弱和弱小了,在茫然而未知的旅行中,我們面臨更多的是之前沒有遇到過的問題。

  雖然說帶著“剛子”一起去找飛船增加了“系統”的複雜性,但是複雜的系統也能孕育出更多解決問題的方案,在複雜系統的作用下,在未來某個時間或者空間的節點下一定會在前行路上提供某種支援,孕育出一個完美解決問題的方案。

  正如劇中獨孤月跟“剛子”說的臺詞一樣——謝謝你陪著我,如果沒有你陪著我,我可能撐不到現在。